#沙縣小吃#閩中明珠——沙縣,是一個具有悠久歷史的縣。位於福建省中部偏北,從東晉義熙年間(公元年)設縣,有著年的發展歷程。沙縣是國家南方重點林區縣、全國商品糧基地縣、全國科普示範縣和省良種水果發展基地縣、省農副產品基地縣,福建省竹子重點產區。木材、筍乾、曬煙、香菇、花奈、菜芋、板鴨等名特優產品久負盛名,遠銷海內外。
沙縣小吃遍布全國
為了加強海峽兩岸餐飲業的交流與合作,宣傳中華名小吃品牌,弘揚中華美食文化,推動我國餐飲業的進步和發展,每年的12月8日定為中國(沙縣)小吃文化節。年小吃節期間《同一首歌》走進沙縣,由中國烹飪協會、福建省沙縣人民政府主辦,福建海峽電視臺、福建省烹飪協會協辦的首屆中國(沙縣)小吃文化節暨海峽兩岸小吃文化展示邀請賽於年12月6日至9日在福建省沙縣城區隆重舉行。
本屆小吃文化節在汲取歷屆中國·沙縣小吃文化節經驗基礎上,根據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的要求,結合沙縣實際,本著「小吃搭臺、文化推動、經貿唱戲」的活動宗旨,以「展示中華飲食文化,推進兩岸合作交流」為主題,通過節會系列活動,充分展示海峽兩岸飲食文化成果,藉助兩岸新聞媒體,宣傳中華名小吃品牌,加強兩岸文化和技術交流,融洽兩岸同胞情誼,促進兩岸經貿合作。
沙縣小吃以其風味獨特、做工精細、品種繁多和經濟實惠而著稱,共有個品種,常年上市的有47多種,如扁肉、芋餃、米凍、豆腐丸、香芋餅、青草凍等等。
餛飩又稱扁肉,既可作點心,又可作菜餚,是沙縣最普遍又最受歡迎的小吃。因餡料、湯料、吃法、調味等差異,有煮餛飩、炸餛飩、熗餛飩、三鮮餛飩、蝦肉餛飩、餛飩麵等24個品種,還具有皮薄餡多、餡肉脆嫩,有咬勁、清爽可口、形狀小巧可愛等特點。年中國烹飪協會在北京"全國中華名小吃認定會"上,沙縣廟門扁肉店製作的餛飩被認定為"中華名小吃"。沙縣小吃城夜景
到過沙縣的人都知道沙縣的豆腐好吃,福州西湖大酒店曾派廚師前來沙縣賓館學習豆腐菜的製作。沙縣豆腐可以做成經濟實惠、美味可口、老少鹹宜的"豆腐宴",全套豆腐宴有"洪武豆腐"等18道菜,而且外觀上頗具欣賞性,孔雀、燕子、熊貓、金魚薈萃桌上,青松、翠竹、寒梅、花卉紛立盤中,充分體現了中烹飪技術的審美情趣,使人在享用美食的同時,得到藝術的感受。在年"全國第三屆烹飪比賽蘇州賽區比賽"中,沙縣賓館林霞製作的包心豆腐丸獲銀牌獎。
芋,浙江、上海一帶稱"芋奶",做菜宜燴、蒸、煮、燉、烤、炒等,可葷可素、可鹹可甜,入口潤滑並有清香,以芋頭為主要原料的小吃有芋餃和芋泥餅。沙縣芋餃外形比較獨特,呈三角形,據說可以增加受熱面積,使之成熟快而均勻。在年9月5日,由中國烹飪協會在寧夏銀川舉辦的"中華名小吃第二屆認定會"上,由沙縣小吃業發展服務中心製作的"沙縣芋包"被認定為"中華名小吃"。沙縣小吃城夜景
"牛系列"是沙縣夏茂鎮的傳統菜餚和小吃,有十幾個品種,最有名的是燉牛腩、牛腳筋,最經濟實惠的的是燙牛百葉、牛肚邊,最早出名的是牛肉乾,以及牛頭碎肉、熟內臟,街邊小吃有米漿灌牛腸、米漿灌牛肺和米漿牛血。同時,夏茂還有別有一番情趣的"遊春牛"民俗,花鼓燈開道,一男一女風在春牛後,殿後的的是一對長方形的燈箱。
沙縣是產糧區,以大米作原料的小吃多,大致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先將大木煮成飯,再製成品的為餈粑類,它是沙縣最古老的小吃,圍繞它們產生了一系列的風俗習慣,如立冬家家春餈,新房搬遷請酒,開席必吃餈,正月初二、祭祀土地公、清明掃墓必供;第二類是將米磨成漿,再通過油炸、蒸、煮等工序做成食品,這類小吃主要有油炸漿餈、米凍、泥鰍粉幹、鍋邊糊等,其色、香、味俱全,令人見之食慾大開。
主要特色小吃有:
燒麥、餛飩、芋餃、泥鰍粉幹、魚丸、真心豆腐丸、米凍皮、米凍糕、富口豆乾、水晶蒸餃、拌麵
感覺不管走到那裡都能在看到沙縣小吃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