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青網訊「在家門口上班,每月能有一千多元收入,還不耽誤種地和照顧老伴,這是俺以前想都不敢想的。」在利辛縣大李集齊寨村就業扶貧車間裡,正在組裝艾草「溫灸器」半成品的尹良蘭對記者說。雖然已經60歲了,但她動作嫻熟,「這活很輕巧,我一天能完成一千多個」。
尹良蘭的丈夫患有股骨頭壞死,屬於二級殘疾,家中因病致貧,在扶貧車間上班,既有收入又能照顧到家,讓她備感欣慰。扶貧車間的對面便是大李集學區劉樓小學,「接送孫子上學,兩三步的事」。
孫傲與村民在觀察艾草長勢
像這樣的艾灸產品產業扶貧車間在利辛縣有11個,為近100名像尹良蘭的貧困人員提供了就業崗位,其中多為60歲以上的老人及殘疾人。「艾灸產品的粗加工,操作簡單,技術要求不高,好學易懂,很適合年紀大和身體不便的人去做,而且車間裡既無汙染也無噪音,不會讓人心煩。」扶貧車間的創建者、亳州市艾可舒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孫傲告訴記者。
孫傲,曾在浙江省從事美容、醫療康復產業多年,2016年底回到家鄉利辛縣,從當地農戶手中流轉了1800畝土地,用於種植艾草,發展艾草溫灸健康產業。「艾草是寶,可治百病,艾藥灸能精準地治療各種病痛」。看到市場前景廣闊,公司先後投入近2000萬元資金,用於艾草藥灸的研發,開發出明火微煙的「隨身溫灸」系列產品,克服了傳統艾灸煙大、嗆鼻等不足,是國家「937」科研計劃成果。
現在,「艾可舒」已發展成集艾草種植、艾灸器具研發、生產與銷售一體化的科技公司,公司的發展與壯大,不僅讓貧困戶受益,還帶動了周邊不少非貧困人員的就業,「自由,家裡有事,跟帶班打個招呼就可以不來,農忙時也不耽誤農事。」在利辛縣城的工廠外筒生產線上工作的吳菊花對記者說,「我每天能做兩千五百多個底座,每月平均能掙到2500元。」
就在記者採訪的前一周,「艾可舒」的艾灸器械號批了下來,它是我省目前唯一的一個艾灸器械號,「意味著我們的產品能夠進入到醫院、藥店等終端,未來的銷售一定會更好,能吸納更多的就業人員,防止脫貧人員返貧。」孫傲說。
採訪結束時,孫傲帶記者去看他長在田裡的艾草,一陣風吹來,綠波蕩漾,清香撲鼻,那是一份久違而又熟悉的味道,「只剩下這最後50畝沒收割了,留在端午節直播用,讓城裡人見識一下原生太艾草」。
據悉,到2022年,「艾可舒」的艾草種植面積將達一萬畝,能提供500人以上的就業崗位。
本報記者徐徐採寫,傅軍/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