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草防疫不可替代!歷史證明:有艾的地方,傳染機率會更小!

2020-12-19 騰訊網

疫,是一種具有強烈傳染性的致病邪氣,故又稱「瘟疫」,吳又可《溫疫論》言「非風、非寒、非暑、非溼,乃天地間別有一種雜氣所感」。

當下,正處在抗疫攻堅戰階段,灸界傳媒特邀國際灸法大會會長紀凱,就當前艾草在防疫方面可做哪些貢獻,進行專訪。

紀凱會長對歷代瘟疫相關文獻進行系統整理後,就古人用艾草預防瘟疫(外用為主),提供如下參考:

01

艾葉燒燻

中藥燒燻是歷代瘟疫預防運用最廣泛,也是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其特點是起效快,範圍廣。

古人燒燻防疫單味藥常用艾葉、降香、蒼朮、紅棗、茵陳、大黃等為代表。以艾燒燻防疫,古籍有很多論述:

「密以艾灸病人床四角,各一壯不得令知之,佳也。斷溫病,令不相染著。」

——晉·葛洪《肘後備急方》

「密以艾灸病人床四角,各一壯,勿令人知,不染。」

——清·王世雄《重訂霍亂論》

「天時潮蒸,室中宜焚大黃、茵陳之類,亦可以解穢氣,或以艾搓為繩點之,亦佳。」

——清·王世雄《重訂霍亂論》

古人「以艾搓為繩點之」,在今日換作艾條,則是最好不過!

除了艾草,從明代開始,降香也被歷代醫家一致認為是燒燻防疫的最佳藥物。蒼朮、木香、茵陳等芳香藥物均在使用之列。《本草綱目》認為丁香、檀香、降香等藥物都有闢邪惡氣的作用。

清·劉奎在治疫病過程中還自定「蒼降反魂香」,方為:「蒼朮、降真香(各等分),共末,揉入艾葉內,綿紙捲筒,燒之,除穢祛疫。」

此法照今日來說,可用市場上添加芳香類中藥的艾條來代替,如灸道堂的雷火灸艾條等。

綜上,以艾葉等芳香類藥物在燒燻防疫的應用歷史悠久,並一直為歷代醫家所青睞,為祛邪防疫作出了重要貢獻。

這一傳統沿襲至今,在疫情發生之際,全國眾多中醫門診部均以燻艾煙來除穢祛疫。

02

艾葉煎飲

「幹艾煎:幹艾葉(三升),水一鬥,煮一升,頓服取汗」,認為此法可「治瘟疫頭痛,壯熱脈盛」。

——清·劉松峰《松峰說疫》

古人劑量太大,今日,艾草行業常見的則是艾草茶了。此外,「艾葉湯」、「艾葉粥」等皆可嘗試。

03

艾絨灸瘡

「炒鹽,一包,熨其心腹,令氣透,又以一包熨其背,待手足暖……蓋被臥少頃,腹中熱,有上蓋蒜片,艾灸二七壯。危甚者,再灸臍兩旁各開二寸之天樞二穴,臍上四寸中脘一穴,臍下寸半氣海一穴。」

——清·王世雄《隨息居重訂霍亂論》

當下,艾灸界常用的肚臍隔蒜灸,則可參照於此。只不過施灸前,將鹽包加熱放於小腹和後背,先溫經開穴,再施灸。此法「主霍亂轉筋,乾霍亂之屬寒者」。

「凡入吳蜀地遊官,體上常須三兩處灸之,勿令瘡暫瘥,則瘴癘溫瘧毒氣不能著人也。」

——唐·孫思邈《備急千金要方》

這裡的「勿令瘡暫瘥」,是指不要讓化膿的部位癒合,古人皆以艾絨直接灸(化膿灸)為主。當下,對重疾皆可採取化膿灸,普通人可用艾條懸灸。

疫情發生時,中科院仝小林院士就強調,該病為溼邪,艾灸可防。

04

艾煙消毒

「人在氣交之中,如魚在水。一毫渣滓混雜不得,設川澤潑灰、池塘入油,魚鮮有得生者,人受疫氣何以異此?」

——清·劉奎《疫痧二證合編》

「其毒率由口鼻入,口氣通地、鼻氣通天,口鼻受邪,直幹肺胃,稽留氣道,蘊蓄軀殼,病發為疫」。

——清·朱增藉《疫證治例》

上述之意是指:當瘟疫來臨,天地生物之氣,從口鼻而入,直犯臟腑。正氣閉塞、邪氣充斥,頃刻雲亡。此謂「疫」者,民皆病也。

所以古人對空氣消毒預防瘟疫尤其重視。晉唐和明清醫家,空氣消毒主要採用祛邪闢穢藥物燒燻的方式進行。

如《肘後備急方》、《備急千金要方》、《外臺秘要》等,均載,以艾葉、蒼朮、茵陳、雄黃丸等,燒燻以避免邪毒、防止「卒中惡病及時疫」。

有丁香醫生等媒體說艾煙可造成一氧化碳中毒,實則以偏概全!當然,也只能說他們不懂艾灸。相關媒體對艾煙的錯誤解讀,國際灸法大會平臺已特刊文糾正。

05

艾葉佩戴

藥物懸掛、佩帶是指以絳囊、絹帛或紅布包裹藥物,懸掛於門戶、帳前或帶於手臂、頭頂,以預防疫病的藥物外用方。

「雞未鳴時,採艾似人形者,攬而取之,收以灸病,甚驗。是日採艾為人形,懸於戶上,可禳毒氣。」

——南北朝·宗懍《荊楚歲時記》

晉·葛洪《肘後備急方》還記載將桑根用於疫病預防:「二月一日,取東行桑根,大如指,懸門戶上,又人人帶之。」

藥物懸掛、佩帶是古人預防瘟疫最簡便易行的方法之一。常選擇芳香闢穢、解毒之藥,如將藿香、蒼朮、白芷、草果、菖蒲、艾葉、冰片、蚤休等量製成香囊,佩掛胸前。

預計,疫情之後,艾草中藥香囊,下一步會熱銷。

普通居民,建議居家要養成存儲艾葉的習慣,既可洗澡、浴足,也能在病毒流行時,取之即用。最近,很多人開始領養艾田,這是好事!一畝好艾,全家平安。

居家防疫,艾是天然扶陽大藥

溫病四大家之首的葉天士在其《溫熱論》指出:疫邪重解毒,「法當芳香闢邪,參以解毒」;溼邪重分消,「可以醒陽,可以宣濁,上下分布,病機自減」。

新冠肺炎,國家中醫醫療救治專家組仝小林院士稱其病性屬陰病,以傷陽為主線,治法上要針對寒邪和溼邪為原則;中央指導組專家組成員劉清泉院長,稱其為「溼疫」,是感受溼毒邪氣而發病。

艾草不僅芳香闢邪,也是扶陽醒陽大藥。

《黃帝內經·素問·刺法論》指出:「五疫之至,皆向染易,無問大小,病狀相似……,正氣存內,邪不可幹,避其毒氣。」

意思就是溫疫具有傳染性、流行性、臨床表現相似、發病與氣候有關等特點,並認為只要「正氣存內」,就能「避其毒氣」。

《萬病回春》載:艾灸能「壯固根蒂、保護形軀,燻蒸本原,卻除百病,蠲五臟之痛患,保一身之康寧。」

故,疫情當下,艾則正氣內存,灸則邪不可幹!

艾灸行業,要從自身灸起,不僅要善用艾,還要將此法傳播出去,讓更多人用艾灸防控病毒,既是使命,也是擔當!艾的路上,我們繼續同行。

相關焦點

  • 艾燻到底能不能抵抗瘟疫?歷史證明:有艾的地方,傳染機率會小
    4、艾煙等於二手菸? 艾煙是艾燃燒後產生的,艾煙裡的成分大多是艾草的本身成分,是艾草能量的載體。 艾煙從古代起就有著廣泛應用,有不少古文獻記載應用艾葉煙燻治療和預防疾病。
  • 【生活小常識】艾煙到底有沒有害?
    艾煙是艾燃燒後產生的,艾煙裡的成分大多是艾草的本身成分,是艾草能量的載體。孫思邈在《備急千金要方》中曾把燻煙作為主要的防疫方法之一。可見在當時民間已有用艾葉煙燻治療和預防疾病的習慣。有人說艾煙等於二手菸,是大錯特錯的。請問,二手菸是什麼?有這樣一個例子:一個家庭內,丈夫吸菸,妻子不吸菸,妻子得肺癌的機會比丈夫還要高1-3倍。
  • 端午插艾,那為什麼要選擇艾草呢?
    只不過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現代化的氣息越來越濃鬱,端午插艾的習俗和古時相比,就顯得不那麼受人重視了,尤其是在一、二線的大城市中,快速的生活節奏、繁重的工作和學習壓力使得人們似乎淡化了這些傳統節日的觀念,大多數人也是在節日裡走走過場,偏於形式罷了。
  • 中醫抗疫建奇功 艾草防疫正當時
    中醫抗疫建奇功 艾草防疫正當時 2020-04-24 18:1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濟寧志願者義送艾草 濃濃「艾」意端午情
    中國山東網-感知山東6月25日訊 每逢端午佳節,人們習慣把艾條插於門眉,懸於堂中,用以驅蟲防疫、闢邪祈福。端午佳節之際,「艾播大地·愛撒人間」濟寧艾香志願服務隊為市民贈送新鮮艾草,讓大家感受濃濃的「艾」意和感受傳統習俗。
  • 艾草足浴包,因為有「艾」才溫暖
    人生總會有不期而遇的溫暖和生生不息的希望因為他,有了「艾」我便更懂得感恩,懂得生活愛上一個人,是他就可以了欣九艾欣九艾足浴包我說:我知道您有關節炎,我特意買了艾草足浴包給您泡泡腳,可以祛溼散寒,緩解您的關節疼痛。
  • 端午節,艾草應該掛啥地方?掛艾草有何講究
    在端午節的前一天晚上,我在街上散步,就看到街上有人在擺攤賣艾草,一小把約五六棵賣5元錢,一些人正圍在那裡購買。端午節的當天早上,我上街買菜,看到街邊賣艾草的人更多了,賣的艾草也比較新鮮,看樣子是早上才割得,不時地有人在那裡購買。
  • 家有三年艾,郎中不必來!隨處可見的艾草,有怎樣的妙用?
    這樣的寓意到底有沒有用,這個是未知的,不過艾草對人體來說,還是有不少好處的,老話常說「家有三年艾,郎中不必來」,可以看出人們對艾草有多看重。不少的農村家庭,都會長艾草,等到長大以後,將它們曬乾後收起來,陳葉的效果相比新鮮的艾葉會更好。那我們今天就來了解一下,艾葉的妙用。
  • 祿甪裡艾,一個有著貴族血統的艾草 汝陽虎嶺 國家地理標識產品
    甪裡艾是生長在洛陽伏牛山區的甜艾,是國家農業農村部批准的國家地理標誌性產品。甪裡艾歷史悠久,據記載西漢初年甪裡先生因用艾灸治好了漢惠帝的大病,被賜封為「艾祖」,該地所產的艾草,被封為「甪裡艾」。甪裡艾是國家地理標誌產品,具有不可複製的地域性。葉片肥厚,背白絨毛長,氣味芳香,有 九頭仙艾之稱,艾精油含量高於國家藥典3倍。汝陽甪裡艾歷史2000餘年是中國唯一的甜艾,主要分布在汝陽商山和大虎嶺南北麓,那裡森林覆蓋率88%屬火山巖地質,地表土壤和水中礦物質所含微量元素豐富。
  • 百年扁氏艾草關節貼 開啟養護關節艾時代
    2020年6月10日,百年扁氏在全國新品發布會上宣布:正式推出專門為肩周關節不適而設計研發的"百年扁氏艾草肩周貼"。這是繼百年扁氏艾草膝蓋貼、百年扁氏艾草頸椎貼,百年扁氏艾草腰椎貼,百年扁氏艾草溫灸貼之後,又一款艾草科黑技產品。
  • 「端午福利」同效「艾」符趨習俗 艾為芯手作古風禮盒亮相
    香囊顏色清新,設計簡約,一看就讓人眼前一亮,滿滿的夏天感~香囊內芯依舊採用了以艾草為主的傳統中草藥,芳香開竅,有醒神、驅蟲、避瘟、防疫的功能。無論是佩戴在身上,還是掛在車內或房間內,淡淡的艾草香分分鐘讓你從紛紛擾擾的繁忙世界中抽離出來,盡享清醒安靜又美妙的芬芳時光。
  • 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來!小小艾草原來有這麼多的妙用
    俗話說,「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來。」今天,小編就來為大家介紹下小小艾草的大用處。 《本草綱目》載,艾草味苦,性微溫,無毒,主治灸百病。可作煎,治吐血下痢、下部瘡、婦人漏血,利陰氣,生肌肉,闢風寒,使人有子。」同時李時珍又引《荊楚歲時記》曰:「五月五日雞未鳴時,採艾似人形者攬而取之,收以灸病,甚驗。……懸於戶上,可禳毒氣。」。
  • 「小小艾草」的前世今生
    (艾)愛。 「小小艾草」在我國已有三千多年的文化傳承和治病歷史,不同的地域有著不同的叫法兒,艾、家艾、艾蒿、香艾、醫草……;不同的地方有著不同的傳說,艾草化作感動與報恩的使者,點評著人們只要有顆愛心多行善事,就能逢兇化吉,就能有一個完美的饋贈。
  • 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來,有沒有道理?吃艾草有什麼好處?
    說到艾草,很多人會說這是野草,事實上艾草更是中藥,是中醫用來保健身體不可或缺的一種藥材,在中國很多地區,人們對於艾草更加推崇,甚至有「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來」的說法,足以看出吃艾草的好處,看似如同野菜一樣的艾,作用卻非常強。這樣說到底有沒有道理呢?
  • 端午節插艾,到底插在什麼地方?
    在我們淮北地區,端午節插艾都是在五月初五這天,關於插艾在民間流傳就是端午不插艾,死後變個老鱉蓋,插不插艾不知道,反正幾十年沒見變老鱉蓋的,這艾能驅蚊,能闢邪,插艾即是我國民俗傳統,又能彰顯端午節日氛圍,有首兒歌這樣唱的『』五月五,是端陽,房前屋後灑雄黃,吃粽子,沾白糖,艾草菖蒲掛門框上
  • 艾文化的由來,艾草品種的分布及古法採艾燃艾
    艾文化由來已久,早在《詩經》時代,艾草就已經是很重要的民生植物。有關艾的由來,還有一段傳說。相傳,武王身邊有一位名醫叫蕭艾,有一天,他瀉痢多日後臥倒於軍帳中,為了醫治病情危急的將士,他帶病出診,卻不小心被驅蚊的野草火堆絆了一跤,被火燒傷。
  • 端午節前談景說艾:深山真艾,湘艾一生,健康永相隨!
    端午節前談景說艾:深山真艾,湘艾一生,健康永相隨!--艾草收割。2020.06.16,下午,應邀隨車趕到新邵大新鄉煙竹坪村的深山中的艾葉生產基地。果真是:人間有真情,深山有真艾。--艾草收割協奏曲韻。煙竹坪村,地處湖南新邵大新鄉資江西畔的深山之中。這裡四面環山,但山峰俊秀,山巒逶迤,山色秀麗,山景如畫,環境優雅,氣候宜人。不僅是旅遊觀景休閒的好去處,也是種植艾葉草的好場地。氣候與環境十分適應艾葉草的種植與生長。
  • 端午說艾:中醫傳承,艾草留香,你不知道的養生知識
    端午說艾:中醫傳承,艾草留香,你不知道的養生知識來源:藥智網|丘豔貞端午節,按中國傳統習俗,吃粽子,門前掛艾葉,賽龍舟,掛香囊吃五黃是必不可少了的。在此,我們就挑艾葉說說吧!我們農村地方俗稱有艾蒿,艾草,香艾,狼尾蒿子,杜艾葉,灰草等等。艾草在我國古代都有很高的地位,詩經《王風·採葛》中「彼採葛兮,一日不見,如三月兮!彼採蕭兮,一日不見,如三秋兮!」採葛為織布,採蕭為祭祀,採艾為治病。因此,艾還被稱為「相思草」。艾草,它可不是一般的草。
  • 哪裡產的艾草更好?談談艾草的道地產地
    艾草在我國全國各地幾乎都有分布,那麼哪裡的艾草品質更好呢?哪裡是艾草道地產地呢?帶著這個問題我們來看看歷史上是怎麼記載的。在宋代之前,史書上沒有關於艾草產地的記載。並未指出其具體產地,只是說雲生田野,處處有之。北宋蘇頌的《本草圖經》記載,宋時以復道(今河南安陽)和四明 (今浙江寧波)的艾葉為佳,可見宋時是以此兩個地方為艾葉的道地產地。
  • 艾草變「愛草」信陽市平橋區肖店鄉讓鄉村充滿「艾」
    映象網訊(記者 吳彥飛 通訊員 葉琴 王友)在信陽市平橋區肖店鄉,不起眼的小艾草已裂變成為大產業:從訂單式規模化種植,到精深加工為艾條、足浴包、艾枕、艾茶等各種衍生產品,當地艾產業形成了產業融合發展的大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