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水袋突然破裂燙傷女童 重慶醫院近期接連收治燙傷患兒

2020-12-23 慢新聞

熱水袋、電熱毯、烤火爐、暖氣片等過冬神器給各家各戶帶來溫暖的同時,也隱藏著意料不到的危險。

圖片來源網絡

本周末,鍾先生4歲的女兒甜甜(化名)準備午睡,正當甜甜接過媽媽灌好開水的橡膠熱水袋時,熱水袋瞬間從中間爆裂,滾燙的熱水噴湧而出落在甜甜的會陰部。媽媽立即抱起大哭的女兒衝到衛生間,用冷水衝淋降溫,簡單包紮後就帶著甜甜前往重醫兒童醫院就診,被診斷為Ⅱ度熱液燙傷。

「可能是熱水袋使用時間太久,老化破裂。」鍾先生說,「以後使用熱水袋時,僅在睡前放在被子裡先暖被窩,孩子睡覺時就取出,避免意外發生。」

「近日接連收治了由取暖設備造成燙傷的患兒,」重醫兒童醫院燒傷整形科袁心剛副教授稱,「因摔倒手按在暖氣片上被燙傷的、腳不小心踩到烤火爐上被燙傷、晚上睡覺時皮膚直接接觸熱水袋導致低溫燙傷的患兒。」

「這些燙傷雖然看起來面積較小,但深度可能較深,處理不當,可能會導致瘢痕增生攣縮、關節功能障礙。」袁心剛醫生提醒,孩子燙傷後請立即到正規醫院處理,不要用土辦法處理,避免產生更嚴重的後果。

兒童燙傷後,牢記三步急救法。首先迅速離開熱源。其次,進行冷療,用乾淨流動的冷水對創傷地方進行衝洗降溫10-30分鐘左右;去除傷口上的衣物,但不要隨便撕扯孩子衣物,儘量使用剪刀剪開衣物,同時要避免剪刀傷到皮膚,或弄破水泡;用無菌紗布或乾淨的毛巾、棉布覆蓋傷口並固定,保持傷口清潔。最後,及時到醫院就診。

袁心剛醫生強調:意外傷害無法預料,重在防範,家長一定要注意孩子的冬季取暖安全。及時更換老化的取暖設備;取暖時,注意時常觀察取暖設備及使用者,確保設備的安全使用及使用者的安全;使用烤火爐時,距離不要太近,也不要長時間對著一個位置;如果家中需要安裝明裝的暖氣片,最好安裝在小孩不易接觸到的位置;使用電熱毯,溫度不要設置得過高,待被窩暖和後,應在上床前斷掉電源;使用暖寶寶需隔著幾層衣服貼用;使用熱水袋取暖時,水量不宜太滿,水溫不宜過高,熱水袋外面最好用布包裹隔熱;如果想讓熱水袋暖孩子的被窩,把熱水袋放於兩層毯子中間,使它不直接接觸孩子的皮膚或僅在睡前使用,睡覺時取出。

重慶晚報·慢新聞爆料郵箱:3159339320@qq.com

——END——

上遊新聞·重慶晚報慢新聞記者 文翰

相關焦點

  • 熱水袋突然破裂燙傷女童 醫院近期接連收治燙傷患兒
    上遊新聞·重慶晚報慢新聞記者 文翰熱水袋、電熱毯、烤火爐、暖氣片等過冬神器給各家各戶帶來溫暖的同時,也隱藏著意料不到的危險。本周末,鍾先生4歲的女兒甜甜(化名)準備午睡,正當甜甜接過媽媽灌好開水的橡膠熱水袋時,熱水袋瞬間從中間爆裂,滾燙的熱水噴湧而出落在甜甜的會陰部。媽媽立即抱起大哭的女兒衝到衛生間,用冷水衝淋降溫,簡單包紮後就帶著甜甜前往重醫兒童醫院就診,被診斷為Ⅱ度熱液燙傷。「可能是熱水袋使用時間太久,老化破裂。」
  • 熱水袋破裂燙傷4歲女童 這些取暖神器可能也是「定時炸彈」
    熱水袋、電熱毯、烤火爐、暖氣片等過冬神器給各家各戶帶來溫暖的同時,也隱藏著意料不到的危險。12月21日,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在重醫兒童醫院了解到,近日來被各式各樣取暖設備燙傷兒童的案例屢見不鮮,有上升趨勢。「怎麼也想不到,平時用得好好的熱水袋突然就破裂了,漏出的開水還把我女兒燙傷了。」
  • 熱水袋被窩中炸開七釐米口子 燙傷兩個月大寶寶
    寶寶尿床了,媽媽擔心寶寶受涼,立即將充電的熱水袋放進被窩,不料熱水袋突然爆炸,將兩個月大寶寶的屁股燙傷。  兒童醫院提醒家長朋友,每年秋冬季節,類似意外燙傷十分常見,冬季為寶寶取暖要科學。  被窩中熱水袋爆炸  昨日,在兒童醫院病房,兩月大的琳琳(化名)在媽媽的懷抱裡,露著被燙傷的屁股,讓人看得很心疼。  媽媽張女士稱,他們家在四川省鄰水縣。本月24日早上9點,琳琳尿床了,她趕緊把琳琳挪了一個幹位置,並像往常一樣,在被尿溼的地方放了一個充電熱水袋,想用熱水袋的溫度把床單烤乾。
  • 惠州一女童坐進澡盆燙掉一層皮 燒燙傷面積約47%
    誰料在自己轉身去抱小寶時,3歲的大寶突然跑到了洗澡盆邊玩耍。當時盆裡的熱水還未晾涼,大寶一不小心一屁股坐了進去,濺起的水花如火星般 「點燃」她軀幹的多處部位,大寶頓時被燙得哇哇大哭起來!她本能地想用左手撐起身體,結果左手也被燙傷了。驚慌失措的家長立即給孩子脫下了衣服,並用茶油塗抹全身試圖幫孩子緩解疼痛、保護皮膚,隨後用毛巾被裹著她,抱來了惠州市中心人民醫院,直奔燒傷外科病房。
  • 入冬後這家醫院一個科室 就收治50多名燒燙傷患兒
    三秦都市報—三秦網訊  寒冬臘月,不少家庭因暖氣不熱等原因,給孩子或老人用熱水袋取暖。然而幾天前,來自甘肅一歲半的虎子,卻因熱水袋破損被嚴重燙傷,因當地醫院無法處理,被緊急轉到西安市兒童醫院。
  • 入睡後熱水袋長時間接觸一個部位,也可能被燙傷
    重慶已進入最冷的時節,熱水袋、烤火爐、電熱毯等取暖設備受到市民追捧,但由於使用不科學,導致燒傷燙傷的患者增加。晨報記者了解到,光是西南醫院燒傷研究所最近收治的燒燙傷患者中,就有兩成是因保暖不當所致。  熱水袋的最佳溫度是多少?電熱毯該如何正確使用?烤火爐的安全距離是多少?昨天,西南醫院燒傷研究所副所長張家平接聽966966公眾服務熱線,為市民解疑答惑。
  • 娃娃捂著熱水袋睡覺,雙腳被「低溫燙傷」
    捂著熱水袋睡覺,極易發生低溫燙傷小瑤瑤是個6歲大的女孩,晚上睡覺時,不慎被熱水袋燙傷雙腳,導致皮膚紅腫,起了多個小水泡,有部分皮膚已經剝脫。家人覺得情況不嚴重,便自行買了「燙傷膏」外敷。2天後,情況沒有好轉反而更加嚴重了,爸爸媽媽帶著小瑤瑤來到醫院,外科醫生蔣宗剛檢查後,告訴家長孩子屬於雙足部淺Ⅱ°燙傷,且已繼發感染。「什麼?已經感染了!」家裡人表示非常吃驚,「沒想到這麼點傷口,我們以為擦點藥就沒事了,還會發生感染。」
  • 醫院燙傷病例漸增 醫生提醒天冷取暖謹防低溫燙傷-廣西新聞網
    醫院燙傷病例漸增,醫生提醒天冷取暖謹防低溫燙傷老人取暖被燙傷了可能自己還不知道廣西新聞網-當代生活報記者 陳佳嘉核心提示連日來,南寧持續降溫,熱水袋、電熱毯、20日,記者從南寧各大醫院的燒傷科、急診科了解到,醫院接到各種燙傷病例逐漸增加,患者多數是老年人和孩子。1皮膚薄、感知差的老人常常被燙傷家住青秀路69歲的王老伯面對連日降溫,有些扛不住了,拿出家裡取暖器取暖。上周四中午,他坐在取暖器前看電視時睡著了。
  • 孩子被熱水袋燙傷 這個常識很多人不知
    「醫生,孩子的小腿被熱水袋燙傷,這都10天了,還沒好。」昨日上午,義烏稠州醫院急診外科,患兒晃晃(男孩)的媽媽金女士焦慮地對急診外科專家曹海源說。  原來10天前的一個晚上,5歲的晃晃準時鑽進溫暖的被窩準備入睡,被窩裡有媽媽專門為她準備的熱水袋。沒想到第二天早上起床時,晃晃右小腿上起了兩個水泡。
  • 兒童燒燙傷意外近期頻發 5種方法緊急處理
    寒冬臘月,不少家庭因暖氣不熱等原因,給孩子或老人用熱水袋取暖。然而幾天前,來自甘肅一歲半的虎子,卻因熱水袋破損被嚴重燙傷,因當地醫院無法處理,被緊急轉到西安市兒童醫院。
  • 冬季兒童易燒傷 北京疤康醫院燒燙傷疤痕患兒驟增
    冬季兒童易燒傷 北京疤康醫院燒燙傷疤痕患兒驟增 時間: 2018-01-09 15:35  來源: 求醫網   編輯: 萌萌 入冬以來,到北京疤康醫院治療燒燙傷疤痕的患兒驟增。
  • 天冷一直抱著熱水袋取暖?當心低溫燙傷!
    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2020年12月10日訊 低溫還能燙傷?溫吞吞的熱水袋,就有可能是「元兇」!燙傷還不好癒合?塗醬油、抹牙膏只會雪上加霜!不燙卻能傷人尤其老人和小孩這是一種特殊類型的燙傷!低溫燙傷是指身體長時間接觸高於皮膚溫度的物體造成的慢性燙傷。舉個例子:45℃的低熱物體接觸你的皮膚30分鐘以上,就有可能出現燙傷!這種特殊的燙傷還很容易被忽視。冬天,很多家長怕小孩冷,會在被子裡放個取暖「神器」——熱水袋、熱寶寶,或是直接用上電熱毯。一旦使用不當,這些「神器」直接接觸孩子的皮膚時間過長,就會造成低溫燙傷。
  • 熱水袋不燙為何也會燙出水泡,孩子燙傷怎麼處理?
    10歲大寶禁不住冷,每天使用熱水袋,有一天不知道怎麼回事,一夜之間兩條大腿上、小腿和足背部起了若干個水泡,疼痛難忍。客廳中常見的有飲水機、熱飲和冬季取暖設備(如油汀、小太陽等);臥室裡常見的有取暖設備(熱水袋、暖寶寶、電熱毯等)、熱飲;廚房內有燃氣灶、熱飯熱飲、小電器(如電熱水壺、微波爐等);浴室裡非熱水器莫屬了。除此之外,帶娃外出,燙傷也時有發生,如公共場所的熱水、公共餐廳的熱菜、火鍋等。
  • 菏澤:新購暖水袋莫名破裂 滿月女嬰被熱水燙傷
    熱水袋破裂 新生兒被燙傷  孩子的母親楊女士告訴山東廣播電視臺齊魯頻道《每日新聞》記者:「當時我水倒了7、8成,放氣拍拍,一看沒事,我掀開被子,往裡一放,然後看著破了口子,水一下呲到了孩子臉上。」  看到滾燙的熱水不停地往孩子臉上澆,楊女士被眼前這一幕給驚呆了,顧不上熱水燙,趕緊救孩子。
  • 冬季取暖 小心熱水袋等物「低溫燙傷」
    點擊圖片觀看視頻進入冬季,我們總是習慣使用暖水袋、暖寶寶等取暖用品,但長時間使用還要小心「低溫燙傷」。在醫院燒傷整形科,前來換藥的患者絡繹不絕。記者了解到,這其中有大約三成都是在較長時間使用「暖寶寶」或者熱水袋時不小心被燙傷的。由於此類取暖用品溫度並不是很高,因此一些使用者就容易忽視其危險性。據醫生介紹,低溫燙傷同樣會出現皮膚灼痛、起泡、變色等被燙傷的症狀。被燙傷後,患者應立即用清潔的涼水衝洗或浸泡傷口,在痛感降低後再儘快就醫。另外,糖尿病患者、老人等由於痛覺、敏感度降低,更應妥善使用取暖物品,避免「低溫燙傷」。
  • 孩子燙傷 你還在用擦麻油、塗牙膏的土方子?
    過年親友團聚大多都開開心心的,然而,這個年也有不少家庭過得挺揪心——記者昨日從重慶醫科大學附屬兒童醫院了解到,從除夕夜到元宵夜的半個月時間裡,該院燒傷整形科就收治了27例被燙傷的孩子。據燒傷整形科梅愛蓮醫生介紹,在這些病例中,患兒被燙傷的原因又各不相同:一名2歲的女童,因走路不穩摔倒在剛打碎的熱水瓶流淌出來的熱水中,導致左腿大面積燙傷;另一名2歲多的女童,玩耍時雙手不小心按進放在院子地上的熱湯鍋中,所幸鍋裡湯水不深,只是手掌部位燙傷;還有一名7歲的小男孩,右腿大面積燙傷,家長甚至不清楚燙傷的原因。總結起來,孩子被燙傷大都還是源於家長的一時疏忽大意。
  • 你還抱著熱水袋取暖?當心一種傷害叫低溫燙傷
    溫吞吞的熱水袋,就有可能是「元兇」!燙傷還不好癒合?塗醬油、抹牙膏,只會雪上加霜!不燙卻能傷人尤其老人和小孩這是一種特殊類型的燙傷!低溫燙傷是指身體長時間接觸高於皮膚溫度的物體造成的慢性燙傷。舉個例子:45℃的低熱物體接觸你的皮膚30分鐘以上,就有可能出現燙傷!
  • 熱水袋灌進開水後炸裂 常州8歲兒童被燙傷
    據江蘇公共·新聞頻道《新聞空間站》報導:說到取暖,北方靠暖氣,南方則靠神器,熱水袋、電熱毯、暖寶寶等是比較常見的「取暖神器」,但是如果取暖不當,也容易造成燙傷,大家可要當心了。
  • 新買熱水袋充電時炸裂 燙傷3個月大寶寶(圖)
    14日晚9點多,袁女士準備把熱水袋充電加熱後來給3個月大的兒子的奶瓶保溫,誰知充了一會兒就炸了,滾燙的熱水濺到孩子的右下肢,造成深二度燙傷……  回顧  充電時突然炸裂 熱水噴泉般湧出  14日晚,袁女士帶著兒子小熊在家,小熊每天晚上都習慣脫了褲子,用小毛毯裹著睡覺。
  • 女童被開水燙傷 家長情急脫衣服,卻連皮一起撕下
    省人民醫院總住院醫師張博查看馨馨的創面。 紅網長沙1月16日訊(時刻新聞記者 洪雷 通訊員 梁輝)「看到她被燙,爺爺趕緊脫下衣物查看,結果連皮一起撕了下來。」3歲女童被開水燙傷後,家人情急之下趕緊脫下孩子身上的衣物,沒想到正是這一舉動給孩子帶來二次傷害。記者從湖南省人民醫院獲悉,冬季為燒傷、燙傷高發期,近段時間,醫院每天都要收治3~5名被燙傷的未成年人,通常都是洗澡或喝水被熱水燙傷。 由於父母在深圳經商,3歲的馨馨(化名)與爺爺奶奶一起居住在長沙芙蓉區南湖大市場附近。1月4日,家中來了很多客人,馨馨一個人在房間裡玩電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