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水袋破裂燙傷4歲女童 這些取暖神器可能也是「定時炸彈」

2020-12-23 上遊新聞

寒冬取暖,你家用啥法寶?熱水袋、電熱毯、烤火爐、暖氣片等過冬神器給各家各戶帶來溫暖的同時,也隱藏著意料不到的危險。

12月21日,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在重醫兒童醫院了解到,近日來被各式各樣取暖設備燙傷兒童的案例屢見不鮮,有上升趨勢。

「怎麼也想不到,平時用得好好的熱水袋突然就破裂了,漏出的開水還把我女兒燙傷了。」市民鍾先生說到,前一周周末的中午,鍾先生4歲的女兒甜甜準備午睡,正當甜甜接過媽媽灌好開水的橡膠熱水袋時,熱水袋瞬間從中間爆裂,滾燙的熱水噴湧而出落在甜甜的大腿根。

媽媽立即抱起大哭的女兒衝到衛生間,用冷水衝淋降溫,簡單包紮後就帶著甜甜前往重醫兒童醫院就診,被診斷為Ⅱ度熱液燙傷。

「可能是熱水袋使用時間太久,老化破裂。」鍾先生說,「以後使用熱水袋時,僅在睡前放在被子裡先暖被窩,孩子睡覺時就取出,避免意外發生。」

「近日接連收治了由取暖設備造成燙傷的患兒,」重醫兒童醫院燒傷整形科袁心剛副教授稱,因摔倒手按在暖氣片上被燙傷的、腳不小心踩到烤火爐上被燙傷、晚上睡覺時皮膚直接接觸熱水袋導致燙傷的患兒都有不少。

「這些燙傷雖然看起來面積較小,但深度可能較深,處理不當,可能會導致瘢痕增生攣縮、關節功能障礙。」袁心剛醫生提醒,孩子燙傷後請到立即正規醫院處理,不要用土辦法處理,避免產生更嚴重的後果。

新聞多一點>>

兒童燙傷後,牢記三步急救法

首先迅速離開熱源。其次,進行冷療,用乾淨流動的冷水對創傷地方進行衝洗降溫10-30分鐘左右;去除傷口上的衣物,但不要隨便撕扯孩子衣物,儘量使用剪刀剪開衣物,同時要避免剪刀傷到皮膚,或弄破水泡;用無菌紗布或乾淨的毛巾、棉布覆蓋傷口並固定,保持傷口清潔。最後,及時到醫院就診。

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 宋劍

相關焦點

  • 熱水袋突然破裂燙傷女童 醫院近期接連收治燙傷患兒
    上遊新聞·重慶晚報慢新聞記者 文翰熱水袋、電熱毯、烤火爐、暖氣片等過冬神器給各家各戶帶來溫暖的同時,也隱藏著意料不到的危險。本周末,鍾先生4歲的女兒甜甜(化名)準備午睡,正當甜甜接過媽媽灌好開水的橡膠熱水袋時,熱水袋瞬間從中間爆裂,滾燙的熱水噴湧而出落在甜甜的會陰部。媽媽立即抱起大哭的女兒衝到衛生間,用冷水衝淋降溫,簡單包紮後就帶著甜甜前往重醫兒童醫院就診,被診斷為Ⅱ度熱液燙傷。「可能是熱水袋使用時間太久,老化破裂。」
  • 熱水袋突然破裂燙傷女童 重慶醫院近期接連收治燙傷患兒
    熱水袋、電熱毯、烤火爐、暖氣片等過冬神器給各家各戶帶來溫暖的同時,也隱藏著意料不到的危險。圖片來源網絡本周末,鍾先生4歲的女兒甜甜(化名)準備午睡,正當甜甜接過媽媽灌好開水的橡膠熱水袋時,熱水袋瞬間從中間爆裂,滾燙的熱水噴湧而出落在甜甜的會陰部。
  • 用「禦寒神器」取暖,竟上了手術臺……注意!溫度不高也會燙傷
    但大家不知道這種取暖方法可能讓娃「很受傷」……暖水袋、電熱寶、電熱毯使用得小心寫作業的時候抱個暖水袋、電熱寶,孩子就不怕手冷了;睡覺的時候打開電熱毯,孩子更容易入睡。這些防寒產品,每到寒潮來襲時,就會被家長們翻出來。
  • 天冷一直抱著熱水袋取暖?當心低溫燙傷!
    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2020年12月10日訊 低溫還能燙傷?溫吞吞的熱水袋,就有可能是「元兇」!燙傷還不好癒合?塗醬油、抹牙膏只會雪上加霜!不燙卻能傷人尤其老人和小孩這是一種特殊類型的燙傷!低溫燙傷是指身體長時間接觸高於皮膚溫度的物體造成的慢性燙傷。舉個例子:45℃的低熱物體接觸你的皮膚30分鐘以上,就有可能出現燙傷!這種特殊的燙傷還很容易被忽視。冬天,很多家長怕小孩冷,會在被子裡放個取暖「神器」——熱水袋、熱寶寶,或是直接用上電熱毯。一旦使用不當,這些「神器」直接接觸孩子的皮膚時間過長,就會造成低溫燙傷。
  • 熱水袋灌進開水後炸裂 常州8歲兒童被燙傷
    據江蘇公共·新聞頻道《新聞空間站》報導:說到取暖,北方靠暖氣,南方則靠神器,熱水袋、電熱毯、暖寶寶等是比較常見的「取暖神器」,但是如果取暖不當,也容易造成燙傷,大家可要當心了。
  • 暖寶寶、熱水袋、電熱毯……當心這些燙傷的兇器!
    我們有暖寶寶、熱水袋、電熱毯、暖腳腳墊、暖手聖「蛋」等一大批神器。便宜、方便攜帶、保暖持久,冬季必備。實在不行,咱還有熱水杯和堅強的意志力!所以,入冬,我們不怕。不過呢,這些保暖好物,好用是好用,但卻有危險。比如熱水袋,用的時候覺得溫暖舒服;可第二天醒來,發現腳莫名其妙起泡了——原來,是被熱水袋燙傷的。
  • 生活|熱水袋燙壞皮膚,害孩子做植皮手術!這些「禦寒神器」很要命→
    看到這裡,家長們可能會有疑問這些「保暖神器」最多也就40-50°C怎麼還會把人燙傷呢?使用熱水袋取暖時,外面要用布包裹隔熱。使用暖寶寶時,不要直接接觸皮膚。使用暖風機時,旁邊最好有人看護。另外,現在許多人會使用電熱水袋也就是俗稱的「暖手寶」替代普通的熱水袋取暖可大家必須注意,你買的「暖手寶」很可能化身成「熱水炸彈」!已有多人中招!
  • 18個月寶寶被熱水袋燙成這樣!這些取暖神器一定要小心
    △小磊大腿根部受傷圖△小磊足部受傷圖而就在這個醫院,前兩天還收治了一個晚上睡覺時被熱水袋燙傷的6歲女孩,是孩子熟睡後熱水袋「粘」在皮膚上造成的低溫燙傷。沒想到咱們從小用到大的熱水袋,一不小心就埋下了這麼多安全隱患,還有更多取暖神器,像小太陽、快熱爐、還有各種電暖寶,都存在燙傷和低溫燙傷的風險。
  • 用「禦寒神器」取暖,卻上了手術臺…
    但大家不知道這種取暖方法可能讓娃「很受傷」……👇暖水袋、電熱寶、電熱毯使用得小心寫作業的時候抱個暖水袋、電熱寶,孩子就不怕手冷了;睡覺的時候打開電熱毯,孩子更容易入睡。看到這裡,家長們可能會有疑問這些「保暖神器」最多也就40-50°C怎麼還會把人燙傷呢?
  • 你還抱著熱水袋取暖?當心一種傷害叫低溫燙傷
    溫吞吞的熱水袋,就有可能是「元兇」!燙傷還不好癒合?塗醬油、抹牙膏,只會雪上加霜!不燙卻能傷人尤其老人和小孩這是一種特殊類型的燙傷!低溫燙傷是指身體長時間接觸高於皮膚溫度的物體造成的慢性燙傷。舉個例子:45℃的低熱物體接觸你的皮膚30分鐘以上,就有可能出現燙傷!
  • 冬季取暖謹防低溫燙傷!常州88歲老人雙腳被熱水袋燙傷出現潰爛
    隨著冷空氣的來襲,各種取暖用品受到追捧。不過,這些產品使用不當也容易造成燙傷。近日,家住常州經開區88歲的黃女士,因雙腳被熱水袋燙傷後出現潰爛,不得不入院治療。黃女士長期臥床,由於子女都在外工作,所以家中請了一位護工幫忙照料。
  • 取暖神器「小太陽」該怎麼用?千萬注意「低溫燙傷」!
    隨著氣溫下降,電熱毯、小太陽、熱水袋、暖手寶、發熱貼……取暖十八般武藝閃亮登場。這些神器用好了便是取暖,稍有不慎可能會「低溫燙傷」。低溫燙傷:      冬季燙傷超過1/3都是它!原來,皮膚只要長時間接觸高於體溫的低熱物體就可能被燙傷,並非如想像中接觸明火、滾開的油、高溫水蒸氣等等才能和燙傷劃等號。小太陽一直被奉為至寶的取暖神器,手腳冰冷時只要伸到小太陽的面前就會覺得暖意融融,但紅紅火火恍恍惚惚間卻是暗藏危險。
  • 專家提醒:寒潮來襲,使用「取暖神器」時小心低溫燙傷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寒潮來襲,許多市民拿出了暖寶寶、電暖扇、電熱毯、熱水袋、暖手寶等「取暖神器」禦寒。但你知道嗎?這些冬天裡的寶貝可燙傷了不少人。「低溫燙傷好發於嬰幼兒、老年人,尤其是合併有糖尿病、脈管炎或中風後遺症以及長期臥床者。」
  • 娃娃捂著熱水袋睡覺,雙腳被「低溫燙傷」
    浙江24小時-錢江晚報記者 施雯 通訊員 戚小芬 周曉紅在寒冷的冬季,大家都可以看見很多人手上捧著個熱水袋取暖,可以說是冬季取暖法寶之一。捂著熱水袋睡覺,極易發生低溫燙傷小瑤瑤是個6歲大的女孩,晚上睡覺時,不慎被熱水袋燙傷雙腳,導致皮膚紅腫,起了多個小水泡,有部分皮膚已經剝脫。家人覺得情況不嚴重,便自行買了「燙傷膏」外敷。
  • 醫院燙傷病例漸增 醫生提醒天冷取暖謹防低溫燙傷-廣西新聞網
    醫院燙傷病例漸增,醫生提醒天冷取暖謹防低溫燙傷老人取暖被燙傷了可能自己還不知道廣西新聞網-當代生活報記者 陳佳嘉核心提示連日來,南寧持續降溫,熱水袋、電熱毯、暖手寶等各種取暖神器成了大家手中的新寵,但這些取暖器很有可能也是一枚「定時炸彈」。
  • 冬季取暖 小心熱水袋等物「低溫燙傷」
    點擊圖片觀看視頻進入冬季,我們總是習慣使用暖水袋、暖寶寶等取暖用品,但長時間使用還要小心「低溫燙傷」。在醫院燒傷整形科,前來換藥的患者絡繹不絕。記者了解到,這其中有大約三成都是在較長時間使用「暖寶寶」或者熱水袋時不小心被燙傷的。
  • 這些取暖神器不能給孩子用
    寒冷冬季總害怕孩子會被凍著涼著,媽媽們也把保暖的注意打到一些「取暖神器」上,那麼究竟這些神器寶寶能不能用呢?熱水袋其實,不管是電熱水袋還是普通的熱水袋都要慎用,尤其劣質的電熱水袋,電極和液體直接接觸,可造成短路或引發爆炸。另外,熱水袋的水若不慎流出,易燙傷寶寶或弄溼床鋪,使寶寶感冒。
  • ……你還抱著熱水袋取暖?當心一種傷害叫低溫燙傷
    低溫還能燙傷?溫吞吞的熱水袋,就有可能是「元兇」!燙傷還不好癒合?塗醬油、抹牙膏只會雪上加霜!這種特殊的燙傷還很容易被忽視。冬天,很多家長怕小孩冷,會在被子裡放個取暖「神器」——熱水袋、熱寶寶,或是直接用上電熱毯。一旦使用不當,這些「神器」直接接觸孩子的皮膚時間過長,就會造成低溫燙傷。甚至於我們使用手機等電子設備,導致其發熱後長時間接觸皮膚,後果也很嚴重。
  • 冷冷冷冷冷~你還抱著熱水袋、暖寶寶取暖?當心有一種傷害叫低溫燙傷
    來源:健康中國低溫還能燙傷?溫吞吞的熱水袋,就有可能是「元兇」!燙傷還不好癒合?塗醬油、抹牙膏只會雪上加霜!冬天,很多家長怕小孩冷,會在被子裡放個取暖「神器」——熱水袋、熱寶寶,或是直接用上電熱毯。一旦使用不當,這些「神器」直接接觸孩子的皮膚時間過長,就會造成低溫燙傷。甚至於我們使用手機等電子設備,導致其發熱後長時間接觸皮膚,後果也很嚴重。嬰幼兒、老年人、癱瘓病人或醉酒者,往往因感覺反應較遲鈍,成為低溫燙傷的「高危人群」。
  • 冷空氣又來襲,冬季取暖謹防低溫燙傷
    為什麼低溫也會引發燙傷?01低溫燙傷指身體長時間接觸中等溫度(44℃~50℃)的熱源,從而造成由真皮淺層向真皮深層及皮下各層組織的漸進性損害。低溫損傷發生時並不明顯,由淺入深。因為這些取暖物品的溫度通常並不會很高,例如暖寶寶、熱水袋,我們能夠感覺到的溫度一般只有40℃~50℃,皮膚的感覺神經末梢會慢慢適應這種溫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