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曆援朝戰爭後,德川家康受到啥刺激?連帶日本300年不敢妄動

2020-12-11 WarOH協虎

文/大飛

在日本有一個著名的故事,有人問幕府的開創者德川家康:"如果杜鵑不啼叫,怎麼辦?"德川家康回答:"如果杜鵑不啼叫,那就等到它啼叫。"

這是一個常常被引用於描繪德川家康其人個性的故事,在各種風評中,人們也喜歡用它論說日本人重視忍耐的文化。這類觀感讓日本人在我們中國獲得了一個外號——「忍者」民族。其實在隱忍的日本文化之下,日本人的個性有著急躁輕進的另一面。

▲德川家康

二戰時期,日本對美宣戰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而其在萬曆年間入侵朝鮮,在人們常常提及的野心之外,則更是隱藏著這種急躁輕進的特徵。雖然日軍戰敗退回日本國後沒有受到明朝軍隊的追擊,但是戰爭的影響並未就此止步。

一、日本人的蜜汁自信

在軍事行為中,為普通人所忽視的戰前備戰,對戰爭的結果起著至關重要的影響。備戰包括:端正舉國上下面對大戰的心理狀態、收集敵方情報、廟算制定足以戰勝敵方的戰略、儲備足以戰勝敵方的力量。

咱們中國在抗日戰爭中,雖然英勇堅韌,但整個戰爭過程卻很艱難,原因就是備戰不足。而與之形成對比的是日本國,其為了發動侵華戰爭,足足準備了數十年。我在看這段歷史的時候,不免會懷疑日本人的這種謹慎,是不是被當年的大明軍隊打出來的毛病。

豐臣秀吉在統一了日本之後,僅僅因為聽信流竄回國的倭寇關於大明軍隊腐敗不堪戰的說法,便悍然發動了以朝鮮為跳板、意圖徵服中國的戰爭。第一次和第二次侵朝戰爭,豐臣秀吉前後發動了16萬和14萬兵力投入戰場,明朝則分別出兵4萬和8萬。最終,明軍以傷亡3~6萬讓日本軍隊付出了傷亡超過17萬的代價。

雖然,日本的歷史書始終堅稱己方的軍隊一路大獲勝利,僅僅因為豐臣秀吉的死亡,才導致退兵。但豐臣秀吉死前留下的這份密令,卻流露出了日本人對明軍展示出的軍事力量的恐懼。

秀正傳秀賴,密囑二人曰:"吾與明構兵,禍結弗鮮,吾深悔之。彼聞吾死,或大舉來報,國朝自古未曾受外國侵辱,及我時受焉。吾深恥之,是吾所以託國家於家康。"

冒進的軍事行動讓日本付出了代價,而這負面的政治遺產又直接指向了豐臣家。

二、螳螂捕蟬,黃雀在後

"朝露般降臨,朝露般消散,此即吾生。大阪的往事,宛如夢中的夢。"豐臣秀吉臨終時說道。他那野心勃勃地吞併亞洲的計劃,在開始的地方結束了。他的話語裡,似乎也包含了對不光明的未來的嘆息。

▲豐臣秀吉畫像

戰後,明朝的軍隊並沒有像豐臣秀吉預期般的入侵日本,反倒是臣服於其麾下的諸侯(大名)發起了進攻,給豐臣家帶來了末日。

豐臣秀吉發動的侵朝戰爭,在其政權內部本就有分歧。圍繞這場戰爭,日本不止發動了三十萬兵力,而且為了滿足後勤供應也動員了上百萬國民,消耗無數物資。以至於當時民間,家家生怨,甚至出現了舉兵造反的現象。

隨著作戰的不利,這種不安定的因素不斷地滋長,內部的分歧也越來越大。在豐臣秀吉生前,政權內已分化出了文吏派和強權派,這刺激了不甘久居人下的德川家康的野心,開始窺視豐臣氏的權柄。

1598年,豐臣秀吉去世,侵朝戰爭也隨之結束。兩年後的1600年,德川家康便聯合豐臣氏強權派討伐文吏派,標誌性的一戰——關原之戰則以德川家康的全面獲勝而告終。豐臣家大勢已去,殘餘勢力被清洗。狂風暴雨之下,日本歷史的轉折點也隨之出現。

三、再也不敢言戰,改行以長壽制霸

德川家康在日本也被稱為以長壽戰勝了政敵,他的主要對手都死在了他前面,這無疑也讓他統一日本變得更加的容易。而吃一塹長一智,見到豐臣秀吉在自身力量不足的情況下,不勤修內政、安撫百姓,卻盲目地向外發動軍事侵略,最終被撞得頭破血流,家族覆滅,德川家康的內心不可能沒有產生震動。

1603年,被日本王室封為徵夷大將軍的德川家康,在日本開創了幕府時代。德川幕府一改往昔向外擴張的思維,注重內政的建樹。甚至在1608年的時候,就派遣使者前往朝鮮,恢復過往的邦交,並尋求和明朝重新開啟國家間的貿易。

1615年,在德川家消滅了大阪的豐臣家最後勢力之後,日本開啟了一段再無大戰爭的漫長的和平時期,甚至還實行了海禁。除了長崎之外,日本政府禁止外國人踏足日本國土,更別提自己重新踏上徵戰之途了。在悍然發動戰爭,動搖了東亞原本穩定的政治格局,讓無數朝鮮人民流離失所之後,此時的日本只想不受別人打擾的過上安靜平凡的日子。

如果我們只從中日關係看的話,雖然侵朝戰爭的餘波對三國還在起著不同程度的影響,但日本確實因為大明軍隊的震懾,政治上由原本的野心擴張走向內斂,近300年的時間不敢再對鄰國開啟戰爭。中晚期的明軍,雖然不像明初時強悍,但依然一動而改變了一個國家300年的進程。

參考文章:1、《萬曆朝鮮戰爭對中日雙方的影響》2、《豐臣秀吉發動侵朝戰爭給日本帶來了什麼》,金榮國、宗惠玉

相關焦點

  • 為何豐臣秀吉不殺德川家康?
    原因很簡單,豐臣秀吉必須建立絕對的威信後,才能對德川家康下手,兔死才能狗烹、鳥盡才能弓藏嘛! 本能寺之戰後,有望統一日本全境的織田信長被害,其部下由信長的手下重臣豐臣秀吉接管,后豐臣秀吉擊敗了謀殺信長的明智光秀,並採取了先西後東的戰略方針,以武力平定西國諸國,再與原信長盟友的德川家康結成聯盟,共同完成統一大業。
  • 經此一戰,德川家康留下遺命:子孫後代永遠不得妄自挑釁中國
    大明萬曆二十一年(1593)四月十八日,迫於中朝聯軍的威勢,侵朝日軍被迫從漢城直退到朝鮮南端釜山港,並陸續分批撤回日本本土。 至此,李如松統率的大明東徵大軍用了不到四個月的時間,在朝鮮軍民的配合下,一舉光復了朝鮮國土。朝鮮國王李昖時隔一年返回王京主政,萬曆援朝平倭戰爭告一段落。
  • 蝴蝶效應事件:萬曆援朝戰爭,諾門罕戰役
    一,萬曆援朝戰爭(1592年-1598)的蝴蝶效應導致了滿洲女真的崛起,最後使明朝滅亡。 此戰是明朝對外戰爭的最後的輝煌,保衛了朝鮮半島,但明朝國力受到巨大的損耗。 朝鮮從亡國到復國,實力被嚴重削弱。
  • 日本人不喜歡德川家康的深層原因
    這位曾讓天皇不死不活的政策制定者(如《禁中並公家諸法度》的十七條),想用德川教取代天皇教,自己做日本的主權者和真君主。這就又回到了家康的遺言。1616年1月21日,家康在打獵的途中,突然腹痛難忍。三個月不到死去。
  • 二條城,德川家康在京都的住所
    德川家康(1543-1616),日本歷史上的重要人物。前面本能寺時介紹了戰國三傑中的織田信長和豐臣秀吉,這裡再說說這第三傑,德川家康。家康小的時候作為人質曾在織田信長家住過,從小與信長有些交情,後來他倆成為軍事聯盟。本能寺之變後,德川家康本來有機會成文戰國霸主的,可惜他的權謀不如豐臣秀吉,被秀吉搶先一步。
  • 名古屋城,德川家康所建
    名古屋城,德川家康所建,日本三大名城之一,名古屋的標誌建築之一。還沒有到大門,就看到很多殘留的城牆。現在名古屋城遺址的大片區域,叫做「名城公園」。公園內主要分幾塊,本丸、西之丸和二之丸等,不過主要看的是本丸(中央方形部分,天守閣和本丸御殿)。
  • 日本戰國時代,他阻止父親傷害德川家康,卻仍逃不過家康的暗算
    摘要:日本戰國時代,他阻止父親傷害德川家康,卻仍逃不過家康的暗算慶長三年(公元1598)八月,豐臣秀吉病逝,德川家康的態度也從這個時候開始轉變。但這麼一來,情況一下子就變得非常緊繃,知道這件事的武將如池田輝政、黑田長政、藤堂高虎等人,立即趕赴德川家康位於伏見的宅邸;另一方面,前田利家這邊則有小西行長、長宗我部盛親、細川忠興、加藤清正、淺野幸長等將領集結。情況幾乎到了一觸即發的地步,戰爭的陰影突然出現在日本上空。
  • 日本戰國人物:「超長待機」的德川家康
    德川家康,日本戰國三傑之一,德川幕府的建立者,又被戲稱為「老烏龜」,因為他特別能「忍」,又特別能活,「熬死」了一個又一個梟雄。德川家康的人生大致可分為四個階段:今川人質、追隨信長、追隨秀吉、建立幕府。清康嫡子松平廣忠藉助今川義元的勢力成為新一代家督,而條件則是讓廣忠的嫡子竹千代(德川家康)到今川家當人質。在將竹千代送往今川家的途中,織田信秀得知這一消息,便出兵將竹千代劫持到了織田家,也因此,竹千代得以認識吉法師(織田信長)。後來由於織田信長的異母兄織田信廣被今川家俘虜,雙方便進行交換,竹千代這才離開了織田家前往今川家。
  • 日本戰國時代,豐臣家真亡於德川家康之手?事情可沒有那麼簡單
    摘要:日本戰國時代,豐臣家真亡於德川家康之手?事情可沒有那麼簡單日本戰國時代,豐臣秀吉在生前,為了豐臣政權能夠平穩過渡,制定了諸多禁令,最為重用的就是禁止拉幫結派及私下聯姻。作為戰國時代的天下人,豐臣秀吉有足夠的眼光預見,如果這兩條禁令被違反,將會造成什麼後果。
  • 誰才是關原合戰正義的一方:德川家康東軍雖得勝,卻輸掉日本民心
    有關決定這日本戰國走向的關原合戰時至今日已經過去了400多年,但是這一場戰爭的爭論一直卻沒有停息,甚至於愈演愈烈,近年來有關雙方的戰爭誰才是正義一方的討論更是日本人茶餘飯後津津樂道的話題,以豐臣秀吉家臣們代表的西軍和德川家家康代表隊的武斷派大名的東軍到底誰才是正義的一方?
  • 老謀深算的德川家康能在《九州劫》中贏得「小牧長久手」之戰嗎?
    月半叔帶你品歷史,玩遊戲,你們的月半叔又來了日本的戰國時期,在織田信長因為本能寺之變隕落後,繼承了織田信長政治遺產的豐臣秀吉加快了自己擴張的步伐,在統一日本的大業中,擋在豐臣秀吉面前的最大阻礙,當然是德川家康的關東勢力。
  • 為了抑制基督教在日本的傳播與發展,德川家康大肆迫害基督徒
    豐臣秀吉和德川家康,他們對待西方的態度明顯是非常世俗的:他們需要葡萄牙人帶來的各種器物以及先進的武器,卻不願意看到基督教對日本社會的改變。所以日本幕府將軍德川家康,大肆迫害基督徒。德川幕府建立之後,德川家康需要一個更加鞏固的方式來將他的政權世代傳承下去。為此,德川家康作了很多努力。
  • 龐娜評《德川家康的神格化》|一則新遺言的發現揭示了什麼
    《徳川家康の神格化:新たな遺言の発見》,野村玄著,平凡社2019年10月出版,290頁,1800日元近年來,在日本靜岡市,以當地民營企業和工商聯合會為中心掀起了一場調查德川家康遺體去向的運動。日本學界曾普遍認為德川家康的遺體是被葬在日本栃木縣的日光。
  • 德川家的誕生:德川家康的改姓與統一三河國
    德川家康永祿十一年(1568年)九月,織田信長動員起麾下的軍勢,擁戴足利義昭上洛出任幕府將軍。德川家康雖然沒有親自出陣,但是也命令藤井松平氏的松平信一率軍來援。當然,名義上這次上洛的主帥是足利義昭,無論是織田信長還是德川家康、淺井長政,都是響應幕府將軍的號召而上洛的。德川家康和織田信長一樣,早期也是個幕府忠臣,後來室町幕府滅亡後,德川家康甚至一度想將足利義昭接到德川家居住。此時德川家和織田家如同曾經擁戴足利義稙上洛的細川高國、大內義興、畠山尚順等人一樣是同盟關係,德川家可以直接與將軍聯絡,接受幕府指揮。
  • 實拍日本最後一代幕府-德川家康的神社——東照宮
    日本櫪木縣日光市東照宮(Nikko Tosho-gu Shrine) 位於日本櫪木縣日光市。 之後由於三代將軍家光的緣故,使得它重新變成現在所見到的這般絢爛豪華之廟殿。建築物已全部被指定為日本國寶及重要文化財產,1999年12月包含日光東照宮,"日光的社寺"已被登錄為世界遺產。
  • 創建德川幕府時代的德川家康,為何早年被逼殺死自己老婆與兒子
    日本的戰國時代,有點相當於中國古代的春秋戰國時期。德川家康是日本戰國時代最著名的三個霸主之一(另外兩個是織田信長和豐臣秀吉),他從年輕時實力薄弱,到最後戰勝織田家族和豐臣家族,讓日本進入德川幕府時代,立下了汗馬功勞。可是,他早年卻被人逼迫殺死自己的老婆和兒子。這是怎麼回事呢?
  • 德川幕府統治了日本265年,明治天皇登基後,德川家族又怎樣了
    豐臣秀吉是侍奉信長而崛起的武將,信長死後,豐臣秀吉就召集部下,推翻了明智光秀,統一了全日本,信長的次子聯合德川家康抗擊豐臣秀吉,但因織田信雄選擇投降,德川家康也跟秀吉講和。 以德川家的實力自然是不如秀吉,打起來必然會輸,為了表現「誠意」德川家康還將年僅十二歲的次男德川秀康送入了大阪城
  • 日本史:橫掃!黑田如水幾乎統一九州,德川家康對他也很忌憚
    然而就車臣民之敗落和德川家的崛起這一歷史事件而言所捲起的巨浪卻幾乎涵蓋了整個日本一一從北陸到東海,從奧羽到九州、無數家族在時代的漩中苦苦掙扎。「關原合戰」的幾乎同時,東北方有著名的「長谷堂合戰」爆發,而在西日本,亦有一場大戰不得不提這場戰役的主角便是大名鼎鼎的黑田如水。
  • 德川家康為何能輕鬆拿下關原合戰?豐臣家人心不齊,統帥缺乏魄力
    在被稱為決定日本走向的關原合戰中,德川家康率領的西軍擊敗了豐臣家家老石田三成率領的西軍部隊,從這一戰之後,日本的戰略格局發生改變,家康通過合戰將原本豐臣家的實力逐漸分化和瓦解,至此日本戰國也從豐臣秀吉時代的逐漸邁入了德川幕府時代。
  • 如何總結德川家康的一生?前半生一味忍讓,後半生邁向統一
    天文十六年,公1547年,以人質身份前往駿河的德川家康在途中遭到叛臣攔截,被帶到織田家待了兩年,直到今川家與織田家達成人質交換協議後,家康才最終抵達原本目的地駿河。始於幼年時代的人質生活一共陪伴德川家康度過了將近14年,在這期間他受到了今川義元的關照,不斷學習各種知識,在他成為今川義元的家臣以後,至少在義元在世期間,他都沒有做出任何背叛的行為。今川義元身亡後,家康隨即返回岡崎城,等同於從今川家獨立,隨後與織田信長於清州城結成同盟,成為信長忠實的盟友,並負責抵禦武田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