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戰國時代,豐臣家真亡於德川家康之手?事情可沒有那麼簡單

2020-12-22 解讀歷史迷霧

摘要:日本戰國時代,豐臣家真亡於德川家康之手?事情可沒有那麼簡單

日本戰國時代,豐臣秀吉在生前,為了豐臣政權能夠平穩過渡,制定了諸多禁令,最為重用的就是禁止拉幫結派及私下聯姻。作為戰國時代的天下人,豐臣秀吉有足夠的眼光預見,如果這兩條禁令被違反,將會造成什麼後果。但他絕對不會想到,率先違背禁令的,不是身為外戚的德川家康,而是豐臣家臣。

石田三成等四名奉行在豐臣秀吉死後,立即拉攏毛利輝元的同時,也面臨著敵對勢力的反制,其中一個對手便是同為奉行,而且輩分和經驗更高的淺野長政。淺野長政是豐臣秀吉正室,北政所寧寧的弟弟,他很早便加入秀吉的隊伍,為他盡心盡力!

根據密切留意日本當時局勢的耶穌會傳教士們的報告,踏入慶長四年(公元1599年),石田三成與淺野長政的關係惡化,而且開始各自形成不同勢力。

治部少輔(石田三成)和淺野彈正(淺野長政)……終於將隱藏在心中對對方的憎惡爆發出來,同樣地在朝鮮指揮作戰的將領們之間,也因為與朝鮮國的締結停戰,以及撤兵回日本的問題上沒法達成一致,因而造成不和……於朝鮮,聽從小西行長的人們都通過締結新盟約,與治部少輔(石田三成)結盟,而不跟他們結盟的人們則與淺野彈正(淺野長政)同調。兩派之間已經不再隱藏對彼此的憎恨,反目成仇,他們先後到達京都後,便開始互相批難,糾集對方的罪嫌。其中一方的彈正派(意指淺野長政)正傾盡全力,試圖打倒敵對陣營。家康以及其他大名雖曾經嘗試讓各方捨棄仇恨,重現建立友誼……但還是沒法成功。

以上的記載,全部出現在《耶穌會一五九九年日本年報》中,以上內容足以說明,豐臣家內部,文官派已然分裂,並試圖將另一方扳倒。

由於耶穌會與石田三成派的小西行長和毛利秀包關係密切,他們得到的情報具有高度準確性。同時,雖然在報告中沒有明示石田三成與淺野長政為何會反目成仇,但考慮到淺野長政曾因為豐臣秀次事件受牽連,一度被秀吉趕出權力核心,一直到了秀吉死前才重獲重用。而石田三成等四人則恰恰在這個空窗期裡獲得秀吉更大的重用,權力之爭浮上水面。

不只如此,淺野長政之子淺野長幸也因為在侵略朝鮮的戰爭裡,和其他武將等人在戰功、戰況報告上跟石田三成等奉行鬧出矛盾,心生怨恨。如今,淺野長政東山再起,與石田三成之間的矛盾無疑是綿延數年積怨下的結果。

奉行之間的矛盾已然激化,而且他們更各自拉攏與自己親近的大名到自家陣營,豐臣秀吉死後不足半年,豐臣政權內部已經開始四分五裂,只是沒有進一步表面化。但有心人全看在眼裡,諸如德川家康這種老政客,自然不會放過這種機會。

慶長四年(公元1599年)一月初,豐臣秀賴按照秀吉的遺囑,在監護人前田利家的保護下,從伏見城移居大阪城,並且接受諸大名的正月賀拜。同時,豐臣秀吉的死訊也終於公告天下,官方的悼念活動也隨之開始。

公開豐臣秀吉的死訊也意味著以豐臣秀賴之名的政務運作正式開始。首先的工作便是安撫人心,慰勞並犒賞參與侵略戰爭的大名,以圖強化豐臣秀賴的聲望。

就在這個時候,德川家康也開始了他的拉攏工作。原本按豐臣秀吉的指令,家康要留守伏見,而且三年內不得離開京都。德川家康乾脆將計就計,在京都伏見開始頻繁活動,先後拜訪了薩摩大名島津義久(龍伯)、奉行之一的增田長盛,還有土佐國的長宗我部盛親等人。

接著,德川家康更公然打破豐臣秀吉禁止大名私婚的規定,分別將德川宗女們嫁與秀吉外甥,福島正則的養子——福島正之;豐臣家臣蜂須賀一茂(家政)之子——蜂須賀豐雄。又讓自己的六兒子松平忠輝迎娶陸奧國的大名伊達政宗長女——五郎八姬。

考慮到豐臣家內部文官派的分裂,並由此而進行拉幫結派而言,德川家康這個明知故犯也只是跟風而已。但是,豐臣家臣並不這麼認為,他們認為自己的行為只是為了豐臣政權安穩,與一心自私為己的德川家康存在本質上的不同。

此外,德川家康本身因為位高權重,一舉一動早已備受關注。現在又違反豐臣秀吉生前訂立的禁令,頓時成為眾矢之的,是石田三成等人眼中必須早日剷除的危險分子。但正如上文所說,豐臣家內部的分裂,才給予德川家康機會。

石田三成等文官以豐臣忠臣自居,卻率先破壞豐臣禁令。豐臣文治派不但和武斷派不合,自己內部同樣爭鬥不息,這無疑是豐臣政權不穩定的明確信號。古往今來有多少強大的政權,就是因為內鬥而崩潰,但這對於德川家康而言,未嘗不是一個機會,既然豐臣自己內鬥不休,那插上一腳未嘗不能向上再邁一步,坐上天下人的寶座。

因此,在通說中,德川家康最終滅亡豐臣家,看似很沒有道義。但豐臣政權內部如果沒有出現動蕩,怎麼可能會給德川家康坐大的機會?豐臣的滅亡有諸多原因,但自身內鬥大幅削弱了豐臣家,同樣是不爭的事實。

相關焦點

  • 為何豐臣秀吉不殺德川家康?
    原因很簡單,豐臣秀吉必須建立絕對的威信後,才能對德川家康下手,兔死才能狗烹、鳥盡才能弓藏嘛! 本能寺之戰後,有望統一日本全境的織田信長被害,其部下由信長的手下重臣豐臣秀吉接管,后豐臣秀吉擊敗了謀殺信長的明智光秀,並採取了先西後東的戰略方針,以武力平定西國諸國,再與原信長盟友的德川家康結成聯盟,共同完成統一大業。
  • 日本戰國人物:「超長待機」的德川家康
    德川家康,日本戰國三傑之一,德川幕府的建立者,又被戲稱為「老烏龜」,因為他特別能「忍」,又特別能活,「熬死」了一個又一個梟雄。德川家康的人生大致可分為四個階段:今川人質、追隨信長、追隨秀吉、建立幕府。松平元康原本還沒有背棄今川家的魄力,非但如此,還盡力的在幫助今川家與織田信長作戰。然而由於今川義元之子今川氏真的無能,使得今川家日益衰弱,松平元康這才下定決心獨立。隨後松平元康與織田信長籤訂了「清州同盟」,雙方約定,織田信長往東、松平元康向西發展,攻守互助。同時,松平元康改名松平家康。
  • 日本戰國時代,他阻止父親傷害德川家康,卻仍逃不過家康的暗算
    摘要:日本戰國時代,他阻止父親傷害德川家康,卻仍逃不過家康的暗算慶長三年(公元1598)八月,豐臣秀吉病逝,德川家康的態度也從這個時候開始轉變。他在豐臣秀吉晚期深受信任,被視為是耿介之臣,一直以五大老之長的身份支撐著豐臣政權,可現在卻私下與伊達政宗、福島正則等大名聯姻,對各大名論功行賞時,更是獨斷專行,毫不掩飾他想藉此分化豐臣政權,剷除異己,進而稱霸日本的意圖。但在豐臣秀吉晚期,被推出的還有五大老之一的前田利家,由於他的活躍,讓德川家康的計謀無法充分得逞。
  • 名古屋城,德川家康所建
    名古屋城,德川家康所建,日本三大名城之一,名古屋的標誌建築之一。還沒有到大門,就看到很多殘留的城牆。現在名古屋城遺址的大片區域,叫做「名城公園」。公園內主要分幾塊,本丸、西之丸和二之丸等,不過主要看的是本丸(中央方形部分,天守閣和本丸御殿)。
  • 創建德川幕府時代的德川家康,為何早年被逼殺死自己老婆與兒子
    日本的戰國時代,有點相當於中國古代的春秋戰國時期。德川家康是日本戰國時代最著名的三個霸主之一(另外兩個是織田信長和豐臣秀吉),他從年輕時實力薄弱,到最後戰勝織田家族和豐臣家族,讓日本進入德川幕府時代,立下了汗馬功勞。可是,他早年卻被人逼迫殺死自己的老婆和兒子。這是怎麼回事呢?
  • 格局決定結局:目光短視的石田三成,將豐臣家輸給了梟雄德川家康
    近年來雖然對於決定日本戰國歷史走向的關原合戰,很多人都在為「忠義」的西軍不值。認為如果不是小早川秀秋的倒戈和豐臣家盟友勢力毛利家的騎牆觀望,或許豐臣家中興有望,也不像秦朝一樣二世而亡。故而後世的很多影視作品往往在敘事的時候喜歡將石田三成包裝成為一個忠義家臣的形象,而德川家康的則完全是一個玩弄權術的奸雄人物。因此民間就有了「勝利在東軍,正義屬於西軍」的說法。
  • 二條城,德川家康在京都的住所
    二條城是德川家康在京都的住所。當時的德川幕府將幕府設在了江戶(現在的東京),所以又稱江戶幕府,德川家所統治的260多年,又叫做江戶時代。因為天皇一直住在京都,所以德川家族在京都也要有自己的住所。二條城外的壕溝,說大點叫護城河。
  • 才能平實、強敵林立的德川家康,為什麼能夠結束戰國亂世?
    德川家康結束了日本近百年戰國時代,開創日本史上最穩定的江戶幕府時期。那麼,他又如何取得這麼偉大成就的?無論家底和個人能力,不比遠的,就德川家附近的勢力而言,「軍神」上杉謙信、「甲斐之虎」武田信玄、「東海島第一弓」今川義元、「相模雄獅」北條氏康以及「第六天大魔王」織田信長,怎麼看家康都是弱爆了。
  • 德川家康為何能輕鬆拿下關原合戰?豐臣家人心不齊,統帥缺乏魄力
    在被稱為決定日本走向的關原合戰中,德川家康率領的西軍擊敗了豐臣家家老石田三成率領的西軍部隊,從這一戰之後,日本的戰略格局發生改變,家康通過合戰將原本豐臣家的實力逐漸分化和瓦解,至此日本戰國也從豐臣秀吉時代的逐漸邁入了德川幕府時代。
  • 老謀深算的德川家康能在《九州劫》中贏得「小牧長久手」之戰嗎?
    月半叔帶你品歷史,玩遊戲,你們的月半叔又來了日本的戰國時期,在織田信長因為本能寺之變隕落後,繼承了織田信長政治遺產的豐臣秀吉加快了自己擴張的步伐,在統一日本的大業中,擋在豐臣秀吉面前的最大阻礙,當然是德川家康的關東勢力。
  • 日本戰國時代,他一生只經歷兩次戰鬥,每次都為豐臣家而戰
    摘要:日本戰國時代,他一生只經歷兩次戰鬥,每次都為豐臣家而戰真田信繁(別名幸村)是信濃國上田城城主——真田昌幸的次子。天正十三年(公元1585),他被送給越後的上杉景勝(上杉謙信養子)充當人質,直到父親真田昌幸成為豐臣秀吉的家臣之後,才一起進入大阪城仕官。
  • 如何總結德川家康的一生?前半生一味忍讓,後半生邁向統一
    面對信長包圍網的強大壓力,家康沒有背叛同盟,面對武田家的強大軍力,家康同樣沒有背叛同盟,可謂是日本戰國時代的同盟典範。不過這個情況隨著1582年的爆發的本能寺之變而改變。面對作為織田信長接班人的羽柴秀吉(豐臣秀),德川家康雖然曾經在小牧長久手之戰中與其對決,但在秀吉統一天下的過程當中,家康如同對待信長一般,臣服於秀吉。
  • 盤點日本戰國時期的8大梟雄,其中德川家康排第七,武田信玄第三
    戰國時代與室町時代的分法之一種,就是以早雲攻滅堀越公方那一年開始,為的就是紀念這位史上第一個成功的下克上之戰國大名。TOP、7 德川家康德川家康的父親是岡崎城主松平廣忠,桶狹間合戰後與織田信長結為「清洲同盟」,多次配合織田軍擊敗強敵,並與武田家不斷蠶食今川家的領地。後又迫於形勢而向其臣服。
  • 日本人不喜歡德川家康的深層原因
    作者:姜建強,騰訊·大家專欄作者,東京大學綜合文化研究科擔任客員研究員,致力於日本哲學和文化的研究,積極書寫、介紹日本及其文化。日本戰國時代的「三英傑」:織田信長、豐臣秀吉、德川家康。這三人當中,日本人最喜歡誰?
  • 日本戰國風雲史:偷桃竊國,熱衷改名字的「猴子」——豐臣秀吉
    導語:日本戰國風雲史:偷桃竊國,熱衷改名字的「猴子」——豐臣秀吉提起日本的戰國時代,最出名的就是戰國三傑:織田信長,豐臣秀吉,德川家康三人。而且三人還都是從屬關係,豐臣秀吉和德川家康是織田的部下,後來德川家康成了豐臣秀吉的手下。
  • 德川家康屬於藤原氏一族,為何改姓入源氏一族呢?
    德川家康德川家康,原名松平家康那麼,德川家康為什麼那麼處心積慮改姓入源氏一族呢?說白了,日本戰國的大名、公卿、貴族基本上都是這三個氏族的人。豐臣秀吉出身和姓氏在古代日本很重要,豐臣秀吉就因為不是高貴的武家出身沒有辦法成為將軍
  • 為了抑制基督教在日本的傳播與發展,德川家康大肆迫害基督徒
    在與西方文化交流的過程中,如果誤解和恐懼佔據了主導地位,那麼,引發事件是必然的。豐臣秀吉和德川家康,他們對待西方的態度明顯是非常世俗的:他們需要葡萄牙人帶來的各種器物以及先進的武器,卻不願意看到基督教對日本社會的改變。所以日本幕府將軍德川家康,大肆迫害基督徒。
  • 兩個女人的戰爭:斷送豐臣家250年基業,讓德川家康坐收漁利
    澱殿茶茶和兒子秀賴寧寧:豐臣家尾張派寧寧作為戰國三夫人之一,雖然看似一個女流之輩,但實際上卻很有自己的手腕,當年她以貴族之女自願嫁給還是足輕的豐臣秀吉,也是想幫他們積累戰功,震懾德川家康等關東勢力。,他們選擇引入德川家康(天真的以為德川家康是豐臣家的忠臣),於是雙方爆發了關原合戰。
  • 德川幕府統治了日本265年,明治天皇登基後,德川家族又怎樣了
    俗話說,時勢造英雄,只有在群雄割據的年代,才會湧現戰神名將,正所謂「殺一人是罪,屠百萬是雄」,在日本的歷史上,唯有戰國時代,名將頗多,最著名的就是戰國三傑,即:織田信長、豐臣秀吉、德川家康。
  • 姬路城,日本戰國時代的硝煙與血腥
    室町幕府自第三代將軍足利義滿去世後便每況愈下,1467年,應仁之亂與細川政元兩場政變更是徹底將室町幕府自權力之巔拉下,自此日本群雄逐鹿,戰火不斷,開始了轟轟烈烈的戰國時代。在那個時代,實力即是一切,而城堡無疑是佔據了一方土地的當權者最好的炫耀方式,於是織田信長築起了安土城,豐臣秀吉築起了大阪城,德川家康築起了江戶城。城堡各有各的不同,卻都有著一個共同之處—天守閣。「天守」一詞來源頗廣,普遍認為是天授皇權」之意,於是天守閣也代表著一代當權者的居住地和政權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