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臣家之所以二代而亡,除了是因為豐臣秀吉崛起較快,沒有足夠的貴族底蘊和譜代家臣之外,更多的還在於豐臣秀吉本人或者說是他在子嗣問題上。本身豐臣家的本家木下或者羽柴家就是一個末等的小武士家庭,人丁不旺,再加上豐臣秀吉的兩個兒子又先後早夭,讓本就血脈薄弱的豐臣家更加雪上加霜,無奈之下豐臣秀吉只能選擇將自己的外甥——能力平庸的豐臣秀次選為候選人,同時還收養了小早川秀秋、宇喜多秀家等一眾養子。
而正當很多人覺得豐臣氏政權要要過度給的秀次的時候,晚年豐臣秀吉居然生了一個兒子,這個兒子就是由側室茶茶生的兒子就豐臣秀賴。不過豐臣秀賴的出生也導致了豐臣家後院起火,最終在豐臣秀吉去世後,以側室茶茶和原配寧寧為首的豐臣家勢力的分裂,最終讓德川家康坐收漁翁之利。
這又是怎麼回事呢?
寧寧:豐臣家尾張派
寧寧作為戰國三夫人之一,雖然看似一個女流之輩,但實際上卻很有自己的手腕,當年她以貴族之女自願嫁給還是足輕的豐臣秀吉,就足以看出她的眼光。在生活中的寧寧也是一個不怕事的主,有一次豐臣秀吉的在剛城主後居然飄飄然起來,主動瞞著寧寧納妾,還和當時的寧寧發生了矛盾,於是寧寧直接一封書信寫給了織田信長,最后豐臣秀吉讓織田信長給臭罵一頓。
而在豐臣家掌權之後,因為本身沒有子嗣,所以豐臣秀吉收養了很多養子,而這些人多多少都和寧寧有關係,豐臣秀次雖然是秀吉的外甥,但卻和這個舅媽很親,甚至在公開場合還以母親之禮對待寧寧,小早秋秀秋從小就是被當成人質放在豐臣家,也是從小就是由寧寧帶大的(小早川是的寧寧的侄子)。至於豐臣秀吉政權中少壯派武將的代表——福島正則和加藤清正等人也皆是寧寧一手帶大。
在那個的講究道義的戰國社會,寧寧對於的他們的恩情並不弱於豐臣秀吉。
在豐臣秀賴沒有出生的時候,豐臣秀吉確實是想要和寧寧關係很好的秀次接班,同樣也想提拔寧寧的一眾養子們,所以在攻打朝鮮這個「簡單任務」的時候,讓這些少壯派的二代們領兵獨當一面,也是想幫他們積累戰功,震懾德川家康等關東勢力。通過養子和近臣們鞏固豐臣家的勢力。
不過因為制衡原因,這些二代勢力因為和石田三成等文官勢力不對付。所以他們要圍繞在大房的寧寧身邊,這些人除了已經被處死的豐臣秀次,多數還是以和豐臣秀吉親自提拔的二代們為主(宇喜多秀家雖然參加西軍,但不屬於任何派系)。除了賤嶽七本槍、小早川秀秋,黑田長政因為和三成的矛盾也加入到裡面來。
這些皆是豐臣家發跡的尾張國出身,因此可以稱之為尾張派。而聚集在寧寧身邊,除了抱團取暖,因為這些人組成武斷派與石田三成的矛盾之外,也是這些人本身就想借著寧寧的影響力,推翻三成執掌豐臣家。
茶茶:近江派
和圍繞的在寧寧身邊的武將相比,茶茶本身作為織田信長的外甥女,勢力很弱而為了保護自己的孤兒寡母他們更傾於和幕僚派和家臣們組成的石田三成合作。而石田三成和茶茶組成的近江派系,因為控制了大阪城和豐臣秀賴,實際上也代表著豐臣家的正統。
不過在近江派系裡面的,石田三成和茶茶並非是鐵板一塊,本身家臣們的實力並沒有養子們和武斷派的實力強,雖然娘家織田家還有點的兵力但是明顯說是不夠看,再加上的三成等人的「脅迫」,茶茶最終走向了和寧寧的對立面。在關原合戰的時候的三成等人因為實力不夠,為了能對付德川家康,他們以茶茶的名義給西軍的毛利和織田家承諾了大量的封地。
這也從側面上說,依附於茶茶的近江派系或者新豐臣家,在實力比不上豐臣家老一代。
兩女相爭,德川漁利
豐臣家後來以大房寧寧和側室茶茶的鬥爭,最初還是本家人的鬥爭,不過在中間人前田利家去世後,雙方也徹底撕破臉,賤嶽七本槍因為新仇舊恨要除掉三成,他們選擇引入德川家康(天真的以為德川家康是豐臣家的忠臣),於是雙方爆發了關原合戰。寧寧等人推薦德川家康為東軍司令,但參加作戰的主力大多數的豐臣家的尾張勢力(福島正則、加藤清正、黑田長政等人),而西軍的石田三成和大谷吉繼則是的茶茶的勢力。
最後這場決定戰國走向的關原合戰,更像是兩個女人在背後主導。
當然了,這場戰爭無論誰勝利,原本鐵板一塊的豐臣家都受到了重創,失敗的西軍裡面石田三成和小西行長,這兩個豐臣家的鐵桿家臣被處死,領地被回收,豐臣秀吉最忠心的養子宇喜多秀家被流放八丈島。但即使勝利的加藤清正和福島正則也是元氣大傷,後期被德川家康架空,而黑田長政更是坑爹的代表。
雨田君說
總之因為豐臣秀吉的子嗣問題,再加上前期自己沒有譜代家臣,在他去世之后豐臣家就逐漸分裂為寧寧和茶茶的矛盾,武斷派和幕僚派的矛盾,武將和文官的矛盾也是愈演愈烈,最終的被德川家康坐收漁人之利。
所以豐臣家的滅亡其實是從自己內部先開始的,或者說是的兩個的女人之間的鬥爭,間接的斷送了豐臣家的江山。
— The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