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臣秀吉:侵華戰爭的始作俑者?

2020-12-16 阿凱閱讀

豐臣秀吉為中國人所熟悉,是因為豐臣秀吉統一日本,發動了徵服朝鮮的戰爭,並寄望以朝鮮為跳板進而侵略中國。

事實上,這也是豐臣秀吉之前織田信長等人的計劃,只不過最後是由豐臣秀吉來實施而已。

無論豐臣秀吉,還是後來的德川家康,事實上本來實力都不足以在日本當時的政治版圖中佔有一席之地。

當時佔據如日中天地位的是織田信長,只不過明智光秀的一場「本能寺之變」讓織田信長這個一代梟雄頓時灰飛煙滅,頗有點「時無英雄,使豎子成名」的意味。

本能寺之變發生在日本天正10年6月2日(公曆1582年6月21日)凌晨,織田信長的得力部下明智光秀在京都的本能寺中起兵謀反,殺害其主君信長。日本歷史也由此被改寫。本能寺之變是日本史上最大也最有名的政變。

但豐臣秀吉果真只是織田信長殞命的得利者嗎?

要想得出答案,就必須對豐臣秀吉進行細緻探究。

01.

無法冠姓的下層階級

相對於其他在日本戰國時代成名的人來說,豐臣秀吉的出身即使不能算是最差的,也已經相去不遠。

豐臣秀吉出身無法冠姓的下層階級,本名不是這一個——豐臣是日本天皇的賜姓,而秀吉是織田信長給他的賜名。

豐臣秀吉出生於尾張國愛知郡中村的一個貧苦農家,原名中村申之助,跟隨織田信長之後改名木下藤吉郎,後來織田信長為他賜名後改為木下秀吉;

織田信長

因為希望能夠同織田信長的猛將柴田勝家、丹羽長秀一樣驍勇善戰,改姓羽柴,是為羽柴秀吉;

後日本天皇任命羽柴秀吉為關白,並賜姓「豐臣」。

事實上,從中村申之助到豐臣秀吉這一系列讓人眼花繚亂的改姓改名過程,基本上就可以顯示出豐臣秀吉的成長軌跡。

02.

善於學習、懂得隱忍、長於謀劃

關於所謂英雄成名之路,孟子有一句話非常有名:「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而豐臣秀吉的成長經歷,除了他跟對了領導,最終從織田信長的諸家將中脫穎而出,還與豐臣秀吉的個人素質:

善於學習、懂得隱忍、長於謀劃有很大關係。

無論是與蜂須賀小六的交往,還是效命於松下之綱,還是追隨織田信長,最終在桶狹間之戰中發揮重大作用。

桶狹間之戰是一場發生於1560年(日本永祿三年)戰國時代日本的戰役。東海道大名今川義元親自率軍攻入尾張國境內,遭織田信長領軍奇襲本陣陣亡。戰後,原本稱霸東海道的今川氏從此沒落,而獲勝的織田信長則迅速擴張勢力,奠定其日後掌握日本中央政權的權力基礎。

到後來平定明智光秀之亂、打敗柴田勝家、德川家康,擔任關白後繼續統一日本,結束日本戰國時代。

構成了豐臣秀吉在日本古代史上佔有一席之地的基本輪廓。

03.

一代權臣的嘆息

按照日本著名史學家小林鶯裡的說法,進攻朝鮮、引發明朝支持朝鮮與日本之間發生戰爭,是「毫無意義的開始,毫無意義的結束」。

是豐臣秀吉「一生最大的汙點」。

朝鮮之役

小林鶯裡的評語是:「世間英雄往往難得善終,真是令人嘆息。」

事實上,小林鶯裡的這個評價僅僅只能算是他的「一家之言」。

出兵朝鮮,並進而攻伐中國,這是日本由來已久的想法。甚至早在唐高宗日期,日本就曾與唐朝發生過戰爭。

當時,唐朝、新羅聯軍與倭國、百濟聯軍在白江口展開水戰,最終日軍戰敗。

白江口之戰是中日兩國作為國家實體進行的第一次交戰,也是東北亞地區已知較早的一次具有國際性的戰役。

這次戰役基本上奠定了此後一千餘年間東北亞地區的政治、經濟與文化格局,也深刻教訓了不知天高地厚的日本。

此後日本一直數百年間不斷派使臣向唐朝學習,逐漸形成其一整套政治、經濟、文化制度。

直到1592年豐臣秀吉侵略朝鮮,近一千年間,日本未敢再對中國開戰。

由豐臣秀吉的起家經過,到最終謝幕,可以看出,在繼織田信長成為日本最有戰功、最有權勢的關白之後,豐臣秀吉的個人野心得以膨脹。

而韓戰之敗卻使得他得到了深刻的教訓,知道了日本力量的局限性,繼而引發了隨後德川幕府長達三百餘年的「鎖國」。

德川家康

不過,日本的狼子野心並沒有因此而平息下來,所以才有了明治維新後日本展開新一輪的對中國的侵略。

豐臣秀吉去世333年後,不足800人的日軍,僅用幾小時就攻陷近8千人駐守的東北軍北大營,「九一八」事變爆發。

以史為鑑。

相關焦點

  • 豐臣秀吉做錯了什麼?
    而豐臣家從此則日益衰弱,直至滅亡。 在這場命運之戰中,為何豐臣家主要將領會支持敵方?為何部分大名會倒戈?為何豐臣家會眾叛親離,不堪一擊?這要從豐臣秀吉晚年的一系列失誤說起。 與織田信長一樣,豐臣秀吉有著強烈的大陸情結。認為日本國土狹小,資源緊張,難成大國。只有以朝鮮為跳板,進軍東亞大陸。方能使日本真正成為大國,布國威於四方。於是,1592年,豐臣秀吉剛剛統一日本不久,即自恃戰爭經驗豐富,武力強大,悍然發動了對朝鮮的侵略戰爭。想要先滅亡朝鮮,然後再侵佔中國。
  • 雙語閱讀:瓷器戰爭,那些被豐臣秀吉擄走的朝鮮奴隸和工匠
    豐臣秀吉綁架朝鮮工匠In the 1590s, Japan’s re-unifier, Toyotomi Hideyoshi, had an idee fixe.1590年代,豐臣秀吉再次統一日本,他有一個遠大的理想,認為自己的天命是徵服朝鮮,然後佔領中國甚至印度。1592年至1598年間,豐臣秀吉發動了兩次徵服朝鮮半島的戰爭,這兩次戰爭被稱作壬辰戰爭。
  • 日本惡之源豐臣秀吉
    豐臣秀吉是日本軍國主義的第一人,侵略擴張的第一個踐行者,豐臣秀吉長得很醜外號叫猴子,出身貧寒草根出身,豐臣秀吉所在的時期日本正處於內戰,戰亂過程中,逐漸成長為亂世梟雄,之后豐臣秀吉統一日本,豐臣秀吉統一日本之後感覺日本國力增強,這個時候豐臣秀吉決定要進行對外擴張,把琉球,呂松,菲律賓
  • 日本豐臣秀吉為何會看重寧波?
    大明同時期的日本,軍閥割據、群雄並起,各藩之間經常為了土地和人口發生火併,也正是在這混亂的兩百年間,東瀛的軍事技術和戰爭能力得到了突飛猛進的發展。到了織田信長時代,日軍普遍裝備大量的火繩槍和進口火炮,葡萄牙和荷蘭成為當時日軍西式武器的主要供應商。
  • 為何豐臣秀吉不殺德川家康?
    本能寺之戰後,有望統一日本全境的織田信長被害,其部下由信長的手下重臣豐臣秀吉接管,后豐臣秀吉擊敗了謀殺信長的明智光秀,並採取了先西後東的戰略方針,以武力平定西國諸國,再與原信長盟友的德川家康結成聯盟,共同完成統一大業。
  • 豐臣秀吉當時真的以為自己可以滅掉大明嗎?
    原創 張嶔 朝文社作者:我方團隊張嶔在16世紀末震驚東北亞的「萬曆朝鮮戰爭」裡,叫後世多少讀者深感不可思議的,就是戰爭發起者——日本「實際統治者」豐臣秀吉那瘋狂的戰略計劃。豐臣秀吉的「戰略計劃」有多瘋狂?
  • 萬曆朝鮮之役時,豐臣秀吉為何相信能和明朝長期抗衡?
    1592年,剛剛統一日本不久的豐臣秀吉對中國和朝鮮發動了戰爭,這場戰爭日本稱為「文祿之役」,朝鮮稱之為「壬辰倭亂」,中國則稱為「朝鮮之役」,這是日本第一次進行徵服大陸的嘗試。當然,豐臣秀吉想要徵服大陸,還有更實際的原因,那就是獲得土地。戰國時代的武士跟隨領主作戰,歸根結底還是為了獲得封地。隨著戰爭的不斷進行,豐臣秀吉部下們的領地也在飛速增加,例如加藤清正,起初只有後120石,到豐臣秀吉平定九州後,加藤清正獲得半個肥國的領土,共計195000石。
  • 日本戰國風雲史:偷桃竊國,熱衷改名字的「猴子」——豐臣秀吉
    導語:日本戰國風雲史:偷桃竊國,熱衷改名字的「猴子」——豐臣秀吉提起日本的戰國時代,最出名的就是戰國三傑:織田信長,豐臣秀吉,德川家康三人。而且三人還都是從屬關係,豐臣秀吉和德川家康是織田的部下,後來德川家康成了豐臣秀吉的手下。
  • 豐臣秀吉背後的軍師,出身淡泊的第一夫人,淺野寧寧
    豐臣秀吉在日本歷史上是個特殊的存在。豐臣秀吉的發跡史,可以說是一個底層平民逆襲的故事,在這一過程中輔助他平步青雲,直上九霄的,正是他的糟糠之妻淺野寧寧。寧寧住在尾張多年,連年的戰爭導致此地幾乎全民皆兵。寧寧生父原是織田家武士杉原定利,幼年時,寧寧和妹妹被送到姨母家,其養父淺野長勝也是織田手下的步卒頭目。這樣的家庭背景,使她擁有豐富的人脈,也讓她能夠為豐臣秀吉物色足夠的人手。
  • 豐臣秀吉侵朝,為何不派德川家康上陣,消耗其力量?
    侵朝日軍的奇怪行動 1 要解答這一問題,首先不得不討論的,便是豐臣秀吉發動侵朝戰爭的真實動機為何。就當時明、日、朝三方所留下的史料來看,明、朝兩方對豐臣秀吉侵朝動機的判斷,比較一致,皆為「倭寇之圖朝鮮,意實在中國。」
  • 明治政府是繼承了秀吉遺志嗎?為何總想侵韓?其實還是要侵華!
    明朝萬曆時期太閤豐臣秀吉就提出「長驅直入大明國」,徵朝侵華,掀起壬辰倭亂。雖然自大的豐臣秀吉身死國滅,但他的侵略思想被日本人民牢記心間。江戶幕府時期,因明清鼎革,日本徵朝侵華之聲又起,比如幕府內部有人提議,一方面援助臺灣鄭氏;一方面知會朝鮮,讓朝鮮允許日軍過境,日本直接出兵幫大明恢復江山(但是個明眼人都看得出來這完全是假途滅虢之計,又和豐臣秀吉的論調完全相同,朝鮮怎麼會允許),所以幕府同時提出一旦朝鮮拒絕日本借道,日本馬上徵朝(趁中原大亂,日本趁機揩油)。
  • 日本統領豐臣秀吉:我要佔領朝鮮印度,統治中國,最後葬在寧波
    其中最為大眾所知的有三個人,被稱為「戰國三傑」,他們分別是織田信長、豐臣秀吉和德川家康,三人攪弄風雲,各自留下了不少故事傳說。但是很少有人知道,豐臣秀吉曾經放言,自己死後要葬在寧波。 豐臣秀吉為什麼會有這種想法?他又是一個怎樣的人?
  • 丹羽長秀在清州會議的時候為什麼要大力支持豐臣秀吉?
    「本能寺之變」後十餘天,豐臣秀吉消滅了謀反的明智光秀。明智光秀死後不久,織田家幾位實力最強的重臣在清州城開會,分配織田信長的遺產。織田重臣在清州會議上形成了羽柴(豐臣)秀吉與柴田勝家對立,兩派的勢力和話語權也是旗鼓相當。到了這個時候,決定清州會議結果的人就是織田家的次席家臣、與柴田勝家齊名多年的丹羽長秀。
  • 豐臣秀吉攻打小田原城,一度被逼入絕境?小田原城最終未被攻下?
    天正十七年十一月二十四日,豐臣秀吉向關東地區的北條家,發出了列有五條宣戰布告的朱印狀。此次戰鬥的導火索是上野國的沼田領地。北條家與真田家在爭奪這個地區的主權,豐臣秀吉在同年七月介入仲裁,最後雙方以該領地的三分之二歸北條家,其餘部分交由真田家支配和解。
  • 世界化的基督教,當到達古日本後,為何被豐臣秀吉「一腳踢飛」?
    豐臣秀吉初期也善待耶穌會,但後來由於耶穌會在九州島實力日漸增長,豐臣秀吉轉而反對基督教,最具有代表性的事例就是豐臣秀吉於1597年在長崎絞死了26名基督徒,將反對基督教發展到了頂峰。然而,到1582年,日本的基督教徒已經達到15萬人,基督教在日本的傳播速度非常快。1587年,豐臣秀吉直接下令禁止基督教傳教士進入日本。
  • 豐臣秀吉出身低微,為什麼能統一日本,成為日本戰國三傑之一
    豐臣秀吉、織田信長和德川家康並稱日本戰國三傑,如果說織田信長和德川家康都是出身優渥的富二代,那麼豐臣秀吉的出身,簡直沒有辦法和他們相比,那麼他又是怎樣逆襲成功的呢?長期飽受羞辱的豐臣秀吉,在萬般無奈之下,只得離家出走。豐臣秀吉四處流浪,他在尾張、美濃和三河一帶給當地的豪強打短工。
  • 日本宗教信仰複雜,豐臣秀吉,為何單獨對「天主教」進行驅逐
    根據歷史記載,1587年7月24日,日本統治者豐臣秀吉,突然頒發幾道「驅逐令」,讓後世學者十分的不解。在此之前,一統天下的豐臣家族,對於各個宗教都是採取懷柔友好的政策,為何單獨對「天主教」進行取締的措施呢!態度為何轉變如此之快,天主教在日本的教義是什麼,驅逐令的內容又是什麼呢!
  • 兩個女人的戰爭:斷送豐臣家250年基業,讓德川家康坐收漁利
    豐臣家之所以二代而亡,除了是因為豐臣秀吉崛起較快,沒有足夠的貴族底蘊和譜代家臣之外,更多的還在於豐臣秀吉本人或者說是他在子嗣問題上。本身豐臣家的本家木下或者羽柴家就是一個末等的小武士家庭,人丁不旺,再加上豐臣秀吉的兩個兒子又先後早夭,讓本就血脈薄弱的豐臣家更加雪上加霜,無奈之下豐臣秀吉只能選擇將自己的外甥——能力平庸的豐臣秀次選為候選人,同時還收養了小早川秀秋、宇喜多秀家等一眾養子。
  • 天正十四年四月五日,大友宗麟來到大阪謁見豐臣秀吉,表示臣服!
    天正十四年(公元1586年)四月五日,大友宗麟來到大阪,謁見豐臣秀吉,表示臣服,請求豐臣秀吉派遣援軍,挫敗志在吞併九州的島津家族。 這些年,豐臣秀吉忙著南徵北戰,擴大地盤的同時,島津氏家族也沒有閒著。 島津氏家族通過耳川之戰、衝田畷之戰等一系列戰役,降服龍造寺家族。
  • 日本版的三國演義,織田信長和曹操做了綁定,豐臣秀吉綁定了劉備
    日本人用來匹配劉備的是他們戰國中的另一個傳奇人物,豐臣秀吉。劉皇叔年輕的時候賣草鞋,豐臣秀吉剛出道那會給自己的主公保管草鞋,日本人還編了一個豐臣秀吉擺攤賣針線活的經歷,日本人對劉皇叔之情溢於言表,兩個人也的確都是工於心計,善於籠絡人心的主,那麼有了劉備,得有個諸葛亮吧!三國演義裡面有三顧茅廬,日本人也給豐臣秀吉弄了一個三請竹中的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