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豐臣秀吉攻打小田原城,一度被逼入絕境?小田原城最終未被攻下?
天正十七年(公元1589年),距離豐臣秀吉成為日本霸主只剩一步之遙,他只需要率領高達22萬人的大軍,徹底擊潰關東地區的北條家,之後順勢席捲東北地區,就能徹底掌控日本,成為第一位以武力方式徵服日本的武士。但他絕對不會想到,徵服小田原城時,他一度被逼入絕境,到了最後他也未能攻下小田原城。
天正十七年十一月二十四日,豐臣秀吉向關東地區的北條家,發出了列有五條宣戰布告的朱印狀。此次戰鬥的導火索是上野國的沼田領地。北條家與真田家在爭奪這個地區的主權,豐臣秀吉在同年七月介入仲裁,最後雙方以該領地的三分之二歸北條家,其餘部分交由真田家支配和解。
但才過不久,北條家臣就搶奪真田領地之內的名胡桃城,真田昌幸一邊抵擋一邊將此事告知豐臣秀吉後,秀吉勃然大怒,所以向北條家發出宣戰布告。當然秀吉也想以此為藉口擊敗北條家,掌控關東,並以此為基礎掃平日本東北地區,進而完成統一日本的目的。
關東地區的控制者北條家始祖早雲收服相模國以來,歷經氏綱、氏康、氏政和氏真五代,成為版圖擴張至武藏、下總、上中、下野、上野的大名。只要能消滅北條家,東北的大名們就會一窩蜂地向豐臣秀吉俯首稱臣。這也是豐臣秀吉成為日本霸主的最後一步。
天正十八年二月,作為豐臣軍先鋒的德川家康、織田信雄、蒲生氏鄉等開始從東海道東進。二月下旬,羽柴秀次、細川忠興、淺野長吉、石田三成、宇喜多秀家等也陸續發兵。
另一方面,來自北陸的上杉景勝、前田利家和真田昌幸則越過碓冰峠,大舉入侵關東平原。長宗我部元親、九鬼嘉隆、脇般安治、加藤嘉明等前所未有的大規模水軍首次在相模灣集結。到了三月一日,豐臣秀吉率領的三萬兩千大軍從京都出發。
加入攻打小田原的豐臣軍,規模空前絕後,是人數總計高達二十二萬的大遠徵軍。豐臣軍沿路掃蕩北條陣營的支城,很快地在四月上旬就完成對小田原城的包圍。北條家在三個月後投降,東北大名們也同時向豐臣秀吉宣誓效忠,自此,日本統一。
以整個過程來看,一般都會認為攻打小田原城對豐臣秀吉來說,就是摧枯拉朽一般,輕鬆取勝的戰爭。實際上,一開始的兵力就眾寡懸殊,相對於豐臣軍的二十二萬,小田原的守軍只有五萬六千人,即使加上關東諸城,北條家全部的兵力也不過八萬人左右。
就如史書中記載的,豐臣秀吉在出擊的時候特意裝扮得風流倜儻,好像要一邊遊山玩水,一邊悠哉行軍打仗。他在箱根湯本的本陣中,連日舉辦茶會或演出能劇,召來澱殿等愛妾在陣營中陪伴,並替士兵開始遊郭和商店,以顯示自己的寬容大度。
實際上,豐臣秀吉的構想是想要打持久戰,所以在小田原城隔著早川的對岸築石牆、修瓦等建造大型城郭的工程。他最初的計劃就是像等待柿子成熟掉落那樣,等待小田原城陷落。但在不久之後,豐臣秀吉就不得不改變方針,因為如果不儘早攻下小田原城,將會導致他自身的滅亡。
一般人不太了解北條氏照這位武將,但在攻打小田原的過程中,讓豐臣秀吉最為害怕的北條武將非他莫屬。北條氏照是北條五代當主氏真的叔父,從年輕時就跟在父親氏康和兄長氏政身邊,是在最前線開拓北條版圖的武將。
他在這個時期以八王子城這座巨大的山城為根據地,兼任六城的城主,支配以北關東為中心的北條領國三分之一的廣大領域,擁有四千五百人的家臣團。北條氏照過去曾與德川家康會面。因為家康的女兒督姬嫁給北條氏直,兩家結成同盟,所以天正十四年(公元1586),家康和氏政才能在三島舉行會談。
當時北條氏照也有出席,德川家康對重臣本多正信低聲說:「如果沒有氏政,陸奧守氏照可能看不上氏直,說不定會想由自己掌管國政。」換言之,從德川家康的家督來看,他認為氏照看起來才像是北條家實力最強的人,是遠比自己女婿氏直更為強大的存在。
此外,北條氏照不僅是優秀的將領,也是手腕高明的外交官。舉例來說,北條家能與上杉謙信、織田信長及伊達政宗建立友好關係,就是因為有氏照負責外交斡旋。因此豐臣軍入侵時,他其實期待著伊達政宗的救援,還有姻親德川家康的叛變,並為此進行秘密外交工作。
北條家並沒有主動迎擊豐臣軍,而是固守在小田原城等主城和支城內。通常會採取這種守城戰術,多半是在期待會有援軍前來的情況下,而氏照期待的便是伊達政宗和德川家康的救援。尤其是因為北條氏照的交涉,北條家與伊達家在豐臣軍進攻前,秘密締結了同盟。
伊達政宗還只是二十出頭的年輕人,但他陸續降伏以畠山義繼為首的東北大名,擊敗蘆名義廣與佐竹家的聯軍,奪取蘆名家的黑川城,佔領了會津地方。接著打倒二階堂家、成為領有東北南部一百五十萬石的大名。
北條家自然期待伊達政宗的支援,而事實上伊達政宗似乎也準備回應他們的期待。豐臣秀吉攻打小田原之際,也召集了東北大名,但伊達政宗在收到徵召之後過了兩個月才抵達小田原,最後因為故意惹惱豐臣秀吉導致會津領地被沒收。
但從這個行動可以明顯看出,伊達政宗會依戰況的變化攻擊豐臣軍。另一方面,德川家康如前面所說,和北條家有姻親關係,所以在圍城戰進行時,受到北條家積極拉攏,希望他叛變。史書中記載:在長期對陣期間出現不少流言,傳家康和信雄等與小田原城私通,或恐真有其事,多人連番上告,令人不得不信服。
豐臣軍的將領們同樣對此憂心不已:進入五月之後,豐臣陣營中開始出現「家康和信雄試圖謀反」的傳言,許多將領都紛紛前來密告。
織田信雄是織田信長的次子,領有尾張、伊賀、名張、南伊勢合計共一百萬石,豐臣秀吉自然無法輕易捨棄他。「豐臣秀吉並不了解信雄和家康的陣營情況,只召集了五六位隨從仍然前往,一切都是為了解開誤會以示親近。」
換句話說,豐臣秀吉只帶了少數隨從造訪德川家康和織田信雄的陣地,他顯然是為了展現與對方穩固的關係,而不得不如此。
事實上,豐臣秀吉遇到的困難不只如此。為了抵禦豐臣軍的攻擊,天正十五年(公元1578)之後,北條家對小田原城進行了大規模的改建,從城下町到鄰近的農田都納入城郭之內,小田原城的外郭更是超過十二公裡。
除此之外,這座巨城為了抵抗數年的圍城攻擊,存儲了大量的糧食,所以即使包圍進行了兩個月,整座城完全看不出會被攻破的樣子。不僅如此,城內的人還不時舉辦茶會或酒宴,愉快享受著下棋、雙六或連歌。此外,每天到市場都可以順利地進行交易,物價也相當穩定。
看到敵人這樣的情況,攻城軍的士氣越發低迷。豐臣軍的各大名不過是聚在一起罷了。他們歸順豐臣秀吉的日子都很短,所以當士氣低落,就會出現一起反叛豐臣秀吉的念頭。
最初,豐臣秀吉的作戰計劃除了包圍小田原城,還同時派遣分隊到各地去攻陷北條家的主要支城。他預想,一旦減掉支城後,接下來只要一直耗著等小田原城崩潰就行了。但到了五月下旬,他改變了方針。豐臣秀吉不時責罵將領「攻擊的方式太溫和了」,很顯然地,他已經開始著急。
此時,最具代表性的逸聞跟前田利家有關。利家包圍了廊橋城、松井田城、沼田城、缽形城、松山城等城池,並很有技巧地對守城將領施加壓力,讓對方開城投降。為了報告戰果,利家暫時脫離戰場,前往小田原城進見秀吉。利家以己方最少的犧牲,攻陷了好幾座城池,當然期待得到秀吉的稱讚。
然而跟他預想的相反,豐臣秀吉完全沒有稱讚他,反而跟身邊的人透露:「七八座城,至少將一座攻破屠城也好啊。」前田利家聽聞這話後非常震驚,決定下次攻城要徹底進行破壞,並且屠盡敵人。
在接連的攻城戰面前,士兵已經展現疲態,於是豐臣秀吉舉辦了大規模的茶會,努力消除士兵們的疲態,但這樣的持久戰已然無法繼續下去,於是決定採取其他手段。在之前的文章中,我們就說過,豐臣秀吉是騙人的天才,這次他同樣採取了相同方法。
他透過德川家康,提出「打開城門就能保證武藏、相模和伊豆國的安全無虞」等對北條家來說極為寬大的議和條件,德川家康保證這不是謊言。北條氏直與家康是姻親,因此信以為真,在同年七月接受了議和條件,打開了小田原城的城門。
但豐臣秀吉卻打破約定,沒收了北條家的領地,命令北條氏政切腹,將當主氏直驅逐到高野山。這個做法未免過於卑鄙,但如果不這麼做,豐臣秀吉根本無法獲勝。北條家延續五代後,也就此滅亡。
豐臣秀吉的小田原之戰也就此結束,期間秀吉遭遇北條家的外交攻勢、小田原城不落危機,最終還是依靠自己能騙死人的嘴,掃除了統一日本的最後一個障礙,解除了陣營不穩而造成的負面影響,日本即將迎來難得的和平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