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能寺之變後,前田利家為何倒向豐臣秀吉?友情和恩情的抉擇

2020-12-13 解讀歷史迷霧

摘要:本能寺之變後,前田利家為何倒向豐臣秀吉?

在織田家中級家臣中,前田利家是位曾經觸怒過織田信長,還被其放逐的家臣。由於與茶坊主為小事爭執,年輕氣盛的利家將其斬殺,盛怒之下的信長不但將利家放逐,還一度揚言要其命。最終在柴田勝家多方奔走下,信長才沒有殺死勝家,從這點而言,勝家是利家的救命恩人,但這份恩情並沒有給勝家帶來回報。

前田利家回歸織田家後,仍然受到柴田勝家的照顧,最終織田信長將利家作為勝家的與力派遣到勝家麾下。但利家從來都不是勝家的家臣,反而是信長的家臣。在當時,織田信長有將家臣派往重臣麾下的舉動,一是支援這些重臣,讓他們更好地完成任務,二是作為信長的眼睛,督促、監視這些重臣。

織田信長才是前田利家的主君

前田利家成為勝家與力後,將三女阿摩送往勝家的北莊城,將其嫁給勝家的養子(也有說是家臣)佐久間十藏為妻,這極大加深了前田家和柴田家的關係,讓雙方的關係進一步提升。這也有著將女兒作為人質的意思。

在加入北陸方面軍後,前田利家在柴田勝家麾下極為活躍,成為北陸方面軍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一系列戰鬥中,利家都有著上佳表現,如果沒有本能寺之變,兩人的關係將會繼續這樣下去,為織田信長爭霸日本添磚加瓦。但隨著本能寺之變的發生,這種關係開始出現動搖。

本能寺之變後織田家發生重大改變

在山崎之戰戰勝明智光秀後,豐臣秀吉在織田家內部的聲音開始大幅增加,加上有著替主君織田信長報仇的大義在,在清州會議(也有稱清須會議,清須為清州的日本古稱)上佔據優勢。而一步遲步步遲的柴田勝家只能被動應對,儘管看似獲得了對秀吉的優勢,但根據地仍位於冰天雪地的北陸,一下雪就無法動員軍隊出徵。

隨著豐臣秀吉和柴田勝家的矛盾無法調和,前田利家開始處於尷尬的位置上。按照豐臣秀吉日後的遺囑顯示,他和利家是自小的朋友,這是秀吉誇張的說法,事實上兩人在年輕時才認識,當時他們都處於極為艱難的時期,兩人互相幫助,成為無話不說的好友。

豐臣秀吉和前田利家這對好友相識於微末

豐臣秀吉結婚時,擔任媒人的正是前田利家,在秀吉膝下無子時,更是收養了利家的女兒,兩人的關係並沒有存在過多的利益交換。儘管在織田信長的命令下,利家前往北陸加入柴田勝家的北陸軍團,秀吉奉命對中國地區展開攻略,但兩人仍保持書信往來,兩家的夫人同樣維繫著密切溝通,並沒有因為距離而影響到他們的關係。

但豐臣秀吉和柴田勝家的關係最終破裂,使得夾在中間的前田利家必須做出抉擇,是豐臣還是柴田,這對於利家而言,是一個極為艱難的選擇。柴田勝家不但有救命之恩,還對他多加照顧;而豐臣秀吉是在人生低點時認識的好友,兩家在微末之時互相扶持,一路走到現在。這種尷尬的境地,遠非後世的我們能夠理解。

秀吉和勝家的對立迫使利家必須選擇一方

當時的豐臣秀吉並未顯露出君臨日本的實力,在織田家領導權之爭中,秀吉也沒有顯露出遠超柴田勝家的實力。唯一對勝家不利的就是地理位置,由於受到根據地影響,勝家無法在冬季出兵,這最終影響到了利家的選擇。

在賤嶽之戰中,前田利家最終做出了抉擇,他在關鍵時刻率領麾下軍隊離開戰線,這極大打擊了柴田軍的士氣,導致柴田軍在戰鬥打響沒多久就全線崩潰。這場柴田勝家和豐臣秀吉爭奪織田家領導權的鬥爭中,在前田利家率軍離開的那一刻就正式結束了。

柴田勝家最終敗給了豐臣秀吉

前田利家的選擇並沒有什麼錯誤,在賤嶽之戰前,支持勝家的勢力紛紛在秀吉的攻擊下臣服,支持勝家的一派已然無法聚集在其麾下,雙方的實力在這一刻發生了明顯的改變。想要延續家業,只能投向勢力更強的一方,這是日本戰國時代的正常選擇。

從實際角度而言,前田利家並沒有背叛柴田勝家,因為他並非勝家麾下,說不上背叛。但正是因為利家的戰場撤退,造成柴田軍戰敗。據說戰敗後的柴田勝家在退回北莊城的途中,曾經趕赴利家所在居城,希望能夠勸說利家回到柴田軍中,但被利家拒絕。

柴田勝家並沒有因此而憤怒,而是平靜地吃完茶泡飯後立即離開,同時不忘感謝利家在他麾下的一系列幫助,並將利家在北莊城的女兒送還。當然,此事是否為真已然無法確定,只能成為一段趣聞,而非正式歷史。

隨後,在攻滅柴田勝家的戰鬥中,前田利家同樣參與其中,並立下戰功。有人認為利家過於無情,但在當時,既然已經不是一路人,還成為敵對的一方,對勝家發起進攻並非什麼不能接受的事實。只能說以現代的觀點來看顯得很無情,但在當時以家業延續為主的時代,這種行為反而才是正常情況,這也是日本戰國時代,武士們對於義理無比嚮往的原因。

倒向豐臣秀吉,並成為秀吉家臣的前田利家,自此將前田家領地不斷擴張,為未來的百萬石前田家打下了堅實基礎。我們已經無法得知,前田利家在改換陣營方面是否受到了極大煎熬,但從最終結果而言,利家並沒有做出錯誤選擇。在后豐臣政權時代,更是成為唯一一個能夠制衡德川家康的大名,在利家還未病逝前,他努力維持豐臣政權的統治,算是圓了對於豐臣秀吉的友情和臣子之責。

相關焦點

  • 為何豐臣秀吉不殺德川家康?
    原因很簡單,豐臣秀吉必須建立絕對的威信後,才能對德川家康下手,兔死才能狗烹、鳥盡才能弓藏嘛! 本能寺之戰後,有望統一日本全境的織田信長被害,其部下由信長的手下重臣豐臣秀吉接管,后豐臣秀吉擊敗了謀殺信長的明智光秀,並採取了先西後東的戰略方針,以武力平定西國諸國,再與原信長盟友的德川家康結成聯盟,共同完成統一大業。
  • 豐臣家為何才持續30年:除家臣矛盾外,也和秀吉鳳凰男性格有關
    在完成對日本的統一之後,權傾朝野的太閤豐臣秀吉開始徵伐朝鮮,想要角逐東亞,卻不想因病去世。而就在豐臣秀吉去世僅僅兩年內,豐臣家的家臣們就開始決裂,雙方組成東西兩軍在關原進行火拼,史稱「關原合戰」。最後武斷派的德川家康擊敗了家臣石田三成,從而開始逐漸蠶食豐臣家在1615年的大阪之戰後,豐臣秀吉之子秀賴自盡,天下權勢皆歸德川家康。
  • 豐臣秀吉做錯了什麼?
    此戰,德川家康基本打垮了幕府內部的主要反對派,實質上取代豐臣氏掌控了政權。而豐臣家從此則日益衰弱,直至滅亡。 在這場命運之戰中,為何豐臣家主要將領會支持敵方?為何部分大名會倒戈?為何豐臣家會眾叛親離,不堪一擊?這要從豐臣秀吉晚年的一系列失誤說起。
  • 豐臣秀吉:侵華戰爭的始作俑者?
    無論豐臣秀吉,還是後來的德川家康,事實上本來實力都不足以在日本當時的政治版圖中佔有一席之地。當時佔據如日中天地位的是織田信長,只不過明智光秀的一場「本能寺之變」讓織田信長這個一代梟雄頓時灰飛煙滅,頗有點「時無英雄,使豎子成名」的意味。
  • 豐臣秀吉背後的軍師,出身淡泊的第一夫人,淺野寧寧
    這是一次規模浩大的遷居行動,儀仗中有100具車馬,200乘轎子,500多侍女,以及堆成山的行李箱籠;不僅車馬坐轎和各種用具極盡奢華瑰麗,連保駕護航的大夫和武士,都穿著統一的火紅色衣服,極其招搖地向全天下炫富。這一行為相當於向世人宣布豐臣家是普天下最權威的家族,而豐臣秀吉的妻子淺野寧寧,在這盛大儀仗之中,也成了這個國家最高貴的女性的象徵。
  • 丹羽長秀在清州會議的時候為什麼要大力支持豐臣秀吉?
    天正十年(1582年),織田信長死於「本能寺之變」。「本能寺之變」後十餘天,豐臣秀吉消滅了謀反的明智光秀。明智光秀死後不久,織田家幾位實力最強的重臣在清州城開會,分配織田信長的遺產。織田重臣在清州會議上形成了羽柴(豐臣)秀吉與柴田勝家對立,兩派的勢力和話語權也是旗鼓相當。到了這個時候,決定清州會議結果的人就是織田家的次席家臣、與柴田勝家齊名多年的丹羽長秀。在清州會議的關鍵時刻,丹羽長秀選擇大力支持豐臣秀吉,使得豐臣秀吉獲得了織田信長大部分的政治遺產,繼而成為日本的統一核心。
  • 京都本能寺,說說本能寺之變
    1589年,豐臣秀吉將本能寺遷到現在的新址,不過現在的本能寺面積也比當初豐臣秀吉所賜的新址佔地面積要小的多了。 安土城是織田信長的常駐領地,所以他和豐臣秀吉的時代,也稱為安土桃山時期。 1582年5月,織田信長要在安土城隆重招待他的盟友德川家康。德川家康6歲時就在織田信長家做人質,兩人的交情就是從那時開始的,後來家康成為了信長最好的盟友,沒有織田信長的支持,家康的三河國早被周圍的強國吞併了。
  • 本能寺之變丨明智光秀與織田信長的較量,為何會讓日本陷入僵局?
    本能寺之變發生在日本安土桃山時代,於天正十六年六月二日,公元1582年6月21日,發生在今京都府京都市中京區本能寺的一場叛亂。織田信長的家臣,戰國時期名將明智光秀在京都附近引兵叛變,討伐了正位於本能寺之內的織田信長,並逼迫其長子織田信忠自殺。本能寺之變時發生火災,信長命喪火海屍骨難尋。
  • 世界化的基督教,當到達古日本後,為何被豐臣秀吉「一腳踢飛」?
    2、現實因素──統一日本禁止基督教是豐臣秀吉統一日本的現實需要。從現實來看,1467年至1477年的應仁之亂後,日本進入了戰國時代,整個日本社會處於戰國大名割據的混戰狀態,所以統一日本成為迫切的現實需要。
  • 本能寺之變後,織田信長的領地如何分配,誰才是受益者?
    摘要:本能寺之變後,織田信長的領地如何分配,誰才是受益者?本能寺之變後,織田信長死於明智光秀之手,隨著豐臣秀吉迅速返回並替主君復仇,明智光秀同樣身死。接下來就是織田家內部的分配,織田信長留下的領地如何分配,其中還包括重新回歸織田家的叛將明智光秀遺留下來的領地,這些領地合計達560萬石。
  • 吳座勇一:本能寺之變的種種「陰謀論」
    織田信長的嫡男織田信忠也受到明智光秀部隊的襲擊,最後在二條御所自盡,於是織田家的司令部被連根拔起。織田信長在全日本建立霸權本來只是時間問題,但是他和他的繼承人信忠一同死於非命,日本的歷史就此改變。如果沒有本能寺之變,那麼我們就看不到豐臣秀吉統一日本,江戶幕府也就不會出現了。因此可以說,本能寺之變是日本史最大的陰謀之一。問題是明智光秀為什麼要這麼幹。
  • 在《九州劫》中明智光秀能否在「本能寺之變」後稱霸九州
    然而這一切都隨著明智光秀在本能寺的反叛化為灰燼,再加上明智光秀很快被豐臣秀吉所敗後失蹤,本能寺之變的起因就成為了日本歷史中最大的謎團之一。明智光秀全名明智十兵衛光秀,1582年他帶領13000人從龜山城出發向京都進軍,渡過桂川後向本能寺進軍,而此時織田信長身邊只有不到百人,於是信長不敵而後自焚身亡,這便是著名的"本能寺之變",而明智光秀發動"本能寺之變"的真實原因則要從事變的半年前開始說起。
  • 豐臣秀吉攻打小田原城,一度被逼入絕境?小田原城最終未被攻下?
    但才過不久,北條家臣就搶奪真田領地之內的名胡桃城,真田昌幸一邊抵擋一邊將此事告知豐臣秀吉後,秀吉勃然大怒,所以向北條家發出宣戰布告。當然秀吉也想以此為藉口擊敗北條家,掌控關東,並以此為基礎掃平日本東北地區,進而完成統一日本的目的。
  • 日本戰國風雲史:偷桃竊國,熱衷改名字的「猴子」——豐臣秀吉
    導語:日本戰國風雲史:偷桃竊國,熱衷改名字的「猴子」——豐臣秀吉提起日本的戰國時代,最出名的就是戰國三傑:織田信長,豐臣秀吉,德川家康三人。而且三人還都是從屬關係,豐臣秀吉和德川家康是織田的部下,後來德川家康成了豐臣秀吉的手下。
  • 本能寺之變後,織田信長的姐妹們後續如何,有何境遇?
    摘要:本能寺之變後,織田信長的姐妹們後續如何,有何境遇?本能寺之變後,並非單純是織田信長和織田信忠橫死,織田家被瓜分這麼簡單,織田家的女性們同樣在這場動亂後,迎來屬於自己的命運。特別是織田信長的姐妹們同樣受到影響,在戰國亂世中隨波逐流。
  • 本能寺之變中,明智光秀「謀反」的動機到底是什麼?
    織田信長的嫡男織田信忠也受到明智光秀部隊的襲擊,最後在二條御所自盡,於是織田家的司令部被連根拔起。織田信長在全日本建立霸權本來只是時間問題,但是他和他的繼承人信忠一同死於非命,日本的歷史就此改變。如果沒有本能寺之變,那麼我們就看不到豐臣秀吉統一日本,江戶幕府也就不會出現了。因此可以說,本能寺之變是日本史最大的陰謀之一。明智光秀為什麼要這麼幹?
  • 豐臣秀吉的賢內助 寧寧能否在《九州劫》中再獲「北政所」之名?
    "豐臣秀吉自然不例外,今天就讓月半叔來講一講寧寧這麼一位傳奇女性吧。寧寧的生父是織田家的武士杉原定利,其幼年一度被送到淺野家撫養,而淺野家則是織田信長的步卒頭目,因此寧寧和織田家也結下了不解之緣,正因為有這層關係,寧寧才能和信長的妹妹阿市相識,甚至其婚禮也是由織田家主婚。在寧寧十四歲那年,寧寧嫁給了自己中意的秀吉,據傳聞說婚禮非常樸素,儘管此時的秀吉仍然出身微寒,但寧寧依然對秀吉不離不棄、從一而終。
  • 史看人心:3分鐘了解明智光秀為何背叛織田信長,發動本能寺之變
    如果從本能寺之變的結果來看,明智光秀似乎並沒在本能寺之變中撈到什麼好處,自己僅比信長晚死了11天而已。由此看來,改寫日本歷史的本能寺之變,恐怕是個千古之謎了,今人的看法也都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吧。另外,在本能寺之變之後,天皇曾受封明智光秀「徵夷大將軍」,大家都知道,在日本古代,武將受封的最高頭銜就是「徵夷大將軍」了,在整個日本歷史上一共也沒有幾個(加上世襲上被受封的),這個歷史記載還應該是準確的。只是對他的下場和結果存有不同的說法。
  • 日本統領豐臣秀吉:我要佔領朝鮮印度,統治中國,最後葬在寧波
    其中最為大眾所知的有三個人,被稱為「戰國三傑」,他們分別是織田信長、豐臣秀吉和德川家康,三人攪弄風雲,各自留下了不少故事傳說。但是很少有人知道,豐臣秀吉曾經放言,自己死後要葬在寧波。 豐臣秀吉為什麼會有這種想法?他又是一個怎樣的人?
  • 兩個女人的戰爭:斷送豐臣家250年基業,讓德川家康坐收漁利
    不過豐臣秀賴的出生也導致了豐臣家後院起火,最終在豐臣秀吉去世後,以側室茶茶和原配寧寧為首的豐臣家勢力的分裂,最終讓德川家康坐收漁翁之利。這又是怎麼回事呢?而在豐臣家掌權之後,因為本身沒有子嗣,所以豐臣秀吉收養了很多養子,而這些人多多少都和寧寧有關係,豐臣秀次雖然是秀吉的外甥,但卻和這個舅媽很親,甚至在公開場合還以母親之禮對待寧寧,小早秋秀秋從小就是被當成人質放在豐臣家,也是從小就是由寧寧帶大的(小早川是的寧寧的侄子)。至於豐臣秀吉政權中少壯派武將的代表——福島正則和加藤清正等人也皆是寧寧一手帶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