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能寺之變後,前田利家為何倒向豐臣秀吉?
在織田家中級家臣中,前田利家是位曾經觸怒過織田信長,還被其放逐的家臣。由於與茶坊主為小事爭執,年輕氣盛的利家將其斬殺,盛怒之下的信長不但將利家放逐,還一度揚言要其命。最終在柴田勝家多方奔走下,信長才沒有殺死勝家,從這點而言,勝家是利家的救命恩人,但這份恩情並沒有給勝家帶來回報。
前田利家回歸織田家後,仍然受到柴田勝家的照顧,最終織田信長將利家作為勝家的與力派遣到勝家麾下。但利家從來都不是勝家的家臣,反而是信長的家臣。在當時,織田信長有將家臣派往重臣麾下的舉動,一是支援這些重臣,讓他們更好地完成任務,二是作為信長的眼睛,督促、監視這些重臣。
前田利家成為勝家與力後,將三女阿摩送往勝家的北莊城,將其嫁給勝家的養子(也有說是家臣)佐久間十藏為妻,這極大加深了前田家和柴田家的關係,讓雙方的關係進一步提升。這也有著將女兒作為人質的意思。
在加入北陸方面軍後,前田利家在柴田勝家麾下極為活躍,成為北陸方面軍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一系列戰鬥中,利家都有著上佳表現,如果沒有本能寺之變,兩人的關係將會繼續這樣下去,為織田信長爭霸日本添磚加瓦。但隨著本能寺之變的發生,這種關係開始出現動搖。
在山崎之戰戰勝明智光秀後,豐臣秀吉在織田家內部的聲音開始大幅增加,加上有著替主君織田信長報仇的大義在,在清州會議(也有稱清須會議,清須為清州的日本古稱)上佔據優勢。而一步遲步步遲的柴田勝家只能被動應對,儘管看似獲得了對秀吉的優勢,但根據地仍位於冰天雪地的北陸,一下雪就無法動員軍隊出徵。
隨著豐臣秀吉和柴田勝家的矛盾無法調和,前田利家開始處於尷尬的位置上。按照豐臣秀吉日後的遺囑顯示,他和利家是自小的朋友,這是秀吉誇張的說法,事實上兩人在年輕時才認識,當時他們都處於極為艱難的時期,兩人互相幫助,成為無話不說的好友。
豐臣秀吉結婚時,擔任媒人的正是前田利家,在秀吉膝下無子時,更是收養了利家的女兒,兩人的關係並沒有存在過多的利益交換。儘管在織田信長的命令下,利家前往北陸加入柴田勝家的北陸軍團,秀吉奉命對中國地區展開攻略,但兩人仍保持書信往來,兩家的夫人同樣維繫著密切溝通,並沒有因為距離而影響到他們的關係。
但豐臣秀吉和柴田勝家的關係最終破裂,使得夾在中間的前田利家必須做出抉擇,是豐臣還是柴田,這對於利家而言,是一個極為艱難的選擇。柴田勝家不但有救命之恩,還對他多加照顧;而豐臣秀吉是在人生低點時認識的好友,兩家在微末之時互相扶持,一路走到現在。這種尷尬的境地,遠非後世的我們能夠理解。
當時的豐臣秀吉並未顯露出君臨日本的實力,在織田家領導權之爭中,秀吉也沒有顯露出遠超柴田勝家的實力。唯一對勝家不利的就是地理位置,由於受到根據地影響,勝家無法在冬季出兵,這最終影響到了利家的選擇。
在賤嶽之戰中,前田利家最終做出了抉擇,他在關鍵時刻率領麾下軍隊離開戰線,這極大打擊了柴田軍的士氣,導致柴田軍在戰鬥打響沒多久就全線崩潰。這場柴田勝家和豐臣秀吉爭奪織田家領導權的鬥爭中,在前田利家率軍離開的那一刻就正式結束了。
前田利家的選擇並沒有什麼錯誤,在賤嶽之戰前,支持勝家的勢力紛紛在秀吉的攻擊下臣服,支持勝家的一派已然無法聚集在其麾下,雙方的實力在這一刻發生了明顯的改變。想要延續家業,只能投向勢力更強的一方,這是日本戰國時代的正常選擇。
從實際角度而言,前田利家並沒有背叛柴田勝家,因為他並非勝家麾下,說不上背叛。但正是因為利家的戰場撤退,造成柴田軍戰敗。據說戰敗後的柴田勝家在退回北莊城的途中,曾經趕赴利家所在居城,希望能夠勸說利家回到柴田軍中,但被利家拒絕。
柴田勝家並沒有因此而憤怒,而是平靜地吃完茶泡飯後立即離開,同時不忘感謝利家在他麾下的一系列幫助,並將利家在北莊城的女兒送還。當然,此事是否為真已然無法確定,只能成為一段趣聞,而非正式歷史。
隨後,在攻滅柴田勝家的戰鬥中,前田利家同樣參與其中,並立下戰功。有人認為利家過於無情,但在當時,既然已經不是一路人,還成為敵對的一方,對勝家發起進攻並非什麼不能接受的事實。只能說以現代的觀點來看顯得很無情,但在當時以家業延續為主的時代,這種行為反而才是正常情況,這也是日本戰國時代,武士們對於義理無比嚮往的原因。
倒向豐臣秀吉,並成為秀吉家臣的前田利家,自此將前田家領地不斷擴張,為未來的百萬石前田家打下了堅實基礎。我們已經無法得知,前田利家在改換陣營方面是否受到了極大煎熬,但從最終結果而言,利家並沒有做出錯誤選擇。在后豐臣政權時代,更是成為唯一一個能夠制衡德川家康的大名,在利家還未病逝前,他努力維持豐臣政權的統治,算是圓了對於豐臣秀吉的友情和臣子之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