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歲小夥子為養父親,棄城回鄉創業,把200箱蜜蜂養在了懸崖

2020-12-14 三眼兒視點

22歲,對一個小夥子來說,正處於風華正茂的時候,像這樣的年齡,大多數人都選擇了到城市裡去工作獲得「體面」的生活,然而有這樣一個小夥子,放棄了城市裡繁華,選擇了孤獨,不僅不夠體面而且卻變得越來越「土」。

豫西洛寧縣山區,有一個叫姜子牙的村子,村子的旁邊有一大山和三門峽隔山成界,這座山海拔1000多米。四月的季節,滿山開遍了鮮花,小編跟著一個騎摩託帶著一段樹幹的小夥子,花了一個半小時的路程,走上了該山的半山腰。小夥子非常熱情,走走停停,不時地回頭看看後邊的小編是否跟上了他的摩託車。在他等待的時候,發現有不少土石堆,更讓人感到奇怪的就是土石堆上還有個「鍋蓋」蓋著,這是幹什麼呢?

跟著摩託車到了半山腰,這裡有一個勞作場,臨時有兩間活動房,旁邊油菜花正在開放,大大小小有六條狗。小夥子說因為山區大,山裡有自己養的蜜蜂,晚上在這住的時候,有狗能做個伴就不會害怕。

這就是小夥子帶的樹幹,樹幹的兩頭還有「鍋蓋」蓋起來,這麼一個「神器」,究竟是用來幹什麼的?

這個叫屈濤濤的小夥子為了讓小編看得清楚,搞個明白,他在山坡上揭開了一個用泥巴糊著的「鍋蓋」,只見裡面的蜜蜂蜂擁而出,讓小編趕緊後退,原來小夥子用樹幹做成空的,裡面用來養殖蜜蜂,這些樹幹就是蜜蜂的家。

蜜蜂在嗡嗡地飛來飛去,由於小編害怕被蜜蜂所蟄,就用長焦鏡頭拍攝。小屈告訴小編,兩年前他還在昆明上班,有著一份穩定而不錯的打工收入,但是由於母親在他3歲的時候離異,父親一個人在老家無人照顧,於是他就在雲南學習了土蜂的養殖方法,回到家裡自行創業。老家的地勢、地形和自然條件與雲南那個地方非常相似,所以他就選擇回到老家創業,一來可以和父親相依為命,為父親養老,二來可以完成他的創業夢想。

在勞作場有一口井,他和父親每天就在這裡勾水,這口井是山裡自然的礦泉水,他說水質清涼甘甜,除了他們自己飲用以外,蜜蜂每天喝的水也是取自這裡。

這口井裡的水面離井口約2米左右,看起來很清澈。屈濤濤一邊打水一邊說:」我就想養出與眾不同的蜂蜜,我的蜂在這個山裡採蜜,完全是在大自然的環境下,採的蜜純天然,喝的水純天然,現在要做就做精品蜂蜜,我在這兩座山裡放置了300多箱蜜蜂,200多箱都放在懸崖峭壁上,以求原生態。」懸崖峭壁?這讓小編非常感興趣,就想去看一看。

又爬了一個小時,跟著小屈來到山頂。22歲的小夥子果然非常麻利,一手扒著石頭,一會兒就下到了懸崖下面。如此陡峭的懸崖峭壁,別說讓小編下去,就是讓小編看一眼就嚇得心驚膽戰,但是小屈卻毫不費力,輕鬆自如。

在懸崖峭壁的縫隙裡,小屈把蜂箱安放在這裡。小編不敢想像,拿著那麼重的蜂箱,一個人在懸崖峭壁上進行操作是怎樣完成的?再看看懸崖峭壁,他每天都在爬上爬下沒有任何防護措置。

小屈在收拾著他的蜂箱,不經意小編拍了他的一個眼神,只見他剛毅的眼神,訴說著大山裡孩子的那份倔強。

檢查完懸崖上的一箱蜜蜂后,他告訴小編,不僅在這座山上養殖了蜜蜂,在對面那座山上也養了蜜蜂,他每天就在這兩座山裡,來回穿梭。

目前一外地老闆承包了這座山裡部分的山體,用來種植稀有樹木,他的父親就在這裡種樹。每天父親勞作後,就在勞作場做飯,他們父子倆就在這兒吃飯。臨時用石頭支起來的大鍋,燒的是就地取材山裡的柴禾。

中午時分,父親炒了一鍋菜,聞起來香噴噴的味道在田野裡飄散,大家都感到了餓意。

他的父親是一位樸實憨厚的人,祖祖輩輩在這座山裡生活。沒了妻子,他一個人在孤獨地生活了十幾個春秋,直到兩年前兒子屈濤濤回來陪他。

年輕的小夥子在山上,上躥下跳,消耗的體力自然也就比較大了,父親給她盛飯時,總是盛得滿滿地。看了屈濤濤孝敬老人的創業故事,小編不禁為小屈的所作所為而感動,像他這樣年齡的孩子,大多都在城「體面」地工作,都在追尋著女朋友,而他卻沒有這樣做,選擇了孝敬父親,回到大山選擇「吃苦」,自行創業,令人佩服。大家覺得他怎麼樣?

相關焦點

  • 城牆根 有人養了60箱蜜蜂
    養蜂人正在蜂箱旁邊提取蜂蜜 記者 張雷 攝說起養蜂,人們不禁會聯想到鄉間野外,田園花叢的優美畫面。「一旦有蜜蜂進來,我是開不得窗戶也關不得。開窗想趕它們走,可這樣一來就有更多蜜蜂飛進屋內。不開窗戶的話,飛進來的蜜蜂就會在房裡亂竄,嚇得人心驚肉跳的」。李先生說,這群蜜蜂並不是野生的,而是在小區不遠處的城牆根下,有人專門放養的。
  • 古法養蜂遭遇困境,90後網紅回鄉創業打造蜜蜂王國
    但現在,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開始選擇回鄉創業。他們利用自身的學歷優勢、經歷優勢、網際網路背景、交際圈等各種優勢,成為城市和農村之間的橋梁。浙江麗水的麻功佐因為選擇回鄉創業,人生開始變得不一樣…… 麻功佐2008年到杭州上大學,畢業後就留在杭州創業。杭州,是中國的「電商之都」,超過80%的大小電商APP、網紅主播賣家、創業孵化公司,都棲息在此。
  • 農村小夥放棄城市白領工作回鄉養蜜蜂,第一年就賺15萬
    2014年初,覃仕永下定決心開始養蜂,他從父親手中接過家養的11箱中蜂,正式走上養中蜂創產業之路。他憑著對養中蜂的熱愛和辦事紮實認真的精神,找書籍學理論;仿傳統搞革新;依科學抓規範,利用油菜花季春繁擴群,利用柑桔花季壯群趕蜜。在強群渡夏後,又購進30餘箱蜂,到秋季追採刺楸、五倍子蜜。
  • 農民養30箱瘋狂的蜜蜂 叮著隔壁水果店不放
    店主王正連提起一串紫葡萄,10來只蜜蜂一下從葡萄串裡飛了出來。  「葡萄都被蜜蜂啃爛了,賣不了好價錢。」王正連邊說,邊摘掉一個被蜜蜂咬成空心的葡萄。  53歲的王正連是城廂鎮人,今年7月10日,秀川農貿市場開張,她和其他10多個商戶搬到這裡開水果店。  剛開始,店主們發現有少量的蜜蜂,但大家都沒在意。
  • 沒有幫手,一個人最多能養多少箱蜜蜂?
    在沒有幫手的情況下,一個人最多能養多少箱蜜蜂?對於這個問題,聽蜂之語認為最重要的問題就是蜂群的管理問題;其中涉及到資金、時間,體力等多方面的投入,另外就是需要考慮蜜源的狀況以及蜜蜂種類的選擇問題。所以答案是沒有定數的,我們不妨來看看下面這三點描述來作為參考。
  • 一個人能養多少箱蜜蜂?
    定點養蜂一個人能管理多少箱蜜蜂?定點養蜂是相對於流動式養蜂而論的,受地理位置所限,定點養蜂適合離退休人員、養蜂愛好者等人群,一般作為副業發展,而流動式養蜂則多為蜂農、專業養蜂人,一般作為主業發展,對蜂蜜產量有較高要求,會全年追逐花期,並無定所,那麼定點養蜂一個人能管理多少箱蜜蜂呢?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 66歲老人養了30箱蜜蜂,每年收入花不完,看看人家怎樣生活
    在村子的下方,有一片小樹林,樹林下有一個養蜂的老人,姓李,今年66歲,他忙碌在他的蜂箱之間,無數的蜜蜂圍繞著他飛來飛去。正是百花齊放的時候,馬上洋槐花也要開放了,老人正在蜂箱旁邊,擺弄自己的蜜蜂,看到有人走近他的蜂箱,這位老人便和我們聊了起來。
  • 羅雷:回鄉創業夢 民生大情懷
    走進基地,一股新翻的泥土味撲面而來,一排排整齊有序的水泥柱,支撐著枝纏藤繞的藤蔓,藤蔓下一箱箱小蜜蜂在內嗡嗡作響,有的不時伸出腦袋,感受冬天的涼意……基地內養蜂一角家住六枝特區月亮河鄉把仕寨村的羅雷,2007年7月從貴州中醫藥大學畢業後,成為貴州神奇藥業公司的一名員工,月收入4000餘元。
  • 看好綠色養殖 當陽大學生回鄉創業養螞蚱
    「操盤手」辭職只為回鄉養螞蚱       今年3月,趙志超放棄優越的城市生活,回到家鄉養起「東亞飛蝗」,他租下村裡20畝地,搭起養殖棚,種植玉米草。昨日下午記者來到他的養殖基地時,首批80萬隻螞蚱已長成指頭大小,正在綠油油的玉米草上蹦蹦跳跳,享用美味。
  • 【創業經】大學生回鄉養青蛙 年收入4000萬!
    在他們事業初成的光環背後有哪些創業故事?大學生創業又離我們到底有多遠呢?  在湖南省沅江市有這樣一位大學生,大學畢業5年來,他考過公務員、研究生,也曾在職場上打拼過,但他最終選擇回農村養青蛙創業,如今他公司的年產值已達幾千萬元,不僅自己富了起來,還帶動鄉親們致富奔小康,被當地人親切地稱為「青蛙王子」。
  • 人行道上養30多箱蜜蜂賣蜂蜜 過往路人嚇得直尖叫
    鄭州晚報記者 徐富盈 文/圖 8月29日上午,市民徐女士向本報來電稱:啟福大道與南水北調渠北側路邊人行道上,有人擺放了30多箱蜜蜂,不僅佔道經營,而且影響行人通行安全,「他們目的就是賣蜂蜜的,不該佔道。」
  • 為家鄉蜜蜂銷售開新路!他說自己的「中國夢」正在實現
    麻功佐查看蜜蜂今年32歲的麻功佐,家住浙江省麗水市松陽縣大東壩鎮橫樟村。從農家大山走出去,學成後又回到家鄉,把「網際網路+」思維注入養蜂業,為小山村蜂農的蜂蜜銷售打開一條新路。在松陽縣,這位「蜂王」不僅讓自家脫貧致富,還帶動了周邊村民。「一個人的力量總是有限的,我希望能夠通過自己的努力帶動鄉親一同致富。」麻功佐說,這是他正在實現的「中國夢」。
  • 十多箱被盜蜜蜂民警全數追回 遵義一養蜂人送錦旗表...
    貴陽網訊 養在郊外的十多箱蜜蜂不見了,一同飛走的還有養蜜蜂的箱子。誰會是真兇?就在民警調查時,嫌疑人再次出現作案,民警以其所駕駛的摩託車為線索,最終將嫌疑人查獲。當事人送錦旗9月22日上午,養蜂人田某,帶著一面錦旗來到遵義市公安局播州分局刑偵大隊,向及時破案的民警,表示感謝。田某系紅花崗區深溪鎮人,以養蜂為業。今年夏天,田某見播州區龍坑街道辦共青湖一帶野花開得不錯,於是將自己養的幾十箱蜜蜂運至此地,放置於一個廢棄的磚廠內,任其採蜜。
  • 藍田縣華胥鎮數個村子480箱蜜蜂莫名死亡(圖)
    蜂農趙衛春看著院子中成批死去的蜜蜂屍體很無奈。同樣的情況也發生在藍田縣華胥鎮其他幾個村子的蜂農家裡。大家只能眼睜睜地看著蜜蜂大量死亡,卻找不到原因。一蜂農40箱蜜蜂幾乎全部死亡趙衛春今年36歲,家住在藍田縣華胥鎮旦村五組,四年前他從外務工回來,不顧妻子反對養起了蜜蜂。但就在8月底,他養的蜜蜂卻突然陸續死亡,並且還是一整箱一整箱死去。
  • 裝蜂貨車側翻 200萬隻蜜蜂堵國道
    200萬蜜蜂堵國道,花了將近20小時才能將蜜蜂引回。11月22日,臨滄市區至雙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縣勐庫東來林場附近一急彎處,一輛載有200個蜂箱的大貨車側翻在彎道上,蜂箱散落一地,200多萬隻蜜蜂傾巢而出,圍堵國道(臨雙二級公路),騎摩託車的駕駛員和行人都不敢通過,有冒險一試的人瞬間就被叮傷了,隨車養蜂人用來看守蜂桶的3條狗被蜜蜂蜇傷致死。  當天下午3時10分許,雙江消防大隊接報後立即出動兩車8人迅速趕赴現場處置。
  • 60歲大叔深山養30箱蜜蜂,年收穫200斤,種3畝地只收21袋玉米
    村口第一家是養蜂人韓大叔,將近60歲,還有一個26歲未婚的兒子。韓大叔多年以前從鎮上放蜂的外地人手裡,買了兩箱義大利蜂,發展到現在,已經擁有30多箱蜜蜂。
  • 男子小區外養幾十箱蜜蜂 居民被蜂蜇常受騷擾
    說起來,這一煩惱已經持續了三四年時間,有人在小區圍牆外養了幾十箱蜜蜂,小區裡長期有蜜蜂四處亂飛,不但時常蜇傷人,還老躲進陽臺上曬著的被子和衣物中「搗亂」。對於這一群鄰居,居民們時常覺得頭皮發麻。求助小區圍牆外的蜜蜂蜇傷人三四年前,友聯二村旁來了一位養蜂人,將蜂箱放在圍牆外的空地上,從此蜜蜂與小區居民做了「鄰居」,讓大家叫苦不迭。
  • 滅蒼蠅卻藥死了蜜蜂 食品廠業主誤殺25箱蜜蜂被判賠
    東北網4月3日電(記者雷蕾)為防止蒼蠅進入,便在室內灑蒼蠅藥,結果毒死了25箱蜜蜂。近日,哈爾濱市中級人民法院終審判決,灑蒼蠅藥的盧某,賠償蜜蜂主人呂某蜜蜂款7500元。  盧某在某縣經營一家食品廠,生產加工食品。呂某家是養蜂戶,距離盧某的食品廠不足500米。
  • 一頂帳篷,100多箱蜜蜂,以四海為家——養蜂人的甜蜜事業
    一頂帳篷,100多箱蜜蜂,以四海為家。吳劍平和妻子是來自江西撫州的養蜂人。見到吳劍平時,他在泰安大汶口一處村頭安營紮寨,夫妻倆剛剛收完蜂王漿,正把一個個蜜蜂幼蟲小心翼翼放入成排的塑料容器裡,以便蜜蜂向裡面分泌蜂王漿。吳劍平45歲,22年前開始養蜂。
  • 居民區養蜜蜂 甜:蜂蜜送人 疼:蜇傷鄰居
    範婆婆手指5樓養蜜蜂的地方 記者 鄭三波 攝  重慶商報訊 78歲的任大爺住在江北區石馬河街道通用新村,為了用蜂蜜治療風溼,他在家裡養了幾箱蜜蜂20日,鄰居範婆婆的右手被蜜蜂蜇傷了,而這已經不是蜜蜂第一次傷人了。範婆婆和鄰居希望任大爺把蜜蜂搬走,但礙於老鄰居的情面,又不知如何開口。  家裡養蜜蜂蜇傷鄰居  昨日上午,記者來到江北區石馬河街道通用新村,在16幢5樓的一套房屋裡見到了養蜜蜂的任大爺。「我很喜歡養蜂,已經養了二三十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