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歲,對一個小夥子來說,正處於風華正茂的時候,像這樣的年齡,大多數人都選擇了到城市裡去工作獲得「體面」的生活,然而有這樣一個小夥子,放棄了城市裡繁華,選擇了孤獨,不僅不夠體面而且卻變得越來越「土」。
豫西洛寧縣山區,有一個叫姜子牙的村子,村子的旁邊有一大山和三門峽隔山成界,這座山海拔1000多米。四月的季節,滿山開遍了鮮花,小編跟著一個騎摩託帶著一段樹幹的小夥子,花了一個半小時的路程,走上了該山的半山腰。小夥子非常熱情,走走停停,不時地回頭看看後邊的小編是否跟上了他的摩託車。在他等待的時候,發現有不少土石堆,更讓人感到奇怪的就是土石堆上還有個「鍋蓋」蓋著,這是幹什麼呢?
跟著摩託車到了半山腰,這裡有一個勞作場,臨時有兩間活動房,旁邊油菜花正在開放,大大小小有六條狗。小夥子說因為山區大,山裡有自己養的蜜蜂,晚上在這住的時候,有狗能做個伴就不會害怕。
這就是小夥子帶的樹幹,樹幹的兩頭還有「鍋蓋」蓋起來,這麼一個「神器」,究竟是用來幹什麼的?
這個叫屈濤濤的小夥子為了讓小編看得清楚,搞個明白,他在山坡上揭開了一個用泥巴糊著的「鍋蓋」,只見裡面的蜜蜂蜂擁而出,讓小編趕緊後退,原來小夥子用樹幹做成空的,裡面用來養殖蜜蜂,這些樹幹就是蜜蜂的家。
蜜蜂在嗡嗡地飛來飛去,由於小編害怕被蜜蜂所蟄,就用長焦鏡頭拍攝。小屈告訴小編,兩年前他還在昆明上班,有著一份穩定而不錯的打工收入,但是由於母親在他3歲的時候離異,父親一個人在老家無人照顧,於是他就在雲南學習了土蜂的養殖方法,回到家裡自行創業。老家的地勢、地形和自然條件與雲南那個地方非常相似,所以他就選擇回到老家創業,一來可以和父親相依為命,為父親養老,二來可以完成他的創業夢想。
在勞作場有一口井,他和父親每天就在這裡勾水,這口井是山裡自然的礦泉水,他說水質清涼甘甜,除了他們自己飲用以外,蜜蜂每天喝的水也是取自這裡。
這口井裡的水面離井口約2米左右,看起來很清澈。屈濤濤一邊打水一邊說:」我就想養出與眾不同的蜂蜜,我的蜂在這個山裡採蜜,完全是在大自然的環境下,採的蜜純天然,喝的水純天然,現在要做就做精品蜂蜜,我在這兩座山裡放置了300多箱蜜蜂,200多箱都放在懸崖峭壁上,以求原生態。」懸崖峭壁?這讓小編非常感興趣,就想去看一看。
又爬了一個小時,跟著小屈來到山頂。22歲的小夥子果然非常麻利,一手扒著石頭,一會兒就下到了懸崖下面。如此陡峭的懸崖峭壁,別說讓小編下去,就是讓小編看一眼就嚇得心驚膽戰,但是小屈卻毫不費力,輕鬆自如。
在懸崖峭壁的縫隙裡,小屈把蜂箱安放在這裡。小編不敢想像,拿著那麼重的蜂箱,一個人在懸崖峭壁上進行操作是怎樣完成的?再看看懸崖峭壁,他每天都在爬上爬下沒有任何防護措置。
小屈在收拾著他的蜂箱,不經意小編拍了他的一個眼神,只見他剛毅的眼神,訴說著大山裡孩子的那份倔強。
檢查完懸崖上的一箱蜜蜂后,他告訴小編,不僅在這座山上養殖了蜜蜂,在對面那座山上也養了蜜蜂,他每天就在這兩座山裡,來回穿梭。
目前一外地老闆承包了這座山裡部分的山體,用來種植稀有樹木,他的父親就在這裡種樹。每天父親勞作後,就在勞作場做飯,他們父子倆就在這兒吃飯。臨時用石頭支起來的大鍋,燒的是就地取材山裡的柴禾。
中午時分,父親炒了一鍋菜,聞起來香噴噴的味道在田野裡飄散,大家都感到了餓意。
他的父親是一位樸實憨厚的人,祖祖輩輩在這座山裡生活。沒了妻子,他一個人在孤獨地生活了十幾個春秋,直到兩年前兒子屈濤濤回來陪他。
年輕的小夥子在山上,上躥下跳,消耗的體力自然也就比較大了,父親給她盛飯時,總是盛得滿滿地。看了屈濤濤孝敬老人的創業故事,小編不禁為小屈的所作所為而感動,像他這樣年齡的孩子,大多都在城「體面」地工作,都在追尋著女朋友,而他卻沒有這樣做,選擇了孝敬父親,回到大山選擇「吃苦」,自行創業,令人佩服。大家覺得他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