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場多次響起掌聲,臺上臺下皆有人哭泣。
4月5日下午,濟南市委市政府舉行的這場新聞發布會顯然與往常不同。這場濟南市援鄂醫護人員專題新聞發布會,除了邀請到濟南市衛健委黨組書記、主任馬效恩,另外還有四位援鄂醫護人員出現在臺上,回憶起援鄂的點點滴滴,除了他們自己十分動容以外,臺下的媒體記者也是頻頻落淚。
掌聲
「彭建、司敏、譚鎮嶽今天上午剛剛結束14天的集中休整,就來到了我們發布會的現場,讓我們用最熱烈的掌聲歡迎他們的到來。」發布會剛一開始,濟南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市政府新聞辦主任劉勤便提議在場人員為援鄂人員送上掌聲,向他們致敬。
濟南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市政府新聞辦主任劉勤
據馬效恩介紹,濟南市累計派出援鄂醫務人員7批125人,來自濟南市33家醫療衛生機構。其中,醫生27人、護士95人、疾控人員3人,隊員平均年齡35.7歲,其中年齡最大的58歲,最小的24歲。
記者了解到,濟南市援鄂醫務人員的出發時間集中在1月25日-2月15日這個時段,這也是全國疫情防控形勢最為嚴峻、湖北防控壓力最大的時段。按照統一安排,濟南援鄂醫務人員作為山東省援鄂醫療隊的成員,編入當地醫療疾控機構開展防控救治工作。他們最終圓滿完成任務,也實現了醫護「零感染」目標。目前,114名援鄂醫務人員已經分別於4月1日和4月5日上午結束集中休整。其他11名醫務人員將分別於4月12日、4月14日結束集中休整。
濟南市衛健委黨組書記、主任馬效恩
在援鄂醫護人員的發布過程中,掌聲頻頻響起,發布會結束時,劉勤說,面對疫情,他們用職業操守、信念堅持和忘我勇氣,為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築起一道堅固的屏障。「我們相信,有這樣一些英雄的人民做後盾,我們一定能夠取得抗『疫』的最後勝利!我們感謝他們!祝福他們!」劉勤說罷,再次提議大家再次用掌聲感謝各位。
哭泣聲
濟南市中心醫院重症醫學科副主任(黃岡大別山區域醫療中心重症監護室醫療隊長)司敏回憶,他印象最深的患者是三個「90後」!其中兩位90後是「90歲的老奶奶」!這兩位老奶奶在司敏夜班時收入病房,當時兩位患者病情都比較重,同時又合併基礎疾病。但是,兩位患者都非常給力,經過治療1周後就出院了。
濟南市中心醫院重症醫學科副主任、黃岡大別山區域醫療中心重症監護室醫療隊長司敏
另外一位90後,是當地醫院一名護士,年僅21歲。在查房交談中,司敏注意到她有氣促的表現。後來看到她的影像學資料,心中不由一驚!雙肺多部位磨玻璃影,是典型的新冠肺炎重度表現。
司敏說,她心情一下子低落下來,她的年紀比自己的孩子還小2歲,她是護士,是和患者密切接觸的人,所以她的感染也一定跟密切接觸患者有關,司敏特別希望儘自己最大的努力救治她。
在治療期間,由於她在監護室治療時間比較長,出現了情緒波動。司敏每次查房都會鼓勵她,她很喜歡讓我抱抱她,覺得可以獲得力量,司敏也覺得這種方式給了她很大的動力。
「我還單獨加了她的微信。晚上她睡不著,會發微信跟我聊天,我鼓勵她『你堅持住,現在情況一天天好轉,就算你在監護室多陪我幾天吧,咱們把病徹底治好,以後你還要結婚生孩子呢!』很慶幸的是,3月2日,她康復出院。」司敏說。
郭芳,濟南市第三人民醫院呼吸內二科護士長,也是山東省第4批援鄂醫療隊隊長。發布會上,談到動情處,郭芳的眼淚仍然抑制不住地流了下來。
濟南市第三人民醫院呼吸內二科護士長,山東省第4批援鄂醫療隊隊長郭芳
回想起,與老公告別時的匆忙:
話音剛落,就傳來要關閉車門的廣播,我的眼淚在眼眶裡轉了轉,強忍著沒掉下來,我默默轉身走進了車廂。我這一去,誰知道什麼情況呢?最後一面都沒有見上。
擔心隊員感染的虛驚一場,卻讓郭芳徹夜難眠:
那天晚上,我躺在床上不敢閉眼,一閉眼,眼前就出現一雙雙的眼睛,媽媽的,妻子的,女兒的,爸爸的,丈夫的,兒子的。我不敢看,不敢想,如果真的出現意外,我怎麼面對這一雙雙眼睛,我怎麼向家鄉父老交待!
最終,郭芳如願以償,兌現了承諾,「把大家一個不少的帶回來了!」真正做到了患者零死亡、醫護零感染、出院零返艙!平安歸來,郭芳說:「剛到武漢時,武漢街頭空無一人,我希望明年春天帶著家人,約上戰友,去看看自己曾經拼過命的地方,那一定是一片車水馬龍,錦繡繁華。」
堅定聲
「現在全體隊員都平安回家了,我也兌現了當初的承諾,終於可以舒一口氣了。」濟南市人民醫院副院長(援黃岡市大別山區域醫療中心領隊)彭建如此說道。
彭建介紹,作為領隊,他深感責任重大,畢竟人命關天,既要救治好黃岡當地患者,又要照看好全部醫療隊員。「在去往黃岡的機場上,我就下定決心,我把隊員們帶出去,更要把他們一個不少的安全、健康的帶回來。」彭建說。
濟南市人民醫院副院長(援黃岡市大別山區域醫療中心領隊)彭建
彭建表示,經歷這次黃岡戰疫和生死考驗,更加堅定了自己履行醫者責任,不忘從醫初心,牢記醫者使命,更好地為廣大人民群眾的生命健康保駕護航。
與彭建一樣,山東省第九批援助湖北醫療隊、濟南市中醫醫院肺病科的醫生譚鎮嶽,曾經多次參加過非典、甲流、手足口等疫情防控任務,也曾在重慶武隆扶貧。
他在第一時間向院黨委提交請願書:「到前線去,到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2月11日,譚鎮嶽踏上了援助湖北的徵程,距離從重慶市武隆區中醫院扶貧歸來僅相隔1個多月的時間。
2月12日,譚鎮嶽所在醫療隊被分配到浠水縣,黃岡市疫情最為嚴重的地區之一,接管的浠水縣人民醫院新冠肺炎三病區,承擔著整個浠水縣新冠肺炎確診病人的救治任務。
山東省第九批援助湖北醫療隊、濟南市中醫醫院肺病科醫生譚鎮嶽
譚鎮嶽說,在黃岡,他聽到最多的就是「感謝」。3月10日,浠水縣的天空萬裡無雲。全體醫護人員全力以赴的奮戰終得回報,浠水縣新冠患者清零。當送走最後一批康復患者出院時,譚鎮嶽內心的熱流不斷湧動。「我和患者一起與時間賽跑,與病魔較量的日子,在腦海中回放,不覺眼裡已閃現淚花。」譚鎮嶽說。
譚鎮嶽表示,在黃岡浴血奮戰40餘天,流過汗,流過淚,忐忑過,緊張過,但更多的是與英雄的湖北人民共同抗「疫」的決心和信心,這也成為他戰勝一切困難的精神動力。
記者:姜富海
攝影:徐舟
編輯:姜富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