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項!吉安公布首批市級傳統工藝振興目錄

2020-12-25 吉安大視界

5月11日,吉安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旅遊局和市工業和信息化局聯合發布了第一批吉安市傳統工藝振興目錄,共計31項。該目錄重點選取了全市範圍具備一定傳承基礎和發展前景,傳承人群較多,有助於發揮示範帶動作用,形成地方品牌的傳統工藝項目,為進入國家級、省級傳統工藝振興目錄奠定基礎。

第一批吉安市傳統工藝振興目錄

(排名不分前後)

此次納入吉安市第一批傳統工藝振興目錄的工藝項目涵蓋全市13個縣(市、區),其中吉水縣和安福縣各有4個傳統工藝項目進入,為各縣(市、區)最多。這次納入吉安市第一批傳統工藝振興目錄的項目包括井岡山木雕、吉州窯「木葉紋黑釉瓷」燒制技藝、遂川狗牯腦茶製作技藝、安福火腿製作技藝等享譽市內外的技藝項目。

安福火腿製作技藝 劉麗強 攝

根據工作進度,吉安市將按照《江西省傳統工藝振興計劃》的有關要求,積極開展市級傳統工藝項目振興工作。與此同時,全市各地也要認真制定本地區列入目錄項目的振興計劃,鼓勵參照建立本地的傳統工藝振興目錄,各職能部門針對列入目錄項目,採取有力舉措,整合資源,解決工藝難題,提高品質,培育品牌、拓展市場。根據此次公布的傳統工藝振興名單,積極圍繞目錄舉辦培訓、開展展示展演以及對話研討等活動。同時,積極加強與財政、發改、工信等相關部門的協調,加大本級對振興項目的資金和政策支持。

黃坑油紙傘

據悉,2018年公布的我國第一批國家傳統工藝振興目錄,吉安市有3個傳統工藝項目入選。入選的分別是:青原區東固傳統造像(雕刻塑造類)、泰和縣廬陵傳統民居營造技藝(家具建築類)、吉州窯陶瓷燒制技藝(陶瓷燒造類)。2019年,江西省文化和旅遊廳公布的第一批江西省傳統工藝振興目錄,全省共選取了45個傳統工藝項目。其中,吉安市的井岡山竹編技藝以及安福火腿的製作技藝入選。

(作者:陳力、龍建

相關焦點

  • 中國古代印染技術活化石 「夾纈」入選省首批傳統工藝振興目錄
    中國古代印染技術活化石 「夾纈」入選省首批傳統工藝振興目錄 發布時間:2018年12月27日 來源:蒼南新聞網日前公布的首批浙江省傳統工藝振興目錄,「蒼南夾纈」成功入選。  蒼南夾纈藍底白花,粗獷而大氣,簡潔而有韻味,它將溫州地區的南戲故事、民間傳說作為夾纈製品的主要圖案,講究對稱構圖,具有整體和諧之美。大多製成用於生活用品而代代傳承。薛勳郎是第一批浙江省非遺「蒼南夾纈」代表性傳承人,他向記者介紹了蒼南夾纈的獨特生產工藝。
  • 第一批89項山東省傳統工藝振興目錄推薦名單發布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12月31日訊日前,山東省文化和旅遊廳、山東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發布了《第一批山東省傳統工藝振興目錄推薦名單》的公示。據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文化產業頻道(微信號:cewenhua)了解,在各地申報的基礎上,山東省文化和旅遊廳、山東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組織專家評審委員會審議,擬公布第一批山東省傳統工藝振興目錄,共89項。其中,山東省列入第一批國家傳統工藝振興目錄項目整體列入第一批山東省傳統工藝振興目錄。
  • 第一批上海市傳統工藝振興目錄擬入選項目名單公示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11月27日訊 近日,上海市文化和旅遊局、上海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公示了第一批上海市傳統工藝振興目錄擬入選項目名單,共63項入選。據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了解,上海市傳統工藝振興目錄以上海市的國家級、市級、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上海市工藝美術品種技藝目錄,「中華老字號」「上海老字號」名錄等為基礎,將具備較好的傳承基礎與生產規模、有發展前景、有助於帶動上海市相關產業振興與勞動就業的傳統工藝項目納入目錄,予以重點支持。本批次擬入選項目名單是經推薦、評審、審議等程序後擬定的。
  • 第一批國家傳統工藝振興目錄公布 14張湖南名片了解一下
    紅網時刻5月24日訊(記者 鄭重)記者今天從文化和旅遊部了解到,日前,文化和旅遊部、工業和信息化部聯合發布第一批國家傳統工藝振興目錄,全國共有383個傳統工藝項目入選,涵蓋紡染織繡、服飾製作、編織扎制、雕刻塑造、家具建築、金屬加工、剪紙刻繪、陶瓷燒造、文房製作、漆器髹飾、印刷裝裱、
  • 我州這15項傳統工藝成為省級「名片」
    康巴傳媒(記者 蘭色拉姆)7月2日,記者從州文化廣播電視和旅遊局文物科獲悉,四川省文化和旅遊廳、省經濟和信息化廳在廣泛徵求各方意見的基礎上,經商省財政廳同意,制定了第一批四川省傳統工藝振興目錄(以下簡稱目錄),共88項傳統工藝入選,其中包括我州15項傳統工藝。
  • 江西18個項目入選國家傳統工藝振興目錄!江西文化名片你了解...
    經財政部同意,文化和旅遊部工業和信息化部在各地推薦的基礎上,制定了第一批國家傳統工藝振興目錄,江西省有18個傳統工藝項目入選。5吉安市青原區的東固傳統造像「東固傳統造像」是江西吉安境內一項將木雕工藝與民間宗教造像、民間信仰儀式三者結合起來的綜合性技藝。
  • 湖南傳統工藝藍皮書發布 傳統工藝大多後繼乏人
    中新社長沙12月17日電 (王昊昊)湖南傳統工藝藍皮書--《湖南傳統工藝振興發展報告(2020)》(簡稱《發展報告》)17日在長沙發布。研究結果顯示,不少傳統工藝存在傳承群體斷層現象。湖南省傳統工藝文化積澱深厚、門類眾多,現有省級以上傳統工藝類非物質文化遺產112項,其中國家級非遺項目28項。截至2019年12月,列入縣(區)級以上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湖南省傳統工藝項目共計738項,其中食品製作佔275項,器具製作、紡染織繡、雕刻塑造分別佔74項、59項、80項。
  • 寧德公布首批市級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示範點
    摘要:近日,福建省寧德市公布了首批市級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示範點,35家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入選。   中國食品安全網訊(陳星 記者朱定榮)日前,寧德市市場監督管理局下發通知,確認35家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為首批市級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示範點。在現實生活中,「衛生髒亂差,還怕亂添加」,這是廣大群眾對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以下簡稱「小作坊」)的普遍印象。作坊雖小,但「輻射」不小。
  • 首個省級層面傳統工藝振興發展藍皮書發布 第二屆傳統工藝振興發展...
    12月17日至18日,「融合·賦能·創新」第二屆傳統工藝振興發展論壇暨湖南傳統工藝振興發展藍皮書發布會在湖南工藝美術職業學院長沙基地舉行。他指出,振興傳統工藝是國家文化發展的重大戰略,職業教育肩負著培養多樣化人才、傳承技術技能、促進就業創業的重要職責。他希望學校以融合為導向,助力傳統工藝產業振興;以賦能為目標,助力傳統工藝產業升級;以創新為動力,助力傳統工藝產業繁榮。餘克泉代表學校對各位領導專家的到來表示熱烈歡迎。
  • 非遺課堂 | 孫建君:傳統工藝的概念、形態及其振興的重要意義
    按照主辦單位要求,圍繞非遺傳承人群研培計劃,我想談談對於這項工作,以及對於傳統工藝振興計劃和文化創意產業等方面的一些思考,錯誤的地方請大家批評指正。到底什麼是傳統工藝?在《中國傳統工藝振興計劃》的開篇中明確指出:本計劃所稱傳統工藝,是指具有歷史傳承和民族或地域特色、與日常生活聯繫緊密、主要使用手工勞動的製作工藝及相關產品,是創造性的手工勞動和因材施藝的個性化製作,具有工業化生產不能替代的特性。
  • 「融合賦能創新」——第二屆傳統工藝振興發展論壇在湖南工藝美院...
    新湖南客戶端12月19日訊(記者 王銘俊 通訊員 吳寶善)12月17日至18日,「融合賦能創新」第二屆傳統工藝振興發展論壇暨湖南傳統工藝振興發展藍皮書發布會在湖南工藝美術職業學院長沙基地舉行。同時,湖南首個工藝美術科普教育基地在這裡落戶掛牌。
  • 自貢新增12項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
    四川新聞網自貢4月27日訊(記者 徐昭磊)今日,四川新聞網記者從自貢市人民政府網站獲悉,自貢市政府公布了第五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同意將榮縣東興抬工號子、榮縣土陶製作技藝、榮縣竹琴、玻璃吹塑工藝、富順連簫、韋氏高粱酒釀造技藝、謎語識字、富順楊氏肝病鼓脹療法、趙氏核雕、五寶手工空心掛麵製作技藝、龍鬚淡口菜製作技藝、自貢鹽場號子等
  • 中山市首批市級農業公園集中授牌開園
    6月24日上午,我市舉行「綠色競秀魅力農業——中山市首批市級農業公園集中授牌開園」儀式。省農業農村廳二級巡視員楊志平、副市長葉紅光出席儀式,為8家「中山市首批市級農業公園」授牌。今年,經過申報、評審、公示、認定等程序,燈都盆景主題農業公園、大尖山露營公園、旭景農業公園、欣圃生態農業公園、廣駿生態園、迪茵湖生態農業公園、偉豐生態農業公園、祥農洲農業高新科技園8家公園上榜,成為「中山市首批市級農業公園」。發展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是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增綠的有效途徑。
  • 以「雲」為媒 看見傳統工藝振興之光
    紅網時刻長沙12月4日訊(記者 賀衛玲)為美好而健康的生活方式進行工藝傳承和設計創新,進而讓傳統工藝與美學文化走進現代生活,為復興傳統文化和傳統工藝,呈現當代中國的創新智慧。12月3日下午,湖南省首屆傳統工藝振興學術研討會暨菊花石雕刻行業交流會在長沙理工大學設計藝術學院開幕。
  • 傳統工藝振興發展論壇在湖南工藝美院長沙基地舉辦,這些亮點...
    2020年12月16日—18日將在湖南長沙舉辦「融合賦能創新」——第二屆傳統工藝振興發展論壇暨湖南傳統工藝振興發展藍皮書發布會。跟小編一起來看看有哪些亮點吧!亮點1:發布藍皮書湖南工藝美術職業學院在中國工藝美術學會、湖南省文旅廳和教育廳的指導下,著眼全省傳統工藝振興整體形勢,立足全省傳統工藝研究基礎,整合資源、統籌規劃,深入、紮實地開展了全省傳統工藝振興調研及《湖南傳統工藝藍皮書》編輯、出版工作。
  • 中山:31家企業被評為市級企業技術中心,新品研發就靠它
    2020年中山市市級企業技術中心名單正式公布,中山新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31家企業技術中心獲認定。數據顯示,31家企業重視研發投入,平均科技活動支出額佔產品銷售收入5.7%,企業技術中心已成為企業創新載體,研發成果轉化更為企業帶來實實在在的銷售貢獻。
  • 科學技術史研究者董傑:彰顯民族智慧 振興傳統工藝
    同往年一樣,內蒙古師範大學科學技術史研究院副教授董傑作為科普活動周的主講人,來到內蒙古相對落後的邊遠農牧區,為當地居民講解民族傳統工藝與傳統文化知識。對於弘揚民族傳統文化,董傑一直竭盡心力並樂在其中。2008年,在他的積極組織與申報下,瀕臨失傳的「蒙古族傳統牛角弓製作工藝」被成功入選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 我市首批市級地方標準發布
    日前,市市場監管局批准發布了市級《國家衛生城市創建要求》《國家衛生城市創建指南》《雙擁模範城(縣)創建要求》《雙擁模範城(縣)陽泉市退役軍人服務中心(站)建設與管理規範》《新型智慧城市創建要求》《文明城市創建要求》《文明城市創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要求》共7項陽泉市地方標準。
  • 事關27項收費!包頭財政局公布一份收費目錄清單
    行政事業性收費目錄清單再調整記者從市財政局獲悉,按照國家、自治區有關規定和自治區最新公布的《內蒙古自治區行政事業性收費目錄清單》、《內蒙古自治區政府性基金目錄清單》,市財政局對我市行政事業性收費及政府性基金目錄清單進行了調整,並公布包頭市行政事業性收費
  • 香油製作工藝入選市級非遺
    (原標題:香油製作工藝入選市級非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