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雲」為媒 看見傳統工藝振興之光

2020-12-20 教育信息速報

研討會現場。

紅網時刻長沙12月4日訊(記者 賀衛玲)為美好而健康的生活方式進行工藝傳承和設計創新,進而讓傳統工藝與美學文化走進現代生活,為復興傳統文化和傳統工藝,呈現當代中國的創新智慧。12月3日下午,湖南省首屆傳統工藝振興學術研討會暨菊花石雕刻行業交流會在長沙理工大學設計藝術學院開幕。湖南省文化和旅遊廳黨組成員、副廳長、省文物局局長陳遠平,省國資委一級巡視員盧光祖,長沙理工大學副校長蔣昌波等出席開幕式。

陳遠平在講話中指出,振興傳統工藝要始終堅定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自信,推進傳統工藝的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展現傳統工藝所蘊含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髓與價值;要始終專注堅守工匠精神,堅持產業發展與工藝傳承並重,培育具有湖湘特色的傳統工藝知名品牌,促進傳統工藝與藝術、科技、設計、教育融合發展,形成湖南傳統工藝新優勢;要主動融入國家「十四五」規劃發展戰略,順應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位化發展趨勢,搭建傳統工藝雲展示、雲推廣、雲銷售平臺,促進產品設計、營銷渠道升級,提高市場競爭力和從業者收入,為建設文化強省提供重要支撐。

在隨後舉行的學術研討會上,中國工藝美術學會傳統工藝協同創新中心副秘書長王素娟,中國地質大學珠寶學院首飾系副主任、碩士研究生導師楊釗,廣東工業大學藝術與設計學院碩士生導師、美國2013年藝術類傑出人才獲得者曹畢飛,北京聯合大學藝術學院藝術實驗中心副主任、北京聯合大學手工藝博物館館長餘雲斌等專家圍繞如何活態傳承與創新發展傳統工藝,分別以《傳統工藝協同創新的實踐與思考》《琺瑯工藝的傳承與創新》《不破不立:當代手工藝的藝術創作模式探索》《藝術學院傳承與創新的途徑探索》為題作主題發言。

據了解,12月4日還將在湖南賓館舉行菊花石雕刻行業交流會,邀請多位省工藝美術大師、非遺傳承人及菊花石雕刻企業代表等共同探討如何進一步推動菊花石雕刻行業發展、菊花石雕傳統工藝振興。

2019年省文旅廳聯合省工信廳、省財政廳出臺了《湖南省傳統工藝振興計劃》,啟動實施了湖南省歷史上規模最大、內容最全的傳統工藝振興工程。本次會議是該工程的重要內容之一,旨在為推動產學研深度融合、深入合作提供更有利的機制保障,搭建更優質的互動交流平臺。

本次會議由湖南省文化和旅遊廳主辦,湖南省工藝美術研究所、長沙理工大學設計藝術學院承辦。

來源:紅網

作者:賀衛玲

編輯:彭佩

本文為教育頻道原創文章,轉載請附上原文出處連結和本聲明。

本文連結:https://edu.rednet.cn/content/2020/12/04/8682384.html

【來源:紅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首個省級層面傳統工藝振興發展藍皮書發布 第二屆傳統工藝振興發展...
    12月17日至18日,「融合·賦能·創新」第二屆傳統工藝振興發展論壇暨湖南傳統工藝振興發展藍皮書發布會在湖南工藝美術職業學院長沙基地舉行。他指出,振興傳統工藝是國家文化發展的重大戰略,職業教育肩負著培養多樣化人才、傳承技術技能、促進就業創業的重要職責。他希望學校以融合為導向,助力傳統工藝產業振興;以賦能為目標,助力傳統工藝產業升級;以創新為動力,助力傳統工藝產業繁榮。餘克泉代表學校對各位領導專家的到來表示熱烈歡迎。
  • 「中國棗鄉」棗又紅:山西柳林以棗為媒振興鄉村
    「中國棗鄉」棗又紅:山西柳林以棗為媒振興鄉村 2019-09-24近年來,柳林縣多措並舉發展紅棗產業助力鄉村振興,此次活動柳林縣以棗為媒,以棗會友,與齊聚當地的海內外知名客商共謀發展大計。以「做強紅棗產業,助力鄉村振興」為主題的柳林首屆紅棗文化節,由柳林縣人民政府主辦。劉小紅 攝  以「做強紅棗產業,助力鄉村振興」為主題的柳林首屆紅棗文化節,由柳林縣人民政府主辦,於9月23日至9月25日在柳林縣舉辦。
  • 吉安公布首批市級傳統工藝振興目錄
    5月11日,吉安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旅遊局和市工業和信息化局聯合發布了第一批吉安市傳統工藝振興目錄,共計31項。該目錄重點選取了全市範圍具備一定傳承基礎和發展前景,傳承人群較多,有助於發揮示範帶動作用,形成地方品牌的傳統工藝項目,為進入國家級、省級傳統工藝振興目錄奠定基礎。
  • 傳統工藝振興發展論壇在湖南工藝美院長沙基地舉辦,這些亮點...
    2020年12月16日—18日將在湖南長沙舉辦「融合賦能創新」——第二屆傳統工藝振興發展論壇暨湖南傳統工藝振興發展藍皮書發布會。跟小編一起來看看有哪些亮點吧!亮點1:發布藍皮書湖南工藝美術職業學院在中國工藝美術學會、湖南省文旅廳和教育廳的指導下,著眼全省傳統工藝振興整體形勢,立足全省傳統工藝研究基礎,整合資源、統籌規劃,深入、紮實地開展了全省傳統工藝振興調研及《湖南傳統工藝藍皮書》編輯、出版工作。
  • 「融合賦能創新」——第二屆傳統工藝振興發展論壇在湖南工藝美院...
    新湖南客戶端12月19日訊(記者 王銘俊 通訊員 吳寶善)12月17日至18日,「融合賦能創新」第二屆傳統工藝振興發展論壇暨湖南傳統工藝振興發展藍皮書發布會在湖南工藝美術職業學院長沙基地舉行。同時,湖南首個工藝美術科普教育基地在這裡落戶掛牌。
  • 中國古代印染技術活化石 「夾纈」入選省首批傳統工藝振興目錄
    中國古代印染技術活化石 「夾纈」入選省首批傳統工藝振興目錄 發布時間:2018年12月27日 來源:蒼南新聞網   蒼南新聞網12月27日消息:「夾纈」是一種古老的印染藝術,「蒼南夾纈」稀世而獨立,不僅完整地保存了中國古代夾纈印染的生產技術和生產流程,同時還保存了天然靛青的配方、配液和以天然靛青為染料的技術
  • 科學技術史研究者董傑:彰顯民族智慧 振興傳統工藝
    同往年一樣,內蒙古師範大學科學技術史研究院副教授董傑作為科普活動周的主講人,來到內蒙古相對落後的邊遠農牧區,為當地居民講解民族傳統工藝與傳統文化知識。對於弘揚民族傳統文化,董傑一直竭盡心力並樂在其中。2008年,在他的積極組織與申報下,瀕臨失傳的「蒙古族傳統牛角弓製作工藝」被成功入選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 非遺課堂 | 孫建君:傳統工藝的概念、形態及其振興的重要意義
    按照主辦單位要求,圍繞非遺傳承人群研培計劃,我想談談對於這項工作,以及對於傳統工藝振興計劃和文化創意產業等方面的一些思考,錯誤的地方請大家批評指正。到底什麼是傳統工藝?在《中國傳統工藝振興計劃》的開篇中明確指出:本計劃所稱傳統工藝,是指具有歷史傳承和民族或地域特色、與日常生活聯繫緊密、主要使用手工勞動的製作工藝及相關產品,是創造性的手工勞動和因材施藝的個性化製作,具有工業化生產不能替代的特性。
  • 第一批89項山東省傳統工藝振興目錄推薦名單發布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12月31日訊日前,山東省文化和旅遊廳、山東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發布了《第一批山東省傳統工藝振興目錄推薦名單》的公示。據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文化產業頻道(微信號:cewenhua)了解,在各地申報的基礎上,山東省文化和旅遊廳、山東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組織專家評審委員會審議,擬公布第一批山東省傳統工藝振興目錄,共89項。其中,山東省列入第一批國家傳統工藝振興目錄項目整體列入第一批山東省傳統工藝振興目錄。
  • 第一批上海市傳統工藝振興目錄擬入選項目名單公示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11月27日訊 近日,上海市文化和旅遊局、上海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公示了第一批上海市傳統工藝振興目錄擬入選項目名單,共63項入選。據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了解,上海市傳統工藝振興目錄以上海市的國家級、市級、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上海市工藝美術品種技藝目錄,「中華老字號」「上海老字號」名錄等為基礎,將具備較好的傳承基礎與生產規模、有發展前景、有助於帶動上海市相關產業振興與勞動就業的傳統工藝項目納入目錄,予以重點支持。本批次擬入選項目名單是經推薦、評審、審議等程序後擬定的。
  • 傳承振興傳統工藝意義深遠
    、工業和信息化部、財政部《中國傳統工藝振興計劃》,部署促進中國傳統工藝的傳承與振興。傳統工藝蘊含著中華民族的文化價值觀念、思想智慧和實踐經驗,是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振興傳統工藝,有助於傳承與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培育和弘揚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強文化自信。振興傳統工藝要深刻體會蘊含於其中的工匠文化和工匠精神,從中培養專注的工作態度、高度的社會責任感和一絲不苟的精神,使工匠精神融入現代社會的方方面面。
  • 第一批國家傳統工藝振興目錄公布 14張湖南名片了解一下
    紅網時刻5月24日訊(記者 鄭重)記者今天從文化和旅遊部了解到,日前,文化和旅遊部、工業和信息化部聯合發布第一批國家傳統工藝振興目錄,全國共有383個傳統工藝項目入選,涵蓋紡染織繡、服飾製作、編織扎制、雕刻塑造、家具建築、金屬加工、剪紙刻繪、陶瓷燒造、文房製作、漆器髹飾、印刷裝裱、
  • 江西18個項目入選國家傳統工藝振興目錄!江西文化名片你了解...
    經財政部同意,文化和旅遊部工業和信息化部在各地推薦的基礎上,制定了第一批國家傳統工藝振興目錄,江西省有18個傳統工藝項目入選。5吉安市青原區的東固傳統造像「東固傳統造像」是江西吉安境內一項將木雕工藝與民間宗教造像、民間信仰儀式三者結合起來的綜合性技藝。
  • 曾輝對傳統工藝再創造的探索思考:發現非遺之美,設計生活之美
    以「非遺之美,生活即道」為思考,圍繞《中國傳統工藝振興計劃》和「現代設計走進傳統工藝、傳統工藝走進現代生活」的核心理念,著力體現「百姓日用即道」,著重展示中國傳統工藝在當代生活的價值。  文化和旅遊部副部長項兆倫針對中國傳統工藝振興主題設計展,明確提出在傳統工藝振興中要展現設計的力量,一是傳統工藝的再創造,二是提升大眾的生活品質,三是改變從業者的命運。以非遺文化「見人見物見生活」為方向,提升傳統工藝的設計品質,改變「精緻的不大眾,大眾的不精緻」的問題,讓傳統工藝設計產品成為大眾品質生活的一部分。
  • 發揮學院文創特色 促進滇西少數民族地區傳統工藝振興
    為貫徹黨的十九大報告「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精神,2017年學院啟動了新一輪民族文化傳承與創新示範專業建設工作,促進滇西少數民族地區傳統工藝振興成為學院幫扶的重要方向。學院組建了團隊,倉平院長領銜,發展規劃處策劃和推進,服裝、皮具、玉雕、首飾、環藝、數字媒體等專業具體實施,展開了富有成效的工作。
  • 振興傳統工藝、弘揚嶺南國粹,嶺南古琴斫制技藝師承項目啟動
    廣州市文化廣電旅遊局非遺處鍾茜處長談道:「這是一群非常熱愛古琴以古琴為職業的人·,以傳承技藝為使命凝聚在一起的一群人。 希望嶺南派古琴技藝和其他流派能夠一起多交流、多合作、多開雅集,一起把古琴藝術傳承下去,推動一個大的發展融合。」
  • 打造運河畔的文化會客廳 浙江傳統工藝工作站成立
    童笑雨 攝   中新網杭州5月6日電(童笑雨)「把手工藝聚合在一起,恰如傳統工藝的『城市會客廳』,不僅為手工藝傳承者插上了翅膀,也讓更多人看見中國工藝的美好。」這是張書雁的感言,也是傳統工藝工作站成立的初衷。  大運河畔,碧水悠悠。5月6日,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區「傳統工藝工作站」揭牌。
  • 湖南傳統工藝藍皮書發布 傳統工藝大多後繼乏人
    中新社長沙12月17日電 (王昊昊)湖南傳統工藝藍皮書--《湖南傳統工藝振興發展報告(2020)》(簡稱《發展報告》)17日在長沙發布。研究結果顯示,不少傳統工藝存在傳承群體斷層現象。湖南省傳統工藝文化積澱深厚、門類眾多,現有省級以上傳統工藝類非物質文化遺產112項,其中國家級非遺項目28項。截至2019年12月,列入縣(區)級以上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湖南省傳統工藝項目共計738項,其中食品製作佔275項,器具製作、紡染織繡、雕刻塑造分別佔74項、59項、80項。
  • 以茶為媒助推鄉村振興戰略
    2019年潮州嶺頭單叢「宋凰杯」質量評比大賽暨全民飲茶日活動日前在饒平縣青嵐地質公園開幕,活動以茶為媒,致力打響嶺頭單叢茶品牌,提高全縣茶葉競爭力,推動饒平茶產業高質量發展。要以創建省級現代農業(茶葉)產業園為契機,加快傳統茶產業向現代化茶產業轉變,大力培育和扶持茶葉龍頭企業和茶葉專業合作社,逐步推動全縣茶產業走上專業化、規模化的發展路子。要加快坪溪茶區旅遊發展規劃,突出「茶文化旅遊」主題,開發涉茶旅遊景點,提升嶺頭單叢茶文化影響力和旅遊形象品質,示範帶動全縣茶產業和旅遊業融合發展。
  • 御錦紡絲綢,傳統織造工藝的傳承者
    然而,進入現代社會以後,在急功近利思想的誤導下,我國的傳統織造工藝並沒有得到很好的傳承。市面上絲綢產品的質量跟以往有天壤之別。讓人惋惜,讓人感嘆,所幸的是,隨著中國夢的興起,一些國產企業發起了弘揚傳統技藝、振興國貨品質的倡議。一些蘊含傳統工藝精髓的產品應運而生。而御錦紡絲綢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御錦紡絲綢誕生於2012年,是杭州御錦紡絲綢有限公司陶總親手打造的絲綢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