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中國的綜合實力在世界舞臺越來越強大,我們中國人也對於我們自己的文化感到更加地自信。但是,我們學生高考中英語的比重卻沒有下降,一場關於高考是否要取消英語考試的討論就爆發了。
前段時間鄭強老師在一場演講中提到了一個觀點,以下為原話:
外語耗竭了我們多少中國青年學生寶貴的時光。這20年來,我們過度地誇大了外語在中國孩子成長教育當中的分量,實際上是我們民族極其不自信的顯著表現。
鄭強教授在激昂地演講
這段激昂的演講收穫了經久不衰的掌聲,大家紛紛叫好。
鄭強老師分析得可以說是相當的到位。儘管如此,鄭強老師在整個演講過程中,也並沒有提到要將英語移出高考,鄭強老師的本意是降低英語在孩子成長教育過程中的比重。
為什麼民眾對於高考取消英語的呼聲這麼強烈,理由有三:
一、教育成本太高了。英語是一個持續性的學科,英語不是今年學了之後,明年就可以不用再學的學科,英語的學習將會貫穿學生大部分的學習生涯,這會需要學生投入大量的精力。
二、教育成效很低。目前來說,英語的比重和語文數學是一樣大的,但是英語對於大多數不出國的學生來說,能用到的地方太少了——教了你十幾年的英語,你出了社會也沒有地方讓你說幾句實用的英語。
三、學習英語是對中國文化不自信的表現。中國上下泱泱五千年的文化,英語的發展只有一千多年,我們數千年的中國文化難道還不夠用嗎?我們的漢語絕對不比英語差,所以我們沒有必要去學習英語。
也正是三個點深深地纏繞著許多中國老百姓和很多學生的心,英語也漸漸成為我們痛心疾首的負擔。
那既然英語的局限性這麼大,為什麼現在高考還沒有取消英語,高中教室裡還是可以看到莘莘學子在為英語付出汗水。
事實上,高考中有英語考試,是為了保證教育公平。
正如大家所說的那樣,真正能把外語充分利用起來的人,就是那些有機會出國深造的那類人,對於他們來說,外語的實用性可要比我們強得多。
可是我們不知道的是,在培養孩子的過程中,我們不知道哪些人未來會有機會出國深造,我們國家教育部能做的就是讓所有孩子都有機會學習英語。而將英語納入高考,就是為了保障每個中國的學生都有學習英語的機會。
試問,如果高考中沒有英語,一個農村孩子這輩子都不可能接觸到英語,他就很難跳出他所在的圈子。從教育公平的角度來說,這對於這個農村孩子來說,公平嗎?
農村的孩子在上課聽講舉手
手上掌握資源、享有財富的家長總是想方設法地培養孩子,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和其他的孩子拉開距離。如果高考沒有考英語,別的孩子不學英語了,富人家的孩子對於英語的要求一定還是在的。為什麼?說到底,條件好的家庭總是希望自己孩子的條件也比普通家庭孩子的條件要好。
「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高考沒有英語,只會讓教育資源更加不均衡——英語成了富人的專屬,成了窮人難以跨越的柵欄。
不少家長只看到眼下不考英語能省一筆不菲的「教育費」、孩子可以不用辛苦學英語,看不到長久之後,難以跨越的階級鴻溝,盲目地支持將英語移出高考。
而支持取消英語高考的家長,其實是在親手堵死自己孩子的上升通道。
從平民老百姓的角度來說,高考保留英語的利遠大於弊。因為如果高考沒有英語,英語很有可能「變質」為上流社會的一張「入場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