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用這句詩來形容燕窩在國內的消費市場,再合適不過。曾是上流社會專屬的滋補品,如今隨著消費升級,開始步入尋常百姓的生活中。但最近,一篇「多品牌即食燕窩被指營養不如雞蛋,含量97%是糖水和增稠劑」的報導,令燕窩的功效再度成為爭議焦點。實情究竟是怎樣的?相關的行業協會回應稱,這一配比符合燕窩的科學食用方法。
定義
什麼是燕窩
即金絲燕築成的鳥窩,其一般盛產於東南亞地區和我國南方個別地區,是金絲燕等同屬的玉燕在銜食了海中的小魚、海藻之後經過消化,將消化腺分泌物(唾液)與絨羽築造而成的窩巢。美容養顏、抗衰老是在商家宣傳中最常見也最為人熟知的功效,因此尤其受到女性消費者喜愛。隨著行業技術革新和普及,即食燕窩產品呈井噴式增長,如定價大眾化、針對年輕消費者的燕窩飲品;專為高端人群設計的碗燕產品。
事件回顧
即食燕窩被指「多為糖水和增稠劑」
被視為滋補佳品的燕窩,營養甚至不如雞蛋牛奶?一篇源於《消費者報導》的檢測報告,近期再度引發公眾對燕窩功能的質疑。據了解,該媒體向第三方機構檢驗送檢了同仁堂、燕之屋、康富來、雷允上、SHOYO輕氧輕燕、白蘭氏等6個品牌的即食燕窩,結果顯示,產品中97%以上為冰糖、水及增稠劑,實際燕窩的添加量不足3%,唾液酸和蛋白質的含量遠遠不及5毛錢的雞蛋和2塊錢的牛奶。
該檢測結果並未經6個品牌公司的逐一回應和證實。其中聘請了劉嘉玲作代言的燕之屋,其相關客服人員在接受媒體採訪時稱,無從考量檢測機構是否專業以及是否是燕之屋的產品,另外燕窩在加工中容易和水相融,不能代表沒營養,實際生產中所用的幹燕窩原料為1.25克/瓶。
即食燕窩「飛」入尋常百姓家
作為一個講究食補的飲食國度,燕窩在諸多滋補品中一直地位顯赫,皇親國戚、達官貴人對它尤其鍾愛有加,如今隨著消費升級,這個原本異常名貴又價格高昂的滋補品開始慢慢進入尋常百姓的生活。
數據顯示,2015年包括蟲草、阿膠、枸杞等在內中式滋補品的銷售額達2000億,其中燕窩一項佔了150億元。近年來,其產品形態更加多元化,即食燕窩尤為常見,鋪天蓋的宣傳讓更多普通消費者開始逐漸了解和接受燕窩產品。奧維雲網的數據顯示,200~500元之間的即食燕窩零售滲透率達27.1%,是國內的消費主流。中國食品研究院預測,2017~2021年,即食燕窩銷售額的複合年均增長率將達30.8%,2021年市場銷售額有望達5億元。
營養價值受質疑 專家:關鍵在「唾液酸」
購買者增多,但公眾對燕窩營養價值的質疑也一直存在。在百度輸入關鍵詞便可發現,「燕窩營養不如雞蛋」這個話題之前已有多個媒體進行報導,而最近《消費者報導》的測評報導,又引來新一輪關注。
對此,全國城市農貿中心聯合會燕窩市場專業委員會(簡稱為「國燕委」)14日在北京召開發布會做出回應。理事長馬增俊表示,燕窩是一種特殊的發泡食材,即食燕窩中3%為燕窩、97%為冰糖水的配比,是符合燕窩科學食用方法的。廈門大學教授李紅衛解釋說,「評價燕窩營養的標準不在於蛋白質,唾液酸才是燕窩發揮作用的最主要成分。」其表示,幹燕窩蛋白質含量為50%,假設一天食用3~5克燕窩,通過燕窩攝入的蛋白質不到3克,但對比唾液酸的含量,1克幹燕窩相當於40個雞蛋。
未來消費會回歸理性
近期媒體報導中的爭議,換個角度看就是,燕窩含量不足3%。以燕之屋為例,一瓶70g的即食燕窩,算下來有2.1g的燕窩,其每瓶價格76元,也就是說燕窩約為30元/克。有評論認為,在目前的燕窩市場價中,其實並不貴,「品牌的即食燕窩不僅有品質保證,還節省了挑毛、清洗、燉煮的時間。」消費者陳小姐說,在家裡媽媽會買幹燕窩煲湯,但她會買些即食燕窩喝,因為方便。在她看來,若不中意冰糖燕窩,其實也可選擇幹燕窩自行處理燉煮,或選擇碗燕等燕窩含量高的高端產品。
涉事產品「即食官燕」的相關工作人員也表示,即食燕窩是針對年輕消費者的需求而推出,「對於沒嘗試過的消費者,可以用價格比較低的飲料型方式品嘗到燕窩。顧客可以根據自己承受範圍選擇產品。」食品分析師朱丹蓬則認為,如今的消費者已具備了甄別價值和自主思維能力,未來燕窩的消費一定會回歸理性。
來源:羊城地鐵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