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傳媒網訊(記者 王瑛)「一聲號令,千軍萬馬」虎符是古代帝王授予將帥兵權和調發軍隊的信物,代表著絕對的權威,可這冷冰冰的權利象徵「變身」為可愛的小餅乾,會是什麼味道呢?10月29日,陝西歷史博物館與陝西本土餐飲品牌陝拾叄聯合打造的「國寶味道」主題文創系列,以「虎虎生風」虎符餅乾的發布拉開序幕,博物館聯手專業餐飲企業,共同研發舌尖上的文創,讓更多人用味蕾感受文化的魅力。
陝西歷史博物館館藏的秦杜虎符,曾登上央視欄目《國家寶藏》,成為網紅文物「吸粉」無數。虎符餅乾以文創的方式,在造型上巧妙地還原了國寶原貌。以古老的中國民間剪紙藝術結合老虎造型,虎虎生風,相視而立,呼應虎符左右各半,餅乾表面還壓印著杜虎符上的銘文原文:「兵甲之符,右在君,左在杜,凡興士披甲,用兵五十人以上,必會君符,乃敢行之……」包裝所用的抽屜盒繫著一條老虎尾巴就好像盒子裡面藏著一隻小老虎。餅乾分為巧克力和原味兩種味道,口感酥脆,香味濃鬱。美妙的滋味不僅帶給人味蕾上的體驗,也帶來了兼具趣味性的文化享受。
據陝西歷史博物館文化產業部副部長李博雅介紹,陝歷博基於豐富的藏品,以及「陝西古代文明」、「大唐遺寶——何家村窖藏出土文物展」與「唐代壁畫珍品展」常設陳列體系為基礎,並結合社會熱點事件與文化亮點活動,深度挖掘文化內涵,形成了品種多樣、特色鮮明、富有競爭力的文創產品體系。自2017年來,陝西歷史博物館積極嘗試文創食品的開發,通過文創食品不斷向市場拓展延伸,使收藏在博物館裡的文物以食品的形式融入廣大公眾的生活,讓古老的文物煥發新生。多個主題的文創食品一經推出,便得到了廣大消費者的追捧,產生了顯著的社會效益。陝拾叄點心鋪作為陝西本土品牌,一直致力於開發挖掘古都西安的悠久食品文化,此次雙方將古代文物與時尚點心融合,形成既有文化韻味又方便攜帶的文創食品,希望能將厚重的歷史記憶創造性轉化成人們觸手可及的美食,讓文物與食品碰撞出更加有內涵、有趣味、富有生機的火花。
據悉,此次推出的「國寶味道」系列產品,以聚焦國之瑰寶,弘揚中華文化為目標,旨在讓更多人通過文創產品領略到歷史文化的博大精深與館藏珍品的極致魅力。陝西歷史博物館與陝拾叄點心鋪的合作以文創食品為第一步,未來將基於雙方資源優勢,還將共同開發如「四神獸瓦片餅乾」「虎符冰酪」「城牆餅乾」等更多品類、更多趣味、更具吸引力的文創精品,為社會公眾奉上豐富的文創大餐。
【延伸閱讀】
秦杜虎符:
虎作走形,昂首環眼,半張口,耳向後緊貼腦際,收腹彎背,兩腿前屈,尾端上卷。背面有槽,正面突起如浮雕,背面下凹,肩部近脊處有一條上下豎行的鑄槽做牝榫,以與君符同樣部位的牡棒相套合。虎身有錯金銘文九行四十字:「兵甲之符,右在君,左在杜,凡興士披甲,用兵五十人以上,必會君符,乃敢行之,燔燧之事,雖毋會符,行翳。」虎符是古代帝王授予將帥兵權和調發軍隊的信物,分左右兩半,右半留君王處,左半發給統兵將帥,調動軍隊時由使臣持符驗合,方能發兵。如我們熟悉的信陵君竊符救趙的故事,就是信陵君利用如姬偷出魏王身邊的晉鄙兵符,才得以發兵救了趙國。古代兵符多做成虎形,是取其威猛、迅捷之意,所以兵符又稱為虎符。從銘文看,陝西歷史博物館館藏的這件虎符掌握在杜地的軍事長官手中。杜,原是周代的杜伯國,秦武公十年(公元前696年)成為秦的杜縣。距虎符的出土地北沈家橋村約2公裡處,如今還有杜城村,說明此處正是文獻記載的杜縣所在地。與杜虎符相類似的有早年發現的「新郪虎符」和「陽陵虎符」,三者的明顯區別在於杜虎符是「右在君」,而「新郪虎符」是「右在王」,「陽陵虎符」則是「右在皇帝」,雖只一字之差,但卻反映出各符的鑄造年代。查史料可知,秦代各王中稱「君」者只有惠文君一人,而惠文君十三年稱王,十四年更元。由此可知,杜虎符的鑄造年代應是在秦惠文君稱王之前的十二年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