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快到了,雖然琳琅滿目的品牌月餅早已上市,但最近記者的朋友圈卻被幾款博物館的文創月餅刷了屏——日前,故宮博物院、成都金沙遺址博物館、三星堆博物館、陝西歷史博物館等紛紛推出了全新的月餅禮盒,華麗宮廷範兒、精緻小清新,各有各的韻味,再次刷新了月餅的顏值。其實,近些年博物館推出美食文創已並不鮮見,有的與館藏文物結合,有的則契合熱門展覽,這種與飲食相結合的文創新玩法,正在讓古老的文物活起來。
金沙推出的月餅禮盒
博物館的文創月餅上新了
一盒月餅集齊金沙六大鎮館之寶
月餅、中秋、團圓節,如今月餅的意義似乎已經遠遠高於食物本身。連續4年故宮月餅設計都走的淡雅路線,今年與北京稻香村聯名的月餅設計源於故宮館藏的一枚「月明滿地相思」璽,在賦予相思之意中,手繪玉兔形象更多了一絲清新可愛;蘇州博物館今年聯手乾生元,加入非遺元素,歷時60多天、經過4次打樣終於確定包裝,「一團和氣」禮盒靈感源於《一團和氣》桃花塢木版年畫作品,寓意天下同源,和氣迎福;作為四川文創月餅界的網紅,三星堆博物館在2016年便憑藉新奇又戳萌點的外形,讓「青銅味」三星堆月餅C位出道,迅速收穫了一批忠實的文創粉!今年三星堆的經典款月餅禮盒——月伴三星話團圓,以古城內三個起伏相連的黃土堆所帶來的光景祈願團圓。打開禮盒後,每一枚月餅外形都是經典的三星堆文物造型。
在文創月餅界,三星堆也算是老網紅了
今年,成都金沙遺址博物館推出的「月滿金沙」禮盒也頗具心意。該禮盒以太陽神鳥金飾、蛙形金箔、捲雲紋金喇叭形器、金人面像、銅人形器和銅龍首等6件金沙最具特色的文物形象為設計元素。而6種圖案對應柳橙冰沙、豆乳芝士、蔓越莓、藤椒牛肉、五穀雜糧和紫薯奶黃6種口味,可鹹可甜。作為金沙遺址博物館的鎮館之寶,太陽神鳥金飾最負盛名。直徑12.53釐米的圓形金箔上,刻畫有12道旋轉的太陽光芒和四隻首尾相連的三足金烏,是中國古代傳說「金烏負日」的絕佳體現。此外,金沙遺址共出土了8件蛙形金箔,其中兩個幾乎完好無損,從外形上看似蟾蜍或青蛙的變形。因蟾蜍總是在夜間出沒,與月亮活動規律相似,因此古人將其與月亮相聯繫。在中國古代神話中,月亮因蟾蜍與兔子相鬥,才形成了陰晴圓缺。《淮南子》中也有記載,「月中有蟾蜍」,又說嫦娥「託身於月,是為蟾蜍,而為月精」。可以說,蟾蜍與月亮、神鳥與太陽,二者相得益彰,將人們對日月的崇拜體現得淋漓盡致。
故宮與北京稻香村聯名的月餅設計源於故宮館藏的一枚「月明滿地相思」璽
「說唱俑」雪糕、「會說話」的棒棒糖
舌尖上的文創讓網友直呼「捨不得吃」
各家博物館在進軍美食界的路上勢不可當。國家博物館(以下簡稱「國博」)推出的兩款文物雪糕「說唱俑」和「雲紋犀尊」就在剛剛過去的暑假裡圈粉無數。兩款文物雪糕中,一款造型源自「擊鼓說唱俑」,巧克力口味;一款造型源自「錯金銀雲紋青銅犀尊」,抹茶口味。雪糕售價15元一支。
國博兩款文物雪糕造型
這個「說唱俑」是1957年四川成都天回山出土的漢代文物。它的打扮誇張又有趣,頭上戴幘,額前可以看到簡單的花飾,袒胸露腹,兩肩高聳。穿著也很簡單。令人難忘的,是此俑獨特的造型:左臂環抱一個扁鼓,右手舉槌好像要擊鼓,笑容滿面,神態輕鬆詼諧,惟妙惟肖地重現了俳優正在說唱的形象。國家博物館官網介紹,漢代俳優大致以調謔、滑稽、諷刺的表演為主,並以此來博得主人和觀賞者的笑顏。那個時候,皇室貴族、富豪等都有蓄養俳優的風氣,人們也願意看俳優的精彩表演。他們往往隨侍主人左右,作即興表演。表演時,他們一般邊擊鼓邊歌唱。人們對上述雪糕的關注點主要集中在造型上,感嘆其外形生動逼真,可以歸入「捨不得入口系列」。不過,也有網友調侃,15元一支的價格比較貴。但更多人表示,這個價格可以接受,有的奶茶一杯可能都要二十塊左右。況且文創雪糕,吃的是美食,也是創意。
同樣是在國博,一款「會說話」的棒棒糖也相當吸睛。拿到這個棒棒糖,打開糖棒上的開關,手機藍牙與棒棒糖藍牙配對成功後,用手機掃描包裝背面的二維碼,進入小程序後,可以點開文物講解頁面。品嘗棒棒糖的時候,通過輕咬糖果傳遞聲音到耳朵裡,即可聽到有關文物講解語音。棒棒糖上還有一個寓意吉祥的葫蘆圖案。據了解,該棒棒糖以國博館藏清乾隆粉彩大吉葫蘆壁瓶為元素,設計開發而成,也代表一種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國博語音導覽棒棒糖
舌尖文創的開發衍生到線下場館
90後已成為新文創消費的主力軍
當文物撞上美食,國寶仿佛在舌尖上「活」了起來。2014年,蘇州博物館出品了以館藏文物為原型的曲奇餅乾,抹茶味的秘色瓷蓮花碗曲奇餅相當受歡迎;同年,四川廣漢的三星堆博物館也研發了「青銅面具餅乾」,好吃又有趣。此外,廣東省博物館為觀眾奉上3款文創蛋糕,吸引大量「吃貨」。
除了美食單品,舌尖上文創的開發也衍生到了線下場館。故宮先是在冰窖開了一家餐廳,隨後又在神武門旁邊開了一家「角樓咖啡」。店內設計以簡約中式為主,古色古香的桌椅櫥櫃,室內的壁紙和房梁上搭著的輕縵是《千裡江山圖》,養心咖啡、三千佳麗奶茶、佛手香茗……特色飲品裡也滲透著濃濃的故宮味兒。
語音導覽棒棒糖
近幾年,隨著各大博物館推出的親民文創產品,博物館的形象正在改變。據清華大學文化經濟研究院發布的《新文創消費趨勢報告》顯示,2019年博物館文創產品的規模相比2017年增長了3倍,90後年輕人已成為新文創消費的主力軍。
曾有網友如此描述自己的體會:如果說以前博物館美食文創還只是在傳統節日湊個熱鬧,現在則是慢慢走進日常生活。其實,高質量的博物館美食文創,不僅僅是果腹的食物,也是一種有效傳遞文化知識的媒介。早前,國博飲食文化中心負責人廖飛曾在接受《中國青年報》記者採訪時提到,文創產品無論做成什麼,賦予其內涵和靈魂的始終是文化。「現在文創產品的同質化競爭激烈,你是不是能做出自己的特色、傳達要表達的意涵,比拼的是題材。」
故宮脊獸雪糕
美食文創屢屢成為熱門,也折射出人們不斷提升的文化消費需求。讓美食文創如何更加好看、好吃、擁有深厚的文化底蘊,這大概是今後許多博物館需要思考的問題。
封面新聞段禎 綜合新華社客戶端、中新網、「文旅成都」微信公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