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光|口技傳承人:口銜萬音一鳴驚人,義務培訓傳授技藝

2021-01-09 齊魯壹點

上世紀60年代末的一天晚上,少年苗龍家的一隻山羊被偷,第二天他在集市上覓到了他的山羊,正被一名彪型男子牽著尋找買家。苗龍找來警察希望能幫他討回自己的羊,警察問他:「怎麼能證明是你家的羊?」,苗龍隨即張嘴模仿起這隻羊平時的叫聲,山羊聽到主人熟悉的聲音立即掙脫韁繩奔到苗龍身邊,神色慌張的男子因涉嫌偷羊,被警察帶走。少年苗龍沒想到憑藉口技居然能讓自己的羊失而復得,便愈加喜歡模仿雞狗豬牛等動物的叫聲。其實,苗龍的外祖父是一名雜技大家,苗龍從小就跟著雜技班子走鄉串戶,耳濡目染,學了些口技、魔術的技法。

上世紀九十年代末,苗龍有幸拜識了濟南雜技團口技大師李傳信,在其門下潛心練功,風雨無阻。為學鳥叫,他經常去山間林地和各處的花鳥市場聽鳥鳴;為了學青蛙叫,他在池塘邊一呆就是幾個小時,身上被蚊蟲叮了幾十個包也全不在意。

練習口技不光需要一定的天賦,更是個功夫活,有時為了練習嘴部肌肉,他的嘴巴要連續重複一個動作千百遍。拜師學習之前,由於練習方法不適,苗龍的嘴唇經常被磨破、起泡,練習發聲練的嗓子又疼又啞。

掌握了科學的訓練方法以後,苗龍的口技技藝愈加精妙。苗龍的口技不同於他人的是不藉助任何道具,只憑自己的「一張嘴」。他的發音部位很多,唇音、齒音、鼻音、嗓音、腮音、小舌音、軟顎音、可謂七竅共鳴,靠的是不間斷地勤學苦練。

如今,他能惟妙惟肖的模仿動物、機械、電子、樂器甚至飛機、坦克等多種聲音,其中模仿鳥類的叫聲就多達幾十種。有一次,苗龍去森林公園,在水塘邊模仿了幾聲青蛙叫,沒想到引起了共鳴,很快整片池塘裡蛙叫聲此起披伏,在場遊客紛紛稱奇。苗龍也是濟南花鳥市場最受歡迎的人,他是許多攤主的座上賓,他一開口學鳥叫,往往引得眾鳥齊鳴,能給店家招攬來更好地生意。

苗龍加入山東省雜技藝術家協會後,積極參加文化下鄉、社區志願服務、賑災募捐、藝術進校園等諸多公益活動,把歡樂帶給人們的同時,也得到了社會的褒獎。近年來,苗龍不僅獲得過省政府「泰山文藝獎」,在山東省第五屆雜技魔術比賽中榮獲一等獎,他還被評為濟南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口技項目」代表性傳承人。

面對未來,苗龍有個心願:把口技進一步傳承和推廣。苗龍從去年起定期開辦義務培訓班,無償將自己多年鑽研掌握的口技技藝傳授給年輕人,目前苗老師最小的學員是一名五年級的小學生。苗龍希望他的學生們將來能夠走出去,走向全國走向世界,讓更多的朋友了解和喜愛這項古老的絕技。

文\圖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陳文進

相關焦點

  • 廈門將舉辦"我們的節日七夕"活動 非遺傳承人傳授技藝
    武館負責人張智揚也於近期獲得了區級非遺傳承人稱號。他說,海滄「我們的節日」系列活動是傳承傳統文化的好平臺,他將與優秀小學員一起表演閩南非遺五祖拳,同時還將現場教授,引導居民共同弘揚耕讀文化,傳承傳統技藝。  即將就讀初一的高鈺舒和小夥伴孔愷銘將帶來雙人拉丁舞表演,兩人在舞蹈賽上曾多次獲獎。
  • 開門傳授非遺技藝,40位京津冀學員拜師景泰藍技藝大師
    今天(12月2日)上午,「博物館文創與景泰藍技藝創新人才培養」研修班在北京市琺瑯廠開班,從3日到30日,來自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故宮博物院等的26位文創專家學者和國家級傳承人任教,為來自京津冀的40名學員傳授工藝美術技藝。
  • 泉州錫雕第六代傳承人楊婉紅:匠心獨運 專注技藝
    泉州錫雕第六代傳承人楊婉紅:匠心獨運 專注技藝 2017年07月27日 16:00   來源:東南早報
  • 黎錦織娘符永英:留住手藝 傳承技藝
    東方東河鎮黎錦織娘、省級黎錦傳承人符永英,秉著對黎錦文化的崇尚和熱愛,在傳承黎錦傳統技藝的道路上,精心培育,熱情傳授,讓黎錦技藝傳承後繼有人。眼前正在織錦的黎族姑娘就是符永英的女兒符愛娜,在現場我們可以看到,在母親指導下的符愛娜,一針一線、一推一拉,織錦技藝十分嫻熟。
  • 從小愛學鴨子叫,一路「叫」進央視:方浩然的神奇口技之路
    為了學習這門古老的民間藝術,他到北京上大學,並拜師於口技項目的國家級非遺傳承人牛玉亮門下,在師父的培養與薰陶下,堅持繼承傳統,不斷創新,如今已形成自己的表演風格,成為在冊的第四代非遺傳承人。有一期《奇葩大會》節目中,方浩然為電影《阿凡達》進行配音,令許多觀眾大吃一驚,其效果絲毫不遜色於好萊塢專業配音師。
  • 剪紙傳承人陸功勳義務教孩子學剪紙
    金湖剪紙2011年被列入江蘇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陸功勳是金湖剪紙傳承人。為豐富青少年暑假生活,傳承非遺文化,陶冶青少年情操,培訓青少年動手動腦的能力。暑假期間,金湖縣圖書館與陸功勳藝術作品陳列館共同舉辦兩期培訓班,每期7天,免費向中小學生傳授剪紙技藝。今年培訓班,優先滿足參與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醫護人員家庭的孩子和困難家庭的孩子學習金湖剪紙需求。(陳祥龍)
  • 清化傳統竹扇製作技藝省級代表性傳承人——劉棟梁
    清化傳統竹扇製作技藝省級代表性傳承人——劉棟梁 2019-05-31 08:37:00來源:央廣網河南分網
  • 非遺傳承人授課——廣州荔灣衝口街搭臺幫扶戒毒康復人員回歸社會
    、開展職業技能培訓、鼓勵自主就業等工作,為戒毒康復人員的回歸社會再就業提供了各類保...活動現場,荔灣區衝口街黨工委書記吳偉輝、辦事處主任林國棟分別向5個非遺項目的7位非遺傳承人頒發了衝口街「禁毒宣傳大使」聘書併合影留念。
  • 麵塑藝人張新芳傳授技藝
    駐馬店廣電融媒體記者 向軍 李勇10月18日上午,麵塑藝人張新芳應邀來到駐馬店職業技術學院,為參加全市美術骨幹教師培訓班的學員們講述麵塑文化歷史,傳授面人製作技藝。八零後的張新芳,是駐馬店市遂平縣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麵塑」藝術,面人張的第六十四位傑出傳承人。2015年,第十八屆中國農產品加工業投資貿易洽談會期間,其麵塑作品被駐馬店市非遺保護中心收藏;2017年,洛陽首屆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會期間,其作品被評為「最佳非遺項目獎」;2019年以來,張新芳精心創作的《八零後的童年》、《打鐵花人物場景》、《傳統釀酒文化場景》等作品,分別被駐馬店市文化館、確山縣文化館收藏。
  • 一張嘴能發出幾十種聲音 南京小夥兒首創「口技白話」
    2019-09-19 08:16圖文來源:新華報業網丁少華是南京白話的傳承人。說了一輩子南京白話的他,13年來免費開辦南京白話小笑星培訓班,培養學生800餘人,在很大程度上推廣了南京白話的表演形式。南京白話傳承人的兒子 卻喜歡上了西洋的B-boxB-box,全稱Human Beatbox,是1980年代起源於美國的一種Hip Hop音樂元素。
  • 飛針走線,傳承「指尖」技藝——專訪濰坊刺繡傳承人丁培玲
    但在濰坊,卻有這樣一個人,盡情陶醉在刺繡的世界裡半個多世紀,用堅守讓刺繡藝術煥發出新的生機,她就是濰坊刺繡傳承人——丁培玲。近日,記者走進丁培玲工作室,傾聽了她與刺繡難解難分的故事。
  • 貴州黔西民間藝術傳承:蠟染技藝進校園
    2019年5月9日,在貴州省畢節市黔西縣鐵石小學,國家級蠟染傳承人陳應敬老師在給學生傳授蠟染、蠟畫知識。(熊軍萬 攝影報導)2019年5月9日,在貴州省畢節市黔西縣鐵石小學,國家級蠟染傳承人陳應敬老師在給學生傳授蠟染、蠟畫知識。
  • 滿族刺繡傳承人線上傳授秘技,看完「雲直播」變身女紅高手
    5月7日15時,滿族刺繡傳承人桮小麗做客「遼寧文化遺產」直播間,線上傳授刺繡秘技。市民尹女士課後嘗試動手在帆布包上繡一個清新的小圖案,像模像樣的!滿族刺繡傳承人桮小麗(右)做客「遼寧文化遺產」直播間。 李浩攝直播中 ,桮小麗教給大家滿族刺繡中的傳統技藝——補繡。
  • 黎族傳統紡染織繡技藝傳承人:手工染線代代相傳
    黎族傳統紡染織繡技藝傳承人羊玉蘭 手工染線 代代相傳  文 見習記者 劉婧姝 通訊員 楊耀科  編者按  「黎族傳統紡染織繡技藝」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首批急需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海南各級政府部門在保護和傳承黎族織錦紡、染、織、繡四大工藝過程中,不斷尋找和發現民間傳統匠人,發揮她們的傳幫帶作用
  • 海南日報 | 白沙課後小課堂:黎錦技藝學習忙
    白沙課後小課堂:黎錦技藝學習忙9月15日,白沙黎族自治縣第一小學的多名學生下午放學後,來到白沙黎族傳統紡染織繡技藝傳習館學習黎錦技藝,海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黎族傳統棉紡織工藝代表性傳承人王瑞妹正在手把手地為孩子們傳授技藝。
  • 雕花蜜餞技藝走進靖州縣艮山口小學少年宮活動班
    4月11日,靖州縣艮山口小學少年宮請來湖南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靖州雕花蜜餞項目的代表性傳承人儲吉花老師,為孩子們傳授雕花蜜餞的基本製作技藝。         當儲老師把事先雕好的南瓜蜜餞展示給孩子們欣賞時,孩子們興奮不已,躍躍欲試。儲老師從指導孩子們如何正確拿蜜餞刀入手,接著以南瓜為原材料,教授基本刀法。
  • 家中授技、直播推廣 黎錦傳承人黃桂瓊弘揚黎文化
    在海南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加茂鎮加茂村,56歲的海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黎族傳統棉紡工藝代表性傳承人黃桂瓊,通過多種形式,培養保亭黎錦技藝傳承人,弘揚黎錦文化。  黎族是海南島獨有的少數民族。考古證實,黎族人在3000年前已定居海南,其製作服飾使用的紡、染、織、繡方法,是中國乃至世界上最古老的棉紡織染繡技藝之一,被稱為紡織業的「活化石」。
  • 樂拾光成人鋼琴培訓
    項目介紹 杭州拾光文化有限公司,專業從事成人零基礎鋼琴教育。
  • 土耳其非遺傳承人李昕桐 來甬傳授水拓畫技藝
    昨天,大理石紋水拓畫傳承人李昕桐在寧波文化廣場十裡紅妝書店舉辦講座及技藝傳授。大理石紋水拓畫是土耳其的一項傳統手工藝,已被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 【非遺之美】領略民俗之美 傳承文化之根——茶食製作技藝傳承人...
    【非遺之美】領略民俗之美 傳承文化之根——茶食製作技藝傳承人楊愛萍 2020-07-05 21:4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