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是一個具有5000多年悠久歷史的文明古國,在這漫長的歷史時光中,我們的祖先創造出了許多富有神話色彩的寓言故事,比如說「大禹治水」、「精衛填海」、「愚公移山」等。在人們的眼中,這些故事全部都是先人們虛構出來的。但有句話說得好,「藝術源於生活,而藝術又高於生活」。有時候,這些寓言故事在歷史上確實有真實發生過,只不過是被人們加入了神話的色彩,並通過講故事的方式將這段歷史傳播下去,「大禹治水」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考古專家們在4000年前的巖石中,發現了大禹治水並非是傳說。
大禹費時十三年時間,終於完成治水大業。
大禹治水的故事發生在上古時期,據說當時黃河泛濫,禹父子二人受命於堯、舜二帝,專門負責治水。為了治水患,給百姓們帶來安居樂業的生活,大禹作出了許多的貢獻,面對滔滔洪水時,大禹從未害怕,他在失敗中吸取教訓,改變了諸多疏通洪水的方法,歷時13年的時間,耗盡心血與體力,終於結束了與洪水的鬥爭,獲得了最終的勝利,完成了治水大業,被人們封為下一任的統治者。據說大禹為了治療水災,13年從未回家,三次經過家門口都沒有時間回家,因此才有了三過家門而不入的典故。
大禹治水這個神話故事毫無疑問是激勵人心的,它之所以能夠世世代代流傳,就是因為人們從這則神話典故中體會到了大禹帶領人民戰勝困難的聰明才智和他可歌可泣的領袖精神。原本很多人都以為大禹治水這個故事是虛擬構造出來的,但在近幾年有的專家指出,很有可能4000年前發生的大禹治水並不是神話故事,而是真實在歷史中上演的,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其實在很多古典書籍如《山海經海內經》、《史記夏本紀》、《呂氏春秋》等,都有記載關於大禹治水的故事。
專家提出大禹治水很可能並非虛構,而是歷史真實事件
史書典籍中的記載非常詳細,但因神話傳說的影響,人們並沒有過多重視史書上記載的事情,直到專家近幾年在黃河底部發現了大量的沉積巖,他們利用同位素鑑定的方法,結合黃河地貌,得出大禹治水和4000年前黃河泛濫的時間是相吻合的。因此很有可能,4000年前的大洪水之所以消失得無影無蹤,就是因為大禹的功勞。專家說的確實沒有錯,古代時期確實經常會有水患發生,當時的人們對大自然的了解還非常少,思想還停留在封建時期,因此面對自然災害時都是抱著既來之,則安之的方法來面對的。
直到他們遇到了大禹,才結束了被大自然親愛的局面,開始學會使用各種各樣的方法來對抗大自然對人們的騷擾。專家在黃河底部發現的證據就是最好的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