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是孩子最好也是最重要的老師,孩子將來會發展成什麼樣,很大程度都依賴於父母的教育。在一般的家庭中,教育孩子的任務都是以母親為主,但其實對於孩子性格影響最大的是父親。
有心理學家表明,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父親的重要性是媽媽無法代替的,因此很多孩子長大後性格都畢竟像父親。我們都不希望有一個「窩裡橫,外面慫」的孩子,但如果爸爸一直是以下這幾種情況,那麼孩子長大了很容易吃虧!
首先就是「窩裡橫、外面慫」的爸爸,有句話叫做「有其父必有其子」,這就是古人們通過經驗觀察出來的一個規律,如果有一個這樣的爸爸,言傳身教之下,孩子也會變得如此。
而且對於孩子的影響並不會因為育兒時間的長短而改變,畢竟孩子就是在家中成長,所見所聞的都是父親如何待人處事,潛移默化之下也會效仿。
這種性格非常不好,尤其是將來面對婚姻、面對親人是極不討喜的。
然後就是有求必應的爸爸,有求必應雖然是愛的表現,但這完全就是溺愛了,一再縱容之下會讓孩子認為事情都是沒有底線的,養成一個驕橫的性格,也是爸爸親手培養出的『小霸王』。
但是社會上卻不會如此,有句懟人的話就是「你以為天下皆你爸媽啊?」別人是不會那麼縱容的。
這樣孩子出去了自然會遭遇挫折,習慣了有求必應的孩子遇到這樣的事就會在心裡形成強烈的落差感,慢慢會變得一蹶不振。
將來也難以展開良好健康的社交,容易被欺負,也容易吃虧。
最後是只顧自己的宅爸爸, 現在有個詞叫做『喪偶式育兒』,說的就是面對小寶寶,爸爸只會逃避,將所有任務都交給了媽媽一人。這樣不但會讓夫妻雙方的感情不合,還對寶寶的影響很大。
因為寶寶見到的爸爸是逃避責任只顧自己玩耍的,在他心裡就有會有這個潛意識。缺乏了爸爸關心的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性格就容易扭曲。
特別是一些喜歡宅在家的爸爸,他們因為心境尚未成熟,只想待在家裡安逸,不願帶孩子出去玩,這樣一來孩子缺乏社交經驗面對其他小朋友就會膽怯,慢慢也就成了『慫』。
而在外面社交受挫,那麼往往會把心裡的怒火發洩回家中,也就是所謂的「窩裡橫」。
「窩裡橫、外面慫」的寶寶多有以上三種情況的爸爸,所以媽媽們發現問題時應該思考一下自己老公的問題,一定要讓他改過來,言傳身教之下孩子才會變得健康陽光。
而作為一個爸爸,對於孩子的教育要多多參與,畢竟這是你們愛的結晶,肩上有應盡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