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沒有發現一個這樣的現象,自己的孩子在外面時乖得不像話,甚至有點慫;但是到了家裡,那簡直是一個小霸王的存在。有些父母就覺得這樣沒有什麼問題,家裡就這一個寶貝,不疼他疼誰啊!孩子說怎樣怎樣。
這就是老人那一代常說的「窩裡橫」。這種孩子只敢在家裡耀武揚威,就覺得自己就是家裡的一方霸主;但是到了外邊看見一些人和遇見一些事情的時候,表現得十分的膽怯,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慫。
孩子「窩裡橫」這是一種典型的雙面人格,
如果這樣的行為不及時的給孩子糾正的話,那麼孩子的性格一定會受到影響,對孩子以後的成長也是一大危害。
那麼孩子為什麼會有這種「窩裡橫」的行為呢?
家人的過分嬌慣
現在的家庭很多都是一個寶寶,那真的是成了萬千寵愛於一身的存在,不僅有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姥姥姥爺也加入了疼愛孩子行列,不管孩子有什麼過分無理的要求,都去滿足,就連有時候孩子的不尊重長輩也成了他們口中的「膽子大」。
由於家人的無條件寵愛,導致孩子在外的時候發現自己的話沒有那麼管用的時候,孩子就會有所收斂,在外就變得小心翼翼了,等到了回到家裡的時候,就又開始了自己的霸道行為。
受到孩子爸爸的影響
爸爸這個角色在孩子的人生中是必不可少的存在,他一直是以一種超人的形象存在,往往爸爸越勇敢,那麼孩子也會變得勇敢正義。
但是如果爸爸在家就表現出一種我是老大,我是一家之主的形象,那麼孩子也會學習爸爸的這種行為,從而慢慢的變成窩裡橫。
爸爸在家不管不問,什麼事情都是媽媽來
在教育孩子的方面,一定是要爸爸和媽媽雙方共同去努力的事情,如果只有媽媽一個人的話,那麼孩子自然 比其他的小朋友缺少了一部分的勇敢,自然而然的在外的時候表現得不勇敢。
當孩子出現這種「窩裡橫,外邊慫」的情況時,我們做家長的應該怎樣去幫孩子改正。
家長一定堅持自己的底線和原則
教育孩子這件事情上,最害怕的就是心軟,不要孩子一委屈撒嬌自己就放下自己的原則,不停地去選擇讓步,這樣做只會讓孩子越來越得寸進尺,應該從一開始就讓孩子知道自己的底線和原則,有第一次的時候就幫孩子打消他的念頭,這樣孩子也就不會再去觸碰家長的底線。
去正確地引導孩子的情緒,讓孩子可以自主地管理情緒。
窩裡橫還有最主要的一點就是,家裡人無條件的去縱容孩子的脾氣,那麼孩子在外邊受到氣的時候,回家就會一股腦地把這些氣全部的釋放到自己的長輩身上。
這就是不會自己管理自己的情緒,這個時候家長需要做的就是先讓孩子冷靜下來,然後再去詢問孩子在外遇到了什麼問題,去幫孩子說出自己的想法和意見。最後再去幫孩子正確的疏導和宣洩這種不良的負面情緒。
所以只有當父母能夠讀懂孩子的內心時,才能給孩子最合理和最適度的愛。
因此,當你不知道如何處理孩子層出不窮的問題時,當你面對正處於青春期的孩子身上各種情緒時,可以嘗試平等地與孩子溝通,去了解孩子現階段的心理需求以及在這個心理需求之下產生的心理特點,針對孩子的心理特點找到適宜的溝通方式,孩子才願意相信家長是在平等地和他們進行對話。那麼不妨看看這幾本書《好父母不吼不叫》、《父母是孩子最好的玩具》、《好性格讓孩子受益終生》、《洛克菲勒給孩子的38封信》。
這樣一套書,讓家長學會如何去跟自己的孩子交流,也讓孩子學會去尊重、去換位思考、去感恩,收穫滿滿的正能量。
孩子是因你而來,但是孩子也有自己的人生,父母給予孩子生命,但並沒有權利去剝奪孩子的一生,如果你曾經有一個不那麼快樂完美的童年,那麼就更應該去給自己的孩子一個快樂完美的童年。
在做父母和教育孩子這件事情上我們都是新手,需要我們不斷地去摸索和實驗,而這套書就給了我們家長一條捷徑,用幾杯奶茶的錢來換取怎樣做好一個優秀的父母何樂而不為呢?
文:團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