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技術 細胞培養板的選擇

2021-02-12 卓微生物


細胞培養板作為培養細胞的一種常用和重要的工具,形狀、規格、用途多樣,你是否也為如何選擇適合的培養板而迷茫?你是否正為如何方便、正確的使用培養板而苦惱?你對如何處理培養板是否也有困惑?對不同的培養板各有什麼妙用你又有何體會?請看丁香園資深站友總結的「細胞培養板的選擇」。

 

細胞培養板依底部形狀的不同可分為平底和圓底(U 型和V 型);培養孔的孔數有 6、12、24、48、96、384、1536 孔等;根據材質的不同有 Terasaki 板和普通細胞培養板。具體選擇時根據培養細胞的類型、所需培養體積及不同的實驗目的而定。

 

平底和圓底(U型和V型)培養板的區別和選擇

 

不同形狀的板子自然有不同用途。平底的什麼類型的細胞都可用,但當細胞數目較少,如做克隆時,就用 96 孔平底板;另外,做 MTT 等實驗時,無論貼壁和懸浮細胞,一般均用平底板。這樣便於鏡下觀測、有明確的底面積、細胞培養液面高度相對一致,還便於 MTT 檢測。

 

至於 U 或 V 型板,一般在某些特殊要求時才使用。如在免疫學方面,當做兩種不同淋巴細胞混合培養時,需要二者相互接觸以刺激。因此,一般需要 U 型板,因細胞會由於重力的作用而聚集在一個很小的範圍內。V 型板的用途更少,一般用於細胞殺傷實驗時,為了使效靶細胞緊密接觸,常使用 V 型板,但這種實驗也可用 U 型板替代(加入細胞後﹐低速離心)。除此之外,圓底還可以拿來做分析、化學反應、同位素摻入的實驗或是保存樣品用。

 

孔數的選擇

 

流式一般用 6 孔,MTT 一般用 96 孔,細胞爬片一般用 24 孔等,要具體根據你的實驗來定。

 

Terasaki 板和普通細胞培養板的區別

 

Terasakiplate 主要是用於晶體學研究,產品設計便於對晶體的觀察與結構分析。有 sitting 和 handing drop 兩種方法。兩種方法應用產品的外形結構也不同,材料上選擇 crystal class polymer,特殊的材料有利觀察晶體結構。

 

細胞培養板主要材料是 treated sufface,便於細胞貼壁生長與伸展。當然還與浮遊細胞的生長材料,降低結合表面積有關,取決於實驗材料上的應用與對材料的選擇。

 

細胞培養板與酶標板的區別

 

用多孔細胞培養板測吸光度肯定可以,可以用它來做樣品的蛋白定量和 MTT 檢測。

 

區別:酶標板一般要比細胞培養板貴,細胞板主要做細胞培養,但也可以用來測蛋白濃度;酶標板包括包被板和反應板,一般不能用做細胞培養,它主要做免疫酶聯反應後的蛋白檢測,它需要更高的要求還需要特定的酶標工作液。

 

常用不同培養板的孔底面積及推薦加液量

 

不同孔板所加培養液的液面都不宜太深,一般在 2-3 mm 範圍,結合不同孔的底面積就可算出各培養孔的適宜加液量。若加液量過多會影響氣體(氧氣)交換,而且在搬動過程中易溢出造成汙染。具體所加細胞密度依實驗的目的不同靈活掌握。

 

附培養皿面積(來源:《細胞培養》司徒鎮強主編):

 

培養器皿

面積(cm2)

培養液量(ml)

細胞量

96 孔培養板

0.32

0.1

105

24 孔培養板

2

1.0

5×105

12 孔培養板

4.5

2.0

106

6 孔培養板

9.6

2.5

2.5×106

3.5 cm 培養皿

8

3.0

2×106

6 cm 培養皿

21

5.0

5.2×106

10 cm 培養皿

55

10.0

13.7×106

25 cm2 培養瓶

25

5.0

5×106

75 cm2 培養瓶

75

15~30

2×107

(轉載來源:丁香園)

相關焦點

  • 細胞培養實驗技術大全(一)
    第一章 細胞培養的基本原理與技術現代生物技術一般認為包括基因工程技術、細胞工程技術、酶工程技術和發酵工程技術,而這些技術的發展幾乎都與細胞培養有密切關係,特別是在醫藥領域的發展,細胞培養更具有特殊的作用和價值。
  • 「實驗」細胞傳代培養
    移液器2.熟悉細胞培養過程中的無菌操作技術。3.掌握細胞傳代培養的基本方法。4.掌握貼壁生長細胞的一般形態和生長狀態。二、實驗原理1、細胞培養的概念細胞培養是指在體外模擬體內的生理環境,培養從機體中取出的細胞,並使之生存和生長。體外培養包括器官培養、組織培養和細胞培養(cell culture)。
  • 「實驗」細胞增殖—培養細胞增殖動力學檢測
    一、實驗目的1.了解細胞增殖動力學的主要指標。2.掌握細胞增殖動力學的檢測方法。3.掌握MTT法檢測細胞增殖的工作原理。二、實驗原理有絲分裂指數和生長曲線是細胞增殖動力學的主要指標。有絲分裂指數是指處於分裂期的細胞數佔細胞總數的百分比。
  • 細胞培養攻略:細節決定成敗
    2.細胞生長的環境舒適無菌的環境是細胞健康生活的重要基礎。需要合適的器皿,不同形狀、規格、用途多樣的培養皿、培養瓶及培養板等,最終進入合適的恆溫箱培養,如腫瘤細胞就需37℃,5%CO2的恆溫箱中生長。Q:細胞培養板及培養皿或培養瓶如何選擇?
  • 英國科學家研製出人體細胞培養新技術
    本報訊 近日,英國科研人員開發出一種獨特的實驗室細胞和組織培養技術,其培養條件與人體內環境很相似,相關論文發表在近日出版的《解剖學雜誌》上。該技術利用一種塑料支架,使細胞在一種更接近體內細胞生長環境的三維環境中生長。而此前,細胞培養均在培養皿上進行。
  • 多孔培養板邊緣效應的產生原因和解決方法探討
    具體選擇時根據培養細胞的類型、所需培養體積及不同的實驗目的而定。(1)平底和圓底(U型和V型)培養板的區別和選擇:貼壁細胞一般用平底培養板。懸浮型細胞的培養一般用V型。U型培養板亦多用於培養懸浮型細胞。V型培養板有時用做免疫學血凝集的實驗。 不同型狀的板子自然有不同用途。
  • 什麼是高內涵細胞成像分析技術?
    這些信息包括:單個細胞圖像和各項指標,細胞群體的統計分析結果,細胞數量和形態的改變,亞細胞結構的變化,螢光信號隨時間的變化,螢光信號空間分布的改變等等。人們往往因為特定的問題去設計實驗,在圖像中找到答案的同時,其他的信息會帶來意外的新發現。科學論文中單張的螢光顯微圖像通常顯示的是陽性目標的有或無,強或弱,是定性分析。
  • 細胞培養操作流程
    【實驗原理】細胞培養技術與其他一般實驗室工作的主要區別在於要求保持無菌操作,避免微生物及其他有害因素的影響
  • HepG2細胞如何培養好?
    胎牛血清 DMEM 培養基 ,混勻後加入細胞培養板 ,每孔 1 ml,5%CO2溫箱 37℃培養。1.2 復甦用培養基的選擇鍾志宏等使用培養基培養基RPMI-1640和DMEM兩種培養基對HepG2細胞進行培養,結果發現,用DMEM培養基培養的細胞結果在接種密度為1×104/cm2、血清含量為15%時,經6h培養後細胞開始貼壁,12h後大部分細胞貼壁,且增值速度最快,4d後可以按1:3的比例傳代。
  • 細胞培養基本操作要領
    細胞培養是生物醫藥科研工作者要掌握的基本技能,也是決定實驗成敗的關鍵環節。因此,了解細胞培養基本操作要領對於生物醫藥科研工作者,尤其是從事基礎研究的科研人員尤為重要。本文將從實際操作角度談談體外細胞培養過程中的操作要領。
  • 細胞傳代培養的原理及實驗步驟
    傳代培養中的細胞傳代培養(subculture),當原代培養成功以後,隨著培養時間的延長和細胞不斷分裂,一則細胞之間相互接觸而發生接觸性抑制,生長速度減慢甚至停止;另一方面也會因營養物不足和代謝物積累而不利於生長或發生中毒。
  • 還在做劃痕實驗?——來看看3D培養水平的wound healing實驗吧!
    提到這一類的實驗,想必很多實驗室的同胞們會對其設計、操作和結果分析感到十分困惑:如何保證劃痕的均勻一致?結果如何分析?為什麼每次實驗的重複性很差?其實,當大家沉浸在劃痕實驗的愛與痛中的時候,結合納米材料與微孔板全自動成像技術已經佔領3D世界的Wound healing assay了!
  • MTT實驗測定細胞增殖詳細操作手冊
    該方法已廣泛用於一些生物活性因子的活性檢測、大規模的抗腫瘤藥物篩選、細胞毒性試驗以及腫瘤放射敏感性測定等。它的特點是靈敏度高、經濟。 缺點:由於MTT經還原所產生的甲臢產物不溶於水,需被溶解後才能檢測。這不僅使工作量增加,也會對實驗結果的準確性產生影響,而且溶解甲臢的有機溶劑對實驗者也有損害。一般MTT 濃度配製為5 mg/ml。
  • 收藏 | 八大細胞技術實驗視頻高清教程,帶你一步搞定所有問題
    是不是還有很多小白,不知道怎麼選用特殊細胞系培養基?也不知道應該什麼時候更換培養基?更不知道是否使用與原先培養條件不同的培養基?就算有十萬個不知道,也不要擔心,小喵今天給你準備了——《八大細胞技術實驗視頻高清教程》分離-培養-傳代-凍存-復甦-轉染-劃痕-侵襲,所有問題一步解決到位!
  • 如何培養細胞?這套細胞培養新手入門指南送給你
    什麼是細胞培養?細胞培養(cell culture)是指在體外模擬體內環境(無菌、適宜溫度、酸鹼度和一定營養條件等),使之生存、生長、繁殖並維持主要結構和功能的一種方法。細胞培養也叫細胞克隆技術,在生物學中的正規名詞為細胞培養技術。
  • 實驗專欄丨檢測細胞存活與增殖?MTT還是MTS?
    這不僅使工作量增加,也會對實驗結果的準確性產生影響,而且溶解甲瓚的有機溶劑對實驗者也有損害。關於MTT法,上次中洪君也有推送過:實驗專欄丨這5年做MTT實驗的總結都在這兒了2)24小時後吸去培養基,每孔加入100ulMTS溶液,即MTS母液與培養基比例為1:9,繼續培養1-3h。在酶標儀OD492nm處測量各孔的吸光值。 3)連續檢測3天,每天3復孔,在酶標儀OD490nm處測量各孔的吸光值。 4)記錄3天的各孔吸光值,使用GraphPad prism軟體計算細胞增殖曲線。
  • 如何解決原代細胞培養過程中的10大問題
    上上周我們帶大家剖析了一下哺乳動物細胞培養的基礎知識!還一不小心獲得了小編心中大神的點讚!所以這次我帶來了《原代細胞培養的問題排查》,對面的朋友,來跟著我一起繼續學習!(前輩們也可以複習一下哦)Q1應如何進行凍存細胞的培養?下列步驟以單管凍存細胞進行培養的實驗方案為例。
  • 第六屆「高校細胞生物學骨幹教師研討會——實驗設計與創新人才培養」會議順利召開
    本科實驗教學是生物及醫學類專業創新人才培養的重要環節之一,也是培養學生實驗技能、科研思維和科學素養的重要抓手。來自北京大學的丁明孝教授、伊成器教授、孫育傑教授,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史慶華教授,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的周斌教授,中國科學院北京基因研究所的劉江教授,復旦大學的王應祥教授等知名專家學者為會議帶來了細胞生物學前沿技術、科研思路與實驗設計的專題報告。
  • 細胞培養實驗室的環境設計
    一、實驗室設計 細胞培養是一種無菌操作技術,要求工作環境和條件必須保證無微生物汙染和不受其它有害因素的影響 三、培養器皿 常用細胞培養器皿有培養瓶、培養板、培養皿等。常準備量是使用量的三倍。
  • 針對絕大部分未培養微生物的新興培養技術
    作者在原文中對這些影響因素做了較為詳細的闡述,由於不是文章介紹的重點,在此不再贅述,下面詳細介紹微生物培養學的創新方法和技術。目前,提高目標微生物分離率的方法大多遵循兩種策略(Fig 4)。一種是依靠擴大細胞分離的數量來增加分離感興趣物種的機會(高通量分離和培養);另一種是,旨在有選擇地分離具有特定功能特徵或屬於特定分類組的生物(目標隔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