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大地,氣候溫和,物產豐富,因此有「百菜園」美稱。這裡的「魯」指的是山東,魯菜也就是山東菜。
著名農學家賈思勰在 《齊民要術》 中,對山東地區的菜品烹飪方法有過較為齊全的總結。其中,十大烹飪方法「蒸、煮、烤、釀、煎、炒、熬、烹、炸、臘」,以及七大調味方法「鹽、豉、醋、醬、酒、蜜、椒」都在魯菜菜系中有較多應用
山東地處中國東部沿海,物產富饒,菜品種類多。從家常菜品到珍貴菜品,從家禽肉類到美味海鮮,「百菜園」菜系中樣樣不缺。
在讀音上,「魯」與「儒」相似,實際上,魯地盛行的就是儒家文化。
齊魯之地,孔孟之鄉,中國儒家文化創始人孔子就出生在山東,因此山東被稱為「孔孟之鄉」。這裡孕育了悠久、富有哲學思韻的文化,影響著人們的一言一行,就連飲食也受這種文化影響,餐桌上處處可見「禮」的足跡。
這裡的「禮」可不是實物禮品,而是一種禮節。它講究的是在就餐前、就餐中和就餐後都要對長輩、同桌的人進行必要的表示,以示尊敬。管仲在《管子·弟子職》中所寫「先生將食,弟子饌饋。攝衽盥漱,跪坐而饋...先生有命,弟子乃食」。
的確,古代人對師長的敬意看得比現代人更重,在他們眼裡「師長」即父母。教我以知識,如同授我以食物。吃飯時,讓長輩師長先食用,待他們吃完再食。吃飯後,先起身扶長輩,扶他們到正桌上就座,然後再回去收拾餐桌
追求健康之享,這在各地都是吃飯的第一要務。
不僅要吃得美味,更要吃得健康。山東人吃飯講究細嚼慢咽,雖然這條黃金法則在全國乃至世界各地通用,可似乎山東人格外注意。
正巧魯菜不像川菜,以辣為主,食用完之後覺得滿嘴熱辣之氣,讓你恨不得趕緊吃完去一邊涼快;也不像粵菜,以甜為主,做工精緻,每次去吃粵菜都想在餐廳坐上兩個小時,細細品味;更不像東北菜,口中愛鹽,醬料充足,讓你一邊吃飯一邊喝水,仿佛被「齁」著一樣。
魯菜,口味適中,有些菜品帶辣,只是微微辣;有些甜菜,如「拔絲地瓜」,甜度適中;也有「仿東北亂燉菜」,口味卻更加健康。
在這樣一個「百菜園」之地,自然培養出多個廚藝高的廚師。
比較出名的魯菜代表廚師有崔義清、張文海、顏景祥等人,他們基本上都是魯菜系烹飪「泰鬥級人物」,也是國家一級大廚。雖都是魯菜系,但每個人風格也不是完全一樣的。
崔義清的扒菜和翻勺海外聞名,有不少顧客專門衝著他的做菜技巧,前去店內品嘗。張文海還擔任中國烹飪協會理事,曾為總理做過菜。他的菜品菜料都很高級,多為滋補價值高的鹿肉、蝦仁、茸木耳等;顏景祥呢,他在66歲時參加廚藝比賽,其拿手菜品「蔥燒海鮮」更是以高價6400元拍賣出去。
在多名大廚之中,有一位女子與眾不同,她來自日本。
佐藤孟江,1925年出生在山東濟南,也許是從小就在山東長大,早已習慣了魯菜口味,她對這門菜系有獨特的熱愛。回憶錄《濟南賓館物語》就是她在晚年寫成的,記錄了早期濟南的經典菜品,對後代具有重要的研究價值。
看完魯菜文化和大廚風採,真正值得研究的還是魯菜名吃。
--黃燜雞米飯
看到這名,你可能會想,這哪是山東菜呢,全國各地都有了,還有多個牌子的呢。
其實啊,這道菜的原產地是山東省濟南市,原料有雞腿肉、青辣椒、香菇。把雞腿肉切塊,和香菇片一起放到砂鍋中燉煮,加上「秘制香料」,等到快出鍋時再放入辣椒段。攪拌均勻後用勺子盛到小砂鍋中端下去就可以食用了。
為了對味,人們一般選擇搭配米飯。把湯汁澆在米飯上,雞肉也放在米飯上,雖然有些油膩,但是愛吃!午餐時分,香料的香氣散發到店外,走過路過的朋友們都不想錯過。
--糖醋鯉魚
「色澤金黃,外焦內嫩,酸甜可口,香鮮味美」
這道菜品的主要原料——鯉魚。山東沿靠黃河,自然用的是黃河鯉魚,肉質鮮嫩,味道鮮美,魚刺也不多,適合老人和小孩食用。
選好魚之後,按照正常方法處理,然後一定要加糖用料酒醃製。醃製的時間為40分鐘左右。然後在油鍋中加入油,把整條鯉魚在麵糊中蘸蘸,下鍋。麵糊的作用是保護魚肉不散,保證魚完整的形狀。
炸至七成熟時,用漏勺將魚撈出,待油鍋繼續加熱至八成熟,再次把魚放進去。然後十秒後撈出濾油,稍涼些後用潔淨的溼毛巾包住魚。用手把魚的頭和脊柱掰分離,使魚頭和尾巴翹起,成「鯉魚跳龍門」狀。
最後在盤中把魚擺好,用料酒、白糖、澱粉、番茄醬、鹽等調料調製「勾芡汁」,澆在鯉魚上。
可以說是味美色美形美,難怪這道菜一上桌,全桌的人也不顧燙,趕緊拿筷子夾一塊肉放到嘴裡,肉嫩,汁甜。
--辣椒炒大腸
山東菜怎麼能沒有辣椒炒大腸呢?
這道菜原料也是只有青紅辣椒和豬大腸。
豬腸煮熟後切成兩三釐米長的肉段,辣椒切菱形塊。鍋中倒上油,倒入大腸、辣椒,不斷地翻炒。這辣椒可要選辣的辣椒,辣才更加過癮。有時候廚師都辣的忍不住,一邊擦眼淚一邊炒。翻炒幾分鐘後,加上調料鹽、香油,名吃「辣椒炒大腸」就被端上桌了。
別看這名,聽起來肥膩,實際咬起來大腸的膩摻上辣椒的脆辣,外地人吃了被辣出了眼淚,也一個勁兒的說「好吃」,一個勁兒地再夾一筷子!
來自「百菜園」的美味包攬了文化、廚師、菜餚三大方面,看過介紹,嘗過「大餐」,大家對魯菜是不是更加感興趣和喜歡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