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清皇帝似乎大都比較專情,皇太極最喜歡的女人就是海蘭珠,順治就專情於董鄂妃。只是這段感情因為孝莊的幹涉,最終導致董鄂妃香消玉殞。而心上人的離世,也讓順治的健康急轉直下。這廂順治病入膏肓,那廂大臣則亂成一團。
原因很簡單,順治帝壓根沒有指定繼承人。
正所謂國不可一日無君,雖然順治帝還沒有撒手西歸,但是從他的情況上看,這不過是個時間問題。
按照順治的意思那就是兄位弟及。這種傳位方式在中國歷史上是有先例可循的。宋初趙匡胤就將位置傳給了弟弟趙光義。
不過這種傳位方式有兩個要求:
第一皇帝沒有後代;
第二皇帝的老媽要同意。
很顯然,兩個條件都不符合。順治帝雖然年輕,但是充分發揚了年輕力壯的活力,年紀輕輕就有了八個孩子。另外,他的老媽也就是大名鼎鼎的孝莊太后,顯然不會認同這種方式。原因很簡單,順治的兄弟有好幾個,只是沒有一個是她親生的。
一旦別人上了臺,那麼她就成了太皇太后,如今的權威不保,甚至可能住進冷宮之中。這自然非孝莊所願。
所以,兄終弟及絕無可能。
既然此路不通,那麼只能走另外一條,從順治的兒子中選擇。
可是看看順治的兒子們,最大的兒子福全才不過區區9歲,著名的康熙帝玄燁,此時也不過8歲。其他的更是小得可憐。看看這份名單,真的令人慾哭無淚啊。
當然,不管怎樣,都要從這裡面選出大清的新一代皇帝。
既然孝莊已經拍了板,接下來就要看群臣的了。然而群臣呢?他們真沒有意見。這個沒意見是真沒有意見。為什麼呢?
漢人有著有嫡立嫡,無嫡立長的基本原則。但是現在不行啊,前朝萬曆年間立國本事件鬧得沸沸揚揚,導致後來的漢人官員對此都噤若寒蟬,全都學乖了,再也不胡亂表態了,坐等上級指示。
漢族官員集體啞火,滿族大臣更是兩手抓瞎。本來他們大都是馬背上混飯吃的莽漢,按照他們的傳統,一定要選擇一個能打的做皇帝。可現在不過是兩個十歲不到的小屁孩,難不成看他們過家家?
就這樣,雙方大眼瞪小眼,都在揣摩孝莊的意圖,但是誰都揣摩不透,也就默然不語。孝莊一看這架勢急了。敢情你們都在扮悶葫蘆,讓你們發表意見的時候都不出聲了。於是一聲令下,所有在京五品以上官員,都要撰寫奏章,明列選誰做皇帝,並闡明優勢。
這下好了,誰也逃不掉了。
這種情急之下的應急之舉倒也創下了中國封建王朝歷史上的一個奇蹟:通過民主推選選舉皇帝。
最終因為得過天花因禍得福的玄燁成功勝出,成為了滿清的康熙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