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光中:不要問我心裡有沒有你,我余光中都是你

2020-12-27 有兩夏子

著名詩人余光中,憑一首《鄉愁》火遍中國。除此之外,他還有很多很多寫鄉愁的詩。

但你以為他只是在寫鄉愁嗎?不,他還在餵你狗糧!

有一次他在大學生活動中,臨時上臺朗誦《鄉愁》。

念到「我在這頭,新娘在那頭」時,他很自然地把手指向觀眾席上的夫人範我存。

範我存只好在掌聲中起身向大家揮手示意。

一起朗誦的學生們都忍不住笑得咧開了嘴,沒想到《鄉愁》不僅不「愁」還有股戀愛的香甜。

余光中在《咪咪的眼睛》裡寫道,「纖纖的翅膀扇個不停,但它們最愛飛來我臉上,默默脈脈地盤旋著下降,在我臉上久久地棲息」。

這裡的「咪咪」,是余光中夫人範我存的小名。

詩的大意是:我媳婦那雙忽閃忽閃的眼睛,總喜歡默默看著我。

我仿佛已經看到餘老爺子那活潑得意的神情了。

還有那首《蜜月——給仍是新娘的妻》。

如果你愛我,你可以把蜜月延長——到七十歲(像你的白髮像我的白須)那樣的短」。

這是余光中34歲寫的,當時他們結婚近6年。

後來,這蜜月延得可真長啊,一直到他89歲。

結婚三十周年稱作「珍珠婚」,余光中特意在紀念日準備了一條珍珠項鍊,以及一首取名《珍珠項鍊》的詩。

就那麼,三十歲的歲月成串了,一年還不到一寸,好貴的時光啊」。

原詩較長,有興趣可以去搜一下,非常真摯感人。

詩的大意是:跟你在一起時,不管過得好不好,都覺得幸福;跟你分開時,每一天都思念你;結婚三十年了,每一天我都覺得很珍貴。

既然寫了項鍊,怎麼能不寫手鐲?

在紀錄片《他們在島嶼寫作:逍遙遊》中,余光中說他寫了一首詩,關於妻子手上的玉鐲。

我說你這個玉啊真漂亮,你這個沁啊好像月亮上面兔子的影子……

背著背著,餘老爺子突然轉折,「你現在佩戴在一個玉人身上,相得益彰。」

重點是「玉人」啊!

誰能經得住這麼誇?還連續誇幾十年?

到了三十五周年,當然要繼續寫情詩。

余光中在《紅燭》中寫道:「最後的一陣黑風吹過,哪一根會先熄呢,曳著白煙?剩下另一根流著熱淚,獨自去抵抗四周的夜寒,最好是一口氣同時吹熄,讓兩股輕煙綢繆成一股,同時化入夜色的空無。

誰先死,大概每對有情人必須考慮的問題。

遙想當年,林覺民在《與妻書》中透露,他曾對妻子陳意映說「與使吾先死也,無寧汝先我而死」,他希望妻子先死,由自己來承受永失吾愛的痛苦。只是萬萬沒想到,他沒撐住先去了。

到了余光中這裡,他說希望一起死去。這個表態當然也能拿滿分!

他還在詩的結尾說「但誰啊又能夠隨心支配,無端的風勢該如何吹?

只不過,余光中終究還是在2017年底先走了。但我相信,在他走的一刻,他是希望範我存能繼續好好活下去的。

結婚三十六周年時,余光中受邀去英國講學,緊接著又被安排去巴西參加國際筆會,足足兩個月沒回家。

他十分思念妻子,便寫下《風箏怨》寄回家。

看這標題就很委屈了,再看內容——「只因有你在地上牽線,才能放我到天外飄浮」,……,「這顆緊繃的心,正在倒數著歸期,只等你在千裡外收線,一寸一分」。

哪怕到了80多歲,餘老爺子依然堅持寫情詩。

《思年華——贈吾妻我存》中寫道:「那樣地將你擁抱,那四個女兒呢,你問,姍姍、幼珊、佩珊和季珊?我一笑指向澳洲外海,那一列清澈的珊瑚礁。

關於這個,只能用UC的「震驚黨」來描述了。

震驚!八旬老漢為愛爭寵,居然企圖支開眾多女兒……

余光中對範我存說起情話,那真是張口就來。

本來以為那句「月色與雪色之間,你是第三種絕色」已經很驚豔了。

萬萬沒想到,他寫給範我存的信中還有一句「不要問我心裡有沒有你,我余光中都是你」。

輕易就是一語雙關,連自己的名字都不放過!簡直浪漫得可怕!

以前我一直以為朱生豪是情詩界的扛把子,現在我覺得余光中也很有爭第一的實力!

但相比於余光中的情詩,我更欣賞他平時的行動。

每當他覺得有一點點危險,他就會習慣性地伸手扶妻子。

就算白髮蒼蒼,他也到了需要攙扶的年紀,他還是會把她視為需要保護的小公主。

得一個這樣的夫婿,真是女人一生的幸福!

相關焦點

  • 不要問我心裡有沒有你,我余光中都是你。希望有生之年能用到這話
    母胎單身的我還是忍不住收藏了好多的情話,想著有機會能全對一個人講;添加了很多適合戀愛的音樂,想著能一起拍視頻記錄生活;保存了很多表白文案,想著未來向別人顯擺的話能出其不意。世界那麼大,人生那麼長,總會遇到這麼一個人,值得你溫柔以待。
  • 「不要問我心裡有沒有你,我余光中都是你」
    自然也許無情,但詩句有情,這就成了「自作多情」。但仔細思索,其中有其道理。詩人描寫的對象,不是人間世,便是大自然。即使所寫多為人事,其活動的背景也往往是天象地理,草木蟲魚,也就是大自然了,涉及自然界的萬事萬物,若只是寫實況,只究道理,不帶感情,也無文採,那便是科學,不是文學了。
  • 限量版文案|不要問我心裡有沒有你,我餘光裡都是你
    不要問我心裡有沒有你,我餘光裡都是你。Don't ask me if you are in my heart, you are in my heart. 我記得你愛我,或者是我記反了。我一直都沒有擁抱過你為什麼還感覺失去了你?Why do I feel like I've lost you when I've never hugged you?我記得那時候說你會愛我一輩子,為啥我一輩子就這短短幾天?
  • 余光中:除了鄉愁,我還有咪咪這樣的姑娘
    1955年,余光中翻譯《梵谷傳》。他在白紙的正面寫譯文,反面寫情書,然後寄給範我存,由她謄寫後再寄回給他。全文30多萬字都是範我存謄寫在有格稿紙上,之後才由余光中送到《大華晚報》發表。說起來,畫家梵谷的名字,也是余光中從表妹的口中知道的。1990年梵谷逝世100周年,余光中和妻子一起去法國梵谷墓前憑弔。是姻緣天成,還是媒人作?凹叔只能說:緣,妙不可言。
  • 余光中:下次你路過,人間已無我
    小時候,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我在這頭,母親在那頭;長大後,鄉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我在這頭,新娘在那頭;後來啊,鄉愁是一方矮矮的墳墓,我在外頭,母親在裡頭;而現在,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我在這頭,大陸在那頭。 ——《鄉愁》余光中
  • 余光中:下次你路過,人間已無我,此題還未解.
    余光中去美國公派留學就是他推薦的。本來作為老師應該諄諄教導學生,讓學生發奮學習,刻苦向上。 結果,梁實秋倒好,在余光中走之前卻苦口婆心地對他說:「你到美國去,不要認真讀書,沒什麼了不起,你就到處玩玩。」
  • 余光中被李敖批評為「馬屁詩人」,余光中的一句話回應成為經典
    余光中,不要管閒人面對李敖的挑釁,余光中的回應值得稱道。不過,余光中並沒有很快做出憤怒的回應,他的平靜令人害怕。一個典型的回覆似乎很簡單卻造成10000點傷害暴擊誕生了。短句「我不回答,表示我的人生可以沒有他;他不停止,表示他的人生不能沒有我」,一個短句卻博得了大家的讚賞,讓李敖說不出話來,再罵別人就是覺得自己無聊。沒有一句不恰當的話,卻比任何粗魯的話都更有力量和發人深省。說到這裡,余光中的老先生和他的演講藝術,我不禁感慨不已。
  • 正面譯稿,背面情詩,書呆子余光中用信紙撩到咪咪,網友:我酸了
    文壇巨匠不要問我心裡有沒有你,我的余光中都是你。這是余光中寫給妻子範我存的情詩,妻子的小名,叫咪咪。余光中是享譽整個華人世界的文壇巨匠。而余光中自己在詩裡這樣說:「我的血管是黃河的支流,中國是我的中國。」很多人文章裡經常引用的「心有猛虎,細嗅薔薇」正是余光中最早這樣翻譯的。
  • 紀念|鄉愁、抒情的余光中,也是激烈、矛盾的余光中
    我覺得雅俗共賞是一種樂趣。有人要我寫點詩做實用,我大半也認為是一種挑戰。作為一個詩人,不要老是埋怨這個社會不讀詩,不需要詩。問題是,社會需要你的時候,你能提供什麼服務。在鉛筆上,在運動衫上,我都把這種事情當做挑戰。詩可以實用,可是別商業化。「中山大學」2000年過20周年校慶時他們要我為校慶題兩句話,我就寫:「20歲的活力,2000年的新機」,他們就印在T恤衫上。
  • 余光中:關於女兒,我有四個假想敵……
    余光中有四個女兒,一直都旅居在外。新聞報導說,他本來以為只是天氣多變、氣溫偏低,到醫院檢查後決定住院靜養。沒想到疑似有些小中風,肺部感染、轉進加護病房,女兒們紛紛從國外趕回來,沒想到才相聚1天,這位89歲的老人,就走了。
  • 鄉愁、抒情的余光中,也是激烈、矛盾的余光中,有感於余光中改他翻譯的《梵谷傳》 ‖ 紀念
    我覺得雅俗共賞是一種樂趣。有人要我寫點詩做實用,我大半也認為是一種挑戰。作為一個詩人,不要老是埋怨這個社會不讀詩,不需要詩。問題是,社會需要你的時候,你能提供什麼服務。在鉛筆上,在運動衫上,我都把這種事情當做挑戰。詩可以實用,可是別商業化。「中山大學」2000年過20周年校慶時他們要我為校慶題兩句話,我就寫:「20歲的活力,2000年的新機」,他們就印在T恤衫上。
  • 詩壇翹楚余光中
    有時門鈴電話鈴齊響,範我存不得挾著孩子去開門或接電話……範我存成了餘家的內務部長、外交大臣、不管部部長。古訓「子不教,父子過。」餘家非也。對子女教育的重擔,余光中也盡數下放給太太。「從小到大,四個女兒的學校他都沒去過,老師叫什麼名字他更不知道。」一次範我存打趣地問:「哎,你怎麼不擔心孩子的功課?」
  • 余光中《下次你路過,人間已無我》,讀書筆記
    余光中先生遺作,堪為人間絕唱,讀之雄渾壯麗,令人熱血沸騰,又止不住熱淚盈眶。本書名摘自餘先生一九八五年詩作《歡呼哈雷》「究竟這一頭有幾個人能夠等你/下一個輪迴翩然來歸?/至少我已經不能夠,我的白髮/縱有三千丈怎跟你比長?
  • 「我的詩歌,不只是《鄉愁》」——憶詩人余光中
    沒想到,兒時玩伴、大他三歲的堂哥餘江海毫不留情地「揭露」:你吹牛!小時候你很膽小,總要我帶。詩人對這段公案「耿耿於懷」,後來寫了一首《五株荔樹》,其中幾句是:「也許小時候我曾經攀過/餘江海卻說,他記不得了/記得這一排五株高樹/他真的陪我冒險爬過」。談起這段堂兄弟間的「羅生門」,周梁泉忍俊不禁。
  • 浪漫溫情的話語,我的余光中都是你
    我常說,婚姻是一對一的自由,一對一的民主。5酒入豪腸,七分釀成了月光,還有三分嘯成劍氣,秀口一吐,就是半個盛唐。——《尋李白》6我心裡有猛虎在細嗅薔薇。」人生原是戰場,有猛虎才能在逆流裡立定腳跟,在逆風裡把握方向,做暴風雨中的海燕,做不改顏色的孤星。
  • 余光中的詩與人生
    受到文壇大師梁實秋稱讚「右手寫詩、左手寫散文」的余光中,在現代詩、現代散文、翻譯、評論等文學領域都有涉獵,大學時期就讀外文系的他,還沒畢業就在文學刊物上投稿詩作,受到梁實秋賞識後出版詩集處女作《舟子的悲歌》。很多人對余光中的印象源於20世紀後期的《鄉愁》。一枚小小的郵票,一張小小的船票,一方矮矮的墳墓,一灣淺淺的海峽。
  • 別了,余光中
    1971年,20多年沒有回過大陸的余光中思鄉情切,在臺北廈門街的舊居裡寫下《鄉愁》。一首《鄉愁》,傳誦至今,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人。2017年12月14日,著名文學家、詩人、散文家余光中因腦中風並發心肺衰竭,在高雄醫院病逝。消息傳出,全球範圍內的華語文化圈迅速掀起追悼和紀念熱潮。
  • 你只看到余光中的《鄉愁》,卻不曾看懂他那高級的深情與溫柔
    他思念自己的母親今生今世,我最忘情的哭聲有兩次:一次,在我生命的開始一次,在你生命的告終第一次,我不會記得,是聽你說的第二次,你不會曉得,我說也沒有用《致母親》復活節,不復活的是我的母親一個江南小女孩變成的母親清明節,母親在喊我
  • 余光中 「望鄉牧神」的家國情懷
    「我離開大陸後到臺灣,在美國好幾年,又在香港十年。我一直揚言《鄉愁》是20分鐘寫出來,其實這種感覺已經擺在心裡20多年,忽然有一天,碰巧句子就出來了,這就是所謂的靈感。」余光中強調,「我雖然花了20分鐘就寫好,可是這個感情在我心中已經醞釀了20年。這棵樹的根很深,長出葉子來好像很快,但其實這個根已經有20年了。」他這樣解釋:「也不是很突然,1972年,我第三次去美國之後回臺灣。
  • 揭秘余光中與他的鄉愁
    對於每一項,余光中都有其獨愛之處,他曾說:「詩是我的妻子,散文是我的情人,評論和翻譯則是外遇!」此外,他還鍾情於繪畫、音樂以及天文、地理、歷史,乃至人類整個文化。那麼,余光中是如何走進詩歌創作之路的?他為何認為詩人不宜久居異國?在他看來,詩歌與散文是怎樣的關係?梵谷為何成為了他與家人一生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