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紀念|鄉愁、抒情的余光中,也是激烈、矛盾的余光中
臺灣著名詩人、《鄉愁》作者余光中今日(12月14日)病逝,享年90歲。2013年,余光中來到上海,接受了《東方早報》的採訪,當時他說,「我任其自然,用最單純的語言寫最單純的意念。」2013年,剛剛過了85歲生日的余光中來到上海——他少年時代曾經短暫住過的城市——是為了「他們在島嶼寫作」上海站的影展,他是這個文學電影系列中《逍遙遊》的主角。1928年重九日(10月21日),余光中出生於南京,抗戰先隨母親避難上海,然後在重慶與父親重逢。
-
余光中,遠不只《鄉愁》
漢字在余光中那裡不僅僅是表達的工具,它們可以是樂器,奏出音符;可以是畫筆,染出色彩;可以是食材,做出美食;也可以是天地,於此寄託回憶與希望。余光中與他的初戀情人範我存的故事被傳為一段佳話,她是他永遠的新娘。範我存是余光中的遠房表妹,兩人因有著共同話題而互相吸引。余光中才華出眾,小小年紀便在文壇嶄露頭角,範我存則對藝術有著極大的興趣。
-
鄉愁、抒情的余光中,也是激烈、矛盾的余光中,有感於余光中改他翻譯的《梵谷傳》 ‖ 紀念
(一笑)原標題:紀念|鄉愁、抒情的余光中,也是激烈、矛盾的余光中臺灣著名詩人、《鄉愁》作者余光中今日(12月14日)病逝,享年90歲。2013年,余光中來到上海,接受了《東方早報》的採訪,當時他說,「我任其自然,用最單純的語言寫最單純的意念。」
-
余光中的詩與人生
點擊題目下方好文化,關注精選好文,如果喜歡別忘記分享受到文壇大師梁實秋稱讚「右手寫詩、左手寫散文」的余光中,在現代詩、現代散文、翻譯、評論等文學領域都有涉獵,大學時期就讀外文系的他,還沒畢業就在文學刊物上投稿詩作,受到梁實秋賞識後出版詩集處女作《舟子的悲歌》。很多人對余光中的印象源於20世紀後期的《鄉愁》。一枚小小的郵票,一張小小的船票,一方矮矮的墳墓,一灣淺淺的海峽。
-
余光中:並未消逝的鄉愁
今天上午,朋友圈被一條來自臺灣媒體的報導刷屏:著名詩人余光中在12月14日因病去世,享年89歲。看到這則報導時,不知道有多少人,像我一樣不期然地想起在中學語文課本上那篇流沙河的詩歌《就是那一隻蟋蟀》和他提到的「Y先生」,Y先生正是臺灣詩人余光中。1982年,《星星》詩刊連續12期介紹「臺灣詩人十二家」,3月號便刊登了余光中的詩與介紹文字。
-
詩壇翹楚余光中
余光中受惠欣喜不勝,旋登門拜師,梁實秋一心獎掖,余光中不孚厚望終成詩文大家。這對師生之誼醞造了一曲文壇師生的佳話。是時,余光中經常向《中央日報》、《新生報》投稿,每稿必中,聲譽鵲起。童年時代,母親常攜余光中到常州漕溪探親,舅家的表兄弟姐妹有三四十之多。斯文秀氣的表妹們給兒時的余光中留下了美好回憶。兩家長輩曾戲說,將來讓余光中娶哪個表妹吧。若干年後,余光中果真娶了表妹,不過是那一群表妹之外的一位表妹範我存。
-
四度空間余光中
昨天,余光中先生走了余光中祖籍福建永春,母鄉江蘇常州,1928年10月21日生於南京,後赴臺就讀於臺灣大學外文系。
-
黃維樑:星雲呼應余光中《行路難》
追不上雜花生樹欲去江西唉,別把我考倒了誰解得那些典故2012年12月13日余光中名滿華文世界,江東、江北、江南、江西處處邀他演講、朗誦、題寫勝跡,他「五行無阻」,絕無四面楚歌、對樓無詠、春花不遇的情事。江西確多典故,如陶淵明、王勃、歐陽修、王安石、文天祥、湯顯祖等江西人,夠歷代文人脫胎換骨、點鐵成金地用典了,而余光中不是學貫中西嗎,何難解典故之有?《行路難》寫的不是余光中自己。中西詩歌都有戲題、戲擬之作,杜甫的詩題就有多首有戲字。
-
馬英九探望余光中
【2016.09.18】 星期日 原標題:馬英九南下高雄探望余光中 相談40分鐘 (鳳凰新聞、中國新聞網、中工網
-
余光中被李敖批評為「馬屁詩人」,余光中的一句話回應成為經典
那麼,他是怎麼罵余光中的?余光中是怎麼惹他的?李敖與余光中的恩怨李敖評論余光中「文高於學,學高於詩,詩高於品。」,並斥責余光中先生「狗屁精」奉承。在他眼裡,余光中先生已經完全成了「馬屁詩人」。原因是李敖就是不喜歡別人,這與余光中先生的文學作品無關。
-
揭秘余光中與他的鄉愁
60多年來,余光中手中的詩筆從未放下,他也從未有過擱筆之念。他說,幾十年放不下這顆詩心,是因為那是整個中華民族的詩心。出生在南京的余光中,父親在國民政府僑務委員會任職。抗戰時期,全家遷居重慶,父親在城裡辦公,母親帶著小光中住在郊外,二舅家也住在附近。二舅比父親閒得多,於是也就成了余光中的古文先生。
-
鄉愁余光中原文鄉愁全文完整版 閩籍詩人余光中生平簡介
> 我在外頭 母親呵在裡頭 而現在 鄉愁是一彎淺淺的海峽 我在這頭 大陸在那頭余光中《鄉愁》解讀該如何理解余光中的《鄉愁》 《鄉愁》是詩人余光中漂泊異鄉,遊弋於海外回歸中國後所作的一首現代詩
-
詩人余光中去世 余光中個人簡歷家庭背景在世時照片一覽
據臺媒東森新聞報導,詩人余光中在高雄醫院過世,享壽90。 余光中,1928年出生於南京,祖籍福建永春。一生從事詩歌、散文、評論、翻譯,是當代詩壇健將、散文重鎮、著名批評家和優秀翻譯家,代表作《鄉愁》、《白玉苦瓜》等。
-
詩人余光中|馬莉
後來私下裡,我和朱子慶一起去王老師家中請教臺灣的詩歌,而王老師特別推崇臺灣現代派詩,他說臺灣有一個現代詩歌文學團體「藍星詩社」,是余光中等人於1954年成立的,其代表詩人是余光中、覃子豪、鐘鼎文、羅門、蓉子等。在現代派詩人中, 王 老師又特別推崇余光中那首《鄉愁》,他用比較濃重的廣東梅州興寧口音朗誦時,我幾乎沒有聽清。
-
余光中的詩歌代表作《鄉愁》全文 余光中最著名的八首詩歌
余光中的詩歌代表作《鄉愁》全文 余光中最著名的八首詩歌 據臺媒報導,著名詩人、臺灣文學家余光中病逝,享年89歲,代表作《鄉愁》、《白玉苦瓜》等。 餘老已逝,留給我們無限的鄉愁…… 余光中,1928 年出生於南京,祖籍福建永春。母親原籍江蘇武進,故也自稱"江南人"。 1952年畢業於臺灣大學外文系。
-
余光中:不要問我心裡有沒有你,我余光中都是你
余光中在《咪咪的眼睛》裡寫道,「纖纖的翅膀扇個不停,但它們最愛飛來我臉上,默默脈脈地盤旋著下降,在我臉上久久地棲息」。這裡的「咪咪」,是余光中夫人範我存的小名。詩的大意是:我媳婦那雙忽閃忽閃的眼睛,總喜歡默默看著我。
-
《鄉愁》之外的余光中:選對妻子,就什麼都對了
「她的優點很多,」余光中說,「最重要的是,在精神上我們能契合,而且她能充分和我的事業、我的朋友融成一片。我們不但有共同的興趣、嗜好,又有共同的朋友,婚姻怎麼會不穩固呢?」面對人生每一個重大抉擇,余光中胸有成竹地說:「我,『都』選對了。」余光中的情詩又多又動人,其中寫給妻子的歷歷可數。
-
詩人余光中逝世:遠去的背影,望鄉的牧神
余光中受惠欣喜不勝,旋登門拜師,梁實秋一心獎掖,余光中不孚厚望終成詩文大家。這對師生之誼醞造了一曲文壇師生的佳話。是時,余光中經常向《中央日報》、《新生報》投稿,每稿必中,聲譽鵲起。大四的那年,余光中出版了處女詩集《舟子的悲歌》。他懇請梁實秋作序。而梁實秋瀟灑,竟以一首三段格律詩充之。余光中怏怏,鬥膽上門宣洩怨緒,說先生的詩沒有針對自己的集子寫。
-
余光中:定期丟掉四樣東西,你的人生會更好
我們都喜歡臺灣詩人余光中他那首著名的《鄉愁》。卻很有人知道,晚年的余光中,他最大的夢想,是做一個賽車手。余光中酷愛開車,一直到去世的前一年,到臺灣中山大學授課,都還是自己開車。租一輛車,買一張地圖,余光中開車,太太看著地圖,然後橫越了美國大陸。《菜根譚》裡說:人生只為欲字所累,便聽人羈絡。若一念清明,則淡然無欲。余光中就像個孩子,放下鮮花著錦般的名利,重新拾起對世界的好奇與天真。晚年的余光中,扔掉了燙手的名聲,也扔掉了對家庭的掌控感。三四十歲時的余光中,是嚴格的家長,家教名聲在外。
-
余光中走了 鄉愁永遠都在
余光中走了 鄉愁永遠都在喬杉 資料圖:余光中攜夫人範我存女士出席活動。 中新社記者 駱雲飛 攝余光中走了,那位寫下《鄉愁》的桂冠詩人走了。余光中先生從事文學創作超過半世紀,曾被文壇大師梁實秋稱讚「右手寫詩、左手寫散文,成就之高、一時無兩」,在現代詩、現代散文、翻譯、評論等文學領域都有涉獵。雖然余光中身上有著很多光環,但他最為人熟知的還是詩人身份,最為人熟悉的作品還是《鄉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