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杭州市中醫院耳鼻喉科陳志凌副主任的診室裡來了兩個聽力受損患者,症狀都比較典型,都是因為生活習慣造成的。
開車聽音樂兩年後聽力下降
中年男子姓劉,36歲,是一名長途貨車駕駛員。
劉師傅說,常年與車為伴,為了解除旅途寂寞,同時防止打瞌睡,只要一上車就把音響打開,而且是開足音量。這樣的習慣持續了近兩年,最近發現聽力越來越差,有時候家裡人大聲喊他,他都聽不到。
最後診斷為噪聲性耳聾。
噪聲性耳聾是由於一次強噪聲刺激或長期慢性噪聲刺激,所引起的聽力下降。病人常先有耳鳴,繼而聽力下降,並逐漸加重。
陳志凌醫師說,從臨床上看,有幾個開車習慣對聽力損傷特別厲害。比如開車時經常急剎車,不僅會損傷頭頸部,也會因頸椎反射性供血不足,導致耳朵的定向功能出現問題,引起耳鳴、聽力下降。此外,亂按喇叭、開窗聽音樂、開快車時打開窗戶等,也是不好的。
陳主任說,開快車時風噪聲可能會超過100分貝,對耳朵聽力損傷很大。
戴耳機聽了一年英語後 抽紙巾的聲音也受不了
林小姐,20歲,近一年她正積極備戰雅思考,幾乎每天晚上都要聽著耳機做大量聽力測試題,有時候人太累了,戴著耳機就睡著了。
有一天,她突然發現兩隻耳朵出現了耳鳴,並開始對一些非常細小的聲音「過敏」,比如聽到遠處的狗叫聲、抽紙巾和翻報紙的響聲,耳朵就疼痛難受,感覺有尖銳的東西往裡面鑽。
陳醫生說,聽覺過敏是患者對普通環境噪聲容忍度下降的臨床症狀。簡單地說,就是對正常人既不會產生威脅也不會覺得不舒服的聲音,聽覺過敏者覺得不能適應,或者誇大對環境聲音的感受。
陳醫生說,聽覺過敏的患者還是蠻多的,其中來看耳鳴的患者中,40%是聽覺過敏。
保護聽力,儘量少去有巨響的嘈雜環境;有的公交車噪聲比較大,啟動時,能達到八九十分貝,如果乘坐的時間比較長,不妨戴副耳塞。另外戴耳機聽音樂聽英語時,音量降低到能聽到周圍人的正常談話聲,且時間不宜超過一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