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莫言都曾來過,盤點那些來過楠溪江的文化大咖……

2020-12-25 楠溪江旅遊

浙東唐詩之路、錢塘江唐詩之路、甌江山水詩之路和大運河(浙江段)文化帶是我省要重點打造的文化高地、文明高地,是浙江大花園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

悠悠三百裡楠溪江是甌江山水詩之路上的一顆璀璨明珠,是國內唯一以山水田園風光見長的國家級風景名勝區,被譽為「中國山水詩的搖籃」。

中國山水詩流傳,始於楠溪江。中國山水詩鼻祖謝靈運曾擔任永嘉郡太守,自從謝靈運在此播撒下詩歌的種子之後,永嘉便成為陶弘景、李白、杜甫、孟浩然、蘇軾、葉適、李清照等文人墨客流連忘返的勝地。楠溪江,成為一條「詩之江」。

蘇東坡有詩曰:「自言官長如靈運,能使江山似永嘉」。永嘉歷史文化底蘊深厚,是中國千年古縣、中國文化旅遊大縣、首批「浙江文化名城」、首批長三角文旅產業聯盟會員單位,是溫州的歷史之根、文化之源。楠溪江中、下遊古村落群至今仍保持著比較完整的歷史風貌和許多傳統文化遺蹟。中國山水詩、「永嘉學派」、「永嘉四靈」、「永嘉崑劇」以及永嘉耕讀文化影響深遠。

當代以來,汪曾祺、夏蕙瑛、餘秋雨、莫言等一大批文化大咖先後慕名來楠溪江尋夢,他們的言行和作品無不反映出對楠溪江的熱愛之情,因為楠溪江不僅有永遠的山水詩、最美的桃花源、「義利並舉、敢為人先」的永嘉人精神,更有改革開放的波瀾壯闊和新時代創業創新的百舸爭流、千帆競發。

讓我們追尋文化大咖們在楠溪江的蹤跡,一同走進永嘉,走近楠溪江,共同品鑑這首「中國山水詩」。

《楠溪江冬晨》張雷

汪曾祺:一句宣告

李昌賢/攝

1991年的秋天,原永嘉縣委副書記李文照在溫籍著名作家「短篇聖手」林斤瀾等人幫助以及不懈努力下,邀請了全國著名作家汪曾祺、唐達成、劉心武、邵燕祥、藍翎、母國政、從維熙、趙大年、鄭萬隆和著名的書畫家謝冰巖、孫軼青、謝雲、陳大章、權希軍、夏湘平等來楠溪江採風四天,寫楠溪江、書畫楠溪江、宣傳楠溪江,留下了一筆寶貴的文化遺產。

1992年10月,李文照和林斤瀾將他們的文章合編為《初識楠溪江》出版發行。該散文集分兩個時間段:即1989年,溫州籍作家唐湜、莫洛、陳惠芳、林斤瀾、李文照、金江等人同遊大若巖景區之後寫下的詩情畫意;北京作家群體來楠溪江創作的作品結集。此書出版後在社會上引起了很大反響,讓全國甚至全世界通過該書領略到楠溪江的美。

汪曾祺在《初識楠溪江》中寫道:「石桅巖之南,有一片很大的草坪,地極平,草很乾淨。在高巖亂石之間竟然有這麼一片天然草坪,也很奇怪。我們幾個上了歲數的,在草坪上野餐了一次……」2004年3月,李文照陪同林斤瀾重遊此地時,林斤瀾回憶當年與汪曾祺、唐達成、劉心武先生一起身躺在草坪、仰望藍天的情景。

「我可以負責地向全世界宣告:楠溪江是很美的! 」汪曾祺在《初識楠溪江》中寫到的一句話,此後成了大家耳熟能詳的宣傳楠溪江的「廣告語」。

汪曾祺(1920.3.5~1997.5.16),江蘇高郵人,中國當代文學史上著名的作家、散文家、戲劇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早年畢業於西南聯大,歷任中學教師、北京市文聯幹部、《北京文藝》編輯、北京京劇院編輯。在短篇小說創作上頗有成就。著有小說集《邂逅集》,小說《受戒》《大淖記事》,散文集《蒲橋集》,大部分作品收錄在《汪曾祺全集》中。被譽為「抒情的人道主義者,中國最後一個純粹的文人,中國最後一個士大夫。」散文《端午的鴨蛋》被選入中學語文課本。

李昌賢/攝

汪曾祺詩句

楠溪之水清

楠溪之水清

欲濯我無纓

雖則我無纓

亦不負爾情

手持碧玉杓

分江入夜瓶

三年開瓶看

化作青水晶

九漈歌

漈水來天上

依山為九疊

源流一脈通

風景各異域

或如匹練垂

萬古流日夕

或分如燕尾

左右各一撇

或輕如霧轂

隨風自搖曳

或瀉入深潭

潭水湛然碧

或落石壩上

訇然噴玉屑

或藏巖隙中

窅如雲中月

信哉永嘉美

九漈皆奇絕

水仙洞歌

往尋水仙洞

卻在山之巔

想是仙人慕虛靜

幽居不欲近人寰

朝出白雲漫浩浩

暮歸星月已皎然

不識仙人真面目

只聞輕唱秋水篇

石桅銘

石桅停泊

歷千萬載

閱幾滄桑

青顏不改

贊蒼坡村

村古民樸

天然不俗

秀外慧中

漁樵耕讀

夏蕙瑛:一詩一館

對永嘉情有獨鐘的夏蕙瑛,幾乎每年都要來此遊覽、寫生和創作。1996年秋,夏蕙瑛赴楠溪江旅遊寫生,首站來到了蒼坡村,愛當地風景之美,覺古村民風之淳,又為美好的望兄亭傳說所感,於是作《古村》詩一首:「欲尋桃源路,攜秋楠溪行。村同古柏古,人比清水清。弟望送弟閣,兄送望兄亭。誰又點燈去?遠山明月生。」此詩被原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吳邦國所讚賞,故為之親筆書錄。1998年,其墨跡刻石立於蒼坡望兄亭前。

夏蕙瑛 蒼坡古村

2012年9月26日,夏蕙瑛古村詩碑揭幕暨蕙風軒開館儀式在蒼坡古村舉行。與《古村》詩碑近相呼應的是蕙風軒美術館。蕙風軒揭幕展上展示的《永嘉村落》、《林坑古村》、《臨水人家》、《永嘉茗岙村》等國畫、速寫作品,都是其在永嘉採風期間創作或以永嘉山水為題繪就的。

夏蕙瑛 永嘉古村

夏蕙瑛在書法、詩詞等方面亦有很深造詣,她數訪永嘉陶醉其中,詠詩賦聯佳作連連。《七絕·楠溪江》、《五律·永嘉》等詩詞,充分展現了畫家與永嘉的不解情緣。蕙風軒作為上海蕙風美術館展館區域的延伸和其設在浙江的一個窗口,為促進楠溪江文旅產業的快速發展而錦上添花。2018年4月20日,聯合國第九屆中文日慶祝活動在紐約聯合國總部舉行,夏蕙瑛應邀舉辦畫展,展出《楠溪江古村落》系列作品。

夏蕙瑛,1969年出生於上海浦東,幼年學畫,天資聰慧,傳統書畫功底紮實。少年時期就曾多次獲得全國性大獎,先後在上海美術館和中國美術館舉辦個人畫展。她在藝術成長道路上,有幸得到劉海粟、吳作人、李苦禪、顏文樑、關山月、朱屺瞻、謝稚柳、程十髮、唐雲、陳佩秋、吳冠中等數十位藝術大師的悉心栽培。這在同齡的藝術家中絕無僅有。她堅持求新求變,傾心於藝術本質的升華,擅於將水墨、彩墨、抽象、具象、表現、印象等各種手法融為一體,創作的繪畫作品在中國畫壇獨樹一幟,成為當代最有實力的中青年藝術家之一。

餘秋雨:一個建議

2013年5月27日,文化大家餘秋雨先生受邀來到永嘉,並在「楠溪講壇」開展文化講座。在開講前一天,餘秋雨在中國藝術研究院展覽演出中心副主任盧俊舟、縣委宣傳部等有關單位人員的陪同下,在竹筏漂流中領略山光水色,在綠意盎然中踏訪麗水古街,初次感知了楠溪江。

「麗水街所在的小村,有美麗的涼亭、祠堂、私塾、戲臺,滋養小村的命脈是清澈的溪水……面對這樣美好的生態結構,你就能感覺到古人的生活是美麗的。」餘秋雨說,世界文化思維正從文本文化大步走向生態文化。詩文、形容詞等文本文化曾經重要過,但是現在已不太重要,因為自然和人類的關係,普通百姓的生活和環境,這種生態文化更值得關注。文化必須是可觀的,可以給遠近的人看得到、享受得到的。開發旅遊,就是讓美麗的景觀被人感知、被遊客讚嘆的目光不斷滋養,從而越來越美麗。

在他看來,楠溪江邊上的古村落,灰色的瓦牆、長長的街巷、獨特的布局,凝聚了古人以灰色為主色調的審美體驗。提升楠溪文化,首先要做的就是對全民進行審美教育,清除低俗的五光十色,讓百姓接受低度的高雅。所以,公共審美須有強制性,須有美學規範,這是政府和居民在保護古村中特別需要努力的。

在和楠溪江打過照面之後,餘秋雨先生對這裡的自然風光給予了充分讚譽,欣然提筆寫下了「楠溪江」三個大字,並就楠溪印象、楠溪江的保護開發、中國文化的傳承普及等問題發表了見解,提出了建議:希望永嘉縣能學習祖先們在保護生態方面的智慧,在規劃楠溪江的保護開發時尋找大概念,找到主題,利用在外永嘉人的資源,吸引他們葉落歸根、回鄉建設,把楠溪江打造成一個東方魅力小鎮生態文明的示範藍本。作客楠溪講壇,是餘秋雨先生在縣級領域的首講。

餘秋雨,浙江省寧波市餘姚縣人,中國著名當代文化學者,理論家、文化史學家、作家、散文家。以擅寫歷史文化散文著稱,著有《文化苦旅》《山居筆記》《霜冷長河》《千年一嘆》等散文集。是享譽國際的文化大使,被譽為「中國文化傳播坐標人物」。

莫言: 賦詩竹筏上

2018年11月30日,應邀參加第四屆「林斤瀾短篇小說獎」頒獎典禮的作家莫言先生,慕名來楠溪江採風。在車上,莫言不時問起溫州、永嘉的一些情況。當縣委常委、宣傳部長葉朝陽拿出1991年汪曾祺、林斤瀾等在楠溪江採風的照片給莫言先生看時,莫言饒有興致地回憶起當年與汪曾祺等人的交往情景……

在耕讀小院,莫言一行欣賞了永嘉崑劇團表演的《牡丹亭·遊園》和《琵琶記·吃糠》。莫言欣賞兩齣折子戲後意猶未盡,於是由騰騰即興上臺清唱一段永昆改編的李清照詞《聲聲慢》。莫言評價道,「永昆非常接近日常,有生活氣息」,並肯定其「活化石」的特殊價值。

在隨後的座談中,莫言坦言自己對民間戲曲的鐘愛,因為他從小受到的藝術薰陶就是民間戲曲,以致他的小說創作裡面也出現了大量的戲文、戲劇性的元素,人物也不知不覺地戲劇化。而貫穿小說《檀香刑》始終的「貓腔」,便來自他的家鄉山東高密地方劇種茂腔。怕大家沒聽過「貓腔」,他還現場讓女兒管笑笑播放了一段。當莫言得知永嘉縣委、縣政府為挽救永昆,一邊培養戲曲人才,一邊出資「送戲下鄉」培養戲迷,並且成果斐然之後,莫言先生對以由騰騰為代表的青年戲曲藝術人才寄語:「堅持,你們就會看到曙光」。

12月1日早上,莫言來到蒼坡古村,參觀了李氏大宗祠、改革紀念館等景點。千年古村歷經滄桑風雨,卻舊顏未改,寨牆、路道、亭榭、古柏等引得大家不時駐足。「這是手擀的嗎?」「對,純手工的。」莫言先生對古村內掛素麵、曬柿餅的場景分外有興趣,並讚嘆說:「這就是人間煙火!」

結束了對蒼坡古村的參觀,莫言先生來到小港碼頭,體驗楠溪江竹筏漂流。莫言在竹筏上時而微笑,時而沉思,時而興致勃勃地划槳擊水,沉浸在如詩如畫的青山綠水之中。這時前面的竹筏上有人吟唱起了楠溪山歌……」此情此景深深感染了莫言先生,他在悠悠竹筏上現場創作並吟唱出一首《遊楠溪江》:「青山巍巍綠水長,都說仙境楠溪江……」

莫言,原名管謨業,1955年2月17日出生於山東高密,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2012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 1981年開始發表作品《春夜雨霏霏》, 1984年因《透明的紅蘿蔔》而一舉成名。 1986年,在《人民文學》雜誌發表中篇小說《紅高粱家族》引起文壇極大轟動。1987年擔任電影《紅高粱》編劇,該片獲得了第38屆柏林國際電影節金熊獎。2011年憑藉小說《蛙》獲得茅盾文學獎。2012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2017年11月,莫言獲香港浸會大學榮譽文學博士學位。同年12月,憑藉作品《天下太平》,獲「2017汪曾祺華語小說獎」中的短篇小說獎。據不完全統計,莫言的作品至少已經被翻譯成40種語言。

—END—

分享點讚,是對我們最大的鼓勵

投稿郵箱:yjnxj01@163.com

來源:中國永嘉微信公眾號

相關焦點

  • 《康熙來了》停播後,那些綜藝咖都去哪了
    康熙來了》停播後,那些綜藝咖怎麼樣了?當年宣布停播的時候,可是有無數網友在哭啊~~~~在節目停播後之後,很多康熙粉對當年的那些綜藝大咖都非常牽掛。那我們今天就來扒一扒,康熙沒了之後,那些綜藝咖怎麼樣了。
  • 楠溪江系列活動邀你熱鬧過大年
    1月18日起,楠溪江將推出——穿越千年,夢回大宋,來楠溪江過大年的系列活動。遊客可在楠溪江翱翔宋文化海洋、體驗傳統非遺、了解民俗風情,體驗兒時過年味道。,品味楠溪江長壽宴,來百丈瀑過年味十足的春節。溪下馬燈戲時間:1月25日~31日地點:溪下鄉黃一村、麻茶村、劉山村內容:溪下馬燈戲又名「竹馬燈戲」,是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曾多次登上央視。馬燈戲表演形式獨特,過年不妨抽出時間去見識下溪下鄉的這張文化金名片。
  • 霸凌事件不斷 盤點那些年曾被霸凌過的明星
    最近幾年只是這個詞用的比較多而已,但是倚強凌弱、仗勢欺人不管是在國內還是在國外都是一種長期存在的社會現象,倚強凌弱的事件每天都在發生著,就連明星在出名前也出現過被霸凌的現象 。今天小編為大家說說那些曾被霸凌過的明星。說在前面,霸凌並不僅僅發生在校園裡,在各個階層、各個年齡段都有。先說說國內的明星。
  • 中國·楠溪江首屆桐花節來了!!精彩內容先睹為快!
    曾遊歷永嘉山水的謝靈運是中國山水詩鼻祖。地處中國山水詩發源地永嘉境內的靈運仙境,便以謝靈運為名,取「詩人的足跡,仙人的生活」之意。謝公子,則是年輕版的古風謝靈運人物形象。   伍中元   當天現場,舞臺區將有「謝公子」真人扮相現身,「謝公子」的扮演者為唱跳型選秀藝人伍中元,他曾合作過吳亦凡、鄧紫棋、陳偉霆等當紅藝人。
  • 莫言:自尊其實就是吃飽了撐的,很多人都理解錯了
    例如他在文章《吃的恥辱》中曾直言,「所謂自尊,面子,都是吃飽了之後的事情」,要知道我國自古都有著寧死不彎的道德標準,朱自清餓死也沒有吃美國的救濟糧,那麼一代文學大師為何會說出這樣的話呢?有句俗話說:吃人家的嘴短。
  • 《康熙來了》停播五年,綜藝咖們過得怎麼樣?
    康熙來了裡的嘉賓名牌 當年那些綜藝大咖們如今都怎麼樣了? 小甜甜找到男友了嗎? 作為為數不多上過超50次康熙多次成為「年度通告王」的模特殷琦,也隨著《康熙來了》的完結,曝光度大不如從前,但和不少女藝人的暗淡結局相比,她被島內媒體稱作「愛情智商高達180」,情路比口條順暢了不少。
  • 靈運仙境等你來!中國·楠溪江首屆桐花節18日開幕
    每年五月中旬,楠溪江的靈運仙境景區桐花谷裡,這片擁有世所罕見的野生桐花林的幽深處,也將迎來桐花綻放最盛時。  油桐,又可以細分為好幾類品種。比如葉基心形的油桐,還有葉子如雞爪形狀的木油桐,又稱千年桐。我們所稱的「五月雪」,便是木油桐的花。而在靈運仙境景區,遍野生長的大部分油桐都是木油桐,一棵木油桐樹上花開時最多有300多朵,故而落花如雪。
  • 盤龍最昆明·大街小巷之旅|聞一多朱自清梁思成林徽因都在這裡住過!
    房間內所有的展陳都在講述聞一多和朱自清在這裡的點滴,我看見聞一多寫給妻子的情書、朱自清房間的帽子。去拍攝那天外面正好下起大雨,坐在窗前聆聽雨聲也是生活中難得的時刻。每逢演出,這裡總是坐滿觀眾,而演員們則一遍又一遍的,將聞一多那些故事緩緩講述。
  • 馬悅然曾與莫言邊喝威士忌邊談小說「翻譯莫言作品沒要出版社一塊...
    2012年10月,馬悅然攜妻子陳文芬,受上海世紀出版集團世紀文景的邀請,來到上海出席一系列文化活動,談論詩歌和翻譯。馬悅然還在浦東發表了一個主題演講。華西都市報記者曾受出版社邀請,前往上海採訪了馬悅然和他的夫人陳文芬。
  • 一次上節目,楊振寧挖苦莫言「你我出身不同」,莫言:都是中國人
    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莫言曾說過:「生活中總有要傷害你的人,所以你仍然要相信別人,只是小心些而已。」交談中的兩位大咖這才有了後來莫言得「如果我拿的是諾貝爾物理學獎就好了」,莫言的這句話將其對科學的敬意表達得淋漓盡致。而楊振寧也以一句「文學不比科學差」誠懇地回應了莫言,兩大諾獎獲得者在臺上侃侃而談。然而,沒過多久,節目的氣氛就急轉直下,突然變得凝重了起來。
  • 朱自清《背影》:父愛,是需要用時間來讀懂的!
    小時候大家都曾讀過《背影》,那個時候很多人都沒有太深的感受,朱自清在這篇課文當中為大家描述的是一個非常平常的畫面。父親與兒子之間的離別,父親看著兒子即將離開的背影,很是不舍,他身材有些胖,於是步履蹣跚的去給兒子買橘子。
  • 浙江旅遊:一起去楠溪江風景區走一走,感受山水詩中的唯美意境
    浙江一直以來都是一個風水寶地,從古至今有很多的名人志士都曾生活在這裡。我這次所去的地方不是那些著名的旅遊景點,也不是這些名人志士們生活過的地方。而是一個相對安靜的景區,這個景區叫做楠溪江。是不是聽名字就能感受到它的幽靜呢?
  • 我曾來過天台,卻又走了
    今年自六月份以來便沒有機會再去過天台,昨天恰逢課題調研,有幸跟隨課題組調研,也得此機會再一次欣賞天台。本周同事回家休假了,留我一人獨處,於是我開始回憶我所認識的天台。我讀過一點黨史書,對一江山戰役也有一點了解,但也是我來台州之後才知道原來這在裡;天台山也是如此,在來台州之前,只聞其名未見其真面目。直至去年六月十九,我才第一次走進天台,也是有緣,熟悉佛學的朋友都知道六月十九是觀世音菩薩的成道日。我不是朝拜她,而是因事前往,想去熟悉了解天台和合文化。
  • 永嘉邀你來做客,八大景點免費遊,更有地道楠溪江美食等你來
    若是兩日遊的話,我通常會推薦先遊遊雁蕩山,再走走楠溪江,在山水間放飛自我。剛介紹完雁蕩山,不妨隨我經雁楠公路,到楠溪江走走。最近各地所推出的免門票遊溫州,深受市民的喜愛。五一前,雁蕩山有八大景點,邀你來做客,免費遊雁蕩,它們分別是:靈峰景區、靈巖景區、大龍湫景區、三折瀑景區、方洞景區、顯勝門景區、羊角洞景區、雁湖景區。
  • 鬍子拉碴的西施和酒吧老王子,在楠溪江畔浪蕩著,等你,來吃喝
    [Nancy]楠溪印象曾聽過老外叫過楠溪江,念起來就像《Sid and Nancy》裡那個Nancy。他自己的日本廚師是那種能一刀切出魚三種顏色、三個肌理的,但害怕中國的灶臺,說火大。日本人教海波老師裹上雞蛋、麵粉、麵包糠,得自己炸酥了,加泰國的甜辣醬,事無巨細。外面鬆脆,裡面嬌嫩豆腐香,有種起飛的感覺,像俯瞰在楠溪江畔,面對著彩色葉子般的划艇。我說這好像幹吃的甜口麻婆豆腐。海波老師說麻婆豆腐是豆腐之神,皇冠上的明珠,無論哪個老外走到中國都要吃一頓麻婆豆腐。
  • 網友猜想莫言廣告代言:愛吃餃子或代言灣仔碼頭
    昨日,隨著傳言莫言代言天價香菸的消息,很多網友盤點起了那些與莫言相關的廣告。  其實,早在莫言獲得「諾獎」的次日,郎酒集團就拔得頭籌,在紙媒和電視上利用莫言做起了宣傳。2011年12月,莫言受該集團之邀,赴郎酒產地四川省古藺縣二郎鎮,此行結束後撰寫了《水乃酒之魂》一文。在莫言獲得「諾獎」的次日,郎酒便神速地佔領了各大紙媒版面和央視的黃金時段廣告,用莫言的這篇文章為自家的酒做廣告。
  • 莫言獲頒「中華文化人物獎」 謙稱「愧不敢當」
    12月12日,由中華文化促進會、鳳凰衛視主辦的「2012中華文化人物」頒授典禮在河北省廊坊市舉行,莫言等十人獲評「2012中華文化人物」。莫言因身在瑞典,未能出席,通過視頻發表獲獎感言,表示「愧不敢當」。除莫言外,指揮家鄭小瑛、歌唱家德德瑪、導演陳鑫伊、歷史學家朱紹侯等9位人物共享了這一殊榮。  恩師徐懷中:獲諾獎水到渠成 實至名歸  作為莫言的講述嘉賓,他的恩師徐懷中因病未能出現在當晚的頒獎典禮上,而是由中華文化促進會副主席陸文虎代讀講述詞。
  • 本周末來孔廟 聽聽大咖講遺產保護那些事
    本周末來孔廟 聽聽大咖講遺產保護那些事 2018年10月12日 08:26:46來源:杭州日報通訊員 王偉 謝亞玲 記者 熊豔   在西方諸國中,義大利是一個歷史悠久、文化遺產眾多的國家,從公元前9世紀到公元前1世紀的伊特魯裡亞文明、公元前750年到公元前4世紀的古羅馬文明、其後的文藝復興等等,都為義大利留下了豐富的建築文化遺產。
  • 沿著楠溪江,蜿蜒三百裡,那些如畫的村莊,山水,和美食
    於是這個周末,驅車前往浙江,準備沿著楠溪江,找一找那些屬於秋天的,絢麗的色彩。第一站到訪的,就是源頭村。既然是沿著楠溪江走,那顧名思義,這裡,就是楠溪江的源頭啦!這停泊在清澈見底的江水之上的小船,尖尖窄窄,就是傳說中的舴艋舟了。
  • 楠溪江藝術駐村,一幕正在發生的時代縮影
    文化產業層面,在中國百業待興的三農世界,無論佔據精神內核的中國山水美學傳統,還是第一次工業革命後浪漫主義、印象主義藝術家遠離城市所影響的藝術史故事,都在這輪生態文明鄉村的發展中為當代藝術家預留了位置。楠溪江藝術駐村計劃由COART麋鹿星球與永嘉縣內擁有集體所有權的各村合作,投入資金進行古民居恢復,再租下20年的改造後房屋使用權,將其轉型為藝術家工作室和文化交流公共空間,並引入全球不同文化領域的藝術家、生活家前往永嘉古村落進行駐地創作,為當地多種生態資源發展提供人文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