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龍最昆明·大街小巷之旅|聞一多朱自清梁思成林徽因都在這裡住過!

2020-10-30 盤龍文旅MoreLife



是誰在深夜點著燭火寫作?是誰披起毛氈套上西裝要去授課?又是誰在為西南聯大的校舍皺緊眉頭?是聞一多,是朱自清,是梁思成和林徽因。


抗戰時期,他們在龍泉古鎮艱苦卓絕地奮鬥;和平年代,他們的偉大精神永遠留存。去到司家營,看看他們遺留的足跡吧。去聞一多朱自清舊居聆聽他們的故事;去龍泉古鎮研究院拾起兒時的記憶;去梁思成林徽因舊居體會他們生活的點滴;再去陸子安宅院和龍頭街115號院享受寂靜時光。


大街小巷之旅,跟著呂娜,發現不一樣的盤龍。



聞一多朱自清舊居

wen yi duo zhu zi qing jiu ju

/

此前從不知道在昆明城還有這樣的地方,對那一段歷史也只粗略了解。了解他們的故事以後,再踏入這棟一顆印建築,就有了無法言說的感覺,對他們的大無畏精神感到敬佩,也為其中貼近生活的點滴所感動。


聞一多朱自清舊居

聞一多朱自清舊居在綠蔭成林的聞一多公園內,附近的居民經常在公園裡散步和鍛鍊,那棟一顆印建築就靜靜矗立在那裡,後面是悠悠湖面,群鴨穿過蘆葦,留下陣陣水波。到了門口,清華文科研究所舊址的牌匾是時光的記憶,二樓窗口的瓦貓在靜默守望。




每次來到一顆印建築,總能被先輩的創造力所感動,踩著木板穿過一個一個房間,透過一個一個窗口,看見許多不一樣的景致。房間內所有的展陳都在講述聞一多和朱自清在這裡的點滴,我看見聞一多寫給妻子的情書、朱自清房間的帽子。去拍攝那天外面正好下起大雨,坐在窗前聆聽雨聲也是生活中難得的時刻。











曾經二樓的清華文科研究院,現在是盤龍區圖書館總分館制的一個分館。附近的一些老年人經常到這裡看書,他們戴著老花鏡,捧起一本書就是一個下午,偶爾遇到幾位同齡人,講起房屋主人的故事,跟著聽聽也覺得自己收穫了不少。








我最喜歡一顆印建築的樓梯和過道,它們好像可以通往任何地方。經過樓梯走進每一個房間,都像是探秘的過程,總在期待下一步會是什麼。連接房間的廊道也特別適合拍照,只有打開一顆印的窗戶,才能觸摸到這裡真實的靈魂。

地址 | 盤龍區龍波路俊發城聞一多公園內聞一多朱自清舊居







晉式宅院

在聞一多朱自清舊居旁,還有另一棟一顆印,它就是晉式宅院。平日裡,是京韻庭院實驗劇《聞一多》的演出場地。每逢演出,這裡總是坐滿觀眾,而演員們則一遍又一遍的,將聞一多那些故事緩緩講述。

地址 | 盤龍區俊發城聞一多公園內聞一多朱自清舊居旁




龍泉古鎮文化研究院

long quan gu zhen

wen hua yan jiu yuan

/

這裡是當之無愧的寶藏地!走進龍泉古鎮文化研究院的時候,完全想不到裡面有這麼多驚喜,了解老昆明生活、感受西南聯大名人們的風採、拍照打卡都是不二選擇。


舊物博物館

在龍泉古鎮舊物博物館裡,有很多「老昆明」物件,小時候家裡喝水的口缸、用磁帶的錄音機、還能運作的電風扇......走進這裡的一瞬間,就像掉進了80年代的昆明,點點滴滴都是回憶,隨便哪個角落拍張照片,不用調色就是復古大片。

















西南聯大名人展

你有沒有想過某一天,可以真正融入到西南聯大那個時期去。看著梁思成和梅貽琦的來往信件,聞一多最後一次演講的生動漫畫,觸摸到馮友蘭曾經使用過的桌子,仿佛真的穿越到了那個時代。一旁破舊的老式鋼琴和頗具年代感的留聲機也似乎在訴說著這裡的每一寸時光。

地址 | 盤龍區司家營龍泉古鎮文化研究院






梁思成林徽因舊居

liang si cheng lin hui yin jiu ju

/

不管時光如何變遷,世界如何更迭,總有些東西是不可磨滅的,就像梁思成與林徽因的愛情。而在這座他們一生中唯一為自己建蓋的居所裡,愛意藏在每一個角落。


梁思成林徽因舊居

梁思成林徽因舊居內,展陳著西南聯大那段時期的歷史,講述了他們如何遷移到大後方,如何在艱難日子中開出花來。還有梁思成林徽因的許多老照片。其實房間裡有很多細節,都是梁思成為林徽因設計建造的,每一個都是一篇故事。








這條小路的盡頭被兩旁的樹木繁密的樹葉掩蓋,路的這一頭兩旁都是房間,在窄窄的小路徘徊,想起梁思成帶著孩子們去瓦窯村撿石頭回來鋪路的故事,每一塊石頭代表每一個足跡,時光走了,它們永遠留在這裡。

地址 | 盤龍區寶雲路與北京路交叉路口往東南約600米


陸子安宅院

lu zi an zhai yuan

/

第一次看到這個中西合璧的別墅時,就被它的色調所吸引,灰調的磚牆搭配滇越鐵路時期代表藍,即使放在今天也不過時。


陸子安宅院

陸子安宅院的外牆已經長滿了雜草,我覺得這些綠色給這棟冷清的房子帶來了生命。站在藍色門框外,仰望巨大空曠的磚牆,誤入草叢中又遇見守護這裡的松柏樹。總之不論在那個角度,都能感受到它獨一無二的美麗。







走進房子的一瞬間,就感覺回到了民國時期,如果有個類似的民宿,應該會特別受歡迎。二樓的陽臺是我最喜歡的地方之一,站在上面眺望遠方的雲,回首看見愛人站在樓下,這才是最愜意的生活吧。

地址 | 盤龍區龍頭街地鐵站A出口背後










龍頭街115號院

long tou jie 115 hao yuan

/

龍頭街115號院也是一座傳統的一顆印建築,這棟民居,已經有上百年歷史,斯人已逝,獨留它在這裡。


龍頭街115號院

115號院是在一片喧囂裡獨有的一片天地,走進院子中的那一刻,耳朵和眼睛都靜了下來,雲朵好像也靜止了。院落中有幾株小草堅強的冒出頭來,能在115號院院子裡的臺階上坐下來,感受時間的流動,也是快節奏生活中難能可貴的事情。






這裡的木紋好像比聞一多朱自清舊居的要更深,深紅色的窗子和門散發著古老的氣息,撫過一道道門,一扇扇窗,回首已經百年。天氣好的時候,陽光能把院子照的發亮,透過窗欞的空格照到屋裡去。如果要用一句話來形容115號院,我覺得它就是鬧市裡的慢時光。



相關焦點

  • 昆明龍頭街將大改造!梁思成林徽因朱自清故居有望對外開放
    掌上春城訊在昆明,龍頭街的名字家喻戶曉,因為這裡有著傳統的「趕街」習俗和「花燈之鄉」的美譽。在全國,龍頭街的名氣也不小——棕皮營的梁思成林徽因故居,系二位建築大師此生唯一一座親手為自己建造的房子;朱自清、聞一多、金嶽霖、馮友蘭等35位院士曾在此居住,留下了一段西南聯大名人奮戰救國的輝煌歷史;史語研究所、中國營造學社舊址、桂家大院等26項古建築文物,成「掎角之勢」散布在龍頭街周圍,讓這裡充滿了歷史和文化的氣息。
  • 顛沛流離中的詩心——林徽因的南渡人生(下)
    這三所大學的校長蔣夢麟、梅貽琦和張伯苓成立了臨時聯合大學委員會,中國大學的三大巨頭在戰時聯合辦學,匯集了海內外的優秀教員,如陳寅恪、吳大猷、聞一多、朱自清、馮友蘭、錢穆、吳宓、陳岱孫等各學科的頂尖人才聯大的教師們很多都是林徽因和梁思成的老友,尤其是金嶽霖和張奚若,他們是林梁二人的密友,自長沙分別,數月未見,相聚自是歡欣,這也讓林徽因難得有由衷的笑容。
  • 朱自清在成都祭悼聞一多:要吶喊,要燃燒
    朱自清多次陳述過這樣的寫作觀,應「於一言一動之微,一沙一石之細,都不輕易放過」,「每事每物,必要拆開來看,拆穿來看;無論錙銖之別,淄澠之辨,總要看出後而已,正如顯微鏡一樣。這樣可以辨出許多新異的滋味。」(《朱自清全集(第1卷)》,江蘇教育出版社1988年版,第215頁)朱自清很快寫出《關於「月夜蟬聲」》一文,算是回答。
  • 聞一多朱自清舊居修繕後首次亮相
    中新網雲南新聞5月17日電(崔旭娜)5月18日是「國際博物館日」,以此為契機,盤龍區文化和旅遊局主辦的「5.18國際博物館日」暨聞一多朱自清舊居、晉氏宅院開館儀式系列活動將於當天上午拉開序幕。
  • 林徽因與梁思成
    與林徽因終成眷屬的是梁思成,梁啓超長子。思成之前梁家先有過一個夭折的男孩,因此平輩或晚輩都稱呼思成二哥或二叔、二舅。
  • 《紐約時報》補發重要人物訃告 講述林徽因與梁思成
    △圖片來自:《梁思成與林徽因——一對探索中國建築史的伴侶》,費慰梅(Wilma Fairbank)著,曲瑩璞、關超等譯成為中國最著名的建築歷史學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他們想挽救的建築已有好幾百年的歷史,這些建築通常年久失修,而且散布在遙遠的地方。
  • hi,你來昆明最值得遊玩的地方
    蔣夢麟、梅貽琦、張伯苓、馮友蘭、陳寅恪、葉企孫、華羅庚、胡適、朱自清、聞一多、鄧稼先、朱光亞、趙九章、楊振寧、許國璋、黃昆、任繼愈……一個個名字,群星璀璨,一段段故事,塑造傳奇,他們是科學界、文學界、學術界的泰山北鬥,他們的成就震動古今、顯耀當世,他們當時匯聚於昆明。
  • 不願梁思成代筆,想寫英文版《漢武帝傳》,這樣的林徽因你知道嗎?
    端莊大方的國徽設計圖樣、溫潤優雅的瑪瑙耳環、精緻小巧的景泰藍藝術對罐、色彩絢麗的手繪古建築圖樣、形神兼備的書法扇面……這些世人難得一見的梁思成、林徽因珍貴文獻和生活實物,近日亮相上海藝術品博物館舉辦的《源流——梁思成、林徽因文獻藝術展》。
  • 留學往事:梁思成與林徽因留學賓夕法尼亞大學
    賓夕法尼亞大學  聰穎林徽因三年獲得美術學士學位  海船一路歷經風浪,於7月6日抵達了紐約綺色佳(Ithaca)的康乃爾大學(CornellUniversity)。梁思成與林徽因先在這裡利用暑假補習幾門課程。
  • 清華新林院存在諸多火患 為梁思成林徽因等故居
    為梁思成、林徽因等大家故居  如今私搭亂建嚴重  租住者多靠煤爐取暖——   清華大學 新林院存諸多火患這裡曾經是梁思成、林徽因、陳寅恪、潘光旦、錢鍾書等大家的居所。  但後來,隨著年代的推移,這一片漸漸變為教職工的房子,到了本世紀,房子被陸續外租,這裡也變得魚龍混雜起來。  最近幾天,記者連續對清華大學新林院進行走訪,發現這裡存在諸多消防安全隱患。
  • 文化十分丨太原晉祠:梁思成林徽因「不肯失之交臂」的千年之美
    作為中國營造學社的重要成員,梁思成、林徽因為中國古建築研究和保護作出了卓越貢獻。今年恰逢中國營造學社成立90周年,清華師生跟隨梁林二人的腳步,來到他們曾考察過的地方,從太原晉祠到雲岡石窟,從應縣木塔到五臺山佛光寺,清華師生一邊考察,一邊把「人文清華」講壇的公開課帶到了這裡。
  • 追憶老同學梁從誡及其父母梁思成林徽因
    葉企孫擔任校務委員會主任, 陳岱孫、金嶽霖以及梁思成、周培源等先生都是委員。同時, 陳岱孫、金嶽霖、梁思成還分別擔任經濟系、哲學系、建築系的系主任, 周培源任學校副教務長。可以說當時這些大教授都是清華的當權派。梁從誡與他們的關係都很親密。但是他並未從中得到過任何特殊的照顧。這從梁從誡轉系未成這件事上可以證實。
  • 林徽因死後,照片被梁思成續弦摔碎,女兒怒扇後母,梁思成不吭聲
    林徽因自身身體一直不好。當時已經是肺結核晚期,長期臥病在床,說話都很吃力。但是還是每周抽出2次時間來,專門為林洙補習英語。後來林洙沾了老公程應銓的光,擔任清華大學營建系的系秘書。林洙和程應銓結婚的時候,林徽因資助過她,梁思成還為林洙徵婚。所以不管從哪個方面來說,林徽因都是林洙的恩人。
  • 說金嶽霖跟林徽因上過床的人,真的太過分了
    在這種時候,梁氏夫婦就穿過他的小院子,進入他的內室,和客人混在一起,這些人也都是他們的密友。」對此,金嶽霖在晚年回憶說:「他們(梁思成夫婦)住前院,大院;我住後院,小院。前後院都單門獨戶」。1937年,抗戰爆發,北平、天津淪陷,梁思成夫婦去到了西南聯大。梁思成夫婦設計、建造了一棟房子,並於1940年搬進去住。1940年後,是知識分子們在昆明過得最艱難的一段時間。
  • 林徽因為什麼嫁給梁思成,而不是徐志摩呢?
    文 / 李筱懿
  • 一會兒是徐志摩,一會兒又是金嶽霖,梁思成對林徽因沒意見嗎
    試想,都是忙到連喝茶的功夫都沒有的人,還談什麼糾葛呢?不過,婚後的林徽因和徐志摩,還真鬧過一場緋聞。1930年,由於病情加重,在醫生的建議下,林徽因不得不辭去東北大學的職務,一個人回到北京在香山療養。林徽因和梁思成為了得文人學士們提供一個交流思想和學術的地方,每周六便對大家開放家裡的客廳。同時,他們又非常好客,所以大家都喜歡來他們家聚會。慢慢地,他們家的客廳在北京知識分子的圈子裡出了名,這無疑讓更多的知識分子慕名前來。金嶽霖就是在徐志摩的引薦下,認識了名聲在外的林徽因和梁思成夫婦。
  • 中國最厲害的大學——西南聯大
    說起中國歷史上最厲害的大學,大家想到的是清華北大,其實,新中國成立以前有一所大學才是真正意義上的中國最厲害的大學,那就是西南聯大。 西南聯大的校舍是由梁思成和林徽因夫婦設計的, 不知道大家看沒看過汪曾祺的《跑警報》,當時的昆明受到日軍的密集空襲,空襲警報一響,大家只能先去郊區,聯大的師生管這個叫做「跑警報」,因為「躲」太消極,「逃」又太狼狽,惟有這個「跑」字,於緊張中透著一股從容,最有風度。
  • 林徽因、梁思成、金嶽霖的瓜葛,與一本回憶錄有關
    1928年春,林徽因與梁啓超的兒子梁思成結婚。新婚之夜,梁思成問她,有個問題我只問一遍,以後再也不提,「為什麼是我?」林徽因說,這個問題我要用一生來回答。林徽因為何不正面作答?當今有著數不清的解讀。不過,迫切想解開的,恐怕莫過於曾參與人民英雄紀念碑、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等作品設計的梁思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