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溪江藝術駐村,一幕正在發生的時代縮影

2020-12-23 楠溪江旅遊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COART麋鹿星球楠溪江藝術駐村計劃宣傳片》

出品:COART麋鹿星球 / 腳本:劉昊 / 製作:拿相機的尤

從溫州市永嘉縣巖頭鎮芙蓉村開始的COART麋鹿星球藝術駐村計劃,已於2020年7月正式啟動。事件背後需要以兩個視角進行審視:一是從中國縣級單位到村級單位的新型集體所有制經濟改革,如何推動國家鄉村振興戰略下的生態資產化形成;二是在時代語境中,中國的藝術駐地項目應以怎樣的模式,去推動亞洲原住民鄉村背景下的文化資本開發。

屬於亞洲的原住民藝術駐留案例

藝術駐地(Artist in Residency,簡稱AIR),也叫藝術駐留或藝術居住。它並不是一個新生的藝術行為概念。從17世紀中期開始,法國學院便設置羅馬大獎(Prix de Rome),獎項獲得者可前往羅馬梅蒂奇別墅居住創作,其中不乏畫家弗拉戈納爾、安格爾、作曲家柏遼茲等藝術家。1870年荷蘭王室威廉三世創立裡克斯藝術學院駐地項目,1889年德國創立沃爾普斯韋德藝術村,遂將藝術駐地帶入具有規模化的藝術村模式。20世紀以來,全球發達國家的政府、財團和基金會相繼介入藝術駐地項目,無論現代/後現代藝術中心轉移至美國的「聯邦藝術計劃」,還是法國巴黎國際藝術城,都成為各國培養藝術家的重要手段。21世紀以來,裡昂高等美術學院將藝術駐地認定為後文憑教育,東京宮當代藝術駐留項目Pavillon在塞納河邊開啟,以四川美術學院為代表的中國院校藝術駐留計劃也宣告中國AIR的成熟。

楠溪江藝術駐村計劃的公共空間:深海便利店

COART麋鹿星球藝術駐村計劃,也就是楠溪江藝術駐村計劃,屬於地方政府和藝術機構雙重扶持的項目。從歷史樣本來說,它更類似於1994年運營的日本「ARCUS Project」駐地項目和1999年開始的臺北國際藝術村項目。無論日本茨城縣、臺灣地區、還是溫州永嘉縣,成為地方政府擁有著強烈意願發起的藝術駐地項目絕非偶然。仔細觀察這幾個亞洲地區對於藝術駐地的規劃,不僅僅針對純粹藝術的創造需求,當地政府希望項目本身能夠與所在區域的歷史人文發生關聯,將藝術創作與強在地性結合,促進當地的地區發展。

楠溪江藝術駐村計劃藝術家的公益手工課

從Artist in Residency到Artist Run Residency,從藝術駐地創作到藝術駐地交織,它的社會學基礎源於亞洲特有的原住民鄉村。項目地所處的亞洲鄉間僻壤,保持著原生性的生產關係。農民與土地的關係不僅是資本關係,還流淌著宗族關係。保持著傳統人脈關係的亞洲鄉野,遵循東方熟人社會的儒學特徵,依舊可以「禮失求諸野」,在美學創作土壤之上去洞察社會觀念的堅守與變遷。尤其是當代藝術正在進行的今天,時代特徵與社會關係的討論,在東方的村野駐地創作中將發揮極大的空間。

駐村藝術創作倡導就地取材

楠溪江藝術駐村計劃聚焦在「駐村」上,而不是「駐地」上,這當然是一個強烈的信號。駐地是一個空間轉移的概念,駐村是一個時代戰略的互動。國家戰略層面,鄉村振興是應對全球化挑戰的壓艙石,中國政府1300萬億設施資產的投入,蘊含著萬萬億生態資產的轉換。文化產業層面,在中國百業待興的三農世界,無論佔據精神內核的中國山水美學傳統,還是第一次工業革命後浪漫主義、印象主義藝術家遠離城市所影響的藝術史故事,都在這輪生態文明鄉村的發展中為當代藝術家預留了位置。

恢復古村鄰裡建築美學

藝術駐村第一步,為古建恢復活力

楠溪江藝術駐村項目的時代背景,與國家鄉村振興緊密相關,是「生態資產化,資產生態化」改革的一處時代縮影。一方面是縣級村級百業待興的迫切要求,一方面是生態資產化改革的謹慎探索。除了與文旅開發公司合力打造歷史文化名村,當地政府對永嘉縣不同村落文化的多種空間資源,與社會資本合作的多元模式正逐步成型。比如自然島、長灘島與江南創意機構的水上運動項目合作,比如從巖頭鎮芙蓉村幾間失修民居開始,與COART麋鹿星球的藝術駐村項目啟動。

芙蓉古村裡隨處可見的古居類文物建築

楠溪江藝術駐村計劃,從一開始就承擔了改造失修民居、整村生態規劃的概念,但它又不是拍腦袋去引進一個藝術機構,而是與不同的合作機構進行論證,發現了楠溪江古村落完全可能滿足當代文藝創作和生活的可能。楠溪江的藝術可能性已經在歷史上得到驗證,這裡的山湖林村留下了謝靈運、王羲之的佳話,楠溪江近年交通基建的發展也讓浙江、上海、福建的中心城市人口在此的未來消費形成極大的可能。

永嘉縣為數不多的古建工匠共同參與藝術駐村建築恢復

楠溪江藝術駐村計劃合作方COART麋鹿星球隸屬於一直活躍於文化領域的中書控股集團,創始人李亞鵬先生近20年的投入,已將COART麋鹿星球、大理四季街市、COART在路上、COART嘉年華等非標化的文化品牌IP成功植入中國西南和河南江西等省。楠溪江藝術駐村計劃由COART麋鹿星球與永嘉縣內擁有集體所有權的各村合作,投入資金進行古民居恢復,再租下20年的改造後房屋使用權,將其轉型為藝術家工作室和文化交流公共空間,並引入全球不同文化領域的藝術家、生活家前往永嘉古村落進行駐地創作,為當地多種生態資源發展提供人文土壤。

恢復一新的公共空間成為藝術家和村民交流的空間

以芙蓉古村為例,列入危房改造的古民居逾百間,改造費用通過村集體與COART麋鹿星球合作,由文化資本公司完成空間景觀的再創造。被徵收房屋的村民則通過與村集體的協商,即興基於村民意願的手段補償。被改造的古民居則嚴格按照當地的傳統民居風格,聘請當地為數不多擁有古建工藝的工匠進行原貌恢復,並與周邊的鄰居古宅、風水地貌形成原本的互動關係,除了讓前來駐地的藝術家能夠在一個安全的環境裡進行創作,一切不擾如初的江南古村。

駐村藝術團隊來自天南海北

吸引願意來鄉村生活的藝術家

溫州人鍾藝,楠溪江藝術駐村計劃的空間設計總監,他是浙江最早從事精品民宿設計和運營的前輩。鍾藝20年前就來過芙蓉古村,目前正在著手已經合作的50間古民居進行恢復改造,未來僅在芙蓉古村的改造計劃則有上百間,並作為樣本向其他符合條件的古村落進行延展。

雖然鍾藝還有民宿在江南其他區域運營,但是他已經閒雲野鶴般定居楠溪江古村。藝術駐村的空間有別於旅行下榻的居所,它首先會滿足藝術家基本的起居要求。鍾藝說他把改造後的古民居稱之為「鄉墅」或「村墅」,必須是真正融入村裡生活的現代居所。除了藝術家居住的空間,還有公共空間的改造需求。目前,經由鍾藝和當地古建匠人改造的公共空間已經包括一家威士忌酒吧、一家銀飾手作坊、一家由街頭藝術團隊運營的餐吧與手工活動室,以及尚在改造進行的微型美術館。

溫州設計師鍾藝對永嘉古村落情懷滿滿

上千年的芙蓉古村,夜裡是老人與孩童的娓娓細語,以及搖曳在涼亭水池旁的屋門燈籠。年輕人漸漸離開後的芙蓉古村,入夜顯得異常安靜,「活力」這個詞與村落相形漸遠。藝術駐村計劃到來的同時,COART麋鹿星球藝術營已經於今年在村裡開展多項文化恢復及再生項目,包括傳統食材市集、古戲臺表演、爵士樂演出、街頭藝人雜耍、花藝展覽,以及以村裡手工燈籠為素材,延展到村外楠溪江江邊營地的大地藝術展。第一批駐地藝術家正是來自這些表演者,他們並不是關在民居裡創作的隱士,而是積極參與到村民文化互動活動中的藝術居民。通過藝術駐村計劃,他們在兩個月內的創作生活中,成為了芙蓉古村裡的「村裡人」。

從居民到村委會的村幹部,是首先對此感到變化的人。藝術家來了,遊客來了,村裡做小買賣的收入也來了。他們當然不認識那些參加過上海雙年展的藝術家,或者參加過上世紀第三代詩歌運動的文人,也不知道這些藝術家是第一次來到芙蓉村並且住下,在夜裡暢談著古村帶給他們的靈感。老居民們的群體理性卻感知到了一座古村在文明發展中日漸迸發的活力。

藝術駐村火舞團隊每周的教學活動

藝術駐村藝術家之一,來自上海「部落融合」的女子火舞團體負責人Myu每周帶領夥伴們將廢棄的材料做成房屋裝飾材料,並帶領村民們在一座改造後的藝術駐村公共空間頂層起舞歌唱。遠處是落入山巒的楠溪江日落,餘光照耀到村裡古時的祠堂與舊廟裡,像一幅定格的自然主義風格油畫,發出了不同時空量子糾纏一樣奇妙的聲響。2020年年末,楠溪江藝術駐村項目正式向社會發布並運行。這裡沒有金融資本追逐流量,楠溪江在鄉村振興與生態改革的浪潮中,湧動著歷史、地理、人文所賦予它的多元可能。

來源:樹莓體

作者:劉昊

RECOMMEND

相關焦點

  • 寧海啟動「藝術家駐村行動」 讓藝術「大咖」為鄉村賦能
    根據寧海出臺的文化名家名匠工程建設實施意見,從今年起,該縣將評選文化優才、文化名家名匠,3年內駐村名家名匠要達到100名,使之成為「藝術家駐村」的一支重要力量。  同時,寧海還將組建一支專家型文藝志願服務隊伍,深入開展「一人一藝」全民藝術普及工程建設,促成36名「百姓大舞臺」文藝導師駐村結對。
  • 華州區大明鎮:駐村幫扶路上的鄰裡守望
    生活不僅僅是詩多夢多,不僅僅是詩和遠方,對於基層一個特殊群體來說,更多的是駐村、學習、走訪、研判、解決問題,還有深入組戶和貧困戶親切的接觸,鄰裡守望。他們不是鄰裡,卻勝似比鄰,甚至有時候對他們比自己的親人做的還要多。
  • 國開行駐村工作隊:打通消費扶貧路
    前不久,在國家開發銀行黑龍江省分行駐富裕縣忠厚鄉蓬生村工作隊的駐地內,大娘和工作隊正在緊張地忙碌著,有的負責數雞蛋、有的負責裝蛋託、有的負責打包,眼看著近萬枚的雞蛋、鴨蛋、鵝蛋即將裝車運走,大家臉上露出了開心的笑容。
  • 扶貧駐村第一書記王海淼:一幕幕場景,都是難忘的歲月
    以下講述的是,王海淼派駐該村兩年多來記憶中的一幕幕場景。情景一:2017年12月,大雪天傍晚,攙著喝醉酒睡雪地的貧困戶李慶黨回家,他7歲的孩子,衣衫單薄,坐在火堆邊,嘴裡啃著半生不熟黑乎乎的土豆,凍的瑟瑟發抖。2018年,李慶黨天天忙著開挖溝機掙錢,脫貧致富。
  • 藝術家駐村撬動鄉村文化振興
    5月18日 在寧海縣舉辦的 海峽兩岸藝術振興鄉村座談會上 兩位來自中國臺灣的藝術家表示 要成為寧海的駐村藝術家
  • ·恩陽區人民法院推行「無訟村社」「駐村法官」機制
    駐村法官圍繞發生在轄區的真實案例和日常生活中的法律知識,向村民們進行了深入淺出的講解,受到群眾一致好評。為深入推進訴源治理實質化,積極參與基層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構建充滿活力、富有效率的新型基層社會治理機制,促進社會和諧穩定,今年6月,恩陽區人民法院出臺了《關於加強訴源治理構建「無訟村社」的實施辦法》,指派法官擔任駐村法官。前述一幕正是駐村法官分別到「無訟村社」開展工作的剪影。
  • 沿著楠溪江,蜿蜒三百裡,那些如畫的村莊,山水,和美食
    江南的深秋,正在落下最後一片帷幕,跟著而來的,就是漫長難熬的冬天了。於是這個周末,驅車前往浙江,準備沿著楠溪江,找一找那些屬於秋天的,絢麗的色彩。第一站到訪的,就是源頭村。既然是沿著楠溪江走,那顧名思義,這裡,就是楠溪江的源頭啦!
  • 小徑-- 格蘭菲迪藝術家駐村計劃2015蘇暢個展開幕
    關于格蘭菲迪藝術家駐村計劃 格蘭菲迪藝術家駐村計劃是一個面向全球的藝術項目,自2002年起,由時任格蘭父子洋酒公司主席,傾心於藝術收藏的查爾斯•戈登 (Charles Gordon) 所創立各種藝術形式、流派和風格,從繪畫雕塑到裝置藝術兼收並蓄,使今年的項目令人興奮,多樣而充滿活力。格蘭菲迪藝術家駐村計劃的一個獨特之處是藝術家在蘇格蘭為期3個月的短期體驗,每個藝術家自由創作,從酒廠的人物、歷史、人文遺產和迷人的自然環境中得到啟發,不設定主題和題材。
  • 臺安縣駐村幫扶出實招 精準扶貧見實效
    >「多虧了菸草專賣局駐村工作隊,讓我住上了新房子,有了重新生活的勇氣,我很感謝他們!」2016年開始,為響應「聯鄉包村」的號召,鞍山市菸草專賣局委派臺安縣菸草專賣局參加駐村工作隊,與市技術創新與研發服務中心共同幫扶富家鎮荒地村。以前的才成武家收入微薄,家裡房屋破舊,生活舉步維艱。得知此情況後,結對幫扶的駐村工作隊多次到他家走訪,耐心做他的思想工作,鼓勵他增強生活的信心,幫助他研究脫貧項目。
  • 鶴壁這些駐村第一書記為您薦書
    本書逐一對《詩經》各篇從原文、注釋、譯文、評析等方面進行了全景式解讀,力求再現這部文學名著的神韻和風採,讓讀者深刻領悟這部作品的豐富內涵和藝術價值。薦書人:王文勇(淇縣廟口鎮葛箭村駐村第一書記)《家風》王彥豔 連俊超 主編該書通過一個個小故事,講述了家風對個人、對社會的重要影響。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家風是社會文明的縮影,家風正則後代正、源頭正、國家正。
  • 聚焦《花繁葉茂》觀眾評劇|謝亞鵬:縮影中的縮影
    貴州翻天覆地的歷史巨變,鼓舞人心、催人奮進,被習近平總書記讚譽為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事業大踏步前進的一個縮影。同時,這部電視劇更是由「點」及「面」,更好地反映出貴州打贏打好脫貧攻堅戰、建設新農村所取得的巨大成果,是縮影中的縮影。精準扶貧,花繁葉茂。老百姓把美好幸福生活的感受,都寫在了喜氣洋洋的笑臉之上。作為首部以「脫貧攻堅、全面小康」時代號召為背景,反映西南鄉村題材的電視劇,《花繁葉茂》既具有凝重厚實、大氣磅礴的時代主題,也具有清新健康、引人入勝的喜劇風格。
  • 探訪臺北國際藝術村:創造開放的藝術空間
    這座建於一九五三年,外觀平凡無奇且閒置多年的建築,在一項名為「閒置空間再利用」計劃推動下,於二〇〇一年開始營運,二〇〇三年五月藝術村正式委由「臺北市文化基金會」經營管理,為世界各地的藝術創作者,建構一個國際交流平臺。  正如「村長」,也是「臺北市文化基金會」執行長蘇瑤華所言:這裡最大的特色是,在藝術村工作室開放日,藝術家工作室等空間都是開放給所有遊客欣賞體驗的。
  • 李朝富:兩次駐村兩次駐村一種深情
    李朝富:兩次駐村兩次駐村一種深情 發布時間:2020-01-20 11:42:47      來源:銅仁日報   思忖再三,李朝富提出了繼續駐村的申請
  • 疫情防控 衝鋒在前︱土城子村駐村工作隊長高宏宇扛起「硬核」擔當
    作為烏蘭察布市集寧區白海子鎮土城子村駐村工作隊長兼第一書記的高宏宇,駐村兩年來,這樣的暖心場景已成為常態,成了當地百姓心中的貼心人。這是1月30日發生在土城子村部的真實一幕。當天,高宏宇為白海子鎮政府捐贈了500個口罩,還受烏蘭察布市自來水公司委託捐贈了800個口罩和100副手套。此外,高宏宇還為土城子村和10多個自然村及駐村工作隊捐贈了1500多個口罩,並現場為村民示範口罩的正確戴法,叮囑村民注意防範,常洗手、常消毒、常通風。
  • 朱自清、莫言都曾來過,盤點那些來過楠溪江的文化大咖……
    當代以來,汪曾祺、夏蕙瑛、餘秋雨、莫言等一大批文化大咖先後慕名來楠溪江尋夢,他們的言行和作品無不反映出對楠溪江的熱愛之情,因為楠溪江不僅有永遠的山水詩、最美的桃花源、「義利並舉、敢為人先」的永嘉人精神,更有改革開放的波瀾壯闊和新時代創業創新的百舸爭流、千帆競發。
  • 駐村日記|駐村第一天,清華畢業的她寫下「篳路藍縷,以啟山林...
    那一天,是我第一次來到雲南省德宏州芒市五岔路鄉芒蚌村的日子,也是我成為雲南省檢察院駐村工作隊員的日子。一年,不過三百多個日夜,這一段歲月並不因漫長雨季而褪色,反而因為諸多難以忘懷的經歷,成為了時間長河裡經過浪花淘漉後方現的真金,愈發熠熠生輝。難忘大山深處的巨變在淅淅瀝瀝的小雨中,來到雲遮霧繞的山村。
  • 洛可可藝術:「路易十五式」的奢華細膩展現,糜爛的時代風格縮影
    人們常說藝術是時代政治、經濟、思想文化映襯出來的倒影,同時期的藝術也是研究歷史背景的重要素材。在歐洲的藝術美術歷史上,歐洲的藝術的發展,就好像一個相互交替的過程,古希臘時期對神權的敬仰,到文藝復興時期的天馬行空,歐洲的美術歷史發展也在各代藝術家的不斷探索中前進,上層藝術反映下層經濟結構,藝術的展現也如同時代的縮影一般照應著生活。
  • 我在「國貧縣」的駐村日記①|四川宜賓錦屏鎮慄子村駐村工作隊隊員...
    劉波(左一)到貧困戶家了解情況封面新聞記者 伍雪梅 整理日記作者:四川省宜賓市屏山縣錦屏鎮慄子村駐村工作隊隊員 劉波我們扶貧工作者只有把心沉到最基層去,為群眾悉心服務、耐心講解、真心付出,瑣碎繁雜的扶貧工作也會變得簡單而溫馨
  • 永嘉美麗城鎮建設帶動村莊變景區,全域旅遊邁入「村」時代
    在步入全民休閒度假時代的今天,越來越多的人來到鄉村,感受那一脈青山、一方綠水、炊煙嫋嫋的鄉愁時光。 2017年以來,浙江省推進「萬村景區化」,計劃到2020年,全省1萬個村成為A級以上景區村莊。截至去年,永嘉縣已創成2A級以上景區村莊共76個,其中3A景區村莊33個,2A級景區村莊43個,兩項指標全市排名均為第一,今年擬創32個景區村,全域旅遊邁入「村」時代。
  • ...情助脫貧丨羅甸縣羅悃鎮羅蘇村脫貧攻堅駐村工作隊第一書記黃光菊
    2014年第一次走訪,拿著遍訪表走村串寨進行摸排填寫,2015年派駐沫陽鎮大井村,2016年到2019年期間每月定期走訪幫扶困難群眾,2019年8月增派到羅悃鎮羅蘇村,2020年3月成為羅蘇村脫貧攻堅工作隊第一書記……期間發生了很多令人感動的事,每一件事如同發生在昨天,每一幕都很清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