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訪臺北國際藝術村:創造開放的藝術空間

2020-12-18 中國新聞網

  中新社臺北六月二日電 題:創造開放的藝術空間  

  ——訪臺北國際藝術村

  中新社記者 曾嘉 陳立宇

  臺北車站以東不遠,原來是臺北市政府養工處的閒置辦公室,並不惹人矚目,然而現在如果再經過這裡,一定很難錯過這棟四層樓建築所展現的藝術新貌,那裡就是現今的臺北國際藝術村——藝術家相互交流並且對外開放的藝術空間。

  這座建於一九五三年,外觀平凡無奇且閒置多年的建築,在一項名為「閒置空間再利用」計劃推動下,於二〇〇一年開始營運,二〇〇三年五月藝術村正式委由「臺北市文化基金會」經營管理,為世界各地的藝術創作者,建構一個國際交流平臺。

  正如「村長」,也是「臺北市文化基金會」執行長蘇瑤華所言:這裡最大的特色是,在藝術村工作室開放日,藝術家工作室等空間都是開放給所有遊客欣賞體驗的。在這裡不用抱著朝聖的心情去瞻仰藝術品,而是用玩耍的想像力,去探索觀察每一件創作。展覽並不是藝術村最大的功用,交流與互動才能維持國際藝術村的生命力。

  藝術村一共有十間工作室,提供世界各地藝術家申請三個月「駐村」創作。蘇瑤華說,各地藝術家的聚合,其實是這棟建築物最主要的資產。每位藝術家從各地帶來不同藝術文化,彼此在這個空間短暫交會,構出一片綿密的網絡,為藝術激蕩出燦爛的火花。

  藝術村每年平均約有四十五至六十位海外藝術家和四位臺灣藝術家駐村創作。十二坪(約四十平方米)大的工作室內,有完善的起居設備與獨立創作空間,也有舞蹈排練室、暗房、鋼琴室等各項專業設備,配合創作者不同需求。

  在眾多駐村藝術家中,也有來自大陸的文藝名人。著名作家錢鋼曾在二〇〇五年十一至十二月間進駐這裡,藝術村的介紹資料這樣說:在臺停留期間,錢鋼以「觀察臺灣、理解臺灣」為文化主軸,以身為大陸文化人和知識人的角度,貼身探索臺灣的文化脈絡。

  「如果你偶然之間經過這裡,被外牆上懸掛的一幅幅畫作所吸引,進而入內一探究竟,那麼你將會看到在一樓開放的展覽室及戶外開放空間中的藝術作品;你可能會遇到住在這裡的藝術家們正在咖啡迴廊交換心得,或許你也可以加入他們的聊天或討論,或者藉由這裡的藝術推廣活動而與藝術更接近,讓藝術落實在你的生活裡。」

  蘇瑤華說,這裡提供的藝術推廣活動包括:藝術家講座、安排駐村藝術家在藝術村舉辦幻燈片講座,對民眾陳述其創作理念,讓民眾與藝術作品更接近。還有創作工坊的活動,由藝術家帶領民眾進行創作,你可以實際參與,成為創作的一分子。

  為此,藝術村定期舉行「藝術家工作室開放日」,在這一天,民眾可以到位於樓上的藝術家工作室參觀,看到藝術家如何創作的過程,並且依此與藝術家近距離接觸而更了解什麼是藝術。對於常常感嘆看不懂藝術品的人,經由與藝術家面對面並了解其創作過程後,更能欣賞其藝術作品。

  蘇瑤華表示,除了每個月主題性展演活動、DIY藝術課程舉行之外,藝術推廣的範圍也擴張至校園,讓駐村藝術家到大專院校進行演說及示範教學,未來也計劃深入偏遠地區,不局限定點,希望達成移動藝術村的概念。(完)


相關焦點

  • 臺北小調|聚落新生:違章藝術下的寶藏巖
    藝術駐村與城市的關係若即若離,無論「邊際之島」還是「化外之地」,都讓寶藏巖的身份尷尬迷茫。因違章建築而來的「當代遺產」,除了奇觀式的取景,在建築空間上並無過多可談之處。位於山腳的「臺北國際藝術村」導覽地圖「藝術進村」的模式並不罕見,已運營十八年的日本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節,與之後出現的瀨戶內海藝術祭都是十分「成功」的案例,巧借外來創作者的名聲,美譽能換回新的身份認同。
  • 臺北綠色藝術建築獲國際設計大獎
    德國國家設計獎由德國經濟和技術部頒發,設計作品本身已獲得國際級別的設計大獎才具備該獎項提名資格。該獎在國際設計界中享有盛譽。(來源: 新華網)臺北陶朱隱園 旋轉藝術建築新地標同時整座建築以「城市之樹」理念,由於螺旋上升創造出每戶均有167㎡的空中陽臺,設計者將森林搬進陽臺,種植喬灌木超過23000棵,綠覆率高達246%,吸碳量達每年130噸。
  • 關於臺北當代藝術中心的對話
    現在在臺灣,美術館不會去做這種空間,藝術空間不會去做,私人企業也不會去做。所以我們想要去創建這樣一個地方。  人們走進當代藝術中心首先看到的是辦公室。這讓大家一進來就可以知道這個中心在做什麼。以前藝術機構裡面的生產過程和辦公室都是藏在後面的,我們想讓這個概念整個反轉過來。讓你一開始就知道是哪些人在工作,很容易接近我們並形成一個比較開放的對話。
  • 「臺北新藝術博覽會」即將登場 劉芊黎讓藝術和生活完美融合
    人民網臺北3月27日電(記者王平、王堯)一年一度的「臺北新藝術博覽會」即將在臺北世貿三館隆重登場,屆時將展出來自全球47個國家和地區的315位藝術家的3000件作品。為了讓觀眾有機會提早欣賞參展藝術家的精彩作品,主辦方26日在臺北特意推出預展,臺灣知名新銳設計師劉芊黎將室內設計、陳設藝術與此次展覽的畫作結合,讓人們現場感受藝術和生活完美融合。 據介紹,劉芊黎在預展中得到多家國際知名品牌支持,包括丹麥的Georg Jensen、 HAY、Normann Copenhagen,義大利的 Mattiazzi,法國的 Perigot。
  • 2020 ART TAIPEI 臺北國際藝術博覽會即將啟動
    據悉,2020 ART TAIPEI 臺北國際藝術博覽會將於10月23日至26日在臺北世界貿易中心一館舉行。2020年,全球各大城市藝術活動停擺、延後或改為在線展出,例如知名展會巴塞爾藝術展的香港展會(Art Basel in Hong Kong)、邁阿密海灘展會(Art Basel in Miami Beach)、巴塞爾展會(Art Basel Basel);而威尼斯雙年展(La Biennale di Venezia)改至2022年、韓國KIAF國際藝術博覽會改為在線
  • 2020 ART TAIPEI臺北國際藝術博覽會登場
    第27屆2020臺北國際藝術博覽會ART TAIPEI於10月23日至26日在臺北世界貿易中心一館隆重登場!ART TAIPEI 臺北國際藝術博覽會自1992年開辦,27年來沒有中斷過,今年在困難中如期舉行,以《登峰 造極》為主題,10大亮點也展現出這個歷經27年,不斷刷新品牌價值的資深博覽會對於亞洲藝術場域的展望與企圖。博覽會十大亮點一、彼邦 吾鄉— 東南亞戰後留臺藝術家特展。
  • 期刊精粹 | 在地活化策略研究——以臺北寶藏巖國際藝術村城市更新為例【2019.2期】
    經過四年的修繕,2010年10月2日,22戶寶藏巖居民遷回,「寶藏巖國際藝術村」正式營運,以「聚落共生」概念引入「寶藏家園」「駐村計劃」與「青年會所」等計劃,用藝、居共構的做法活化保存寶藏巖,創造聚落多元豐富的樣貌。目前,寶藏巖國際藝術村設有14間藝術家工作室,作為國內外駐村藝術家工作及生活的空間。除此之外,也規劃了排練室、展覽室及戶外展演空間。
  • 楠溪江藝術駐村,一幕正在發生的時代縮影
    21世紀以來,裡昂高等美術學院將藝術駐地認定為後文憑教育,東京宮當代藝術駐留項目Pavillon在塞納河邊開啟,以四川美術學院為代表的中國院校藝術駐留計劃也宣告中國AIR的成熟。楠溪江藝術駐村計劃的公共空間:深海便利店COART麋鹿星球藝術駐村計劃,也就是楠溪江藝術駐村計劃,屬於地方政府和藝術機構雙重扶持的項目。
  • 快訊丨丹拿參與2020臺北國際音響暨藝術大展
    國際頂級音響盛宴臺北市電器公會主辦,全台歷史最悠久、規模最大的「第41屆臺北國際音響暨藝術大展」即將於12月17至20日聖誕節前夕,在圓山大飯店盛大展出。此次總共展出超過百間展房,聚集世界知名音響品牌大廠與國際獲獎藝術家齊聚一堂,帶來最頂級的音響與藝術展出陣容,內容涵蓋HI-END音響、HI-FI音響、影音家庭劇院 、音樂唱片、影音周邊配件、耳機耳擴、數字流媒體播放器、喇叭、手機配件、藝術、平面繪畫創作、雕塑、攝影...等,除了豐富的展出品項外,更安排各大專業媒體雜誌、音樂藝術總編輯、藝術大師、音響藝術界知名大師舉辦深度講座
  • 臺北華山藝術生活節開幕 呈現臺灣的藝術創意能量
    原標題:臺北華山藝術生活節開幕 呈現臺灣的藝術創意能量  一年一度的「華山藝術生活節」今日在臺北華山1914文化創意產業園區開幕,並將在為期近一個月的時間裡帶來400場藝術展演,呈現臺灣表演藝術豐沛的創意能量。  臺灣著名文化人龍應臺與臺灣「優人神鼓」鼓樂團共同演出《遊唱詩人》揭開藝術節序幕。
  • 武漢K11探訪:走進三位駐村藝術家的"藝術領地"
    蔡凱、李大鵬、陳順龍都是「K11當地藝術家駐村計劃」中的合作藝術家,在探訪過程中,三位藝術家的工作室毫無保留的呈現在編輯面前,一邊看著他們的作品感受著工作室的氛圍,一邊與三位藝術家聊作品、聊想法,時間過得很快。
  • 日本三大藝術大學聯袂參加第一屆臺北新藝術博覽會
    五月份將在臺北世貿二館登場的「Art Revolution Taipei 2011第一屆臺北新藝術博覽會」。不僅引起國際藝術界的震憾及熱情支持,更引起日本的藝術學術界高度重視,國際知名藝術大學佔有一席之地的日本三大藝術大學:東京藝術大學、武藏野美術大學及衝繩藝術大學的教授領銜展出特別為本屆臺北新藝術博覽會而創作的作品。
  • 臺北城的文藝精神·感受臺灣藝術的魅力
    今天給大家介紹臺北的文藝去處~ 二、好玩推薦 1、誠品書店 位置:臺北市信義區松高路11號2F 開放時間:平日:10:00~次日00:00;節假日:10:00~次日02:00 誠品書店,是臺灣本土品牌,它跟一般的傳統書店不同
  • 2010臺北國際藝術博覽會活動詳細介紹
    展 期:2010年8月20日(五)至8月24日(二)  時 間:中午11時至下午7時 (8/24日至下午6時)  預展酒會:2010年8月19日(四)下午6:30至9:00  展 館:臺北世貿一館
  • 「駁二藝術特區」——臺灣最成功的藝術園區
    改建的駁二藝術特區,極具後現代風格,裡面有藝術家工作室、視覺、表演藝術空間與餐飲設施,並保留了原來倉庫的斑駁鐵門與裸露水泥牆。進駐駁二特區除了本土藝術工作室,還有很多國際知名的電影製作公司,駁二藝術特區已成為臺南實驗創作場所與工藝創意發展中心。
  • 「傳承與開創」 第五屆兩岸藝術新天地論壇在臺北舉行
    第五屆兩岸藝術新天地論壇由上海黃浦區臺胞臺屬聯誼會、臺灣東門美術館及黎書廊共同舉辦,地點設於臺北市花木扶疏的仁愛園環邊上的黎書廊。黎書廊是個圓形環狀空間,動線圓圓滿滿,相當別致特殊。College 藝術碩士 【展覽經歷】 2014 臺北黎畫廊個展 - 大自然的儀禮 2014 上海納德畫廊 - 大象希音 2014 臺北國際藝術博覽會 2014 上海「海峽兩岸-藝術新天地」交流展 2014 臺南東門美術館 - 大象希音 2015 義大利米蘭Boscolo Hotel 個展
  • 兩岸藝術特展在臺北舉行
    原標題:兩岸藝術特展在臺北舉行《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16年08月08日 第 03 版)本報臺北電 (記者王堯、任成琦)由《旺報》主辦的「當代圖紀」兩岸藝術特展日前在臺北拉開帷幕。四川成都濃園藝術村20位駐村藝術家的50多幅作品亮相臺灣師範大學德群藝廊,展開為期7天的藝術饗宴。
  • 焦巖的蛻變,只為那「國際藝術村」的夢!
    ——村黨支部書記胡飛躍 目前村裡的雲起水岸·藝術小鎮項目建設如火如荼,強弱電改造也在抓緊進行,村莊正處於蛻變的關鍵時刻,期待更美好的未來。一個風景優美、設施完善、遊客絡繹不絕的「國際藝術村」已越發清晰。
  • 「非常跨年•非常探索」 開放設計展的藝術體驗空間閃耀上海
    中新網上海新聞12月23日電(徐銀 康玉湛)上海設計之都10周年系列活動——「非常跨年•非常探索」 開放設計展的藝術體驗空間
  • 從「臺北當代」看臺灣藝術市場未來
    臺北當代藝博會的總監任天晉在接受南華早報的採訪中表示,他考慮了多方面的因素,覺得臺灣市場是一個還沒有被挖掘潛力的市場,充滿了機遇。臺北藝術市場是否是亞洲藝術市場的遺珠?臺北當代藝術的潛力有多少?臺北當代藝博會對亞洲市場的影響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