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騙」孩子當「哄」孩子,你失去的不僅是孩子的信任

2020-12-23 智慧少年宮

朋友俊俊媽昨天跟我吐槽,俊俊上幼兒園一個月,就生病了好幾次,為了哄孩子乖乖吃藥,她也學網絡上一些的方法,把藥偽裝在飲料瓶裡騙孩子吃。



結果,俊俊喝了一口就全吐了出來,不僅沒吃進去藥,還連著好幾天拒絕她給的零食、水果和牛奶,連吃飯都抱有一種牴觸心態,讓俊俊媽頭疼不已。


細想之下,俊俊的反應很好理解,本來就不舒服,以為媽媽給了好喝的飲料安慰他,不料卻是難喝的「藥藥」,於是對媽媽產生了一種戒備心理,甚至以為媽媽拿來的所有東西都是披著零食外衣的苦藥,乾脆通通拒絕掉。


隨便一搜,用這種方法餵孩子吃藥的家長大有人在,這樣雖然一次性地達到了目的,但其實伴隨著很多負面影響。

可以哄孩子,但不可以哄騙孩子


如果說為餵藥哄騙孩子是無奈之舉,那生活中對孩子隨口的承諾,才是真的謊言。


「等周末,爸爸帶你去遊樂場。」

「等媽媽忙完這陣子,我們就去旅遊。」

「你期末考100分,媽媽就給你買輪滑鞋。」


但可能只是隨便遇到個什麼事情,家長們就會把原本的口頭承諾忘到九霄雲外。


「別鬧了,爸爸周末要加班,下次一定帶你去。」

「媽媽忙了這麼久,好不容易休息下,過段時間再去旅遊吧。」

「下次繼續考100分,我再給你買。」


誠然,父母的理由或許可以被理解,但換位思考一下,當自己日思夜想並為之付出努力爭取來的獎勵不能實現時,那種失望和委屈,對於還不太能處理和消化負面情緒的孩子來說,簡直就是洪水猛獸。

承諾就是承諾,是謹慎的,要說到做到。


孩子雖然小,但也有獨立人格,重複的「承諾——做不到——道歉——繼續承諾」的模式,會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孩子對周圍的人和事物的判斷。


在經典電影《十七歲的單車》裡,父親答應給兒子買自行車,但卻屢屢失約,兒子在次次的憤怒及失望下,偷了家裡的錢,去二手市場買了一輛偷盜得到的自行車。


當自行車的主人找到家裡來時,父親才知道兒子偷錢買自行車的事情,生氣地給了他一耳光。


兒子卻說:

「你說我考100分就給我買自行車,我考了,自行車呢?」

「你說我考班級第一,就給我買自行車,我考了全年級第一,可你做到了嗎,自行車呢?」


為了讓孩子達到自己的要求,家長可能會隨口承諾,等達到目的後又反悔,殊不知,這對孩子而言,不僅是一場空歡喜,受到的傷害更是加倍的。


失信於孩子的父母,又拿什麼去教育孩子?


「嚇唬」孩子,效果往往適得其反


更有一些父母,為了快速達到教育目的,甚至會「嚇唬」孩子。


比如:

為了讓孩子不再哭鬧,就說「你再哭媽媽就不要你了」;

為了讓孩子聽話,就說「你再鬧我就叫警察來把你抓走」;

為了讓孩子安安分分地寫作業,就說「小心我告訴你老師」;

......


這些話你是不是也對自己的孩子說過?


隨口就來的「威脅」,對孩子仿佛立刻見效。表面上用三言兩語換來了暫時的平靜,但這些話不僅傷害了親子間的關係,更是為孩子的成長埋下了隱患。


這幾年類似的新聞層出不窮:


父母是孩子最信賴的人,但如果父母經常說的是要拋棄孩子,當孩子覺得遇到危險的時候,父母反而不是最值得信任的人了,這個世界該多恐怖?


家庭教育,從尊重孩子做起


為人父母,要認真對待自己的承諾。敷衍的態度會讓孩子更加傾向於用哭鬧等過激的手段表達情緒,孩子容易急躁,感情也更加脆弱。


長此以往,會發現孩子更加的矯情、難管教,效果往往是適得其反的。


在對孩子承諾時,應儘量考慮周全,答應了的事情就要儘量做到,如果確實有無法完成的理由,也要慎重地和孩子解釋,減少孩子心理的落差感,獲得孩子的理解,這也是一種對孩子的尊重。


比如答應了孩子去旅行,卻因為加班做不到時,可以試試這樣處理:


最好的家庭教育,就是把孩子當成一個平等的人去守信,去尊重。僅僅為了一時的「清淨」、「輕鬆」去哄騙孩子,甚至是嚇唬孩子,這樣只會換來孩子對你的失望和不信任。


言必信,行必果。教育孩子,不妨先從自己做起吧。

相關焦點

  • 用欺騙的方式哄孩子,真的可以嗎?
    爸爸:寶寶,你乖乖睡覺,爸爸周末帶你去動物園看大象!寶寶:好啊!好啊!媽媽:你明明周末要出差,上哪看大象?爸爸:我就是為了哄她睡覺,至於去動物園的事,過幾天她就忘了!媽媽:所以你根本就沒想帶她去動物園?你怎麼能騙寶寶呢?爸爸:這哪叫騙呢?我爸還跟我說吞西瓜籽,肚子裡面會長西瓜呢,哄孩子不都這樣嗎?
  • 最好的父親,不是父權,而是讓孩子信任;三招教你贏得孩子的信任
    作為爸爸,如果你讓孩子對你不信任了,那些所謂的教育,也就言之無物了。一個父親,怎樣才能建立孩子對自己的信任?用這三招就可以解決,而且招招管用。言行一致,不要失信於孩子曾子殺豬的故事就是典範。曾子的妻子要出門,孩子非要跟去不可,曾子妻就哄孩子說,「如果你留在家裡的話,回來就殺小豬給你吃。」
  • 「一個孩子,可以失去冠軍,但不能失去對父母的信任」
    ,可以失去冠軍,但不能失去對父母的信任。」 看完電影後才發現,讓人落淚的不僅是因為這部電影的勵志,更是勵志背後的那份信任。 那份源於爸爸對孩子,孩子對爸爸的無條件的信任。 這份信任,竟改變了孩子的命運。 它讓我們感受到了從未感受過的信任的力量。
  • 父母的信任是孩子面對世界的勇氣:保護孩子的信任,是教育的前提
    對於孩子來說,爸爸媽媽的信任是他們力量和勇氣的源泉,對於父母來說,孩子的信任是對他們最大的認可和安慰。如果孩子連自己的父母都不敢相信,那無疑是一種悲哀,保護孩子的信任,是父母應盡的責任,也是教育的前提。
  • 你信任孩子,孩子就信任你
    分享的喜悅是加倍的,分擔的痛苦是減半的,媽媽和孩子之間也需要相互信任,彼此理解,媽媽和孩子才會相互接納對方,減少心理防衛。媽媽與孩子建立彼此之間的相互信任十分重要,因為有了彼此的信任,孩子才能從爸爸媽媽那裡得到這個世界對他的正面評價,孩子才能在信任的眼光中充滿自信地健康快樂成長起來。有了彼此的信任,孩子才會在關鍵時刻考慮和聽從父母的建議。
  • 你是在哄孩子還是在毀孩子?幾種錯誤的哄娃方式,很多父母還在用
    導讀:你是在哄孩子還是在毀孩子?幾種錯誤的哄娃方式,很多父母還在用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你是在哄孩子還是在毀孩子?幾種錯誤的哄娃方式,很多父母還在用!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孩子越「哄」越任性!想要教出聽話孩子,家長牢記這3個原則
    我們這邊剛開始,突然聽到有孩子哭聲,回頭一看原來孩子不小心摔倒。只見奶奶將孩子摟在懷裡,臉上滿是心疼的樣子。「都怪他、都怪他,弄疼了我們浩浩」,說著還踹了兩腳兒童車,「走,奶奶給你買冰激凌去,我們不學了」,哄了片刻後孩子不哭了,屁顛屁顛拉著奶奶走了。
  • 這8種哄孩子的方法,簡直就是失敗教育的開始
    教育孩子,一定是有方法的,而不是靠騙、靠打、靠威脅。孩子不聽話,不服從你的命令,也是日常生活中很常見的事情。但是,如果哄孩子方法不對,就是是失敗教育的開始!
  • 為了避免與孩子吵架,媽媽事事哄著孩子,孩子越哄越孤僻
    --「不行,得吃,來,媽媽餵你。」「媽媽,我不想洗澡。」--「來,媽媽幫你洗。」處處哄著孩子,看似是對孩子表愛心的一種方式,實則是一種捧殺。在孩子的幼年時期,他們大多數的情況下都是需要依賴父母的,父母事事哄著孩子,避免了一些情緒上的衝突,孩子的願望都得到了充分的滿足,他們的個性看起來也會很溫順,此時他們與父母之間的感情會是比較深厚的。
  • 被哄睡的孩子和自主入睡的孩子,長大後的差距明顯,不僅在智商上
    自從有了孩子之後,許多寶媽都發現一個問題,有些孩子經常夜起,並且睡覺前都需要父母哄才肯入睡。而有些孩子卻非常容易帶,基本不需要父母哄就可以獨自入睡。但是對於父母來說,如果孩子哭鬧需要父母的陪伴才入睡,家長都會去滿足孩子,選擇哄孩子入睡,那麼自主入睡的孩子和需要父母哄睡的孩子有何區別?
  • Don't lie to your child | 騙孩子兩次,親子關係不信任的開始
    比起跟孩子說謊,父母應該以孩子可以理解的方式來給他們做解釋。比如不能去看電影或是做某事的原因是全家要去旅行。幫助孩子理解做某件很特別很有趣的事也要適當地犧牲。父母不僅教會了孩子一節有價值的人生課程(a valuable life lesson),同時還真實地反饋了自己內心的想法。
  • 這樣說話會失去孩子的信任,80%的家長都做過!
    01 網友「小豬寶媽媽雯雯」 給我留言,說她的孩子現在正值第一叛逆期,叛逆的表現非常明顯。最讓她頭痛的地方就是,孩子特別不信任大人。經常在和大人執拗的時候,無論大人如何勸說,孩子就是不肯。她頗有感慨的說:「之前的寶寶不是這樣的啊?難道是孩子天性開始展示了??」
  • 中國父母的失敗:為了孩子上學「連哄帶騙」,卻不知有多大危害
    導讀:中國父母的失敗:為了孩子上學「連哄帶騙」,卻不知有多大危害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中國父母的失敗:為了孩子上學「連哄帶騙」,卻不知有多大危害!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自主入睡的孩子,和被父母哄睡的孩子有啥不同?差距不僅在智商上
    因為很多父母都會在孩子小的時候,通過給講童話故事的方式哄他們睡覺,還有些家長會等孩子睡著以後才會回到自己的房間,所以一些孩子會形成依賴,進而養成一個不好的習慣:那就是必須要父母哄睡,不哄就不睡。有些家長覺得哄娃睡覺並不是一件大事,但事實上,孩子是可以一個人入睡的,完全不需要被哄。
  • 家長要多顧及孩子感受,跟孩子做朋友,孩子才會信任家長
    原來是朋友經常騙孩子,導致小白不信任朋友,關係自然變得疏遠。 有些家長經常會哄騙孩子做這做那,次次不兌現,導致家長在孩子心中失去信任。很多家長教育孩子不顧場合在孩子同學面前就進行批評,孩子有錯誤批評是對的,但是在孩子老師同學面前指責孩子,孩子會感覺沒有受到尊重。孩子內心沒有疏導好,很容易出現怨恨父母,叛逆父母的現象。
  • 3種「壞」爸爸讓孩子失去信任!父母一舉一動都會模仿
    在孩子的問題上,父母意見不同,所以就無法正確的進行教育,很多時候,如果家長沒有起到榜樣效應,那麼孩子就會模仿你的錯誤行為和舉動。一個故事講給你聽有一個家喻戶曉的典故《曾子殺豬》,其內容講的是一個父親信守諾言的故事,那天清晨,妻子梳洗一番後打算上市集置辦東西,可愛的兒子卻纏著要跟著娘親上市集,娘親就告訴孩子,只要他能乖乖的在家等娘親回來,那么娘親回來就給孩子吃豬肉,小孩子嘛,有點好吃的就知足了,就乖乖的在家等。
  • 孩子愛哭,你真的會哄嗎?教你一套「標準哄法」,幫孩子控制情緒
    孩子哭起來很輕鬆,但想要哄好就沒那麼簡單了。孩子哭的原因五花八門,手腳碰疼了會哭,吃的掉地上了會哭,家長不給買玩具會哭,甚至連別人開句玩笑也會哭;但是對於家長來說,想要哄好卻不是一件輕鬆的事,抱起來,悠著哄,說好話,威逼利誘,「摸摸毛嚇不著」十八般武藝之下能哄好孩子就算大功告成了。但實際上,哄孩子這麼困難,很可能是你不會哄孩子。
  • 于謙騙孩子上熱搜:會撒謊的父母,是孩子一生的福報
    有人說:父母是這個世界上最善良的騙子,他們善意的謊言不僅能溫暖孩子的心靈,更能成就孩子的一生。近期播出的《幸福三重奏》中,于謙就屬於這樣的騙子。和吳京一家一塊兒用餐時,談到孩子的教育,于謙一臉得意:我兒子小時候,只要事情做得好,我就會誇他:哎呀,兒子,你真棒,將來肯定送你去幼兒園。
  • 不要講可怕的故事,別辜負了孩子對你的信任和愛!
    你快來看,魚媽媽生魚寶寶了!」這幾天我看著那個大魚的肚子就漸大,因此早有準備,我趕快拿起漁網,把剛生出來的魚寶寶一條又一條的撈到了一個單獨的魚缸裡。兒子看著我的動作,一邊快樂地圍著小魚寶寶打轉,一邊問我:「媽媽,為什麼要把魚寶寶和魚媽媽分開啊?」
  • 請不要透支孩子對你的愛——「孩子,我們被你愛著卻不自知」
    當我們爸爸媽媽口口聲聲的說著愛孩子的時候,多少家長是愛著自己心目中的目標而讓自己的孩子缺愛,多少家長是愛著心中的自己而給孩子溺愛! 缺愛會讓孩子失去自信和上進,溺愛會讓孩子失去道德和責任!這都是害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