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市陳疃鎮:藍莓樹結出「致富果」

2020-12-22 齊魯壹點

漫山遍野的藍莓樹一眼望不到頭,一顆顆藍紫色的果實綴滿枝頭,令人垂涎欲滴。6月19日,記者來到日照市東港區陳疃鎮,正值摘果高峰,工人們在田間穿梭忙碌,每個人臉上都洋溢著豐收的喜悅。

陳疃鎮位於東港區西部,弱酸性的土壤非常適宜種植藍莓,從2005年開始發展藍莓產業,經過15年的悉心呵護和扶持培育,如今全鎮藍莓種植面積達2.5萬畝,2019年藍莓鮮果產量8000噸,產值2.8億元。

「家裡1畝半地都流轉出去了,每年收入1700元。」陳疃鎮石灰窯村村民胡兆花告訴記者。藍莓適合大規模集中種植,陳疃鎮按照依法、自願、有償的原則,採取換、租、轉、招等方式,以村集體為單位引導村民合理流轉土地,確保土地集中連片,提高產出效益。同時,吸納發展藍莓產業龍頭企業13家,建成了28個標準化藍莓種植基地。全鎮3.8萬畝耕地目前已經流轉了2.7萬畝,90%以上用於種植藍莓。

胡兆花以前在日照的建築工地打工,從去年開始,她選擇到離家3裡地的北疃村藍莓園工作。為什麼回來?她給記者算了一筆帳:「在日照建築工地拿鋼筋,每天能掙70元到80元;在藍莓園上班離家近活輕鬆,每天工資80元。」胡兆花說,摘果時工資按每天摘果的重量算,收入能更高,在藍莓園工作她一年能收入2萬多元。

標準化種植基地不僅露天種植藍莓,還建有冬暖式大棚,一年四季都有用工需求,尤其是摘果期,用工量會激增。「平時在公司種植基地和加工廠工作的村民有200人,現在摘果期增加到了700人。」稼勝農業生態有限公司總經理苗寧告訴記者,村民在公司工作加上土地流轉的收入每年在3萬元左右。

小小的藍莓為陳疃鎮百姓帶來了「真金白銀」。「全鎮老百姓每年通過土地流轉和就近務工,增收4000多萬元。」陳疃鎮黨委書記劉興華介紹說。

因為藍莓而鼓起腰包的,不僅有村民。據劉興華介紹,2006年,陳疃鎮38個村沒有一個村集體收入超過3萬元,現在沒有一個村集體收入低於3萬元,全鎮村集體平均收入接近30萬元,「特別是卞家莊村,村集體存款就有1000多萬元。」

藍莓產業興旺,老百姓的日子也跟著越來越紅火。2014年,卞家莊村村民許桂蓮從地勢低洼的村子搬到了新和社區,住進了148平方米的大房子。「原來村裡房屋破舊,道路狹窄,下雨沒法走,現在社區道路寬敞,走路也沒有泥了,感覺太好了!」許桂蓮高興地說。

為把藍莓產業做大做精,陳疃鎮投資6000萬元建設藍莓研發中心,進行藍莓組培、苗種選育、人才引進和技術培訓,同時通過延長產業鏈拓寬藍莓產業發展之路,建立藍莓深加工園區,開發藍莓果醬、藍莓果酒、藍莓幹、藍莓餅等系列產品,加快發展藍莓+旅遊,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方向轉變。

「今年,我們開始由村黨支部領辦合作社,通過這種方式老百姓還可以參與分紅,更好地分享藍莓產業發展的成果。」劉興華說。

(來源:大眾日報 )

相關焦點

  • 野生藍莓 結出「扶貧果」
    野生藍莓 結出「扶貧果」 牙克石市庫都爾鎮地處北緯50°,是名符其實的「黃金緯度」,既有自然之美,又有人文魅力野生藍莓漿果作為庫都爾地區豐富的林下資源,成為打通群眾脫貧致富奔小康的「扶貧果」。 近年來,牙克石市庫都爾鎮憑藉地緣優勢,形成藍莓育苗、種植、收購、生產、加工、銷售的整條產業鏈。藍莓作為庫都爾鎮主導產業,採摘、種植規模逐年擴大。
  • 決勝小康 || 藍莓樹結出「致富果」
    創業之初,他與其他果農一樣,大施化肥,廣灑農藥,產量是上去了,然而他卻發現,結出的果子口感差,市場競爭力差,經濟效益不佳。2000年,他嘗試著在果園裡散養肉雞,在山上蓋起豬欄,種菜養豬,林下養雞捉蟲,雞糞豬糞肥樹,採用立體化生態養殖,生物滅害和人工除草,走綠色有機種植之路,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水果的品質明顯提高,售價高出一大截,這更堅定了他走綠色生態農業的道路。
  • 「精緻城市 幸福家庭」|日照市「潤禾」家庭家教家風巡講走進陳疃鎮
    8月8日上午,日照市婦聯「潤禾」家庭家教家風巡講走進陳疃鎮。來自日照市新營小學的宋蕾結合自己平日家庭教育與學校教學經歷,為到場家長做了《好父母善於學習善於反思陳疃鎮最美家庭、文明家庭代表、中小學生家長代表200餘人參加活動。
  • 天山深處荊棘林結出「致富果」
    天山深處荊棘林結出「致富果」 2020-07-07 17:0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陳疃中小學·回顧】水潤人和,精彩綻放
    2020年3月,日照市「好書共讀」活動優秀組織單位2020年3月,獲「日照市園林式單位」2020年4月,第三十五屆日照市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一、二等獎2020年10月,東港區第三屆鼓號操大賽「銀號獎」2020年10月,東港區中小學籃球比賽暨青少年籃球錦標賽第六名2020年10月,東港區中小學生校園藝術節器樂比賽三等獎2020年10
  • 宕昌:樹莓結出致富果
    原標題:宕昌:樹莓結出致富果  新甘肅·甘肅經濟日報通訊員 劉國慶 劉治學  冬日,走進宕昌縣南陽鎮下付村,楊俊蘭農業特色產業農民專業合作社電商體驗館展廳裡
  • 竹市蝶變①「三棵樹」結出「致富果」
    在該鎮竹龍村油茶種植基地,眼前200多畝鬱鬱蔥蔥的油茶樹,生機盎然,滿滿地承載著村民致富的希望……圖為洞口縣委書記艾方毅和鎮黨委書記胡小革等在竹市鎮曲塘村雪峰蜜桔基地調研「三棵樹」發展情況。柑橘、油茶、茶葉這「三棵樹」已逐漸成為洞口人的致富樹。
  • 現在是藍莓的果期了,結出的藍莓果實並不甜,可能是養護方法不對
    這裡是青豆卡卡西,我是青豆,藍莓是近幾年非常流行的盆栽水果之一,一般喜歡養護花花草草的朋友都會在家裡盆栽一顆,想著盆栽一顆到了結果期自己在家就能吃上藍莓了,滿樹都是藍莓果實,而且又大又甜,但是很多朋友養護幾年之後就會發現好像並不是這樣,沒有滿樹的果實,而且果實的個頭並不大,也不甜,這個可能是養護方法出現了問題;首先就是光照,藍莓雖然能稍微耐陰,但是還是要全日照養護,
  • 紅土地結出「幸福果」
    ■尋樹文 歐陽珺初冬時節,湖南省嶽陽市平江縣童市鎮合旺村許多村民家門前的地坪上,鋪滿了金黃的油茶果。這些油茶果會統一運送到加工廠制油,村民能從油茶銷售所得中分紅。
  • 羅山縣山店鄉:黨建花開油茶樹上結出「致富果」
    映象網訊(記者 吳彥飛 通訊員 彭瑩瑩 楊燕)「原來這裡都是荒山,後來鄉裡來扶貧,公路可以直通山頂,我就種了20多畝油茶樹,純收入一年可以達到2000元/畝,只要油茶樹還在,勤於管護,這筆收入至少可以持續70年。」
  • 新邵縣:小小藍莓果 鋪就致富路
    藍莓基地全貌。遊客在採摘藍莓。紅網時刻5月30日訊(記者 王媛媛 通訊員 安澤洋 申興剛)「這裡的藍莓很新鮮,味道真不錯。」5月24日,在新邵縣潭府鄉樟樹村「普悅精靈果果樂園」藍莓基地,一片片綠茵茵的藍莓果樹覆蓋在錯落有致的山丘上,成熟了的藍莓呈烏藍色,晶瑩透亮、新鮮誘人,讓人垂涎欲滴,吸引了不少遊客帶著全家老小前來採摘嘗鮮。藍莓結果了,「脫貧果」真正發揮出了致富效應。
  • 東平縣梯門鎮西溝流村:櫻桃樹結出致富果,帶動產業興
    櫻桃紅了梯門鎮西溝流村梯門鎮西溝流村發揮山區村優勢大力發展林果種植和生態經濟,小小櫻桃樹結出致富果,帶動產業興。夏日風嫋嫋,又遇櫻桃紅。梯門鎮西溝流村村民張秀平:「現在櫻桃採摘,我早晨五點半就來摘果,摘完果實以後我再挑選果,我這一天能掙300多塊錢,這樣不出家門就輕鬆把錢掙到手了。」鄉村振興時,產業正興旺。目前,西溝流村已逐漸形成櫻桃種植、採摘和生態旅遊產業鏈。
  • 栽下山楂樹 結出致富果
    我們大石村大多是坡地,很適合山楂樹生長。」王道東告訴記者,2014年春季他從山西絳縣運來4萬多棵山楂苗種在地裡,建起了佔地492畝的山楂園。「我們這裡溝壑縱橫,用水很不方便,當時栽樹得用3臺水泵從山下抽水上來。由於管理得當,山楂樹生長比較好,成活率達到90%。」
  • 邵陽綏寧:小小藍莓果 喜成村民「脫貧致富果」
    紅網時刻12月9日訊(通訊員 宋三龍 唐芳豔)2019年來,綏寧縣寨市苗族侗族鄉採取「合作社+基地+貧困戶」形式,投入資金150萬元,流轉村民土地近200畝發展藍莓產業,帶動貧困戶165戶500餘人,幫助村民實現租金、佣金雙收入,讓藍莓成為當地村民的「脫貧致富果」。
  • 長豐羅塘:夏日小藍莓 果香飄滿園
    其中藍莓樹是今年首次掛果。「今年產量比預期高。」筆者看到凡宗年正在半人高的樹上採摘藍莓。工人把一藍藍莓果整齊擺放在恆溫室。「基地有2000餘棵藍莓樹,首次掛果每棵約能採收二三斤,現在銷售每斤40—50元,這季毛收入應該有20多萬元。」凡宗年說,現在每天都是接單不斷。「昨天還網銷了200盒。」到了周末,還有不少市民前來體驗採摘樂。
  • 陽臺種藍莓,幾個小絕招,一串花一串果,一盆一百多
    陽臺種藍莓,幾個小絕招,一串花一串果,一盆一百多吃貨有陽臺別缺了藍莓果,我就種了兩大顆。超市中的藍莓一斤幾十塊!在家裡種上一顆就能賺回來。春天藍莓花開了一串又一串,一定要記得這幾點才能結出串串藍莓,好吃又省錢!
  • 信都區漿水鎮:種上「致富果」念好「生態經」
    全國「一村一品」示範村鎮之信都區漿水鎮種上「致富果」念好「生態經」相關數據全鎮蘋果、板慄種植面積分別達2萬畝和14萬畝,創建蘋果標準化示範園生產基地18個,板慄生產基地●林果業提質增效,「紅蛋蛋」變身「致富果」沿著寬闊平坦的道路行走在漿水鎮,道路兩旁種植的蘋果樹向前延伸,果園裡不時傳來忙碌果農說笑的聲音,銀鈴般的笑聲中流露出豐收的喜悅和對來年的希冀。
  • [一起奔小康] 阿布都拉果蔬園裡結出「幸福果」
    [一起奔小康] 阿布都拉果蔬園裡結出「幸福果」 2020-12-21 19:2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