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愛玲:除了天才,一無所有

2020-12-14 金融界

來源:虎嗅網

虎嗅機動資訊組作品

作者 | 竺晶瑩

題圖 | Google

都穿列寧裝啊,這可受不了的,張愛玲參加上海第一屆文代會時喃喃道。1950年7月,當與會者一律穿著藍布或灰布列寧裝的時候,只有張愛玲還是一襲旗袍,外面罩了件網眼的白絨線衫。

竇文濤曾在節目中稱,這就是作家特有的敏感。無怪乎張愛玲一葉知秋,離開上海,輾轉香港,定居美國。

她曾期待在美國文壇像林語堂那樣出名,將最得意的《金鎖記》改編成英文版,題名《粉淚》(Pink Tears),後又改作《北地胭脂》(The Rouge of the North)。然而,張愛玲小說裡蒼涼的中文筆調換做英文恐怕還是失了靈韻,加之西方讀者或許能從林語堂《京華煙雲》那種宏大的敘事中窺得東方氣韻,但像《金鎖記》中「真長,這寂寂的一剎那」此類句子,對於人家來說可真是超綱了。

成名確實要趁早,那樣來得盡興。但張愛玲遠渡重洋後,終究寂寂無名,沒了聲響。直到文學評論家夏志清在《中國現代小說史》中表明《金鎖記》是「中國從古以來最偉大的中篇小說」,張愛玲作品從通俗讀物一下子被學院拔高到了文學層面。這一百年來,華語作家中張愛玲的地位,牢不可破。

而這樣的盛名,絕對是相符的。

攻防

我曾跟朋友談論,張愛玲的文字和王家衛的電影一樣氤氳。他說,張愛玲更加sophisticated,精於世故之意,王家衛則夢幻得多。的確劉以鬯才是王家衛的原版,不過海派文學總無法脫離張愛玲的模子,而張愛玲又疊著《紅樓夢》的影子。

她筆下的男女一旦交手便是一場攻防戰。

最著名的回合出自《傾城之戀》,一曲舞畢,失婚女子白流蘇意外獲得歸國華僑範柳原的好感,可這是一場力量懸殊的較量。白流蘇的目的是再嫁,這樣不僅能堵上家裡眾人的風言風語,還能抬高了聲氣說話。書中冷颼颼一句「一個女人,倘若得不到異性的愛,就也得不到同性的尊重」,道破其中關節。白流蘇赴了淺水灣之約,而這也是她在年華消逝前最後一搏的機會。

可範柳原哪肯就範,他長年流連於社交圈,與白流蘇交往也並不抱著娶妻的心態。範柳原在細雨迷濛的碼頭上迎接她,他說她的綠色雨衣像一隻藥瓶,白流蘇以為他在嘲諷她的孱弱,然而他又附耳加了一句:「你是醫我的藥」。這類對白貫穿了香港之行,兩人間欲拒還迎的把戲頻頻上演。範先生只管調笑卻又帶著點認真,只是不給承諾。白小姐迴避周旋,卻無奈撞破了頭也撞不進範柳原的世界。

由周潤髮飾演範柳原的電影版《傾城之戀》/ 圖片來源:豆瓣

若當地馬照跑舞照跳,白流蘇最尾也不過是範柳原安置在香港的一個情人,她將手印啪地一下打在了新屋的白牆上,用這個手勢試圖證明自己女主人的身份。但是香港淪陷了,他們終在生死與共中投入了一點點真心。「陷落成全了她。但是在這不可理喻的世界裡,誰知道什麼是因,什麼是果?誰知道呢?也許就因為要成全她,一個大都市傾覆了。」

《傾城之戀》向來被認為是張愛玲小說中最光明的結局,可這光明中卻隱含著另一層可怖。流蘇如願與柳原結婚,她想這關係至少也得維持個十年八載,只是張愛玲點到為止:「柳原現在從來不跟她鬧著玩了,他把他的俏皮話省下來說給旁的女人聽,那是值得慶幸的好現象,表示他完全把她當作自家人看待——名正言順的妻,然而流蘇還是有點悵惘。」

你看,張愛玲書中的結局從不如願。

更尖刻的還藏在《金鎖記》中,曹七巧與姜季澤之間的攻防戰。分家以後,季澤敗了產業前來找七巧接濟,他打起了感情牌。七巧面對季澤的告白時,她的心理變化堪稱一波三折。

季澤絮絮說著這些年來他對她的心意,七巧先是沐浴在一陣光輝裡,細細的音樂,細細的喜悅,甚而跟自己說起了謊:她嫁到姜家不是因為錢,而是為了與季澤相愛。一轉念,難道他是來騙她的錢,騙她賣掉一生換來的錢?這使她暴怒。然而季澤還在看著她,他的眼睛,雖然老了十年,可人還是那個人。七巧又心軟,就算騙她,遲一點發現不好嗎?

從感動到猜疑到心軟,最終她試探了季澤,發現他果真是來騙她的錢,便神經質地將團扇向季澤頭上滴溜溜執過去,打翻了他手裡的酸梅湯,那湯汁淋淋漓漓撒了他一身。張愛玲的描寫極為傳神:「酸梅湯沿著桌子一滴一滴朝下滴,像遲遲的夜漏——一滴,一滴……一更,二更……一年,一百年。真長,這寂寂的一剎那。」

季澤揚長而去,這意味著七巧病態的轉折點,守住了金錢,卻再也不能獲得愛情,縱然是假的愛情。

真心

張愛玲小說裡,攻防戰中輸的更多是女方,因著她們總是更容易付出那一點真心。各人為這點真心付出的代價卻成就了真正的悲劇。

曹七巧守住了她賣掉半生換來的錢,卻永遠將欲望困住了。她潑辣地趕走了季澤,又性急慌忙、跌跌絆絆跑上樓去,她要在樓上的窗戶裡再看他一眼。「她質疑自己,為什麼要戳穿他?人生在世,還不就是那麼一回事?歸根究底,什麼是真的,什麼是假的?他不是個好人,她又不是不知道。她要他,就得裝糊塗,就得容忍他的壞。」

「她到了窗前,揭開了那邊上綴有小絨球的墨綠洋式窗簾,季澤正在弄堂裡往外走,長衫搭在臂上,晴天的風像一群白鴿子鑽進他的紡綢褲褂裡去,哪兒都鑽到了,飄飄拍著翅子。」 她用眼神擁抱著他,說再見。

直到一步一步,通向無光的所在,七巧將她的病態投射到了兒女身上。她守住了自己的錢、金鐲子,卻也放棄了任何感受情愛的餘地。張愛玲用了極其有畫面感的文字描述七巧的可怕與悲哀:「她摸索著腕上的翠玉鐲子,徐徐將那鐲子順著骨瘦如柴的手臂往上推,一直推到腋下。」 年輕時,那也是雪白渾圓的手臂,只塞得進半條洋綢帕子。

曹七巧放棄了被騙的機會,葛薇龍卻清醒地跳入了騙局。

薇龍既生出了那點真心,她對於喬琪的索求便極低。喬琪說他不能答應她結婚,不能答應她愛,只能答應她快樂。於是,「薇龍像坐在高速汽車上,夏天的風鼓蓬蓬的在臉頰上拍動。可那不是風,那是喬琪的吻。」 薇龍甚至開始為喬琪辯解,至少這一剎那喬琪是愛她的,這一點愉快的回憶誰也不能搶走它。薇龍願意裝傻,並做交際花為喬琪送錢。

像極了女生愛上渣男的故事。儘管「渣男」這個詞粗糲而武斷,就像金宇澄接受採訪時說的那樣,人性是很複雜的,不能簡單地用「渣男」以概之。喬琪也是複雜的,他有時會生出些憐憫。快樂的時候,他們大年夜去逛廟會,薇龍高興得像個孩子。喬琪突然歉疚,覺得自己可鄙。薇龍卻比他看得開,說:「我愛你,關你什麼事,千怪萬怪也怪不到你身上去」。

許鞍華導演的《第一爐香》,彭于晏飾演喬琪喬 / 圖片來源:豆瓣

他們路過灣仔,看到站街女正在招徠美國大兵,葛薇龍冷冷道,「我跟她們有什麼分別」。喬琪喬點起一根煙,心虛地說當然不同。「火光一亮,在那凜冽的寒夜裡,他的嘴上,仿佛開了一朵橙紅色的花。花立時謝了,又是寒冷與黑暗。」 薇龍笑道,「怎麼沒有分別呢?她們是不得已的,我是自願的。」 不是沒有過溫暖時候,只不過溫暖都僅有可憐的一剎那。

用那點真心賠上性命的更是王佳芝。如果用慣常思維去看《色,戒》,許多人可能無法理解她為什麼就迸出了「快跑」這兩個字,導致暗殺任務功虧一簣。可在張愛玲的小說裡,那枚鴿子蛋就足以擊潰王佳芝的最後一道防線,也不全因粉鑽的光輝,是易先生投入的神情,讓這份因任務維繫在一起的羈絆突然真切了起來。昏昏然說出「快跑」。

李安《色,戒》中易先生贈王佳芝鴿子蛋 / 圖片來源:豆瓣

然後仿佛切入了另一個夢境,易先生逃脫,封城,王佳芝茫然不知所終。直到整個小組被捕,槍聲響起,易先生只不過在王佳芝住過的房間靜默了一會兒。這裡的真心並不對等,可以贈你鴿子蛋,卻不會出手相救你的命。

一切也只像一場夢 / 圖片來源:豆瓣

天才夢

這些作品,多少透著張愛玲自己的人生軌跡。當《小團圓》得以出版後,她在自傳體小說裡所呈現的命運,就更清晰了。

《小團圓》中九莉的原型是張愛玲,她與母親的關係總是有點僵,執念於要還了母親的錢。一直以來的心結是,母親很美,九莉自覺不夠美。小時候有人誇她就一樣長得好,她期待那人說眼睛,卻得到了耳朵的回答。九莉失望,誰要耳朵長得好,頭髮放下就看不到。這是典型的張愛玲,畢竟第一筆稿費就要買口紅不可。

這本書中的邵之雍是胡蘭成。張愛玲當年發表了《封鎖》以後,胡蘭成慕名登門拜訪。他當然絕非一無是處,據說能一個人化成好幾個筆名撐起一本民國刊物,而且朱天文朱天心姐妹亦盛讚這位老師的文採。唯有一點,國難當頭卻為汪精衛政府效力,實在沒有骨氣。至於胡蘭成喜歡炫耀自己多麼受異性歡迎,呵,他不過是所有男子的放大版。

九莉和燕山這段感情讓人生出些期許,現實中原型是導演桑弧。記得在描述這段感情時,筆調倏地柔軟,說燕山補足了初戀的那種感覺,卻還是沒有結果。輕描淡寫一句「燕山和一個小女伶結了婚,很漂亮。」 最後,竟連燕山也旁敲側擊九莉不要鬧事,叫人心寒。

《小團圓》是張愛玲晚年的手稿,本不打算出版,文字倒是顯得十分誠實,偶爾才躲到意識流背後講故事。往回看她21歲時發表的《天才夢》,這種古典且洋派的風格早就有跡可循——「我學寫文章,愛用色彩濃厚,音韻鏗鏘的字眼,如『珠灰』,『黃昏』,『婉妙』,『splendour』(輝煌,壯麗),『melancholy』(憂鬱),因此常犯了堆砌的毛病。直到現在,我仍然愛看《聊齋志異》與俗氣的巴黎時裝報告,便是為了這種有吸引力的字眼。」

她確乎實現了自己的天才夢。撇去字眼,她總能將各種奇形怪狀的情意裝進冷冷的筆調裡,混合著幾個時代交替的末日感,送入讀者眼裡。張愛玲說自己於生活處總有些木訥,她所能做的就是儘量發揮在文學藝術上的天才。

這些年,有張愛玲影子的,王安憶有些,只是研磨得過於細碎,缺少刀鋒。學到張愛玲冷不丁一句讓人一激靈的,李碧華與亦舒有些,但亦舒過於摩登簡單,還是李碧華有些古典趣味。最有張愛玲神韻的倒數白先勇的《臺北人》,那過時的朱紅灑金的輝煌背景。

許子東和阿城曾去拜訪北島。北島問,你們這麼喜歡張愛玲,她把人性寫得這麼惡,有什麼意義呢?阿城說,寫盡了人性之惡,再回頭,一步一光明。

相關焦點

  • 張愛玲,從天才夢到異鄉記
    ,「從小被目為天才,除了發展我的天才外別無生存的目標。」留洋歸來的母親一心想將她培養為上流社會的淑女,可兩年的計劃終宣告失敗,除了使她思想失去均衡外,母親的改造計劃沒有給她任何影響。張愛玲對於自己的缺點和劣勢早瞭然於胸,「在沒有人與人交接的場合,我充滿了生命的歡悅。」可是那種咬齧她的小煩惱,折磨了一生,她終究沒能克服。
  • 「天才的乖僻」成就了張愛玲,害慘了卡夫卡:你敢「做自己」嗎?
    但這不是張愛玲為了吸引別人故意為之的,而是她的喜好向如來此,且不願因別人的意願而改變自己。張愛玲為什麼落落寡合因為「天才的乖僻」張愛玲一生都落落寡合,很大一部分原因來自與她的「古怪」,所以經常獨來獨往,不合群。
  • 張愛玲:被世人誤解的「天才作家」,她比誰都懂得應該如何活著
    這位老人,就是無數人口中那個"可憐可悲可嘆可痛可慘"的"天才作家"——張愛玲。作家餘秋雨說:她死得很寂寞,就像她活得很寂寞。教育家傅雷說:她的《金鎖記》頗有《狂人日記》中某些故事的風格,至少也該列為我們文壇最美的收穫之一。
  • 好奇 | 林徽因、張愛玲、楊絳……她們的英文水平到底怎麼樣?
    張愛玲五六歲時,家裡就請了英國人教英語,後來她又去了美國人辦的教會學校:聖母瑪利亞女校。這所貴族學校,學費是普通工人10個月的工資,完全按照美國式方法教育學生,重視英文,學生都能說一口極其流利的英語。有錢人在孩子的教育上真是從不吝嗇啊。
  • 世間有百分百的天才嗎看張愛玲對「天才夢」怎麼解釋的
    世界上真的有天才嗎?歷來就有很多說法,或承認確有天才,或以為那不過是後天努力勤奮得來的,或高度專注於某件事而已,與先天的稟賦關係不大,難有定論。今天我們一起走進張愛玲的文學作品——《天才夢》。這篇散文是張愛玲十八歲的時候寫的,當時還獲得了獎項。
  • 張愛玲 |《天才夢》
    我笑他俗,他說,這可是張愛玲說的,「出名要趁早」。彼時,課代表還未真正拜讀過張大才女的文章,但這個名字也足夠鎮住當時的我了。今天,課代表翻出這篇《天才夢》,是張愛玲十八歲時參加雜誌徵文的一篇作品,也被她本人視為文學生涯的「處女作」。如今,文末那句「生命是一襲華美的袍,爬滿了蚤子」,早已成人所共知的名言。
  • 天才少女穿書成女配,除了臉,一無所有,廢柴美女變成全民女神
    除了這該死的美貌跟花不完的金錢外,明希真的是一無所有,命都有可能沒有。遠離男主,珍愛生命,今天又是充滿求生欲的一天呢!校霸男主和慫且靠數錢才能努力活下去的女主。全書劇情很甜,配角也性格分明,親情、友情、愛情描寫的淋漓盡致,幽默風趣,輕鬆好讀。
  • 標榜張愛玲為勵志的「技能滿點天才」,和把她的作品理解為「小資...
    活動現場 來源:新經典文學天才不一定比普通人更聰明,但他們更能承受真相之重張愛玲在散文《天才夢》裡講述了自己兒童與少年時期被視為天才的種種表現,pingjie三歲背唐詩、七歲寫小說彈鋼琴等等。儘管她在散文後半部分所說的「待人接物的愚笨」和對「一部分生活藝術的領略」可能與文學天才的品性有更深的關聯,今天人們在稱論其天才時,大多還是對應到飽讀詩書、畫畫彈琴,很符合現代小神童的標準。
  • 張愛玲《我的天才夢》,18歲她憑這篇散文敲響文學大門!
    《我的天才夢》一文為張愛玲18歲時的創作散文,也被她視作自己文學生涯中的「處女作」。
  • 張愛玲一夜之間紅遍上海,實至名歸:9歲得五元稿費,14歲寫小說
    後來,張愛玲這樣回憶她的青少年時代:「我是一個古怪的女孩,從小被目為天才,除了發展我的天才外,別無生存的目標。然而當童年的狂想逐漸褪色的時候,我發現我除了天才的夢外,一無所有……,七歲時我寫了第一篇小說,一個家庭悲劇……,八歲那年我嘗試過一篇類似烏託邦的小說……,我發現我不會削蘋果。
  • 張愛玲:與人世無爭,不屑與人世有爭,想開看透,心亦無憂
    張愛玲雖然很久沒有用中文寫作,但這篇文章用中文修改後,文筆幹練,思想成熟,她以自述的口吻敘述,以一個富有靈氣的「天才少女」刻畫了自己種種超乎尋常同齡孩子的「天才」。她在文章的開頭寫道:「我是一個古怪的女孩,從小被目為『天才』,除了發展我的『天才』外別無生存的目標。
  • 張愛玲:與人世無爭,不屑與人事有爭,想開看透,心亦無憂
    我是一個古怪的女孩,從小被目為「天才」《我的天才夢》一文顯露出張愛玲在寫作上極高的天賦,以及早慧、怪癖、自戀的特點,並且顯露出張愛玲那種渾然天成的憂鬱基調。在港大是全英文授課。張愛玲雖然很久沒有用中文寫作,但這篇文章用中文修改後,文筆幹練,思想成熟,她以自述的口吻敘述,以一個富有靈氣的「天才少女」刻畫了自己種種超乎尋常同齡孩子的「天才」。
  • 最有可能把《紅樓夢》精準譯成英文第一人:張愛玲獨創英語學習法
    不知道是誰告訴的張愛玲說出名要趁早,她顯然很把這個理念當回事,早早開始謀劃未來。都說張愛玲早慧,這種"慧"多半是張愛玲自己的選擇,就像許多人選擇庸碌一樣,她清醒自知地選擇了不凡。17歲那年,《大美晚報》刊登了她的一篇全英文散文,文章講述了她被父親幽禁在家、她智脫牢籠的經歷。文章一見報,張愛玲便大出風頭,成名之路就此拉開序幕。
  • 「美文選粹」張愛玲:天才夢
    對,她就是冷豔孤傲的張愛玲。風華正茂的歲月,極具個性的她在文字結尾處卻寫出了「生命是一襲華美的袍,爬滿了蚤子」這樣的句子。如此蒼涼,不僅讓人大吃一驚,也成了張愛玲一生困頓的寫照。可她的天才夢激勵了很多逐夢的人,讓更多的人一邊做夢,一邊實踐真實的自己,成為一個幸福的尋夢者。①我是一個古怪的女孩,從小被目為天才,除了發展我的天才外別無生存的目標。
  • 芥川龍之介振聾發聵的語錄,揭露了很多天才的悲劇,警醒世人!
    你看很多天才活得時候,並沒有人承認他是天才,他的一生可謂是害苦了自己的家人,沒有給家人帶來任何改變,但死後,卻成了大家認可的天才,就好比梵谷。真的沒必要這樣,我們真的不要成為這樣悲劇的天才,也不要羨慕。
  • 張愛玲:在滿目瘡痍的世界好好活下去
    人們讀她的文字,總會驚訝於她過于敏銳的洞察力,竟能將世故人情寫得滴水不漏。在她的剖析之下,每個人的小私心都昭然若揭,世情也驟然降溫,凝聚成了一抹清冷妖嬈的暗紫色,打破了你我心底那縷溫存的念想。但你有無發現,張愛玲筆下的女子,不論貧富尊卑,無一例外都懂得為自己營謀,縱是嘗遍了人情人暖,看盡了世事蒼茫,卻依然要想盡一切辦法活下去,哪怕是活得落寞,活得蕭條。
  • 2016高考語文作文素材積累:張愛玲經典語錄
    以下是《2016高考語文作文素材積累:張愛玲經典語錄》2016高考語文作文寫作素材請持續關注新東方網高考網。   2016高考語文作文素材積累:張愛玲經典語錄   1、於千萬人之中遇見你所要遇見的人,於千萬年之中,時間的無涯的荒野裡,沒有早一步,也沒有晚一步,剛巧遇上了,那也沒有別的話可說,唯有輕輕地問一聲:噢,你也在這裡。
  • 獨一無二的煙火——張愛玲
    今天就來聊聊對文學界有突出貢獻的張愛玲!不管你有沒有讀過張愛玲的作品,張愛玲這個名字幾乎成為了文藝人必知的一個標誌性的符號。張愛玲出生於1920年,她的祖父張佩綸原是清末的著名大臣,而她的祖母則是慈禧心腹中堂李鴻章之女,可到了她父母這一代,家道中落。她的父親屬於遺少型的少爺,母親則是一個時髦的新女性。
  • 張愛玲誕辰100周年特別專輯||永遠的張愛玲(下)
    她在《我的天才夢裡》裡曾說過,「我是一個古怪女孩,從小被目為天才,除了發展我的天才外別無生存的目標」。她喜歡文字,一直沉浸在文字裡,為此,她拒絕母親所謂的「淑女教育」,我想不是學不會,而是不肯委屈自己,讓獨特的張愛玲變成芸芸眾生;她喜歡衣服,就會大膽張揚的按自己的品味穿,絲毫不顧別人的眼光。她晚年獨居,明明人就在屋中,有電話不肯接,敲門也不肯放人進來,就是不想讓喧囂的東西侵入獨屬自己的空間。
  • 鳳棲於梧:張愛玲的中學時代
    這是張愛玲成年後回顧自己少女時代的一篇文章,以作者在天津度過的幼年為始,到8歲來上海,至中學畢業後與家庭的矛盾不斷加深而出走為終,夾敘夾議,娓娓道出個中感受。1944年12月上海《語林》第1卷第1期發表的《記張愛玲》是另一篇重要文獻,作者汪宏聲是張愛玲中學時代的國文老師,他以親歷人的身份記錄了張愛玲走上文學創作之路的若干片斷,文章十分形象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