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通州中小學迎來開學季,為了在寓教於樂中傳播生態文明理念,讓小朋友們提前進入學習狀態,同時發揮「小手拉大手」的作用,助力通州區創建國家森林城市,河畔麗景園藝驛站舉辦了系列園藝培訓活動,為小朋友們帶來生活新體驗。那麼都有什麼新鮮課程呢,一起來看一下吧:
「環保服飾」DIY活動
五顏六色的皺紋紙,簡單的環保材料,在孩子們的奇思妙想下,變成一件件環保服飾作品。8月28日上午,15組家庭參加了通州區河畔麗景園藝驛站舉辦的「環保服飾DIY」活動。
環保的意義很廣泛,大到保護自然資源,小到節約一滴水、少用一張紙。今天活動環保物料基本採用的是生活中常見的柳條、樹葉、麻繩、皺紋紙、彈力絲線等,老師介紹完材料後,又對服飾進行一番講解。服飾重點是顏色、形狀、位置的搭配,如何巧妙的把手中的飾品點綴在衣服上,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這個地方放朵花兒,那兒粘柳條,想用圓形、拿膠棒、我在穿針引線......整個創作過程,家長孩子齊上陣,開動腦筋、小手搭大手、一起忙活著……
通過活動,不但增強了孩子們的環保意識和藝術情操,也養成資源循環再利用的好習慣。
葫蘆烙畫小盆栽活動
葫蘆在中國的傳統文化裡,有著福祿平安的吉祥象徵。作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葫蘆烙畫歷史悠久,葫蘆烙畫藝術又稱燙畫,火筆畫,是藝術家依據天然葫蘆的外形,在其表面巧妙構思,用烙筆烙繪出或深或淺的各種褐色圖案,表現出自然、古樸、典雅又獨具特色的書畫藝術效果。
8月28日下午,河畔麗景園藝驛站開展了「烙葫蘆小盆栽」的活動,本次活動由葫蘆烙畫傳承人張老師親自帶領大家體驗葫蘆烙畫的魅力。
從挑葫蘆到布局、構思和創作,現場直觀展示葫蘆烙畫,張老師與社區居民耐心細緻地分享著每一步,雖然葫蘆烙畫對於小同學們還是有些難度,但是孩子們通過自己的努力,專注、精心的創作,一個個精緻的烙畫葫蘆呈現在大家面前,葫蘆上的字栩栩如生,讓在場的家長和孩子驚嘆不已,在葫蘆上種一份小綠植,小小的葫蘆立刻散發出新的生機,別具一格,更加襯託傳統文化的藝術魅力。
小朋友們表示,通過活動對自然作畫產生了很大興趣,了解到葫蘆烙畫不僅讓葫蘆文化得以發揚光大,而且還大大提升了葫蘆作為「自然瓜果」的藝術價值。
穀物黏貼畫
穀物黏貼畫是以各類植物種子為原料,運用構圖、線條、明暗、色彩等造型手法,通過粘貼等手段,經過特殊處理後形成的一種獨特的視覺藝術形式。穀物黏貼畫不僅美觀、時尚、而且它採用純天然植物種子為原料,所以具有清新、自然、健康環保的特點。8月30日上午,15組家庭相約來到通州區河畔麗景園藝驛站,參加體驗穀物黏貼畫活動。
大米、黑米、紅豆、綠豆很常見,可是粉色、藍色的大米是怎麼回事?這種大米可以吃麼?是不是用染料染色的啊?孩子們七嘴八舌,滿臉疑惑地問著老師。面對孩子們的熱情的提問,張老師開啟了穀物黏貼畫課程,「彩色的大米不是染料染出來的,它是利用可直接蒸煮而不必洗滌的有機免洗米為原料,添加蔬果汁,並以天然方式將蔬果汁色素添加至米粒而成的,是一種可食用又營養豐富的食物」。它們都是天然、健康的穀物。
藍天、白雲、高山、河流、紅彤彤的太陽、嫩綠的小草......利用穀物間不同的色彩來區分物體的色塊,還可以粘貼風景、人物、動物、植物、真是包羅萬象,只有你想不到,沒有粘不出的。
利用老百姓餐桌上的食材,孩子們通過自己觀察、發現和想像創造出一幅幅有關保護地球、低碳出行的精美藝術畫,Come on Baby!展示!
苔蘚微景觀活動
時下新興玩兒法你知道嗎?泥土+碎石+苔蘚+擺件+手藝。對嘍!這就是創意苔蘚微景觀。為豐富社區居民的業餘文化生活,8月30日下午,通州區河畔麗景園藝驛站舉辦了苔蘚微景觀的活動,驛站坐滿參加活動的人。
苔蘚微景觀,是用苔蘚植物和蕨類植物等生長環境相近的植物,搭配各種造景小玩偶,運用美學的構圖原則組合種植在一起的新型桌面盆栽。
驛站張老師給大家科普了植物類別知識、講解如何把玻璃瓶、碎石、營養土、水苔、苔蘚、背景植物、細沙、擺件等通過巧妙的技巧擺放,製作出具有整體藝術感的苔蘚盆栽,大家認真聽講,細心製作,「老爸、老媽」熱情的參與,仿佛回到童年時代 !現場氣氛濃烈,到處充盈著歡聲笑語。
玩兒的就是時尚,當我們工作累了、學習困了、心情煩悶了......就看看桌上的苔蘚小盆栽,活動場景就一一浮現腦海,心情立刻倍兒爽!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