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經帶過這樣一個孩子,他叫李亮,上小學2年級。他可真是個淘氣的小男孩,好像一點也不知道累。上躥下跳,走來走去,動動這個,摸摸那個,把其他小朋友煩得都躲著他。
上課的時候,注意力也不集中,不是一直不停地玩手邊的鉛筆、尺子、橡皮,就是找旁邊同學說話,或者去揪前排同學的衣服或頭髮。總之就是安靜不下來。
我後來和家長多次溝通,反映情況。家長也是苦惱萬分,打也不行,罵也不是,簡直恨鐵不成鋼。
(圖片源自網絡,侵權請聯繫刪除)
李亮的這種情況,基本上屬於「兒童多動障礙症」,這在學校裡不少兒童都會發生。
在心理學上,「兒童多動障礙症」也叫「注意缺陷」與「多動障礙」,在兒童群體中比較常見。
有一位兒童疾病專家喬治·史提爾,做了相關的深入講究,他發現:
有些孩子的行為似乎總是停不下來,不但情緒容易起伏,還常常惹出很多麻煩。其症狀通常表現為:活動過多、自控力差、衝動任性、注意力渙散等。他認為這是一種比較常見的兒童心理障礙。
像上面提到的李亮同學,很明顯的是多動障礙症的表現。後來我建議他媽媽帶他去醫院檢查,果然醫生說是兒童多動症。
(圖片源自網絡,侵權請聯繫刪除)
心理學研究表明,多動症一般發生在3~12歲的孩子之間,對孩子以後的發展與成長都會產生極為不利的影響。
所以,作為家長的我們,要及時關注並且及早發現孩子的多動行為,以便及早治療。
如果平時發現孩子太好動了,一刻也停不下來,翻箱倒櫃、上躥下跳的,學習不專心,說話顛三倒四、前言不搭後語,家長一定要重視起來,及早糾正治療。
否則發展下去,極有可能發展成多動症。而及早發現及早糾正,是可以避免發展成多動症的。
(圖片源自網絡,侵權請聯繫刪除)
1、多動/衝動型兒童多動症
像李亮小朋友,手腳動來動去,喜歡做小動作、不停地玩東西,喜歡揪同學的頭髮,有時候隨便下座位,這些表現就是多動型的表現。
2、注意力缺陷型兒童多動症
有些孩子總是愛分心,容易受幹擾、容易厭煩,經常丟三落四,常常把作業本、玩具弄丟,不能集中注意力或者缺乏專注能力,這些行為就是注意力缺陷型多動症的表現。
3、混合型兒童多動症
如果孩子的症狀符合上面兩種情況,既多動又注意力不能集中,那就屬於混合型兒童多動症。
這種類型的孩子在活動水平、注意力、學業及認知功能中受損是最嚴重的。
(圖片源自網絡,侵權請聯繫刪除)
1、不良的家庭教育方式是孩子患多動症的重要原因之一。
萌萌5歲了,爸爸在工廠打工,十分辛苦。媽媽在家種個菜園子,養幾隻雞,然後照顧萌萌。
爸爸媽媽都忙的時候,萌萌就自己玩,有時候拿著棒子追雞,有時候倒騰家裡的東西。
一不小心把大公雞攆進廚房飛上了案板,弄翻了菜盆,媽媽氣得上去一巴掌「滾出去!」萌萌嚇得拔腿跑出去,繼續把雞攆上屋頂。
爸爸下班回來正在洗臉,萌萌把餵雞的玉米豆撒在洗臉盆裡,衝著爸爸哈哈大笑,爸爸一邊罵著「熊孩子」,一邊大笑著捉住他抱著親。
像這樣,媽媽打罵、爸爸寵溺,卻並不告訴萌萌哪裡做錯了,那些該做、那些不該做,這樣的教育環境多半會導致孩子患上多動症。
(圖片源自網絡,侵權請聯繫刪除)
2、過分寵溺的教育方式導致患病率佔一部分。
3、放任不管的教育方式導致患病率佔一部分。
4、嚴格管教的教育方式導致患病率佔大部分。
有些家庭對孩子的期望值特別高,從小就不希望輸在起跑線上。對孩子嚴格要求,一沒有達到要求,就嚴厲的批評責罵,甚至把孩子打一頓。
正因為父母過分的嚴格管教,從而使孩子的心理產生極度的不平衡,甚至逆反心理,他在父母面前可能因為害怕,裝的老老實實。
但是一脫離父母的視線,就變得特別暴躁,特別乖張。他會學父母的樣子使用暴力打別的小朋友,還會無事生非的不停地招惹別人。
使用太嚴厲的教育方式非常有害,導致患多動症佔到大部分的比列。
5.有些孩子經常吃市面上賣的添加了人工染料的食品,尤其攝入含鉛過高的食品,會導致患多動症的傾向。
家長最好儘量買安全衛生的食品給孩子吃,儘量在家裡自己給孩子做健康衛生的營養食物,少吃或不吃快餐和垃圾食品。
(圖片源自網絡,侵權請聯繫刪除)
如果孩子的情況比較嚴重,那就需要用藥物治療。去正規的醫院,在專業醫生的指導下進行治療。
2、多關心孩子、理解孩子
家長要首先接受孩子的現狀。孩子多動調皮,免不了會遭受其他小朋友的嫌棄或者老師的批評,家長要能理解別人,更要理解自己的孩子。孩子在外面已經收到指責了,回家來家長就不要再嚴厲的批評和訓斥了。
要多關心孩子,多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看看孩子多動是不是和家裡的教育方式有關係。然後改善對孩子的管理,客觀對待,慢慢疏導。
(圖片源自網絡,侵權請聯繫刪除)
3、對孩子因材施教
患有多動症的孩子,一般情況下學習成績不會太好。家長不要期望太高,不要盲目地望子成龍,強制讓孩子發奮學習。那樣,往往會適得其反,加重病情。
家長應該定下小目標,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因勢利導,使孩子在輕鬆愉快的氛圍裡學習,慢慢進步,慢慢改善孩子的多動。
4、避免給孩子玩鉛制玩具
科學研究表明,鉛元素會誘發多動症狀,所以平時告訴孩子不要把鉛筆含在嘴裡,也不要給孩子買鉛制玩具和含鉛的漆制玩具,更不能含在口裡。。
總之,平時要多關心孩子,多觀察孩子,一旦發現孩子有了多動的跡象,不要焦慮,也不要埋怨。多動不可怕,家長應擺平心態,教育得法,因勢利導,相信一定會讓孩子擺脫好動、安靜下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