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好動安靜不下來?可能是「多動症」,這四個辦法可以幫到你

2020-09-06 青柳青青

我曾經帶過這樣一個孩子,他叫李亮,上小學2年級。他可真是個淘氣的小男孩,好像一點也不知道累。上躥下跳,走來走去,動動這個,摸摸那個,把其他小朋友煩得都躲著他。

上課的時候,注意力也不集中,不是一直不停地玩手邊的鉛筆、尺子、橡皮,就是找旁邊同學說話,或者去揪前排同學的衣服或頭髮。總之就是安靜不下來。

我後來和家長多次溝通,反映情況。家長也是苦惱萬分,打也不行,罵也不是,簡直恨鐵不成鋼。

(圖片源自網絡,侵權請聯繫刪除)

李亮的這種情況,基本上屬於「兒童多動障礙症」,這在學校裡不少兒童都會發生。

一、什麼是「兒童多動障礙症」?有哪些表現?

在心理學上,「兒童多動障礙症」也叫「注意缺陷」與「多動障礙」,在兒童群體中比較常見。

有一位兒童疾病專家喬治·史提爾,做了相關的深入講究,他發現:

有些孩子的行為似乎總是停不下來,不但情緒容易起伏,還常常惹出很多麻煩。其症狀通常表現為:活動過多、自控力差、衝動任性、注意力渙散等。他認為這是一種比較常見的兒童心理障礙。

像上面提到的李亮同學,很明顯的是多動障礙症的表現。後來我建議他媽媽帶他去醫院檢查,果然醫生說是兒童多動症

(圖片源自網絡,侵權請聯繫刪除)

心理學研究表明,多動症一般發生在3~12歲的孩子之間,對孩子以後的發展與成長都會產生極為不利的影響。

所以,作為家長的我們,要及時關注並且及早發現孩子的多動行為,以便及早治療。

如果平時發現孩子太好動了,一刻也停不下來,翻箱倒櫃、上躥下跳的,學習不專心,說話顛三倒四、前言不搭後語,家長一定要重視起來,及早糾正治療

否則發展下去,極有可能發展成多動症。而及早發現及早糾正,是可以避免發展成多動症的。

(圖片源自網絡,侵權請聯繫刪除)

二、多動症有哪些類型?
兒童多動症分為三種類型:

1、多動/衝動型兒童多動症

像李亮小朋友,手腳動來動去,喜歡做小動作、不停地玩東西,喜歡揪同學的頭髮,有時候隨便下座位,這些表現就是多動型的表現。

2、注意力缺陷型兒童多動症

有些孩子總是愛分心,容易受幹擾、容易厭煩,經常丟三落四,常常把作業本、玩具弄丟,不能集中注意力或者缺乏專注能力,這些行為就是注意力缺陷型多動症的表現。

3、混合型兒童多動症

如果孩子的症狀符合上面兩種情況,既多動又注意力不能集中,那就屬於混合型兒童多動症。

這種類型的孩子在活動水平、注意力、學業及認知功能中受損是最嚴重的。

(圖片源自網絡,侵權請聯繫刪除)

三、多動症產生的原因
一般情況下,兒童患多動症並不是天生的,專家認為,兒童患上多動症有以下5種原因:

1、不良的家庭教育方式是孩子患多動症的重要原因之一。

萌萌5歲了,爸爸在工廠打工,十分辛苦。媽媽在家種個菜園子,養幾隻雞,然後照顧萌萌。

爸爸媽媽都忙的時候,萌萌就自己玩,有時候拿著棒子追雞,有時候倒騰家裡的東西。

一不小心把大公雞攆進廚房飛上了案板,弄翻了菜盆,媽媽氣得上去一巴掌「滾出去!」萌萌嚇得拔腿跑出去,繼續把雞攆上屋頂。

爸爸下班回來正在洗臉,萌萌把餵雞的玉米豆撒在洗臉盆裡,衝著爸爸哈哈大笑,爸爸一邊罵著「熊孩子」,一邊大笑著捉住他抱著親。

像這樣,媽媽打罵、爸爸寵溺,卻並不告訴萌萌哪裡做錯了,那些該做、那些不該做,這樣的教育環境多半會導致孩子患上多動症。

(圖片源自網絡,侵權請聯繫刪除)

2、過分寵溺的教育方式導致患病率佔一部分。

3、放任不管的教育方式導致患病率佔一部分。

4、嚴格管教的教育方式導致患病率佔大部分。

有些家庭對孩子的期望值特別高,從小就不希望輸在起跑線上。對孩子嚴格要求,一沒有達到要求,就嚴厲的批評責罵,甚至把孩子打一頓。

正因為父母過分的嚴格管教,從而使孩子的心理產生極度的不平衡,甚至逆反心理,他在父母面前可能因為害怕,裝的老老實實。

但是一脫離父母的視線,就變得特別暴躁,特別乖張。他會學父母的樣子使用暴力打別的小朋友,還會無事生非的不停地招惹別人。

使用太嚴厲的教育方式非常有害,導致患多動症佔到大部分的比列。

5.有些孩子經常吃市面上賣的添加了人工染料的食品,尤其攝入含鉛過高的食品,會導致患多動症的傾向。

家長最好儘量買安全衛生的食品給孩子吃,儘量在家裡自己給孩子做健康衛生的營養食物,少吃或不吃快餐和垃圾食品。

(圖片源自網絡,侵權請聯繫刪除)

四、如何治療兒童多動症?
1、藥物治療法

如果孩子的情況比較嚴重,那就需要用藥物治療。去正規的醫院,在專業醫生的指導下進行治療。

2、多關心孩子、理解孩子

家長要首先接受孩子的現狀。孩子多動調皮,免不了會遭受其他小朋友的嫌棄或者老師的批評,家長要能理解別人,更要理解自己的孩子。孩子在外面已經收到指責了,回家來家長就不要再嚴厲的批評和訓斥了。

要多關心孩子,多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看看孩子多動是不是和家裡的教育方式有關係。然後改善對孩子的管理,客觀對待,慢慢疏導。

(圖片源自網絡,侵權請聯繫刪除)

3、對孩子因材施教

患有多動症的孩子,一般情況下學習成績不會太好。家長不要期望太高,不要盲目地望子成龍,強制讓孩子發奮學習。那樣,往往會適得其反,加重病情。

家長應該定下小目標,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因勢利導,使孩子在輕鬆愉快的氛圍裡學習,慢慢進步,慢慢改善孩子的多動。

4、避免給孩子玩鉛制玩具

科學研究表明,鉛元素會誘發多動症狀,所以平時告訴孩子不要把鉛筆含在嘴裡,也不要給孩子買鉛制玩具和含鉛的漆制玩具,更不能含在口裡。。

總之,平時要多關心孩子,多觀察孩子,一旦發現孩子有了多動的跡象,不要焦慮,也不要埋怨。多動不可怕,家長應擺平心態,教育得法,因勢利導,相信一定會讓孩子擺脫好動、安靜下來的。

相關焦點

  • 孩子太好動會不會是「多動症」?好動的孩子父母怎麼教?
    ,一刻也閒不下來,真擔心孩子是不是有多動症啊?事實上,有些孩子,天性就比較好動,他們比其他孩子更愛玩,比其他孩子更坐不住。但其實,並不是孩子的錯,他們年紀太小,還沒有太強的自制力。他們也不知道如何表達自己內心的想法,可能這也是他們內心世界的一種訴求,只有正確理解孩子的行為,才能真正幫助到孩子。
  • 孩子多動=多動症?教你如何區分孩子是好動還是多動症
    在近些年,發現小兒多動症的孩子是越來越多,有很多父母對小兒多動症的判斷僅限於孩子多動,卻不知多動症的症狀不是簡單的多動而已。什麼是小兒多動症?小兒多動症又被稱為注意缺陷多動障礙,這是兒科比較常見的一種自控能力發育障礙性疾病,經常在6-9歲的孩子身上見到,而且男孩出現的比例要比女孩子高。
  • 如何區分孩子好動與多動?要怎麼對待多動症孩子?
    有多動症的孩子在幼兒園時期其實就表現出來了,比如坐不住,易煩躁等。因為孩子的天性是好動的,所以在幼兒園時期大家不容易注意到孩子的多動症情況。等到上了小學,小學生需要較長時間集中注意力,坐得端端正正聽老師講課,積極參與課堂活動,有多動症的孩子這時就很顯眼了。那麼我們家長要如何區分孩子好動與多動?要怎麼對待多動症孩子?家長要如何區分孩子好動與多動?
  • 多動症孩子不一定好動 文靜寶寶也可能患病
    新東方網>學前>幼兒教育>親子>營養健康>健康護理>正文多動症孩子不一定好動 文靜寶寶也可能患病 2013-04-09 17:27 來源:武漢晚報
  • 孩子的活潑好動和多動症的區別
    孩子的活潑好動和多動症的區別,多動症患兒存在注意力缺陷、衝動、多動,學習和人際交往受到了嚴重阻礙。但活潑、好動是孩子的天性,有些兒童的好動是屬於貪玩或者缺乏學習興趣,而非多動症。孩子的活潑好動和多動症的區別在於以下幾點:1、有無場合性和時間性:多動症孩子的多動和衝動是不分場合的,比如大家非常安靜地在教室裡上課,他會突然的出怪聲,這就屬於多動症。好動兒童在嚴肅的、陌生的環境中,有較強的自我控制能力,這個要區分開。
  • 幼兒園孩子被勸檢查「多動症」:千萬別把「好動」培養為「多動」
    正因此,越來越多的家長一聽到「多動症」3個字,顯得憂心忡忡,在各種善意的勸說下,匆匆帶著孩子奔波在各大醫院門診。據中國健康教育協會公布的最新「多動兒童調查」數據顯示:我國約有3000萬兒童存在多動、注意力不集中、學習障礙等問題行為,其中有1461萬至1979萬個孩子患有注意缺陷多動障礙,即兒童多動症。
  • 兒童好動不等於「多動症」
    孩子有這些表現,爸媽要警惕活潑好動是孩子的天性,也是孩子天真可愛之處。孩子單純的多動並不代表就是多動症,多動症是一種行為異常問題,是一種疾病,有著嚴格的臨床指徵,很多孩子的多動有可能只是「正是調皮的時候」。
  • 多動=多動症?孩子多動症的這些誤區,家長要知道
    家裡有個活潑好動的熊孩子,是一件費心的事。在日常生活中,有些孩子一天到晚不停的搗亂,一分鐘也不能安靜,所以有的家長會有疑惑,我的孩子會不會是多動症?甚至有的家長會擔心孩子總是這麼動來動去,注意力無法集中,以後上學了怎麼辦?
  • 孩子好動就是多動症?誰說的好動就是多動症了,多動症能糾正嗎?
    孩子好動就是多動症?誰說的好動就是多動症了,多動症能糾正嗎?孩子好動就是多動症?孩子好動不等於多動症,一般情況下3至6歲的孩子,一般都會有活潑、好動、注意時間短暫的表現,這本應該是兒童時期的共同特點。在發現孩子多動的情況下,哪怕只是給他們一個疑似多動症的標籤,都是極其不負責任的行為。
  • 如何糾正孩子「多動症」?
    ADHD孩子的智力一般不受到影響。在多數人眼中,患有多動症的孩子和調皮好動的孩子很難區別開來。不少家長覺得,男孩就是比女孩調皮好動。幼兒園時期,老師對課堂紀律並不特別強調,加上學前期的孩子有生理性的多動,多動症的孩子並不顯得突出。而到了小學,ADHD孩子在課堂上無法集中注意力、難以控制自己的行為,特別是無法完成學業要求,導致學習成績不佳,甚至部分孩子脾氣暴躁、有攻擊性的一面,就會凸顯出來。
  • 孩子多動症切記亂投醫!怎樣判斷孩子多動症?
    你了解兒童多動症嗎?相信很多人聽到多動症這個詞兒,第一反應肯定是多動;是的不分場合,停不下來的多動是兒童多動症的明顯特徵之一,但多動的孩子並不一定是多動症,而安靜的孩子也不一定不是多動症!那怎樣判斷孩子多動症?又如何幫助孩子早日恢復健康呢?
  • 多動症孩子和正常活潑好動的孩子有什麼區別
    如今,越來越多的孩子患有多動症,所以家長們非常小心,擔心自己的孩子。特別是一些活潑好動的孩子也被「無知」的家長無辜地貼上了多動症的標籤。多動症孩子和正常活潑好動的孩子有什麼區別?
  • 部分「好動」的孩子成績為何跟不上?專家:可能多動症所致
    對於部分家長來說,他們可能會有一個疑惑,就是自己活潑好動的孩子為什麼年齡越大,學習成績卻慢慢跟不上。雖然孩子的成績是受多因素影響,但其中很有可能是孩子「活潑好動」這塊所導致的,這是為什麼呢?廣州市婦女兒童醫療中心心理科副主任查彩惠認為,這可能是多動症的其中一個表現,下面我們來聽聽她怎麼說。
  • 孩子不好好上課,多動好動,怎麼改善?
    有因自有果,這其中深厚的哲理同樣適合用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有果自然有它產生的原因,找到其中的原因,我們也就能解決孩子身上的「果」,今天眾艾的老師們就為大家深度刨析孩子好動,多動產生的原因。孩子好動,多動的原因,其實是注意力不集中的表現,「注意力」是人非常重要的心理素質之一,是人能夠學習的最基本的能力。
  • 孩子是「熊孩子」還是「多動症」,這三點幫你判斷
    小時候有的孩子比較皮,就會被家長懷疑自己家的熊孩子是不是得了多動症呀。但其實並非孩子貪玩一點什麼的就說明得了兒童多動症,不過要是有以下的狀況家長就應該注意了。10~15分鐘,7~10歲的孩子可維持約15~20分鐘,10~12歲的孩子可維持約25~30分鐘,12歲以上可以維持超過30分鐘。
  • 孩子上課不認真?警惕多動症
    孩子好動、厭學,令許多家長頭痛。育兒多年的父母們肯定聽過這樣一個順口溜:"一歲兩歲是心肝,三歲四歲有點煩,五歲六歲老搗蛋,七歲八歲狗都嫌"。在5~8歲這個階段,孩子往往精力旺盛,喜歡調皮搗蛋。有些孩子的頑皮可能是性格使然,有些卻可能是得了多動症。如何判斷孩子是不是多動症?
  • 「熊孩子」只是因為不懂事?要警惕多動症的可能
    現在人們一提起「熊孩子」就會頭大,好動、淘氣、破壞性強、難以管教……這些都是「熊孩子」帶給人們的經典印象。有人說這不過是小孩子不懂事,長大就好了;有人說是家長的教育有問題。其實,還有一個可能導致「熊孩子」的因素不能忽略,那就是——多動症。但我們更不能草率地認為好動孩子就是多動症,應當科學地進行分析和判斷,才能引導孩子健康成長。
  • 好動的孩子一定就是多動?兒科醫生來教你,學會區別
    很多家長表示自家的孩子非常愛動,很擔心孩子是不是多動症?究竟是怎麼回事?孩子這麼好動是屬於多動嗎?一、孩子好動和多動症的區別?區別一:多動症患兒興趣愛好少,即使是孩子們都喜歡的遊戲機、動畫片等,也不能讓其專心致志;而頑皮好動的孩子卻截然不同,他們對感興趣的活動不但能全神貫注,而且還討厭別人的幹擾和影響。
  • 孩子好動不是多動,聰明媽媽用5招帶好娃!
    關於多動症多動症,學名為注意力缺陷多動障礙(ADHD),有這樣三個基本特徵:極度活躍、衝動、注意力不集中。患有多動症的孩子至少符合其中一條,他們沒辦法安靜地玩耍、總是有很多話,並且健忘、丟三落四、無法專注和等待。
  • 寶寶活潑好動就是多動症?3個評判標準,幫家長們走出誤區!
    最近幼兒園的老師天天在家長群裡點名,委婉地表示這個孩子太好動,擔心他在學校裡一不留神就弄傷自己,或者是和其他小朋友打起來,讓小周媽媽多多說服教育。種種跡象讓小周媽媽忍不住懷疑:「這孩子會不會有多動症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