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化肥農藥施用量連續3年負增長

2020-12-13 河北新聞網

全國化肥農藥施用量連續3年負增長

節肥又節藥農業效益高(田間追蹤高質量·節約型農業)

「莊稼一枝花,全靠肥當家」,化肥和農藥都是重要的農業生產資料。科學施用這些農業投入品,不僅能提升農業效益,也能保護生態環境,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記者在黑龍江、貴州、安徽、北京等地採訪發現,從農業生產理念的轉變,到技術模式的集成,再到推廣機制的完善,各地正持續發力節肥節藥。

土地節肥節藥,地力不斷提升,綠色生產成為現代農業主旋律

年過五旬的劉春生,最近總是去村裡保護區的試驗田轉悠,「過去地裡梆梆硬,現在用腳一掀,地裡都能起壟了,就像回到了小時候,我這心裡高興啊!」

劉春生是黑龍江海倫市前進鎮東興村農民,2012年,他帶領村民成立了東興現代農機農民專業合作社。守著黑土,大水大肥侍弄,可劉春生發現,記憶中「富得流油」的黑土地,漸漸變得灰濛濛,部分土壤還出現了板結。

轉機出現在2018年。海倫市成為國家黑土地保護利用整建制推進試點縣,合作社2000畝地成了試驗田:大豆、玉米輪作,玉米秸稈全部還田,增施有機肥。去年,合作社大豆畝均增產22公斤,玉米畝均增產50公斤,種糧收入增加超過5個百分點。

黑龍江省農業環境與耕地保護站負責人介紹,全省列入黑土地保護利用試點的20個縣(市、區、農場),目前土壤有機質平均含量比2015年試點前提高了3.6%,耕地質量平均提高0.54個等級。

「肥料是作物的糧食,防治病蟲害主要靠農藥,但要科學施用。」中國農業科學院資源區劃所研究員何萍說,目前農業生產施用氮肥、磷肥總體過量,一些產量和附加值較高的經濟作物尤為突出。原因是過去一些農民習慣「大水衝肥」等施肥方法,不僅無法繼續增加產量,而且農藥殘留進入環境,容易造成農業面源汙染,給農產品質量安全帶來影響。

「加強重要農產品穩產保供工作,必須堅持農業綠色發展這一主基調。」農業農村部種植業管理司司長潘文博介紹,2015年以來,各地深入開展「化肥農藥使用量零增長」行動,大大促進了化肥農藥減量增效。

貴州黎平縣高屯鎮絞便村天益家庭農場,剛完成500多畝茶園的冬季管護,茶園裡桂花、白玉蘭、楊梅等4萬多棵樹間種,形成了生態複合立體種植模式。「茶葉要想賣出好價錢,品控特別重要。形成生物鏈,減少病蟲害,有助於提高茶葉品質。」農場負責人歐幫美說,為了生產出好茶,茶園按照有機標準進行生產:杜絕草甘膦等化學農藥,配置太陽能殺蟲燈、害蟲性信息素誘捕器,大大降低病蟲害發生程度,「今年的明前茶,一斤多賣了50元!」

放眼全國,化肥、農藥施用量已連續3年負增長,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合格率穩定在97%以上,綠色興農正成為現代農業主旋律。

推廣新技術新模式,讓作物吃上「營養套餐」,缺啥補啥不浪費

在安徽南陵縣,綠肥作物紫雲英與水稻輪作已經推廣多年。每年開春,農民將成熟的紫雲英翻耕壓底,既能改善土壤環境,又有利於水稻根系生長。

籍山鎮稻農程太平發現,自家田裡的水稻長勢不均:挨著出水口的水稻顆粒飽滿,位於高處的稻子卻收成不佳,「看來,光有壓底綠肥還不夠,肥料施在土壤表層,雨水一來,就被衝走了」。

幾經打聽,程太平用上了側深施肥機器,不僅能將肥料「餵」到植物根部,還可以實現播種、施肥一體化,「肥料利用率提高了,後期追肥減少了,一畝地能減少15%的肥料。」

「利用率是衡量化肥農藥科學施用水平和減量增效的重要指標。」潘文博介紹,去年,我國三大糧食作物化肥和農藥利用率為39.2%、39.8%,分別比2017年提高1.4個和1.0個百分點。專家測算,這相當於一年減少尿素使用量70萬噸、農藥使用量近3萬噸。

如何提升農業投入品利用率?全國農技中心主任魏啟文介紹,要通過加快集成農機農藝融合的高效施肥技術,如測土配方、機械深施、水肥一體化等,讓作物吃上「營養套餐」,做到「缺啥補啥不浪費」。同時,還要利用有機肥替代和綠色防控技術,減少化肥和農藥使用量。

各地因地制宜,開展病蟲害綠色防控。在黃淮海東亞飛蝗孳生區,連續多年開展生態控制和生物防治,近10年未發生較大面積蝗蟲災害。在南方稻區,統一翻耕、深水滅蛹、性誘劑捕殺、適時擱田等防控技術的集成應用,讓農田生態環境得到有效改善,進一步提高了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

綠色發展理念引導,一系列節肥節藥模式遍地開花。截至去年底,全國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推廣面積超過19.3億畝次,技術覆蓋率達到89.3%,綠色防控面積超過8億畝。全國緩釋肥、水溶肥等新型肥料推廣應用面積達到2.45億畝次,有機肥施用面積超過5.5億畝次。

補齊技術短板,完善推廣體系,讓更多農民得到好收益

在北京市密雲區河南寨鎮本忠盛達種植專業合作社,蜜蜂成了大棚裡的農藥「監督員」。2015年,北京市和密雲區兩級植物保護站聯手,在這裡推廣蜜蜂授粉和病蟲害綠色防控集成技術。由於蜜蜂對農藥高度敏感,蔬菜生育期必須減少施藥量,採用更安全的農藥。

「農民能不能接受綠色防控技術,最終要靠效益說話。」北京市植物保護站高級農藝師孫海坦言,許多農民起初並不相信新技術,購買一箱熊蜂需要投入400元左右,不少農戶寧願自己用農藥人工授粉。

「大棚裡又悶又熱,一畝番茄十幾萬朵花,人工藥物授粉至少七八天才能完成,僱人得花1500多元。噴藥濃度要是控制不好,長出來的都是畸形果。」本忠盛達合作社理事長王永生發現,用上熊蜂授粉後,每棚番茄產量提高1000斤左右,畸形果率從百分之二十幾下降到了3%左右,一畝地增收5000多元。

「小蜜蜂帶來了大效益。」王永生蹺起大拇指說,現在不僅是番茄,村裡的草莓、西瓜也都用上了蜜蜂授粉。

節肥節藥技術如何更好推廣?

「目前有一些技術和機制上的短板亟待補齊。」何萍舉例,從技術上看,不同種類的有機肥養分的釋放特徵、機理和影響因素,目前還不是很清楚,但這直接關係到有機肥替代的比例和效果,要加強這方面的科研力度。從機制看,測土配方施肥需要專業人員定點完成,而作物種植茬口緊,需要加強統籌安排。針對當前我國農業生產主體仍以小農戶為主的實際,何萍建議加大方便小農戶使用的施肥和防控技術推廣,並加強相關補貼支持力度。

「推廣節肥節藥技術,要做給農民看、帶著農民幹。」魏啟文表示,針對目前存在的一些薄弱環節,要加快相關技術研發和推廣體系建設,逐步細化完善不同區域、不同作物科學施肥用藥的技術方案,加強農技培訓和指導服務。同時,充分發揮新型經營主體的示範帶動作用,提高綠色生產覆蓋面。

在黑龍江蘭西縣,農業託管服務的快速發展,有效促進了病蟲害綠色防控。「我們從大型農資公司批量採購綠色肥藥產品,給一家一戶提供病蟲害防治、免耕播種等服務,而且全程託管比農民自己種每畝還要便宜40元呢。」縣瑞豐玉米種植合作社理事長杜亞東說。

為鼓勵更多農民用上綠色防控技術,北京市植保站在2017年推出了設施蔬菜農藥使用減量行動技術示範項目。在項目區設施蔬菜病蟲害防治中,農戶用天敵、生物農藥、授粉昆蟲等綠色防控產品,可以獲得一定比例的限額補貼,市、區、村還設立了三級植物醫院,加強綠色防控技術諮詢服務。

來源:人民日報

關注河北新聞網,了解河北最新新聞。

相關焦點

  • 雲南:連續3年實現化肥、農藥使用量負增長
    新華社昆明11月28日電(記者趙珮然)記者27日從雲南省生態環境廳了解到,雲南省2017年至2019年連續3年實現化肥、農藥使用量負增長,測土配方施肥推廣覆蓋率達到91.2%。據了解,測土配方施肥是化肥精準減量的重要支撐,近年來,雲南不斷擴大測土配方施肥的應用,引導農民積極施用農家肥。「十四五」期間,雲南省將全面推進農用地分類管理,掌握受汙染耕地對主要種植農產品的影響,摸清耕地土壤汙染成因,對安全利用類和嚴格管控類農用地依法採取風險管控措施,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
  • 今年遼寧省有機肥施用量將超過2000萬噸
    改善土壤結構 減少面源汙染今年我省有機肥施用量將超過2000萬噸  「以前種一畝蔬菜,要施用傳統複合底肥70公斤,採取有機肥替代化肥技術後,每畝地可減少底肥30公斤,同時還能保產量、提品質。」  來自省綠色農業技術中心的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我省實施了蔬菜有機肥替代化肥面積12萬畝,果樹有機肥替代化肥示範區10萬畝,同時消納了畜禽糞便90多萬噸。示範區內的農戶對果菜有機肥技術的認可程度普遍提高,並開始大面積推廣應用。預計今年我省有機肥施用量將達到2000萬噸以上,化肥使用量將減少1萬噸(折純)。
  • 讓化肥農藥減下來
    閱讀提示  近年來,我國農業增長過分依賴化肥農藥,不合理的使用化肥農藥,導致耕地基礎地力下降、農藥殘留超標、環境汙染加重,而農作物的產量並沒有得到大幅提升,有些地方甚至出現下降的情況。2015年,省農科院植物保護研究所主持承擔的國家公益性行業專項、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小麥化肥農藥減施增效技術」先後在襄汾縣、聞喜縣等地落地實施,表現出良好的減施增產效果,為我省現代農業的綠色發展注入了新動力。  化肥農藥過量,問題頻現  5月8日,在襄汾縣襄陵鎮屯南村的千畝示範田裡,小麥正抽穗揚花,使用了化肥農藥減施技術的小麥長勢喜人。
  • 我國化肥農藥利用率最新數據公布,說說數字背後的事
    剛剛,記者從12月18日農業農村部的新聞通氣會得知,2019年我國水稻、玉米、小麥三大糧食作物化肥利用率為39.2%,比2017年提高1.4個百分點、比2015年提高4個百分點;農藥利用率為39.8%,比2017年提高1.0個百分點、比2015年提高3.2個百分點。
  • 化肥農藥對土壤的危害不敢直視!_化肥綜合_中國化肥網
    自工業革命,人類改變傳統種植方法,追求「化學」 模式來生產糧食,大量使用化肥、農藥,以為可增加農作物的產量。但事與願違,統計數據顯示:經過數十年使用化肥、農藥和除草劑後,農作物產量不但沒有增加,反而大大的減少,此外,還導致了現今世界各國水源汙染、土地流失、河道淤塞、海洋汙染、生態變遷和疾病叢生等嚴重環境問題和經濟損失等局面。
  • 有機肥與化肥有七大區別,一起混施有6大好處
    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上面的藍色字體「化肥價格資訊」,再點擊「置頂公眾號」,然後點擊「關注」這樣您就可以在第一時間收到:最新尿素行情、複合肥、化肥價格行情走勢 及化肥行業資訊!2)有機肥料含有多種養分,所含養分全面平衡;而化肥所含養分種類單一,長期施用容易造成土壤和食品中的養分不平衡。(3)有機肥料養分含量低,需要大量施用;而化學肥料養分含量高,施用量少。(4)有機肥料肥效時間長;化學肥料肥效期短而猛,容易造成養分流失,汙染環境。
  • 中國農科院海外農業研究中心發布智庫報告看化肥農藥農機全球市場...
    化肥、農藥、農機是農業生產中非常重要的生產資料,為世界人口提供有效、安全的食物供給作出了巨大貢獻。近日,中國農科院海外農業研究中心發布智庫報告《海外農產品(000061,股吧)市場研究(農資類)》,重點從全球視角,對化肥、農藥、農機等主要供需形勢、貿易情況以及行業發展態勢等開展分析研究,為我國現代農業發展和涉農企業走出去提供重要的參考。
  • 「土代表」黨永富:防治化肥農藥汙染土壤,要有系統性解決方案
    2005年,環保部和國土資源部聯合啟動了首次「全國土壤汙染狀況調查」,2014年4月17日,環保部與國土資源部聯合發布了一份《全國土壤汙染狀況調查公報》。據該公報,全國土壤調查點位的16.1%受到了汙染,其中耕地部分的汙染比例高達19.4%以上。但這些數據是抽樣調查所得的「點位超標率」,即:受汙染點位數量/調查點位總數量。
  • 讓蔬菜種植告別農藥、化肥和激素 泰州這個農場入選全國典型案例
    記者 高愛莉 通訊員 趙子忠近日,國家農業農村部發布「第二批全國家庭農場典型案例」,光普家庭農場榜上有名,這也是迄今為止泰州唯一獲此殊榮的家庭農場。全市的家庭農場幾千家,比「光普」規模大、效益高的家庭農場不少,為何「光普」能入選「全國典型」?
  • 華農大副校長:要提高農藥化肥價格讓農民用不起
    「1立方水在美國能產3公斤糧食,我們只能產1公斤」「年輕勞動力大量外流,造成務農勞動力出現結構性下降」。昨日上午,全國政協常委、民盟中央副主席、農業部原副部長張寶文談及當前農業的種種難題,引起委員熱烈討論。
  • 現在農民種田如果不使用化肥農藥,光靠責任心能提高產量嗎?
    可以無疑問的說,無論是現在還是過去,在同等條件下,都使用化肥農藥或者都不使用化肥農藥的前提下,有責任心肯定比沒有責任心產量高。種子、化肥、農藥等的確是糧食增產的重要因素,但責任心(幹好幹壞)也是糧食增產的重要因素。
  • 日本人口連續第11年負增長,人口負增長離我們還有多遠
    海外網8月6日電 當地時間5日,日本總務省公布的人口調查結果顯示,截至今年1月1日,日本國內共有1.2427億人口,與前一年相比減少50.5046萬,為過去最多,也是連續第十一年減少。
  • 中國CPI首次出現負增長 PPI連續三個月告負
         備受關注的2月份主要物價指標3月10日揭曉。國家統計局當日公布的數據顯示,2月份我國居民消費價格(CPI)同比下降1.6%,工業品出廠價格(PPI)同比下降4.5%。這也是我國CPI六年來首次出現負增長。而在去年,這兩項指標月度漲幅峰值分別達到8.7%和10.1%。
  • 不用化肥農藥,還又大又甜「黑科技」種葡萄,拿了大賽第一名
    「用了新技術的大棚,不打農藥,不上化肥,每年投入3000多元,而上化肥用農藥的大棚每年投入6000元左右,兩座大棚一對比太明顯了。」崔西玉說,大棚裡有2000斤葡萄已經有人預訂了,價格是每斤15元左右。下一步她將在兩個大棚中都試用新技術。
  • 化肥農藥減量增效優秀範例徵集結果公示
    食品夥伴網訊  12月23日,從全國農技推廣網獲悉,根據中國農業技術推廣協會和《中國農技推廣》《中國植保導刊》雜誌社《關於開展化肥農藥減量增效優秀範例徵集活動的通知》(中農協函〔2020〕48號)要求,活動組委會組織有關專家對申報材料進行評審,評選出化肥減量增效優秀範例58個,其中示範企業22個、創新產品
  • [公告]史丹利:史丹利化肥扶餘有限公司60萬噸/年新型生物、緩控釋...
    近十年來,我國複合肥施用量增速顯著高於氮肥、磷肥以及化肥總施用量的增速,複合化率平穩提高,表明隨著科學施肥、平衡施肥知識的推廣和普及,複合肥越來越得到農民的認同。 1990年我國化肥複合化率僅為13.2%,2000年提高到22.1%,2010年進一步穩步提高到32.44%。但與世界平均複合化率50%、發達國家複合化率80%相比,仍存在較大的差距。
  • 不打農藥,不施化肥,能不能種出好蔬菜?
    不打農藥,不施化肥,能不能種出好蔬菜?這個問題,能不能須從兩個方面講,一是能種出好蔬菜;二是還真種不出好蔬菜。一、不打農藥,不施化肥可以種。過去還真是這樣做的。施肥都是農家肥,包括漚制的柴草糞土、人及畜禽糞便等。通常都是經堆集發酵好了施用,尿液則兌水可直接澆菜用。
  • 果更甜菜更香茶更醇全國果菜茶有機肥替代化肥三年試點綜述
    趙根龍介紹,以前基地每畝地1年需要施化肥150公斤左右,政府實施有機肥替代化肥政策後,每畝地給1噸有機肥補貼,現在,配合水肥一體化設施,化肥用量足足減少了2/3。耕龍種植合作社是全國有機肥替代化肥試點的一個縮影。
  • 爛水果做環保酵素替代化肥 培育櫻桃未檢出農藥殘留
    水母網5月1日訊  (YMG記者劉曉陽)近日,慈善義工環保公益推廣服務基地酵素櫻桃的檢測報告結果顯示:未檢出農藥及其他任何殘留。市慈善總會慈善義工環保公益推廣服務基地目前主要製作環保酵素用於農耕代替農藥化肥,還有家庭環保酵素代替洗滌洗化洗護用品,食用酵素調理身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