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蔬菜種植告別農藥、化肥和激素 泰州這個農場入選全國典型案例

2021-01-09 中國江蘇網

記者 高愛莉 通訊員 趙子忠

近日,國家農業農村部發布「第二批全國家庭農場典型案例」,光普家庭農場榜上有名,這也是迄今為止泰州唯一獲此殊榮的家庭農場。

全市的家庭農場幾千家,比「光普」規模大、效益高的家庭農場不少,為何「光普」能入選「全國典型」?近日,記者走進高港區大泗鎮康樂村,探尋「全國典型」背後的故事。

這是一家曾經連年虧損的家庭農場。

光普家庭農場的負責人曹光甫,原先一直從事紡織業相關工作,2013年看到農業發展潛力,毅然跨入農業領域,建起了面積200多畝的家庭農場,主要從事傳統農業種植。但是,由於對農業的不了解和對農業成本估算不足,導致家庭農場連年虧損。曹光甫回憶說,那幾年,人曬黑了,家裡的老底也掏空了,但就是種啥都賣不出好價錢。

連續交了3年的「學費」後,曹光甫坐不住了,2015年他決定外出拜師學藝。在省農科院經濟作物研究所教授張培通的點撥下,曹光甫找到了發展新路:「家庭農場必須要有自己的拳頭產品,樹立質量品牌,同時要將產品變為商品,避開中間商,才能獲得高額回報。」當年,光普家庭農場從省農科院引進盆栽有機型蔬菜種植新技術,建成20畝盆栽蔬菜生產大棚,推出了農場第一個主打產品。

該盆栽蔬菜屬於無土栽培,主要將蔬菜種植在盆子裡,利用營養豐富的基質提供養分,日常只需澆水,經過40天左右生長,即可達到銷售標準。這樣的盆栽蔬菜就像一個移動的小菜園,可以現採現吃,滿足了都市人對新鮮蔬菜的需求。

值得一提的是,光普家庭農場採用秸稈粉碎加有益菌發酵的處理方法,把農場所有秸稈加工成盆栽蔬菜所需基質,這一舉措變廢為寶,既解決了田間秸稈處理難題,又確保了盆栽蔬菜的養分,讓種植的蔬菜口感鮮嫩肥美,成為了市場上的搶手貨。2015年,光普家庭農場依靠盆栽蔬菜實現銷售200多萬元,淨利潤30萬元,實現扭虧為盈。

「隨著社會發展,群眾對食品健康越來越關注,這也是家庭農場的發展方向。」嘗到技術的甜頭後,曹光甫從省農科院引進兩名博士擔任家庭農場副場長,負責農場的技術指導,不斷改良基質配方,並實現了盆栽蔬菜零農藥、零化肥、零激素的有機型種植模式,進一步打響農產品健康品牌。

隨著產品銷售規模不斷提升,光普家庭農場不斷擴建生產大棚。同時,光普家庭農場還整合周邊8個農場、2個網絡銷售平臺,共同組建了「光普現代農業星創天地」,並在省農科院、揚州大學、泰州牧院等專家教授指導下,將相關農產品通過網絡平臺銷售到千家萬戶。

在省農科院經濟作物研究所的指導下,2020年光普家庭農場引進芽苗菜綠色生產技術,不使用農藥、化肥、激素,讓芽苗菜實現純天然生長。該產品推出後,在許多火鍋店、高端酒店備受青睞。光普家庭農場也形成了盆栽蔬菜、芽苗菜等健康蔬菜品系,形成面向家庭、高校和餐飲酒店銷售的互補格局。

談及發展秘訣,曹光甫說,搞農業關鍵還是要不斷學習種植技術,不斷創新種植品種。光普家庭農場有一個特色,所有員工每年都要外出參觀學習。現在,農場的員工個個都是種地的行家裡手,他們只要看到作物生長情況,就能知道是不是缺肥、水澆多還是澆少了。此外,員工們還自行研究改進噴灌設施,有效減少用水量,同時也為農場每年節約成本8萬元以上。

相關焦點

  • 陝西兩農場入選全國家庭農場典型案例
    近日,農業農村部公布了全國第二批50個家庭農場典型案例,陝西省西安市長安區瓜大姐家庭農場、漢中市南鄭區燈盞窩家庭農場成功入選。       瓜大姐家庭農場是從事果蔬種植、休閒觀光、採摘體驗、科普研學、電商銷售於一體的集約化農業生產的家庭農場。
  • 南平高山農場的無公害蔬菜種植之路
    寒冬時節,走進延平區茫蕩鎮巖頭村康享家庭農場,薄霧下,一片片「冬眠」的土地正等著開春以後孕育新的作物。「等到春天,這裡又會是一片忙碌耕作的景象。」康享家庭農場負責人崔心鳳說,在海拔上千米、森林覆蓋率達90%的茫蕩山上,崔心鳳的農場收穫了一批又一批優質的無公害蔬菜。
  • 陝西2個家庭農場入選全國典型案例
    (記者 艾永華)1月4日,記者從省農業農村廳獲悉:近日,農業農村部公布了全國第二批50個家庭農場典型案例,我省西安市長安區瓜大姐家庭農場、漢中市南鄭區燈盞窩家庭農場入選。 瓜大姐家庭農場是從事集果蔬種植、休閒觀光、採摘體驗、科普研學、電商銷售於一體的集約化農業生產的家庭農場。
  • 陝西這兩個農場入選全國家庭農場典型案例!
    近日,農業農村部公布了全國第二批50個家庭農場典型案例,我省西安市長安區瓜大姐家庭農場、漢中市南鄭區燈盞窩家庭農場成功入選。瓜大姐家庭農場是從事果蔬種植、休閒觀光、採摘體驗、科普研學、電商銷售於一體的集約化農業生產的家庭農場。
  • 全國家庭農場典型案例陝西2個入選
    近日,農業農村部公布了全國第二批50個家庭農場典型案例,我省西安市長安區瓜大姐家庭農場、漢中市南鄭區燈盞窩家庭農場成功入選。瓜大姐家庭農場是從事果蔬種植、休閒觀光、採摘體驗、科普研學、電商銷售於一體的集約化農業生產的家庭農場。
  • 全國化肥農藥施用量連續3年負增長
    全國化肥農藥施用量連續3年負增長節肥又節藥農業效益高(田間追蹤高質量·節約型農業)「莊稼一枝花,全靠肥當家」,化肥和農藥都是重要的農業生產資料。科學施用這些農業投入品,不僅能提升農業效益,也能保護生態環境,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
  • 藁城區這個家庭農場成了「全國典型」
    長城網訊(記者 鄭建衛 通訊員付曉陽)位於石家莊市藁城區梅花鎮南劉村的河北國奇農興家庭農場(以下簡稱「國奇農興」)一夜之間名揚大江南北。近日,國家農業農村部發布了26個「第一批全國家庭農場典型案例」,國奇農興榜上有名。李國奇在介紹他的農業機械是如何服務其他農戶的。
  • 君源濟源有機農場成全國首家民航航餐專供蔬菜生產基地
    本報訊(記者王小萍 成利軍)在濟源王屋鎮竹泉村的河灘地裡,村民們正在君源有機農場裡鋤草,在地頭,高高地豎著兩個巨大的牌子「河南民航鄭州機場出港航班航餐專供蔬菜生產基地」、「河南首家歐盟·中國雙重有機認證蔬菜生產基地」。
  • 不打農藥,不施化肥,能不能種出好蔬菜?
    不打農藥,不施化肥,能不能種出好蔬菜?這個問題,能不能須從兩個方面講,一是能種出好蔬菜;二是還真種不出好蔬菜。一、不打農藥,不施化肥可以種。過去還真是這樣做的。施肥都是農家肥,包括漚制的柴草糞土、人及畜禽糞便等。通常都是經堆集發酵好了施用,尿液則兌水可直接澆菜用。
  • 第一批全國家庭農場典型案例之二十:山西稷山縣全勝家庭農場
    本案例闡釋了家庭農場如何從自身特徵角度因地制宜闖出一條特色發展之路。一是利用當地資源因地制宜選擇種植品種。全勝家庭農場藉助農場被群山環繞、晝夜溫差大、光照充足和附近有一座小型水庫的特點,選擇核桃樹作為主要種植品種。二是根據土壤特點因地制宜安排種植結構。
  • 讓化肥農藥減下來
    在國家公益性行業專項「黃土高原小麥玉米油菜田間節水節肥節藥綜合技術方案」和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北方小麥化肥農藥減施技術集成研究與示範」項目資助下,省農科院植物保護研究所土壤有害生物研究團隊對汾河平原兩熟區小麥化肥農藥減施增效技術進行了集成研究與示範。
  • 青島即墨有個「原始」農場 六年堅持自然農法種植
    在青島即墨區藍村鎮稻香村,有一家遵循自然農法種植的農場,六年來堅持不使用農藥、化肥、除草劑、農膜、激素、轉基因種子,以環保酵素養地、人工除草等「原始」生產方式取而代之。「我們這行的有一個玩笑說法,剛開始做的叫勇士,幹了幾年倒閉的叫烈士,超過十年的就叫壯士了。」
  • 首個家庭農場 耕耘8年泰州農場主說酸甜苦辣
    泰州市高港區大泗鎮的光普家庭農場,最近入選「第二批全國家庭農場典型案例」,是該市唯一,而全省此次入選的家庭農場也僅有4家。走進這家農場,只見牆上掛著兩塊由省農科院授予的牌匾,一塊寫著「現代農業科技創新研發中心」,另一塊則寫著「芽苗菜研發基地」。時值隆冬,但室外聯排白色大棚內,盆栽蔬菜長勢喜人。
  • 種植蔬菜之前,往土壤中噴施了滅菌靈,蔬菜會有農藥殘留嗎?
    農業種植生產當中都會適量使用一定的藥物和化肥,這是否會對食品安全造成隱患呢?現在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對綠色、有機的瓜果蔬菜需要也更高了,從而不少人對於農產品種植過程中噴施除草劑等藥物都有疑問:這樣會不會有藥物殘留的問題?
  • 案例|80後海龜回國當農夫,項目估值過億,他是如何搞農場經營的?
    這個80後海龜2003年大學畢業,學的是計算機專業。2007年,他在法國取得兩個經濟方面的碩士學位。2010年,他辭掉法國的工作,放棄移民加拿大的機會,回到北京。2012年,年薪可達40萬時他又辭掉了年薪40萬的房地產審計工作,種起有機草莓。經過兩年探索後,有機草莓種植獲得成功,2014年王冕和兩位朋友一起,正式創辦了自然樂章農莊,主要進行有機蔬菜的種植。
  • 全國首個現實版「放心農莊」崇州開園
    四川新聞網成都3月14日訊(崇宣 記者 杜成 實習生 郭瑩)您或許還沉醉在網絡的「開心農場」、忙於「偷菜」不能自撥,您或許還為震驚全國的「毒豇豆」事件而憂心忡忡……今日上午,全國首個、堪稱「開心農場」現實升級版的「放心農莊」——文井源有機種養殖基地在成都崇州市正式開園。
  • 南京江寧:楊長根家庭農場獲評全國典型案例
    龍虎網訊(記者 宦宇飛)近日,農業農村部發全國家庭農場典型案例公示名單,南京市江寧區楊長根家庭農場成為南京唯一上榜單位。2017年,已有7年稻田種植經驗的楊長根,萌生了一個大膽的想法,何不利用水稻和龍蝦生長的空閒期,在田裡循環作業。於是楊長根便開始了一輪又一輪的嘗試和挑戰,雖然經歷了很多失敗,但也悟出了成功經驗。
  • 我眼中的君源有機農場
    兩年多來,他吃住在君源有機農場,帶領技術人員具體指導有機蔬菜生產。應他的學生、《大河健康報》總編楊青平之約,張紹文教授撰寫了這篇文章,現予發表。讀者從中可以了解真實的君源有機農場。  2012年年初,君和投資有限責任公司的張風雷總經理、趙利靜副總經理來我家拜訪,就蔬菜生產問題和我交流,並邀請我擔任君源有機農場首席技術總監。
  • 一線|全國60萬家家庭農場選出26個典型!山東兩家入選
    日前,農業農村部官方網站發布《關於推介第一批全國家庭農場典型案例的通知》,公布了26個典型案例名單,供有關單位、家庭農場經營者在實踐中參考借鑑。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底,全國納入農業農村部門名錄的家庭農場近60萬家。
  • 【案例|一位IT女博士,農場銷售過億,揭秘阿卡農場6大成功秘方】
    她把原來的雲平臺、雲服務拿來監控農事生產流程,保證吃到的食物零農藥、零化肥、零激素,讓每一步都可追溯。比如,阿卡農場裡裝有攝像頭、探測器隱身在各個角落,他們還專門寫了電腦程式,比如,捲簾機什麼時候打開,決定蔬菜的光照時間;風口什麼時候打開,決定大棚的溫度,還有土壤的溼度,也影響病蟲害的發生率。還有育苗、授粉、土壤改良、病蟲害防治等,每個環節都有標準控制,而且都可以被遠程監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