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情懷總是詩!中學生自創古體詩,老師同學都被「圈粉」!

2020-12-14 南方新聞網

「漲碧波痕,浸香杏雨,煙霏陌上誰歸。」這樣的詩句,並非是流傳千古的名篇,而是出自於廣州市執信中學一位16歲的初中生李千裡之手。在新課改的背景下,學校編寫校本教材,形成課程體系,湧現出一大批才華橫溢、能寫能誦的「小詩人」。

  南方網訊(全媒體記者/陳芳庭)「漲碧波痕,浸香杏雨,煙霏陌上誰歸。」這樣的詩句,並非是流傳千古的名篇,而是出自於廣州市執信中學一位16歲的初中生李千裡之手。在新課改的背景下,學校編寫校本教材,形成課程體系,湧現出一大批才華橫溢、能寫能誦的「小詩人」。

  「小詩人」五年級起自創詩歌

  在執信中學近日舉行的「賽詩會」上,學生身著漢服互相朗誦同學的原創詩歌,並將自己對詩歌的感悟寫在紙上,以書信方式與詩作者交流。在「賽詩會」上展示的數十首詩歌,均來自學生外出遊學時的所見所聞和日常生活中的所思所想。

  初三(2)班李千裡展出了多篇原創詩詞,聲韻工整,意蘊深遠,成為許多同學的「偶像」。「對李千裡同學詩詞中展現的逼人文採很是嘆服。缺乏對詩詞的興趣,是不可能產生讓同學們在繁重的學業中抽身讀詩寫詩的原動力的。」在李千裡的展板詩歌旁,不少「粉絲」留下了自己的感悟。

  「小詩人」對詩歌的興趣是如何培養的?得益於家人的薰陶,李千裡在小學五年級時隨手寫就了第一首詩,不懂押韻及格律的他,詩歌恰好平仄相對,從此開始正式開始詩詞學習,並開始詩創作作,而後出版了詩集。「到執信中學後,前後幾位語文老師曾在課堂上講授舊體詩詞鑑賞與創作的知識,並鼓勵我們創作。」

  「少年情懷儘是詩。」在李千裡的語文老師林潔婷看來,除了傳承中國傳統文化、涵養學生品格品行之外,詩歌創作提供了一種新的和學生交流的方式,通過流傳千年的文字,學生得以抒發自己的真情實感。「賽詩會」現場,執信語文科副科長董俊也身著漢服,和學生一起朗誦詩歌。在詩詞教學的過程之中,董俊對興趣培養的重要性深以為然。她介紹,初中詩歌教學校本課程的開發和實踐,注重學生通過學習、感受詩歌,熱愛傳統古典詩詞以及現代詩歌,感受祖國語言文字的精緻和優美,在詩歌教育實踐中獲得情感體驗和意義建構,使學生為主動學習者。

  學校進行系統詩歌教學

  近年來,各類經典誦讀、詩詞知識競賽等活動越來越多地出現在校園當中。在廣東實驗中學附屬天河學校和廣東華僑中學,學生身著古代文士淑女裝、古代將士戎裝,通過朗誦、歌唱和舞蹈為詩歌賦予全新生命,重新傳唱。「活動以別樣形式把古詩詞呈現於同學們面前,更加生動形象地展現了古詩詞的無窮魅力,讓我們發現了中華古詩詞的永久生命力。」 廣東實驗中學附屬天河學校初二(3)班唐雨盈同學說。

  而在執信中學,目前學校已經形成了初中三個年級各有側重的詩詞學習校本課程,並通過出版學生詩集、舉辦詩歌誦讀會等方式,幫助學生完成入門、延伸拓展和鞏固提升。比如,在初一學年的入門階段。教師以現代詩歌鑑賞與創作為切入點,配合自編教材《俯仰誦詩》一書進行誦讀鑑賞。在初二學年的延伸拓展階段,學校開設專題和選修二針對古典詩歌發展歷程進行拓展。初三學年的鞏固提升階段,學生進入宋詞元曲的學習課程,深入學習了解不同風格流派的作品。

  如今,每位學生都能通過觀察感悟身邊情、景、事來選材,潛心研究詩作格律,反覆斟酌詩詞用字,作品中不乏景致動人、筆觸細膩的精品。

  「詩歌教學是進行美育、培養孩子想像力的重要途徑,學生在詩歌創作中展現真善美,升華自己,臻至一種美妙境界,在學校中進行系統的詩歌教學難能可貴。」 中國作家協會主席團委員、中國作家協會詩歌委員副主任、詩人楊克在活動現場指導學生進行詩歌創作時評價道。

  

相關焦點

  • 中學生自創古體詩,老師同學都被「圈粉」!
    「小詩人」五年級起自創詩歌在執信中學近日舉行的「賽詩會」上,學生身著漢服互相朗誦同學的原創詩歌,並將自己對詩歌的感悟寫在紙上,以書信方式與詩作者交流。在「賽詩會」上展示的數十首詩歌,均來自學生外出遊學時的所見所聞和日常生活中的所思所想。
  • 為什麼少年情懷總是詩
    少年情懷總是詩,歌德曾深情地寫下這句詩。初讀時很小,並沒有太多的感觸,隨著時間的推移,才慢慢發現少年維特的煩惱不獨是我有,更是全人類所共有的情感與憂愁。但是往往隨著年齡的增長,這些東西又會慢慢消失,長大的年輕人逐漸變得麻木,當成名後的李誕有一天的節目上吃驚的問道,你們都不寫詩的時候,我想那個詩意的少年和時代可能正在改變,所以當回憶時,也就成了情懷。
  • 少年情懷都是詩——獻給贛中學子
    在或不在,少年情懷都是詩;愛與不愛,詩意始終都在。清晨,晨光微露,曉風未起。朝陽灑在教學樓的一片尖頂之上,琅琅書聲此起彼伏,這邊是「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那邊是「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教室門前的走廊上,建築與建築之間的通道裡,佇立著手捧書本的男生女生。晨光灑在他們青春的臉龐上,每每看到這些,我簡直就是羨慕嫉妒恨,羨慕他們的青春年少,單純無暇。
  • 古體詩與近體詩的區別
    也稱為今體詩。在唐以前的詩稱為古體詩(不包括所謂的「齊梁體」),還有唐以後不合近體的詩也稱為古體詩。那麼古體詩與近體詩有什麼區別呢?總的來說可以從句法、用韻、平仄上來區別。 在句法上,古體詩每句的字數不一,每首詩的句數也可以不一樣。而近體詩只有五言和七言兩種(絕句為四句,律詩為八句。超過八句的為排律或稱為長律。)
  • 詩詞家教你「以古體詩寫新生活」
    信息時報訊(記者 陳川)5月18日,詩詞家朱復融做客廣州市少年宮,為少年兒童舉行了一場題為「以詩育心 播撒種子——以古體詩寫新生活朱復融提出,當代詩詞一定要切入生活的基本面,闡述詩並不在遠方,多在身邊。他講述了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捕捉詩意,比如通過對家庭生活的觀察,甚至做飯做菜等等,都可以在廚房裡面捕捉詩意,從中尋找生活之趣,讓藝術的溫曖演化成人生的獨特風味。為什麼要寫古體詩呢?
  • 少年情懷總是詩,朝起對坐說相思
    少年情懷總是詩,朝起對坐說相思;扭頭卻向蘭窗下我們同學了一年,整個一年同學期間,他只跟我說了九句話,這對他是不是已經算是創記錄的了?因為他平時根本就不同女孩子說話。對我那整個少年時代,我是真切的記住那九句話的,甚至其中的語氣和他用的語助詞我都曾倒背如流……我一直以為我會把這些話深刻的記憶在骨子裡,一輩子不會忘懷。
  • 鄭州五中舉行第二屆「中國夢」金秋詩會,詩和遠方讓少年情懷總是詩
    鄭州市第五中學舉行第二屆金秋詩會「少年情懷總是詩」這個後排的學生比誰都看得認真《河南商報》首席記者訾利利向獲得特等獎的選手頒獎併合影留念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的田野。少年的時光總是美好的,少年的遠方總是詩意的。
  • 少年情懷總是詩:高一B8班現代詩歌習作選
    編者按:少年情懷總是詩。
  • 【詩詞知識】古體詩與近體詩
    五言古體詩簡稱五古;七言古體詩簡稱七古,而三五七言兼用者,一般也算七古。特點:        古體詩是與近體詩相對而言的詩體。近體詩形成前,各種詩歌體裁。也稱古詩、古風,有「歌」、「行」、「吟」三種載體。        四言詩,在近體詩中已經不存在了,雖不加「古」字,但不言而喻,就知道是古體詩。
  • 同樣是詩!古體詩和近體詩有什麼區別?
    屈原·離騷詩是一種最普遍的藝術。我們的祖先原始人類對許許多多的自然現象,如風、電、雷、雨等無法理解,於是統統把這一切歸於神明。這便是詩的起源。唐朝是詩歌發展的鼎盛時期。在唐以前的詩稱為「古體詩」(不包括所謂的「齊梁體」),還有唐以後不合近體的詩也稱為「古體詩」。近體詩就是格律詩,包括絕句和律詩,也稱為「今體詩」。這是南朝齊永明年間沈約、謝眺等人把漢語的四聲與對偶相結合而形成的一種詩體,是格律詩產生的開端,至唐代沈佺期、宋之問時始定型。
  • 詩的種類和字數:唐代以後,詩分為兩大類:古體詩、今體詩
    (一)古體詩;(二)今體詩 古體詩是繼承漢魏六朝的詩體;今體詩是唐代新興的詩體。 今體詩在字數、韻腳、聲調、對仗各方面都有許多講究,與古體詩截然不同。我們講格律,主要是講今體詩的格律。
  • 寫古體詩應該如何押韻?
    寫詩是如何押韻古詩分為古體詩和近體詩,不同體裁押韻的規則也有所不同。一.古體詩古體詩的韻腳可以押平聲,也可以押仄聲。除了漢代流行的柏梁體句句押韻之外,一般都是隔句押韻,單數句可押韻可不押韻,偶數句則必須押韻。
  • 如何吟誦不同文體的古體詩
    「吟誦圖」古體詩在聲律上要求並不嚴格,但是在體性、風格上要求比近體詩要高。在吟誦古體詩時,要把文體的風格讀出來才行。「古體詩」是對「近體詩」產生以前的一切詩體的統稱,古體詩按照不同詩體源流及與音樂的關係分,可以分為「謠諺體」、「詩經體」、「騷體(楚辭體)」、「古風」(或稱「古詩」)、「樂府」等。按照字數而論,可以分為三言、四言、五言、六言、七言及雜言等。按照風格內容論,可以分為詩、歌、行、歌行、引等等。
  • 集安古體詩愛好者張軍:寫了一百多首關於家鄉集安的詩
    這種味道既是古味兒,也是情懷味兒。這味道是發酵出來的,瀰漫在集安的山水中,讓集安人浸潤在古人的怡然自得中。張軍就是在這樣的浸潤中描繪集安的。翻開張軍的朋友圈,裡面都是他寫的古體詩。每一首幾乎都是寫家鄉集安的,再配上幾張照片,蘊意自然而然顯露出來。看到這樣形式的朋友圈,很容易猜想這就是張軍的生活方式,有時間欣賞美景,有時間寫詩吟唱,但張軍說:寫詩只是業餘愛好。
  • 古體詩的淵源與規則是怎樣的,入律古風又是怎樣的
    盛唐以後,由於諸多詩人的不斷探索與揣摩,詩歌的創作在字數、聲韻以及對仗等方面都有了比較嚴密的規定,詩體的格律終於形成,格律詩正式進入人們的視線,隨之這樣有著種種規則的詩體,與此前不受格律限制的詩體被人們劃分為古體詩與近體詩。
  • 古體詩、近體詩、樂府:最完整的詩詞知識,都在這裡了
    【古體詩、近體詩、今體詩】都是指「格律詩」而言,主要分五絕、七絕、五律、七律、排律等。千萬不能將「今體詩」跟現在所說的「新詩」混為一談。【古體詩】又稱「古詩」「古風」,格律自由,不拘對仗、平仄,押韻較寬,篇幅長短不限,句子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體和雜言體。包括唐以前各種形式的詩歌、楚辭、樂府詩。「歌」「歌行」「引」「曲」「呤」等古詩體裁的詩歌也屬古體詩。
  • 南粵基層教師摘古體詩創作桂冠
    「壯麗70年·奮鬥新時代」全國詩歌大賽揭曉 南粵基層教師摘古體詩創作桂冠   最終,大賽評選出現代詩和古體詩一等獎各1名(獎金10000元)、二等獎各2名(獎金各3000元)、三等獎各5名(獎金各1000元)、優秀獎各20名(獎金各500元)。  獲得古體詩一等獎的盧旭逢來自廣東揭陽。
  • 古體詩、樂府詩、律詩、絕句的不同,你分得清嗎?
    古體詩 古體詩又稱古詩、古風,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雜言諸體。後世使用五言、七言較多。五言簡稱「五古」,七言簡稱「七古」。古體詩不拘句數,不求對仗,也不大講平仄,用韻較為自由。   近體詩近體詩是相對古體詩而言的,產生較晚,起源於南朝,至唐初成熟。
  • 《繁星·春水》少女情懷總是詩
    她把一生最美好最真誠的情感和思想都留在她的詩中,而她獨樹一幟的「繁星體」、「春水體」小詩也開創了中國現代小詩的先河。她最出名的也就是《繁星·春水》相信很多人都度讀過。其實冰心並沒有去做提綱要領的去寫一本詩集,所謂繁星春水裡面的小詩都是,冰心女士在平常的時候,記錄下自己零碎的所思、所想、所感,最後把這些整理起來,也就成了我們手上捧著的《繁星·春水》。成功的花, 人們只驚羨她現時的明豔!
  • 很多人都好奇,如何寫好古體詩,近體詩詞?
    我覺得吧,想要寫好古體詩、近體詩詞,最主要的是讀,然後就是體會前人的作品,最後在尋找靈感,或是一氣呵成,或是前後斟酌慢慢修改。俗話說得好,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詩讀的多了,慢慢地就有感覺了,不是說作詩的感覺,而是對詩的感覺,起碼可以感覺出什麼是唐詩、什麼是宋詞。我覺得想要寫好古體詩、近體詩詞什麼的,首先還得多讀多記,很多時候,讀得多了,會有一種語感,我覺得這種語感特別重要。就好像是燭光晚餐裡面的玫瑰花,不是必須,但是有了之後效果會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