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正初是浙江永康一名老鐵匠。他家祖傳的手藝,是做生鐵鍋。他原本一直給某餐具廠做貼牌。雖然每隻鍋只賺錢5元錢,但每年能生產10多萬隻。但徐正初最近的生意遇到了麻煩:餐具廠要求他改做「不粘鍋」塗層的鍋。徐正初說不粘鍋不安全,不同意。客戶很生氣,後果很嚴重:10萬隻生鐵鍋堆在倉庫無人問津,徐正初做了一輩子鍋,最後砸在鍋上了。
徐正初出生在浙江永康,永康自古以來就是工匠之鄉,浙江民間有「永康工匠走四方,無康不成鄉」之說。徐正初十幾歲開始,就背著貨郎遊走全國。那時,他每天的工作,就是在全國各地遊走補鍋。
30年前,徐正初做遊方鐵匠時,遊走到湖北潛江,替一戶人家補鍋,戶主女兒看中了吃苦耐勞的他。結婚後徐正初安定下來,夫妻攜手創業30年後,徐正初變成大腹便便的中年大叔,但終於有車有房還擁有了一個鐵鍋廠。
做生鐵鍋,是件辛苦活兒,需要自己熔化鐵水開磨具。因而現在很多年輕人都不願意學,徐正初的工廠,現在的員工,差不多都在50歲以上。
以前,所有的鍋具都是生鐵鍋。但十幾年開始,帶「不沾鍋」塗層的鍋具出現後,生產傳統生鐵鍋的作坊就紛紛倒閉。徐正初的鐵鍋廠是如今為數不多堅持用傳統方法生產鐵鍋的廠家。「生鐵鍋好就好在鐵鍋炒菜時會帶進鐵元素,如果用塗層後,是不沾鍋了,卻隔絕了鐵。最要命的是不沾鍋是化學物質,塗層破損後,會對人體造成傷害」。所以徐正初堅持不在鍋上用塗層。
晚上,鐵水澆筑後形成的鐵鍋磨具,就像一條長龍。這樣的生產方式,徐家傳了好幾代。徐正初很喜歡這樣熱火朝天的感覺,說這有薪火傳承的感覺。
徐正初說,現在做鍋條件比以前條件好多了啊。以前,所有永康的工匠,都需要全國遊方,現在只要呆在廠裡,不要吹風不淋雨。但讓徐正初苦惱的是:工廠裡很難招到年輕人。年輕人覺得做鐵鍋,又髒又累噪聲還大。招不到人,最累的活兒,只能徐正初自己上。圖為徐正初頂著90多分貝的噪音打磨鐵鍋。
最近幾年,用生鐵鍋的人越來越少。找徐正初做代工的鍋具廠也越來越難刁鑽。圖為廠裡新做出一批生鐵鍋,徐正初讓廠家來拿貨,廠家說以後都只要帶不粘鍋塗層的。聽到這消息,徐正初呆在原地久久說不出話來。
近幾年,徐正初的客戶流失越來越多,徐正初廠裡堆積的生鐵鍋逐漸把原本空曠的廠房填滿。
原本做貼牌,就賺得不多。現在又積壓了大量庫存,徐正初選擇了讓工廠暫時停工。圖為徐正初一個人在空蕩蕩的工廠中遊走,仿佛又回到了20多年前,年輕時全國遊方補鍋的年代。
很多人勸徐正初從了那些品牌廠家,生產不沾鍋鍋具。但徐正初很執拗,寧可從頭開始改進生產工藝,希望用不加塗層的方法解決生鐵鍋沾鍋問題。
和一群老鐵鍋匠一起摸索了幾年,最終發明了氮化防鏽工藝。生產的鐵鍋既不沾鍋又防繡。雖然看起來粗糙一點,但卻健康。
徐正初對於自己的新式生鐵鍋很滿意,雖然沒有不沾鍋鍋美觀,但健康是第一位。徐正初把生產出來的樣品發給品牌廠家,內心很忐忑。因為,在品牌商眼中,鍋的顏值是第一位的。
徐正初說,鍋是用來做飯,不是用來看的。最終,事實證明,這是一個買鍋都看顏值的時代。徐正初又到了為自己的執拗買單的時候——做出來的新式鐵鍋又堆滿了倉庫。
徐正初說自己也管不了這麼多。雖然自己一輩子,就是個鐵鍋匠,自己也想把鐵鍋一直做下去。但謀事在人,成事在天。自己已經到了知天命的年齡。如果自己拼盡全力做出來的東西,最終沒人要,那就讓這工廠空著,自己在工廠裡散散步溜溜狗也不錯。(想了解鐵鍋匠徐正初更多,請關注百家號:侶行記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