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14 19: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以下文章來源於e觀滄海 ,作者高永維
e觀滄海
立足河北,放眼全國;網評時事,理性表達
就業是最大的民生。在脫貧攻堅的過程中,讓有勞動能力的貧困群眾穩定就業增收,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重要保障之一。
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河北全省貧困勞動力實現就業87.14萬人,完成目標任務的125%,省外就業14.67萬人,完成目標任務的136%,這樣扎紮實實的就業成果,無疑為脫貧攻堅的圓滿收官增加了重要砝碼。
2020年12月10日,河北省石家莊市靈壽縣岔頭鎮杜家溝村一家扶貧微工廠車間內,工人在加工毛巾。靈壽縣通過「企業+農戶」模式,利用村舍閒置房屋,建立24家扶貧微工廠,帶動了800多名村民在家門口實現就業。河北日報記者 史晟全攝
一人就業、全家脫貧,增加就業是最有效最直接的脫貧方式。然而,由於技術缺乏、信息不暢等原因,貧困群眾想要就業並不容易。哪裡有短板就從哪裡補齊,哪裡能突破就從哪裡入手,因為幫扶精準到位,因為措施務實有效,河北省的貧困群眾就業工作才結出了豐碩成果。
俗話說:「給錢給物,不如給門技術。」河北省大力實施職業技能提升行動,採取「崗位+技能+貧困勞動力」模式開展職業技能培訓,當貧困群眾有了一技之長,就業找工作也就有了底氣。與此同時,河北省還深入推進技能脫貧千校行動,對於接受技工教育的貧困家庭學生,免除學費、雜費、書本費,並給予每人每年3000元生活補助費,這就做到了讓貧困家庭子女不花錢學技術,進而以一技傍身換取家庭增收致富。
讓貧困群眾學好技術,這是做到了「扶上馬」,在此基礎上,河北還一直堅持「送一程」,那就是不斷拓寬就業渠道,主動幫助貧困群眾找工作。近年來,河北省圍繞外出務工和就地就近就業兩大方向,有效拓展扶貧公益性崗位安置、有組織勞務輸出就業、扶貧車間吸納、返鄉創業帶動就業「四渠道」,創新實施「七個一批」,通過引導回歸農業增收一批、就地參與項目建設吸納一批、勞務協作轉移一批、鼓勵城市資本下鄉幫扶一批、扶持創新創業帶動一批、扶持自主創業脫貧一批、公益性崗位安置一批,不斷拓展貧困勞動力就業創業空間,有效促進了貧困勞動力就業增收。
河北省邯鄲市館陶縣糧畫小鎮工作室,工作人員正在繪製糧畫。河北日報記者 史晟全攝
就業無憂,增收不愁。當貧困群眾實現穩定就業,也就意味著收入有了源頭活水,好日子也就在奮鬥中變成了現實。與此同時,河北省堅持擴大就業總量和提升就業質量相結合,堅持提高就業創業能力水平與激發貧困勞動力內生動力相結合,堅持階段性攻堅與建立長效機制相結合,進一步補短板、強弱項,持續鞏固擴大就業扶貧成果,更是讓貧困群眾心安。
幸福生活,奮鬥以成。穩定就業,珍惜崗位,拼搏不止,老百姓有活幹有錢賺,更好的日子還在後頭!(高永維)
來源:e觀滄海
喜歡此內容的人還喜歡
原標題:《【評論】百姓有活幹讓日子賽蜜甜》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