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嫋嫋塵緣,一切只在剎那間!

2020-12-14 國學修學堂

佛說,煩惱即菩提,凡事不必執著妄念,懂得放下,方可釋然。人在旅途,無論處順境或逆境,都要學會冷暖自知,隨遇而安。 心一動,世間萬物跟著生起,紛紛攘攘,無時或了。心一靜,浮蕩人生復歸平靜,紛爭遁形,塵勞消跡。

剎那的芳華,勝過那一樹的繁花。瞬間的美麗,留下了永恆的佳話。回眸的一笑,綻放出百媚的嬌豔。佛界的青睞,才知道她是難得一見的曇花。

佛說,這一世所有的相遇,都是上一世的重逢。愛了,是續寫前世故事。恨了,是了卻前塵仇怨。沒有哪次相遇可以準備,沒有哪次重逢可以預演。生命是一場情理之中的意外。

佛說,笑看花開是一種好心情,靜賞花落是一種好境界。人生無盡的悲歡離合,不過是不同的心路,不同的歷練,在落花的那一剎那,從心底湧出千差萬別的感受。

一彈指六十剎那,一剎那九百生滅。一切只是剎那。看奼紫嫣紅開遍,卻一盞茶起落間,滿眼絮花紛落。一個剎那未曾端詳,又一個剎那,已成過往。

不堪回首,你是我生命裡極速盛開的一束曇花。一個轉身,一世塵緣,從此不再遇見。無意留下一堆迷離的碎片,在若干年後某個悠揚的下午,一杯淡茶無法稀釋的情懷,凜冽出一簇簇零亂無章的文字。

低眉,行走,水一般涼暖。只因是剎那,所以忘卻。只因是剎那,記得珍惜。敲落這些文字時,夕陽正完美地,掛在樹梢,用莊嚴的心,為一個日子落款。過去了的,是又一個剎那。

相關焦點

  • 讀席慕蓉《塵緣》有感
    塵緣通常是佛教或道教的說法,是與塵世的姻緣,佛講究放下,道講究順應自然,但是我們都身處世俗之中,又怎麼不可能去爭取,去擁有,放下的是塵緣,你又怎麼能知道進去進去難道不是另外一個塵緣嗎?順應的是塵緣,順應難道又真的是自己想要的塵緣嗎?
  • 導演田七創作歌曲《我曾是佛前的一株金蓮》塵緣未了
    即興創作歌曲《我曾是佛前的一株金蓮》,由武夷影業集團出品,將收錄田七《東方國樂原創音樂作品專輯》。又是誰在沉默;我曾是佛前的一株金蓮,青燈相伴寂寞千年,千年的因果,看盡了十二因緣,看盡了世間的百態千顏,月下花前,一年有一年,緣起緣滅,月圓月缺,是誰在逃避,又是誰在訴說,我曾是佛前的一株金蓮,青燈相伴寂寞千年。
  • 佛說:一念放下,剎那花開
    放不下遠離的人,放不下曾經的事,放不下不屬於自己的一切,放不下成敗,放不下榮辱。當你很想擁有某人或某物時,就容易失去平常心,當心態沒放好時,往往越想得到越可能失去。倉央嘉措說:「世上除了生死,其它都是小事。」不管遇到了什麼煩心事,都不要自己為難自己,無論發生多麼糟糕的事,都不要對生活失望,因為明天總會到來。佛說:一念放下,剎那花開!
  • 佛說阿彌陀經析.170我們存在的狀態剎那剎那在變化,形成相續相
    原創 人間天 幻海迷局開經偈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義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三稱)經文:【如須彌山佛,如是等恆河沙數諸佛,各於其國,出廣長舌相,遍復三千大千世界,說誠實言:汝等眾生,當信是稱讚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
  • 佛說:三千繁華,彈指剎那,百年過後,不過一捧黃沙
    想起這樣一個段對話:我對花說,再見你時,要等來年!花對我說,你我重逢,已是來世……一場雨裡,不由地又讓我想起你,想起我們的別離,不知道我們的重逢又將在何日,是不是也要等到來世?雨裡,我只能把相思遙寄。有句話說:我和春風都是過客。
  • 佛說:一生很短,讓一切順其自然
    佛曰:一花一世界,一木一浮生;一草一天堂,一葉一如來;一笑一塵緣,一念一清淨。」很多人的一生大多都是因為得失煩惱,因為聚散不由人痛苦不堪!得失皆是註定,得到你能得到的,丟掉不屬於你的才是成長;培養一顆淡泊的心,不計較不抱怨,讓得失順其自然,讓聚散一切隨緣!
  • 有人說,人定勝天;佛說,一切都是天意
    有人說,人定勝天;佛說,一切都是天意。緣來緣去,花開花敗,終會散,總歸塵。一切都是天意,人力無法左右,更不可改變。滾滾紅塵中,總會有很多事難以預料,因為他總是會在不經意間發生。有人經常說人定勝天,其實還有一種是命中注定,人不可能與天鬥,因為和宇宙萬物相比,人不過天地間的一粒浮塵。所以,認清自己,知道什麼屬於自己的,知道什麼是自己不能擁有的。不亂於心,不困於情。莫要強求,莫要糾纏。太多的強求與糾纏,最終傷害的只有自己和那個自己喜歡的人。我們經常說,謀事在人,成事在天。
  • 感情美文:《塵緣宿命,難離難逃》
    許諾的誓言,如煙花已散,只如夢。相遇註定會離去,或許這就是宿命,無法逃離。——題記相守天涯,離塵世,只如幻夢,無法離去。心在紛擾外,可卻無法擺脫塵世給的無奈。是緣是劫誰又說得清,等候著那未解的答案多少煙雨溼潤了我的心,多少殘朵把愛碎落,屏不住呼吸,把思念放入心間。愛悠悠,心澀澀,與愛無緣,情何以堪。莫回首,莫相忘,今世前生皆是殤。
  • 佛說:「我佛慈悲 」很多人不知道上一句,佛祖只渡有緣人
    在當今世界也依然發揮著一定的作用,我們今天要看的就是,佛家常說的一句話:「我佛慈悲」很多人都不知道這一整句話是什麼,我們先來看看這一句的意思。佛是梵語,翻譯過來是,覺悟,無所不知。我佛慈悲,意思是,當我徹底的無所不知,覺悟到世間的一切來龍去脈的時候,我會本能的慈悲一切。慈悲之後自然是很歡喜的布施一切。就是佛的「慈悲喜舍」四種無量心。
  • 為什麼佛說「過去心、現在心,未來心」都不可得?
    佛對須菩提說,爾所國土中,你所能了解、理解的一切世界裡;所有眾生,所有的有情眾生,不僅是人,包括小貓小狗,甚至一隻螞蟻;若干種心,他們所有的心,一切的心;如來悉知,如來、佛都能悉知,熟悉的知道,詳細的知道,就是都達到了熟悉的不能再熟悉的那種程度了
  • 淨空法師:為什麼佛說「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
    物質是假的,是剎那生滅當中產生的幻相,包括我們自己的身體、我們生活的環境,全是假相,所以跟《金剛經》上所說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完全相應,普朗克的研究結果證明《金剛經》這句話是真的,不是假的。  佛用比喻來說,「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有為法就是有生有滅,凡是有生有滅的法就是夢幻泡影,確實不可得。不可得,我們一定要得,這太難為人,得不到!那是妄想,不是事實。所以明白這個道理,了解這個事實真相,佛菩薩教我們放下,我們才真正甘心情願放下,為什麼?不可得。不可得,你要得,這是虛幻,不是事實。一定要把這個事情搞清楚、搞明白。物質從哪來的?
  • 天台《六即佛》略說
    「六即佛」是說從凡夫到成佛的六個過程或層次,分別是:理即佛、名字即佛、觀行即佛、相似即佛、分證即佛、究竟即佛。「六」表六個次第,從因果的事相而說,譬如初一到十五的月亮,每天盈虧不同月相不一,「即」是從理上說,雖月相不一,但月亮只是那一個,所以說:「六而常即」「即而常六」。
  • 香港著名攝影家徐運祥作品賞析-《剎那間》
    「剎那間」出自《仁王經》,一彈指六十剎那,一剎那九百生滅。那意思說白了就是快,很快很快!快的速度不知道比法國著名攝影家布列松的「決定性的瞬間」快了多少倍!速度快慢在這裡是不用比了,但兩者都說明了一個問題那就是剎那間發生的「決定性的瞬間」是多麼的重要,是多麼的難以撲捉!
  • 佛說:是去,是留,一切隨緣!
    佛說:是去,是留,一切隨緣!人這一生,會遇見很多的人,會遇見很多的緣分,有的人,成了朋友;有的人,成了過客;有的人,能陪你一生;有的人,只陪你一程。其實,人生就是一個過程,該來的會來,該走的會走,去留由天,一切不由人。一場真愛的緣分,伸手只需要一瞬間,牽手卻要很多年,不管是並肩前行,還是最終殊途陌路,遇見就是緣分,離別便是緣盡。
  • 佛系店貓躺在紙箱呼呼大睡,沒想到撕開包裝的剎那,它竟瞬間彈醒
    奶油色三花貓「妹妹」躺在紙箱呼呼大睡,絲毫不理會美味的肉泥就在頭頂上,正以為這是只不受誘惑的「佛系貓貓」,沒想到撕開包裝的剎那,三花貓瞬間彈醒,快狠準地對準肉泥狂舔。只見Phina把肉泥撕開一小角,妹妹的耳朵就動了,當她把肉泥完全撕開,妹妹瞬間醒過來,恍惚間就瞄準肉泥的方向大口大口舔起來,讓所有人瞬間傻眼笑說「你也太誇張了吧!」這隻三花貓是一隻超稱職的店貓,性格非常溫馴。它是只大約8、9歲的貓咪,幾年前在山區流浪,某天看上了去旅遊的小吃店老闆娘,便跳上車跟回當店貓,而性格超好的它深受客人喜愛,也吸引了許多忠實粉絲。
  • 佛說:一切隨緣!
    佛說:隨緣自在。隨遇而安,隨緣生活,隨心自在,隨喜而作,是為生活的密行。若能一切隨他去,便是世間自在人。我們生在人世間,必須得學會接受現實,雖然有時候現實很殘酷 。我們要學會隨緣一世,這樣才能活得自在。
  • 苦修三大劫,頓悟剎那間
    苦修三大劫,頓悟剎那間
  • 佛說,我們所受的一切苦難都是來自欲心
    佛說,我們所受的一切苦難都是來自欲心【經文】佛言:何者欲愛?欲名放逸,放逸因緣則生貪觸,以觸因緣則生樂想,如是等法眾生樂著,欲心發動如火所燒。欲因緣故樂造十惡舍離十善,以是因緣墮於地獄、畜生、餓鬼,生貧窮、夜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