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年《中級會計實務》知識點:負債的計稅基礎和暫時性差異
2021年《中級會計實務》知識點:負債的計稅基礎和暫時性差異 2021年中級會計備考已經開始新的徵程,希望大家能夠通過自己堅持不懈的努力,收穫理想的考試成績!
-
2021《中級會計實務》預習階段知識點:負債的計稅基礎和暫時性差異
小編為大家整理了中級會計實務知識匯總:負債的計稅基礎和暫時性差異,快來看看吧!知識點:負債的計稅基礎和暫時性差異 負債項目 帳面價值應付職工薪酬 根據職工薪酬準則確定 匯繳前不能支付 實際支付的職工薪酬合理或未超過限額,計稅基礎=0 實際支付的職工薪酬不合理或超過限額,計稅基礎≠0且<帳面價值 匯繳前能支付
-
會計職稱考試《中級會計實務》疑難問題解答:所得稅和遞延所得稅
【疑難問題解答】 當期所得稅和遞延所得稅應採用何時的所得稅稅率計量?(會計實務) 解答:當期所得稅計量時都是採用當期的所得稅稅率。遞延所得稅都是採用相關暫時性差異轉回期間適用的所得稅稅率計量。
-
淺析企業遞延所得稅資產和負債的確認與計量
關鍵詞:計稅基礎;暫時性差異;遞延所得稅資產;遞延所得稅負債 企業在對暫時性差異進行核算時,要統一採用資產負債表債務法。在運用資產負債表債務法核算時,將涉及兩個一級會計科目——「遞延所得稅資產」和「遞延所得稅負債」,這兩個科目不易被理解,且會計處理相對複雜,因此本文重點對這兩個科目的確認與計量進行分析。
-
新會計準則下壞帳準備的財稅差異及所得稅處理
《企業會計準則第22號——金融工具的確認和計量》準則第六章第四十二條規定,短期應收款項的預計未來現金流量與其現值相差很小的,在確定相關減值損失時,可不對其預計未來現金流量進行折現。 《企業會計準則第18號——所得稅》規定,所得稅會計採用資產負債表債務法。引入資產的計稅基礎、負債的計稅基礎、暫時性差異等概念。
-
新準則下所得稅核算技巧
資產負債表債務法注重每一會計期間確認和計量業已發生的交易和事項所引發的未來所得稅的流入或流出給企業造成的影響,並將這一影響確認為遞延所得稅資產或遞延所得稅負債。 資產負債表債務法引入了一個「計稅基礎」的概念,需要指出的是「計稅基礎」不同於「納稅基礎」。由於計稅基礎這個概念缺乏邏輯基礎,因此「資產的計稅基礎」通常較好理解,而負債的計稅基礎通常就不那麼好理解了。
-
會計相關知識學習筆記——所得稅
3、比較資產、負債的帳面價值與其計稅基礎,對於兩者之間存在差異的,分析其性質,除準則中規定的特殊情況外,分別應納稅暫時性差異與可抵扣暫時性差異,確定資產負債表日遞延所得稅負債和遞延所得稅資產的應有金額,並與期初遞延所得稅資產和遞延所得稅負債的餘額相比,確定當期應予進一步確認的遞延所得稅資產和遞延所得稅負債金額或應予轉銷的金額,作為遞延所得稅。
-
分期付款與分期收款業務所得稅核算
而根據《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的規定,外購的固定資產,應以購買價款和支付的相關稅費等為計稅基礎。由此可見,分期付款方式下購買資產的帳面價值小於按照稅法規定的計稅基礎,固定資產在初始確認時形成可抵扣暫時性差異。
-
新準則下遞延所得稅資產實務處理
1、計稅基礎 企業在取得資產、負債時,應當確定其計稅基礎。資產、負債的帳面價值與其計稅基礎存在差異的,應當按照所得稅準則規定確認所產生的遞延所得稅資產或遞延所得稅負債。如果按照稅法規定,交易性金融資產在持有期間公允價值變動不計入應納稅所得額,即其計稅基礎保持不變,則產生了交易性金融資產的帳面價值與計稅基礎之間的差異。 「例」假定某企業持有一項交易性金融資產,成本為1 000萬元,期末公允價值為1 500萬元,如計稅基礎仍維持1 000萬元不變,該計稅基礎與其帳面價值之間的差額500萬元即為應納稅暫時性差異。
-
新準則下企業所得稅會計處理
,對於兩者之間的差額分別應納稅暫時性差異與可抵扣暫時性差異,確認相關的遞延所得稅負債與遞延所得稅資產,並在此基礎上確定每一期間利潤表中的所得稅費用。 (三)比較資產、負債的帳面價值與其計稅基礎,對於兩者之間存在差異的,分析其性質,除企業會計準則中規定的特殊情況外,分別應納稅暫時性差異與可抵扣暫時性差異,確定該資產負債表日遞延所得稅負債和遞延所得稅資產的應有金額,並與期初遞延所得稅負債和遞延所得稅資產的餘額相比,確定當期應予進一步確認的遞延所得稅資產和遞延所得稅負債金額或應予轉銷的金額。
-
企業遞延所得稅算法
第一步,計算資產負債表中各項資產及負債的計稅基礎; 第二步,計算資產負債表中各項資產及負債的暫時性差異; 第三步,也是最為關鍵的一步,識別會產生遞延所得稅資產或遞延所得稅負債的暫時性差異,是應納稅暫時性差異還是可抵扣暫時性差異; 第四步,以預期的適用稅率(預計暫時性差異轉回期間的適用稅率)乘以各項暫時性差異計算遞延所得稅資產或負債的餘額
-
企業涉稅會計科目「遞延所得稅」應用及處理方法?
企業的所得稅費用包括當期所得稅和遞延所得稅,當期所得稅是當期應交所得稅;遞延所得稅包括遞延所得稅資產和遞延所得稅負債。遞延所得稅資產是以未來期間可能取得用來抵扣暫時性差異的應納稅所得額為限確認的一項資產;遞延所得稅負債是根據應納稅暫時性差異計算的未來期間應付所得稅的金額。
-
《中級會計實務》所得稅第二輪習題練習(15)
2008年初遞延所得稅負債的餘額為66萬元(假定均為固定資產產生);年末固定資產帳面價值為5 000萬元,其計稅基礎為4 700萬元。除上述差異外沒有其他納稅調整事項和差異。A公司採用資產負債表債務法核算所得稅,2008年以前適用的所得稅稅率為33%,從2008年1月1日起適用的所得稅稅率改為25%.A公司2008年的淨利潤為( )萬元。
-
利潤表中的所得稅費用項目如何確定?
企業核算所得稅,主要是為了確定當期應繳所得稅以及利潤表中應確認的所得稅費用。在按照資產負債表債務法核算所得稅的情況下,利潤表中的所得稅費用由當期所得稅和遞延所得稅兩部分組成。 第一,當期所得稅。
-
內部往來涉及遞延所得稅的合併抵銷處理
因此,企業按照會計準則提取的壞帳準備不得在所得稅前扣除,在個別會計報表上,應收款項的計稅基礎為其帳面餘額。在個別會計報表上,應收款項的帳面價值小於計稅基礎,使二者之間產生了可抵扣暫時性差異,在應收款項發生實質性損失時,該暫時性差異會減少未來期間的應納稅所得額和應交所得稅,在符合確認條件時應確認遞延所得稅資產。
-
無形資產會計處理與所得稅差異分析
因此,在進行所得稅彙算清繳時需進行納稅調整。 三、無形資產延期付款取得時會計處理與稅法差異 《企業會計準則第6號——無形資產》規定,購買無形資產的價款超過正常信用條件延期支付,實質上具有融資性質的,無形資產的成本以購買價款的現值為基礎確定。
-
【科普貼】說說遞延所得稅那些事兒
> 說說遞延所得稅那些事兒 企業的資產、負債的帳面價值和計稅基礎不同,產生了相應的應納稅暫時性差異和可抵扣暫時性差異
-
投資性房地產的遞延所得稅問題
一、投資性房地產年末的計稅基礎題中已經說過,在轉換前,會計和稅務的折扣是一致的,意味著不存在稅會差異,轉換前的會計帳面餘額就是該固定資產的計稅基礎(稅務上沒有"投資性房地產"的概念,在稅務上依然還是"固定資產")。
-
遞延所得稅資產的確認和計量
IPO審計專家委員會針對遞延所得稅資產的確認和計量做如下提示:風險提示一:是否以很可能取得用來抵扣可抵扣暫時性差異的應納稅所得額為限,確認可抵扣暫時性差異產生的遞延所得稅資產關注重點:>遞延所得稅資產的確認應以未來期間很可能取得的用來抵扣可抵扣暫時性差異的應納稅所得額為限。
-
所得稅費用(遞延所得稅)的簡便記憶方法
很多朋友對新的所得稅會計處理搞不明白,尤其是遞延所得稅資產負債,我總結了一下簡單快捷的記憶法,希望可以幫助大家理解一下,也能很好地記憶,在考試時候比較快的做題。中華會計網校 對於資產來說是 大則納,大則減,大則要還債;小則扣,小則增,小則要資產大是指,資產的帳面價值比計稅價值要大"大則納",字面意思,你是大東西了,當然要納稅,就是這時候會計要確認為所得稅費用,即按會計處理應該納稅,是應納稅暫時差異"大則減",字面意思,和諧社會大東西還是減少點肥好,就是稅法上要進行調減納稅所得處理,即現在不進行納稅,現在不交稅也就是未來才要交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