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1-02 16:4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說說遞延所得稅那些事兒
企業的資產、負債的帳面價值和計稅基礎不同,產生了相應的應納稅暫時性差異和可抵扣暫時性差異,符合條件的應分別確認相應的遞延所得稅負債和遞延所得稅資產。
一、什麼是應納稅暫時性差異和可抵扣暫時性差異呢?
簡單可總結為如下表所示:
具體來說,資產的帳面價值代表的是某項資產在持續持有及最終處置的一定期間內為企業帶來未來經濟利益的總額,而計稅基礎代表的是該期間內按照稅法規定就該項資產可以稅前扣除的總額。
1.資產的帳面價值小於計稅基礎,產生可抵減未來期間應納稅所得額的因素,減少未來期間以所得稅稅款的方式流出企業的經濟利益,應確認為遞延所得稅資產。
2.資產的帳面價值大於計稅基礎,兩者之間的差額會增加企業於未來期間的應納稅所得額及應交所得稅,對企業形成經濟利益流出的義務,應確認為遞延所得稅負債。
3.負債的帳面價值小於計稅基礎,則意味著就該項負債在未來期間可以稅前扣除的金額為負數,即應在未來期間應納稅所得額的基礎上調增,增加未來期間的應納稅所得額,產生應納稅暫時性差異。
4.負債的帳面價值大於其計稅基礎,意味著未來期間按照稅法規定與負債相關的全部或部分支出可以自未來應稅經濟利益中扣除,減少未來期間的應納稅所得額。符合有關確認條件時,應確認相關的遞延所得稅資產。
二、遞延所得稅負債如何確認?
除所得稅準則中明確規定可不確認遞延所得稅負債的情況外,企業對於所有應納稅暫時性差異均應確認相關的遞延所得負債,體現了會計上的謹慎性原則,即企業不應高估資產、不應低估負債。
【舉例1】A企業於2019年12月5日購入一臺100萬元的新設備,會計上按年限平均法計提折舊,使用年限為5年,淨殘值為零,稅法上允許一次性稅前扣除。
分析:2020年資產負債表日,該設備會計上計提折舊為20萬元,稅法上可計提折舊為100萬元,則該設備的帳面價值80萬和計稅基礎0萬之間的差額構成應納稅暫時性差異,應確認遞延所得稅負債80*25%=20萬元。
三、遞延所得稅資產如何確認?
遞延所得稅資產產生於可抵扣暫時性差異,確認因可抵扣暫時性差異產生的遞延所得稅資產應以未來期間可能取得的應納稅所得額為限,如果不能產生足夠的應納稅所得額,不應確認遞延所得稅資產。對於按照稅法規定可以結轉以後年度的未彌補虧損,應視同可抵扣暫時性差異處理。確認遞延所得稅資產時,應當以預期收回該資產期間的適用所得稅稅率為基礎計算確定。
【舉例2】A企業2018年工資總額為1000萬元、計提職工教育經費為90萬元,未來期間有足夠的應納稅所得額可以利用可抵扣暫時性差異。
分析:根據財稅〔2018〕51號,企業職工教育經費支出,不超過工資薪金總額8%的部分,準予在計算企業所得稅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超過部分,準予在以後納稅年度結轉扣除。該企業2018年的職工教育經費可以扣除80萬元,10萬元可以結轉以後年度扣除,則以後年度有10萬元可以抵扣應納稅所得額,應確認相應的遞延所得稅資產10*25%=2.5萬元。
喜歡此內容的人還喜歡
原標題:《【科普貼】說說遞延所得稅那些事兒》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