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貓 今天
01
網帖引熱議!高校將不願續聘的博士調去做保潔?
前段時間,一份文件截圖在網上流傳 ,並迅速引起大家熱議。
圖源:知乎
事情起源於一張高校人事處的截圖。據問題描述,該高校前幾年按照人才引進來到學校的博士們,現在要面臨新一輪的崗位續聘。
而下面這張圖,就是高校給那些還沒有續籤合同的教師發去的告知函。
圖片來源:知乎
其中提到,如果不願意續籤合同的教師,要進行轉崗處理,轉到本校人才交流中心管理,教師每天要到人才交流中心籤到,按照要求參加學習,同時,將會被安排「臨時性的工作,如行政教學輔助、校園門衛安全、校園環境清理等工作 」,而如果提出離職,則按照之前的合同約定承擔違約責任,否則不予辦理任何離職相關手續。
一石激起千層浪,不願意續籤就要完成「行政教學輔助、校園門衛安全、校園環境清理」等降級式的任務?
這怎麼瞅著有點像企業公司那一套調崗逼人辭職的做派?
02
回應!高校稱把不願續聘教師調做保潔系斷章取義
隨著社交平臺上的討論熱度越來越大,澎湃新聞記者就此致電南昌工程學院人事處,兩位工作人員回應稱,目前學校已注意到此事,正在積極應對、梳理情況,之後可能統一發布聲明。
而對於網傳的圖片,有內部人員表示這張流傳的圖片是截圖,文字描述和文件不符合,歪曲了事實。南昌工程學院黨委委員、黨委宣傳部負責人告訴澎湃新聞記者,上述網帖有點標題黨,斷章取義。其實並不是針對某一個群體的,真實的情況是截止日前沒有落聘的工作人員,才會轉到學校人才交流中心管理,學校1500多位教職工,博士300多人,絕大部分教師都已經完成續聘,僅有不到10位教職工對合同條款還有些疑慮,學校和人事處對這個事情都高度重視,目前正在與他們積極溝通,溝通進展順利。
這也從側面證實了網傳截圖的真實性。不過按照學校人員的回應。意思就是,博士教師佔專任教師的三分之一,而如果不籤崗位聘期合同,也是會被轉崗做包括校園環境清理的臨時性工作,但包括類似保潔在內的臨時性工作不等同於【博士做保潔】。網帖是對合同條款的誇大理解。
03
看法兩級分化!教師續籤合同背後的一地雞毛
小募隨後在網上搜索到了完整版文件。在完整版文件中,我們看到多了這麼一部分內容。
南昌工程學院發布文件的完整版。圖片來源於網絡
學校第三輪事業單位崗位設置與聘用改革工作基本完成,崗位聘用合同籤訂工作已進入掃尾階段,您所在單位領導多次對您做思想動員工作後,您仍未按時間期限要求籤訂崗位聘用合同。您暫時拒絕籤訂《南昌工程學院聘用合同書》,屬於(暫時)拒聘人員。
看到【事業單位崗位設置與聘用改革工作】這句話時,小編大概理解為什麼續籤個合同會出這麼多么蛾子了。這背後的矛盾,也就是教師正式在編和競聘上崗之間的矛盾。
反對意見
持反對意見的人觀點很鮮明:這是擺明了割韭菜的霸王合同。
為何這麼說?在人才大戰的大背景下,高校對於博士人才也可謂是求賢若渴。但除了平臺比較高的學校,一般的學校想要招收到優質博士,可真沒那麼容易。
薪資福利可能比不上別人,也就只能拿拿正式編制吸引人了。
像小編在南昌工程學院看到其2020年人才招聘公告,待遇一欄就有【正式在編,享受國家規定的工資與學校的津貼福利待遇】
也就是說,只要成功應聘,就直接有編制。而編制對於大多數求職者來說,類似於「鐵飯碗」的存在。自然就很有吸引力。
但是,這編制可沒想像中的那麼好拿。這裡,我們首先要明白何為「事業單位崗位設置與聘用改革」?簡單的解釋就是,在逐步取消事業編制之後,教師按照崗位聘期合同管理,也就是說,作為一名青椒,你競聘上某個教研崗位就可以籤訂聘期合同,而如果沒有競聘上任何教研崗位,則要進行轉崗,而如果不願意競聘且轉崗,則要按照解聘和離職處理。
所以,一部分教師不願意續聘,我們是可以想到一些理由的:比如續聘後就要以續聘的合同為準,雖然合同中寫不會另外增加或延長個人在校服務。但合同中提到的服務期以《南昌工程學院人事調配暫行規定(修訂) 》(南工發【2018] 41號)或《南昌工程學院教職工繼續教育管理暫行規定》 (南工發(2014) 69號)文件中規定的專業技術職務聘任、繼續教育為準。
而在這些文件裡,很可能會有要求教師在申請晉升職稱和繼續教育時同意追加服務期5年之類的條款。如果續聘,算上之前的聘期,意味著會增加服務期。而服務期沒到需要離職的話,是要支付違約金的。
再比如,可能入校前籤訂的合同規定並不細緻、周密,入校後要求續聘的合同明面上只是對先前規則的細化,實質上是卡掉一部分教師的待遇,有人歡喜依樣繼續拿錢拿待遇,有人發愁因為煮熟的鴨子飛了。
以此種種,都有可能造成部分教師不願意續聘,也暫時不想離職。但他們還保留著人事編制,那怎麼辦?因而有了合同中提到的如果不續聘就要承擔一些包括校園清理工作在內的輔助活動。
有點逼迫教師要麼轉崗,要麼續籤合同的感覺。如果你想一走了之的話,合同中也寫明了,承擔違約責任,不想承擔責任,那就無法離職。
贊同意見
與反對意見相左的,是一部分人認為學校的處理並沒有什麼問題。
畢竟在國家事業編制改革的大背景下,給編制早都不代表給鐵飯碗了,有淘汰才會有競爭。現在的編制都是編制與人分離,編制跟著崗位走,高校是不養閒人的。
從這個方面來看,高校通過續聘搞競爭上崗,其實也是為了加強人才流動,提升高校師資水平,增強高校實力。對學校來說,是可以理解的。
而且,現如今搶人才的大背景下,高校也很害怕自己高待遇引進,培養的人才,在做出成績後向更好,更高級的平臺跳槽。這豈不是為他人做了嫁衣?再加上如果有一些教師,在其位不謀其事,佔著編制,但個人能力不行又不願意自行離職。高校也不能一點反制的辦法都沒有。對於不願意續聘科研崗位的教師,高校在保留其編制的情況下,對其進行轉崗到其他帶編制的崗位,似乎是情理之中。
由此看,這續聘的合同,多少也透露著點無奈之舉。
小結
總的來看,這次的事件更像是一個警鐘,告訴我們在大環境改革的背景下,在高校工作,有編制也沒用,關鍵還得考核達標。
因此日後有想法去高校工作的博士,還是得提高自身科研能力,只有不斷出成果,才能有選擇權。不然,就是在這一地雞毛中,來回的穿梭吧。
你怎麼看上述兩種觀點?你更支持哪一方呢?
來源:募格學術、知乎、澎湃新聞;本微信轉載文章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目的,如轉載稿、圖片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立即聯繫我們,我們會予以更改或刪除相關文章,保證您的權益。
往期乾貨
可關注科研貓公眾號,聯繫客服領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