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11月30日電 2011年1月,首屆「大國教育之聲」教育論壇在京舉辦,自此眾多專家學者通過新華網,通過「大國教育之聲」活動,不斷探討教育現實、理論發展、學界思想,為教育改革的未來振臂而呼。2017年11月30日,「大國教育之聲」迎來了自己的八周歲,和中國的教育發展一道,它也從「新」開始,從新的起點繼續。
會上,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院長田慧生做了題為《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提供強有力的科技人才支撐》的報告,闡述了加強中小學STEM教育的必要性。
加強中小學STEM教育恰逢其時 不可不為 不可慢為
STEM是科學(Science),技術(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數學(Mathematics)英文首字母的縮略語。雖然STEM教育沒有公認的定義,但為增強國家競爭實力、培養未來人才,諸多國家近年來不斷豐富學校教育內容,加大了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在中小學課程中的所佔比重。
「我國基礎教育科技教育整體上起步相對較晚、缺口較大,還不能很好滿足國家發展需要。」針對2017年4月印發的《「十三五」國家科技人才發展規劃》中所指出的「科學前沿領域高水平人才、高端研發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存在較大的供給缺口」的實際情況,田慧生用一組數據讓與會嘉賓對「缺口」有了更直觀的感受:「我院研究認為,到2025年我國航空航天人才缺口將達到約4.8萬人,節能與新能源汽車行業將產生近25萬的人才缺口,大中型企業生物製藥對科技創新研發人才的缺口約為6萬人,大中型醫療器械企業對科技創新研發人才的缺口約為9萬人。據工信部透露,中國人工智慧人才缺口超過500萬人。」
「從現在算起到2035年,現在的中小學生到那個時候正是努力攀登科技高峰的黃金年齡、正趕上現代化強國建設的關鍵時段。」田慧生在發言中強調:「現在加強STEM教育,就是要為下一階段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提供強有力的科技人才支撐。現在加強中小學STEM教育恰逢其時,不可不為,不可慢為,必須以時不我待、只爭朝夕的精神,腳踏實地,奮起直追,努力趕超。」
STEM教育中國特色體系正在形成 問題與挑戰並存
近幾年,STEM教育在我國快速興起,學校、科研院所、社會機構、企業公司等共同發力,推動了STEM教育實踐、理論和政策的發展。北京、上海、深圳、成都等地採取措施,積極探索STEM教育推進方式,開展中小學STEM課程體系、專用空間、評價方式等方面的嘗試。一系列促進科技發展和科技人才培養方面的重要文件,對STEM教育提出了專門要求。
參照其他國家和地區STEM教育發展情況,田慧生認為,現階段我國基礎教育階段STEM教育存在的問題和面臨的挑戰主要體現在以下六個方面:
一、課程體系尚未初步形成,缺少打通學段的整體設計,沒有形成完整的系統性方案,各學段內容和目標不銜接,不利於人才的系統性培養和疊加效果的產生。二、教育標準與評估機制尚未建立,什麼樣的課程能夠進入學校,期望取得什麼樣的效果,眾多項目教育效果如何,缺少相應的標準和評估,目前來看STEM教育處於蓬勃生長階段,亂象叢生、魚龍混雜、良莠不齊。三、STEM教育師資隊伍問題嚴峻,數量缺口大,整體水平不高,補充能力差。四、社會聯動機制不健全,STEM教育各自為戰,無法形成全社會的合力。五、缺乏國家項目示範引領,已有項目系統性不強、吸引力不足、覆蓋面不廣、影響力不夠、示範引領作用不明顯。六、缺少STEM教育國家戰略高度的頂層設計。
「對症下藥」 助力中國STEM教育發展
STEM教育是培養創新人才的一個重要途徑,對國家未來發展具有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針對上述問題和挑戰,田慧生在發言中開出了「藥方」:
推進STEM教育政策頂層設計
「要從理念上引導全社會正確認識和理解STEM教育,要在原則上強調開展STEM教育的基本要求,要在目標上明確努力的方向,要在任務上提出切實可行的內容和行之有效的舉措,要在資金保障、社會參與、項目設計等方面給予大力支持。」
實施STEM人才培養暢通計劃
科技創新人才培養是一項系統性、長期性的工程,需要根據國情整體布局,促進各學段教育連貫一致、各類型學校相互配合,突出重點、抓住關鍵、有序推進。進一步優化STEM教育活動,提高相關活動的吸引力、科學性和教育質量,為每一位學生參與STEM活動提供保障。
建設STEM課程體系
STEM教育將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等整合在一起,強調對知識的應用和對學科之間關係的關注。促進各學段STEM教育目標和內容的有效銜接,打通學生成長關節,疏通學生學習渠道,融通學生學習內容。在STEM教育中,學生需要不斷地評估自身的興趣點、經驗和才能,通過基於現實的項目,在深度和廣度上應用跨學科的知識和技能。評價過程要改變以往單一的方式,強調多元評價主體、形成性評價、面向學習過程的評價,由學生本人、同伴、教師對學生學習過程的態度、興趣、參與程度、任務完成情況以及學習過程中形成的作品等進行評估。
加強教師隊伍建設
要加強具有跨學科背景的師資力量的培養,尤其是針對STEM教育相對落後地區和群體的師資培訓,幫助教師們獲得多學科STEM學習經驗,提高關於科學、數學和技術的本質認識和科學素養,並提倡教師們將STEM教育融入課堂教學中。師範院校要結合實際需要,積極探索STEM教育教學能力的培養和提升,在隊伍建設源頭上做好工作。
打造一體化STEM創新生態系統
對STEM教育的經濟投入、媒體宣傳和多方參與是其可持續發展的基礎,也是可以吸引學生參與的重要方式。博物館、青少年宮、科技館、數字媒介等社會機構積極開放空間,成為STEM教育非正式學習的組成部分。設立國家示範引領項目,廣大師生參與相關活動,在活動中增強能力,提高水平。加強STEM教育的宣傳報導,推動形成全社會重視的STEM育人環境,構建一體化STEM創新生態系統。
推廣STEM教育成功模式
針對STEM教育出現的問題,通過研討會、現場會、觀摩課等方式,促進交流與合作,互通有無,共同提高。培育和發現各地STEM教育的有效做法和先進經驗,通過報紙、期刊、網站等方式加以宣傳推廣,帶動各地各校一起發展。引進國外STEM教育優質資源,借鑑有效的教育模式,結合當地情況進行複製、移植、改造,加強本土化、特色化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