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小恩養貴人,大恩養仇人,與這3種人再好,也不要施以大恩

2020-12-22 史為今用123

《易經》是中國非常古老的一部佔卜書籍,成書時間距今大約有幾千年的歷史了,據說是西周時所創作,關於《易經》的由來曾經有很多種說法。

有人說《易經》是人類先祖伏羲所創,還有人說是當年周文王被紂王囚禁時無聊時所推演出來的一部奇書。

《易經》對後人的影響非常大,其中包含著非常豐富的哲理知識,不僅可以用來佔卜,而且蘊含著豐富的人生道理。

易經:小恩養貴人,大恩養仇人,與這3種人再好,也不要施以大恩

俗話說:小恩養貴人,大恩養仇人。

在我們身邊,我們常常會發現一個很奇怪的現象,就是一些人,會把對自己有過一些小恩小惠的人大加讚賞,嘴裡有無限的感激。

而對一些對自己有過大恩的人,不是閉口不談,就是不屑一顧,有的甚至是自己的父母,也會憤恨責罵。究其原因,這就是一種「「久負大恩必成仇」」的心理在作怪了。

當然,也不是所有的人,都會成為一個「大恩成仇」的人,只是以下的這3種人,即使關係再好,我們也要懂得施恩的分寸,不要做出「大恩養仇人」的遺憾之事了。

第一種人:欲望無度的人。

在《易經》中,表現為「中正」的思想。凡事過猶不及,物極必反,保持適度,才是最佳的狀態。

我們要注意提防欲望無度的人。這些人平時和我們來往的時候,也是很大方乾脆的。

也許,在和我們沒有多大利益往來的時候,大家也是惺惺相惜,感情很不錯。但是一旦這種人遇到了某種困難,他一定會向朋友獅子大開口的。

我們幫了他一次,他就會兩次三次甚至無數次的找你。但是如果我們選擇拒絕幫助他們,那麼他就會將我們曾經對他的好和幫助全部否定。

所以,對於欲望無度的人,我們一定要警惕,千萬不要對他們施加大恩,以免彼此鬧翻,從此變仇人。

第二種人:沒良心的人

對於一個沒有良心的人來講,你對他越好,恩情越重,越會被他視為理所當然,應該應分。當終有一天你不再幫他的時候,他就很容易和你反目成仇。

我們常說一句話:幫是人情,不幫是本分;但在這種人看來卻是:幫是應該,不幫是可恨。

你幫他多少次,他都不會記得,不知道感恩;你有一次不幫他,他就立馬翻臉,對你充滿怨恨,就好像誰原本就欠他的一樣。這種沒良心的人,別說是大恩,就算施以小恩都不值得。

善良,也要分對什麼人;施恩,也要講究分寸。別讓你的恩情養出仇恨,那樣不僅傷心,也會對自己不利,在這方面,所有善良的人們都需要警醒。

第三種人:過度自卑的人。

《周易》乾卦,潛龍勿用。屯卦,雲雷屯,君子以經綸。小畜卦,風行天上,小畜。君子以懿文德。

在我們身邊,我們有一些朋友,為人忠厚老實,但是,性格卻偏軟弱這樣的人,和我們來往,我們不必太忌諱什麼,而且也不怕被他們算計。

這樣的人,在他們遇到大困難的時候,我們也是非常願意幫忙。但是,如果我們對他們施加很大的恩惠,那麼,這個受恩惠的人,因為自己能力有限,覺得一時難以報恩。

於是,無法報恩的惶恐之心就會變成一塊巨大的石頭,壓在他們的心頭上。久而久之,這種恩情就成為了一種大負擔,讓過度自卑的人,有了強大的心理壓力。

於是,他們就選擇了逃避,選擇了遠離,選擇了不敢面對我們。這無疑就把一對要好的朋友,變成了「仇家」。

所以,對於我們身邊那個過度自卑的人,我們一定要懂得幫忙有度,點到為止,給人留下可以回報的自尊為好啊。

人這一生就該讀一讀《易經》

《易經》含蓋萬有,綱紀群倫,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傑出代表;廣大精微,包羅萬象,亦是中華文明的源頭活水。其內容涉及哲學、政治、生活、文學、藝術、科學等諸多領域,是群經之首,儒家、道家共同的經典。

《易經》不管是在什麼時候對人們的影響都很大。

孔子、老子同生於春秋末期,都有共同的愛好——尊崇《易經》。

不僅是孔子在1990年11月26日,北京友誼醫院裡面,一位奄奄一息的老人在囑咐完遺囑之後,他旁邊的學生詢問是否還有什麼要留下的。這位老人想了一會,只留下了一句遺言:「中國將來一定會大放光彩,要注意《易經》。"

這位老人就是被譽為現代新儒家的馮友蘭先生。現在也越來越多的人開始研究易經,因為它可以把它的智慧應用到我們生活的各處,所以我們不妨多多研究一下。

有人說古人的文言文晦澀難懂,一般人真看不懂,那這本白話文版本的《圖解易經》可以推薦給大家,這個版本不僅完整完整將原版的內容收錄進去,還將那些深奧的語言,用白話文講解,通俗易懂。

《易經》是傳統文化的綱要,是傳統文化的根。是我們理解傳統文化的基石。讀《易經》可以讓我們更好的把握自己的命運!

這本《易經》只要45元,卻能讓你受益終生!點擊下方連結就可以把這本大智慧帶回家了。

相關焦點

  • 《易經》:「大恩養仇人」,與這3種人關係再好,也不要施以大恩
    很多事情,看似是很不讓人理解的事情,但其實是有跡可尋的。相信很多人都有這樣的體會:盡心盡力去幫助別人好多次,不但沒有得到感激,還被怪罪是太小家子氣。 而當你很有限的幫忙一兩次,往往能讓對方念念不忘。這就是俗話"小恩養貴人,大恩養仇人"所體現的道理。
  • 易經忠告:與這四個人關係再好,也不要施以大恩,謹記大恩養仇人
    現實中有些人,為了過上更好的生活,而去苦心鑽研各種大師的成功學。可學來學去,卻發現,自己的生活沒有絲毫改變。其實,最大的成功學奧義就藏在《易經》裡。小恩養貴人,大恩養仇人,易經:不要輕易對這四種人施以大恩。
  • 《易經》:這3種人落難,要「袖手旁觀」,施以援手,可能會吃虧
    俗話說:小恩養貴人,大恩養仇人。在我們身邊常常會發現一個很奇怪的現象,就是有些人,會把對自己有過小恩小惠的人記在心裡,萬分感激。反觀那些對自己有過大恩的人,都是閉口不談,甚至還會對其憤恨責罵。究其原因,這就是一種"久負大恩必成仇"的心理在作怪了。
  • 「小恩養貴人」:對於這四個人,我們「施加小恩」即可,別不懂
    ,小恩養貴人」。一個人,不要對身邊的所有人都太好,太好了,則會發生「水滿則溢,月盈則虧」的現象。特別是我們身邊的這4種人,如果我們對他們太好,那就有可能會造成「大恩養仇人」的結局,那樣的話,就是不大不小的一場災難了。而這,實在就是一種遺憾了。所以,老人家常常告誡我們:「小恩養貴人」,對於這四個人,我們「施加小恩」即可,別不懂啊。
  • 小恩養貴人、中恩養懶人、大恩養仇人!醍醐灌頂!
    參加聚會的十幾個人職業各異,也算得上三教九流,聚在一起卻都有一種相見恨晚的感覺。話題一多,不知不覺就說到晌午,老鍾興奮地大聲說:「中午我管飯,咱們去酒店喝一杯,慶賀大家找到了組織!」眾人立即鼓掌表示贊同,一行人來到酒店,訂了個大包間,邊吃邊聊,一頓飯吃得十分歡暢。老鍾是某機關的中層幹部,管著一個不大不小的部門,報銷一頓飯錢還是沒問題的。
  • 《易經》忠告:升米養恩,鬥米養仇,人到中年,要遠離這3種親戚
    《易經》忠告:升米養恩,鬥米養仇,人到中年,要遠離這3種親戚「升」和「鬥」都是古代的計量單位,《漢書·律曆志上》記載:「量者,龠(yuè)、合、升、鬥、斛也,所以量多少也。而我國有一句俗語就和這兩個計量單位有關,這句俗語就是「升米養恩,鬥米養仇」,那麼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相傳,古時候有兩戶人家是鄰居,一個叫李大,一個叫王二,都以種田為生,兩家關係處的很好。
  • 《易經》提醒:「大恩養仇人」,人過了50歲,儘量遠離這3種人
    俗話說,「小恩養貴人,大恩養仇人」。每個人進入社會後,就會發現一些怪異的現象:人們總是把生活中的小恩小惠,在日常生活中不斷的提起和誇大,仿佛人家只是舉手之勞,你卻當成救命之恩。但是如果別人幫了你一個大忙,讓你躲避了危險,你卻當這一切都沒有發生。
  • 易經提醒:「升米恩,鬥米仇」,做人再有本事,也別對兩個人施恩
    縱觀古今,有心之人都會發現,在人生的道路上能做對決策的成功人士都熟讀一本書,比如古代的孔子、鬼谷子、諸葛亮、王陽明、曾國藩,再比如現在的李政道、楊振寧、馬雲。閱盡世間萬卷書,不如讀懂一本《易經》,這句話說得一點不為過。
  • 人過50,這3種人別再來往了
    我想,夥伴們雖然可能不太了解這句話,但是對這句話最好的例子就是前段時間霸佔在熱搜上的大衣哥。看到他的事情,想必夥伴們都應該準確的明白,生米恩都米仇的意思了吧。《周易》中告誡我們:「久負大恩必成仇」!人過50,這3種人別再來往了!
  • 「小恩養貴人,大恩養仇人」,這句俗話揭示了殘酷的人性真相
    其中有一些話雖然聽起來很不舒服,但你不得不承認這是事實。比如人們常說:「小恩養貴人,大恩養仇人。」在著名的語錄集《菜根譚》中也有一句類似的話:「千金難結一時之歡,一飯竟致終身之感。」家人對你好了一輩子,但是稍有一點事情不如意,就大發雷霆,將他所有的好全部忘掉,甚至變成仇人一樣;而有人稍微給了一點小恩小惠,就覺得是遇到了大救星,對人家感恩戴德。筆者認為,可以從兩方面來解釋。一是人性中的貪婪與自私。
  • 易經忠告:人到中年,這3種人到家中做客,就別再讓其久留了
    易經忠告:人到中年,這3種人到家中做客,就別再讓其久留了1、喜歡曖昧的異性《易經》上說:「君子以厚德而載庶物」所謂「坤厚載物」,講的就是女人,為人妻、為人母背後所承載的那份責任。但不要忘記,「可憐之人往往也有可恨之處」。畢竟借錢不好往回要,最後還有可能變成仇人,託你辦事情的話,要是推辭對方也會認為你不給辦,最後還是會產生隔閡。
  • 易經提醒你:這3類人,不但沒本事,還會惹麻煩,建議最好少來往
    生活中有脾氣,沒本事的人不少,但有本事的人,沒脾氣的人,確實不多。生活中常見的越是沒本事的人,往往脾氣越大;越是有真正本事的人,越是不會無故發脾氣。而這三類人,不但沒本事,而且還會惹麻煩,建議最好少來往。
  • 「升米恩,鬥米仇」:做人再有本事,也別對這三個人施恩,有道理
    原創作品,抄襲、洗稿必究01◆卷首故事老百姓常常說:「小恩養貴人,大恩養仇人。」這下,善人一下子明白過來:原來,大恩真的會養仇人啊。從此以後,善人就再也不給那個懶鄰居熟雞蛋了。在我們身邊,也常常有這樣的人。他們每天過著慵懶散的生活,不去找工作,也不愛幹活。他們喜歡「一人吃飽全家不餓」,每天提著酒瓶子,醉醺醺走過大街小巷,也許,這就是這些人的真實寫照。
  • 在農村有這麼一句老話俗語「鬥米養恩,擔米養仇」什麼意思呢?
    在我們現實生活當中,農村人的印象大多都是以純樸善良而著稱,雖然會在別人需要幫助的時候,憑著自己的能力去幫助有需要的人。也有部分人選擇冷漠遠離來作為自己的保護屏障,而選擇遠離有需要幫助的人或親人。一旦不給與幫助呢?
  • 易經告誡:久負大恩必成仇,人過50,不跟能這3種人有來往
    霍布斯曾經說過,在這個世界上,你不能直接看兩件事,一件事是陽光,另一件事是人的心靈。有句老話說得特別好:「升米恩,鬥米仇。」這句話的意思是說,當你幫助別人時,只有幫助的部分人會感謝你,但是有時候當你幫助別人把事情做好時,別人會怪你。
  • 為什麼一鬥米養個仇人?一碗米卻養個恩人!
  • 「一碗米養個恩人,一鬥米養個仇人」一句話點醒多少夢中人!
    新朋友,點擊圖片上方【傳統文化聖賢教育】免費訂閱一碗米養個恩人,一鬥米養個仇人」。一句話點醒多少夢中人! 原來一直想不透的問題,這句話終於找到了根源,讓自己豁然開朗!打小接受的傳統教育是做人要講義氣,也明白「滴水之恩湧泉相報」的道理,所以自己傾心相助的朋友離我而去時,我苦悶並百思不得其解:雖然自己不圖回報,可事情不應如此,這到底是一種怎樣的道理?  「一碗米養個恩人,一鬥米養個仇人」。理解了這句話讓我茅塞頓開!一個人饑寒交迫的時候,你給他一碗米,就是解決了他的大問題,他會感恩不盡。但是,如果繼續給他米,他就會覺得理所當然了。
  • 一碗米養個恩人,一鬥米養個仇人」一句話點醒多少夢中人!
    【7】農曆生日與性格的奇妙關係【8】愛,不一定要發生關係  「一碗米養個恩人,一鬥米養個仇人」。一句話點醒多少夢中人! 原來一直想不透的問題,這句話終於找到了根源,讓自己豁然開朗!打小接受的傳統教育是做人要講義氣,也明白「滴水之恩湧泉相報」的道理,所以自己傾心相助的朋友離我而去時,我苦悶並百思不得其解:雖然自己不圖回報,可事情不應如此,這到底是一種怎樣的道理?    「一碗米養個恩人,一鬥米養個仇人」。理解了這句話讓我茅塞頓開!一個人饑寒交迫的時候,你給他一碗米,就是解決了他的大問題,他會感恩不盡。但是,如果繼續給他米,他就會覺得理所當然了。
  • (社交技巧)一碗米養個恩人,一鬥米養個仇人
    「一碗米養個恩人,一鬥米養個仇人」。一句話點醒多少夢中人! 原來一直想不透的問題,這句話終於找到了根源,讓自己豁然開朗!打小接受的傳統教育是做人要講義氣,也明白「滴水之恩湧泉相報」的道理,所以自己傾心相助的朋友離我而去時,我苦悶並百思不得其解:雖然自己不圖回報,可事情不應如此,這到底是一種怎樣的道理?  「一碗米養個恩人,一鬥米養個仇人」。理解了這句話讓我茅塞頓開!一個人饑寒交迫的時候,你給他一碗米,就是解決了他的大問題,他會感恩不盡。
  • 「一碗米養個恩人,一鬥米養個仇人」這句話點醒多少夢中人 !
    「一碗米養個恩人,一鬥米養個仇人」。理解了這句話!一個人饑寒交迫的時候,你給他一碗米,就是解決了他的大問題,他會感恩不盡。但是,如果繼續給他米,他就會覺得理所當然了。這窮的千恩萬謝地拿著一鬥米回家了。回家後,家裡人說,這鬥米能做什麼?根本就不夠明年地裡的種子,他們太過分了,既然這麼有錢,就應該多送我們一些糧食和錢。這話傳到了富人耳朵裡,他很生氣,心想,我白白送你這麼多的糧食,你不僅不感謝我,還把我當仇人一樣忌恨。於是,本來關係不錯的兩家人,從此成了仇人,老死不相往來。這就是升米恩,鬥米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