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天聽完一部人物傳記,解救你的閱讀焦慮。
十點人物誌開啟「人物傳記精華領讀」欄目,提煉人物傳記精華,帶你欣賞書中核心情節與內涵,節省閱讀時間,建立對原書的閱讀興趣。
希望通過這個欄目,為你淬鍊名家的思想經驗,獲得改變人生的力量。
每部人物傳記共有10天領讀,每日更新一期。
領讀 | 江徐
十點人物誌出品
人世間,芸芸眾生,無非是野馬塵埃。有些人,雖已走遠,江湖中始終流傳他(她)的故事,他(她)生命中散發出的魅力永不消失。三毛就是這樣一個傳奇。
之所以成為傳奇,是因為她的文字,也因為特立獨行的生活方式。說到底,她憑藉瀟灑不羈的靈魂,活出了不一樣的人生。她的文字和故事,鼓勵太多太多心懷夢想的人們。
浪漫,自由,漂泊,靈性,才情,勇敢,堅韌,純真,自我,多情,孤獨,這些含義美好的詞彙,都可以用在她身上。
今晚開始,我們將為您帶來《我的姑姑三毛》。作者陳天慈是三毛的侄女,也是三毛筆下那個「特別的天使」。親人的角度、孩童的眼光,賦予陳天慈書寫三毛的優越條件。
賈平凹讀過這本書後,給予評價:「由衷地說,這是我讀過寫三毛最好的一本書。」接下來,我們就通過這本書,認識一個別樣的三毛。
三毛是一個幽默、重感情的人
在親人眼中,三毛是怎樣一個人呢?
翻開《我的姑姑三毛》,撲面而來的是作者懷念的濃情:「三毛一直是個幽默的人,她的荷西也有著西班牙人的熱情和風趣。」
幽默,這是三毛留給侄女陳天慈很深的印象。三毛與荷西,相距天遙地遠的兩個人,緣分命中注定,所以哪怕漂洋過海,也要相遇,又重逢。
三毛的第一部散文集《撒哈拉的故事》中,不少篇章描述她與荷西的婚姻生活。兩人國籍不同,個性不同,風俗不同,卻是情趣相投的佳偶。
他倆將愛巢築在撒哈拉沙漠。那裡條件簡陋,三毛每天需要跑大老遠的地方去拎水,物質非常匱乏,母親愛女心切,航空寄去大批粉絲、紫菜、冬菇、生力麵、豬肉乾等食品。
有了這些食材,本就對煮菜充滿興趣的三毛在家開起飯店,取名「中國飯店」。飲食男女,活色生香。
「中國飯店」開張,三毛做的第一道菜是粉絲煮雞湯。荷西覺得可口,卻不識粉絲。三毛告訴他,這叫雨。「春天下的第一場雨,下在高山上,被一根一根凍住了,山胞札好了背到山下來一束一束賣了米酒喝」。
東方的美食引誘了荷西西方的胃。沒過幾天,他對三毛說,「想吃雨」。他還對三毛形容,「雨是天上下來的粉絲條」。
後來,三毛將這段趣事講給她「特別的天使」——那時候,陳天慈還小,聽到這裡以童趣之心想,「下大雨時張嘴就能吃飽吧」!
開「中國飯店」時,三毛擁有生命中最好的時光,愛情甜蜜,婚姻美滿。後來痛失摯愛,人世時過境遷,她依然保持幽默的言辭。
由這個「雨」字,我想到三毛在一場演講中所遇的雨,那時,她已定居臺灣。那天,去耕莘文教院演講,外面傾盆大雨,裡面座無虛席。她有點緊張,怕自己控制不好自己情緒而流淚,便向旁人問道:「我要不要帶衛生紙上臺?這麼多人,我怕我自己會先『下雨』。」
三毛就是這樣,把笑語帶給別人,將悲傷留給自己。
除了幽默,在陳天慈心中,姑姑三毛還是一個重感情的人。
就像她的散文集《雨季不再來》,雨季過去,青春不再,記錄了她17到22歲之間的成長曆程。懵懵懂懂的憂傷,朦朦朧朧的快樂,那時單純的喜歡與淺淺的欣賞,現今看來已成奢侈。
還有那「安靜的濃密的重霧」般的四五年級、對二十歲的渴望、小學時男生女生的集體約會、逃學到墓地裡讀書的時光、雨溼的流光中一邊進行受辱的考試一邊想念喜歡的男生……
歲月中逝去的種種,化作一群一群的蝴蝶。而她,為了朝生暮死的蝴蝶再生時的顏色,一年又一年地活了下來。
讀三毛的文章,你同樣會覺得,這真是紅塵中一個至情至性的人。
「這就是我的小姑,你們認識的三毛,那個傳奇女作家,旅居他鄉的獨立女性。我從小認識的親人、玩伴、用獨特的方式帶領我成長的人。」
從人生火車上提早下車
陳天慈的童年至青春,姑姑三毛帶來的影響可謂潛移默化。
在她記憶中,三毛常常梳著兩個小辮子,說話輕聲輕語,充滿童心與好奇心。
因為不適應刻板的應試教育,十三歲那年,三毛選擇休學,十四歲開始寫作。她最喜愛的事情就是閱讀。
三毛的性情自小與眾不同。下雨天,她躲在墳地,啃食課外書,如饑似渴,那份痴迷餘生未改,正如她在寫給賈平凹的信中,自稱是「將一生的時光用來閱讀的人」。
「我喜歡將讀書當作永遠的追求,甘心情願將餘生的歲月,交給書本。如果因為看書隱居,而喪失了一般酬答的朋友,同時顯得不通人情,失卻了禮貌,那也無可奈何,而且不悔。」這,就是三毛的人生態度。她刻了一枚印章,叫做「不悔」。
三毛常常帶著倆侄女(陳天慈與雙胞胎姐姐陳天恩)去書店,在那裡一待就是一下午,離開時抱著一箱箱的書籍。
「閱讀是受小姑影響的好習慣,寫作卻是小姑和我都沒想到的一條路,早在那些我和姐姐陪小姑在房間筆耕的深夜,悄悄種下因子。」
二十四歲,三毛去西班牙留學,在那裡與荷西相識相愛。起初在馬德裡雪地上的六年之約,之後在撒哈拉的甜美婚姻,陳天慈未能見證,卻在書裡讀到姑姑的堅強與辛苦。
紅塵作伴,遠走天涯,在普通讀者眼裡,撒哈拉的故事充滿詩與遠方式的浪漫,唯有惦念的親人才會關注精彩背後的艱辛。
緣分已然眷戀,命運卻又捉弄。婚後六年,荷西在一次潛水中意外身亡。在父母扶持下,三毛離別傷心地,回到臺灣。
那時,陳天慈已上小學,出於孩童的害羞,她對遠歸的姑姑感到陌生,只覺得這位小姑與其他家人完全不同。
漸漸熟悉後,三毛成為她和姐姐最好的玩伴,喜歡開車帶她倆到處玩耍。走過千山萬水,出版一本又一本書,三毛已擁有眾多粉絲。
走在路上,常常遇到讀者對三毛興奮地尖叫,自己學校的老師毫不掩飾地對三毛表示崇拜,陳天慈這才後知後覺,可親可愛的姑姑,在外人面前已經是個大人物。
很多人,搶著買她演講會的門票。很多人,將她視為人生的榜樣。著名主持人魯豫就是三毛的鐵粉之一,「曾經我想成為和她一樣的女性,而今天,我知道我們是那樣的不同。
但她一定會高興的,那個在課堂上偷讀《撒哈拉的故事》《雨季不再來》的12歲女孩已經長成了自己的樣子。」
有這樣一位親人,陳天慈為之感到驕傲。有這樣一位熱愛閱讀的姑姑,更是幸運。而幸運和歡笑不是生活的全部內容。
三毛自殺去世時,陳天慈上高三。曾經,參加她小學畢業典禮的姑姑,不能見證她的中學畢業了。
家裡的大人忍著悲痛處理後事,第一次經歷死別的高中生一時回不過神來。在學校,同學們趁陳天慈不在座位,將各種顏色的小紙鶴放在她桌上,每隻紙鶴上寫著安慰的話語。事後,沒有人多問多言語。
師生給予的溫暖細節,親人的遽然離開帶來的傷痛,都深藏陳天慈心底。在她看來,這是一場沒有劇本的戲,出乎意料,卻只能接受永無續集的結局。
三毛的父親陳嗣慶是一名律師,對生死具有深刻認知。他覺得,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終點站,二女兒的離開,是從人生火車上提早下了車。
三毛雖然走了,但她追求自由、勇敢去愛的靈魂,在文字中永存,一年又一年地流傳下來,影響無數心懷夢想的年輕人。
歌手孟庭葦說:「三毛永遠都在我們心裡,天慈用文字在我們心裡刻下她的印記。」
結語
今天,我們了解到的是《我的姑姑三毛》中的第一節內容。撲面而來的,是作者對三毛的深切懷念,以及對三毛印象最深的往日片段。
懷念的閥門一經打開,記憶的碎片紛至沓來。接下來章節,收錄了哪些秘密趣事?讓我們期待明天的共讀吧。
每本傳記我們都會從留言中選出3-5個人贈出精美書籍哦!聽書拿好禮,大家踴躍留言點讚吧。
今日互動
讀過三毛的文字和故事,你覺得她是怎樣一個人呢?歡迎在留言區分享不同看法。
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秦始皇》⑩ |他用一生維繫天下,繁榮不過14年
《秦始皇》⑨ | 他喜歡的笨小孩,賜死了太子
《秦始皇》⑧ |自私才是一個皇帝最大的魅力
長按識別二維碼,關注我們
為三毛自由的靈魂
點亮【在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