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姑姑三毛》① | 每個人都有終點站,三毛提早下了車

2021-02-13 十點人物誌


10天聽完一部人物傳記,解救你的閱讀焦慮。

十點人物誌開啟「人物傳記精華領讀」欄目,提煉人物傳記精華,帶你欣賞書中核心情節與內涵,節省閱讀時間,建立對原書的閱讀興趣。

希望通過這個欄目,為你淬鍊名家的思想經驗,獲得改變人生的力量。

每部人物傳記共有10天領讀,每日更新一期。 

領讀 | 江徐

十點人物誌出品

                             

 

人世間,芸芸眾生,無非是野馬塵埃。有些人,雖已走遠,江湖中始終流傳他(她)的故事,他(她)生命中散發出的魅力永不消失。三毛就是這樣一個傳奇。

 

之所以成為傳奇,是因為她的文字,也因為特立獨行的生活方式。說到底,她憑藉瀟灑不羈的靈魂,活出了不一樣的人生。她的文字和故事,鼓勵太多太多心懷夢想的人們。

 

浪漫,自由,漂泊,靈性,才情,勇敢,堅韌,純真,自我,多情,孤獨,這些含義美好的詞彙,都可以用在她身上。

 

今晚開始,我們將為您帶來《我的姑姑三毛》。作者陳天慈是三毛的侄女,也是三毛筆下那個「特別的天使」。親人的角度、孩童的眼光,賦予陳天慈書寫三毛的優越條件。

 

賈平凹讀過這本書後,給予評價:「由衷地說,這是我讀過寫三毛最好的一本書。」接下來,我們就通過這本書,認識一個別樣的三毛。

 

三毛是一個幽默、重感情的人

 

在親人眼中,三毛是怎樣一個人呢?

 

翻開《我的姑姑三毛》,撲面而來的是作者懷念的濃情:「三毛一直是個幽默的人,她的荷西也有著西班牙人的熱情和風趣。」

 

幽默,這是三毛留給侄女陳天慈很深的印象。三毛與荷西,相距天遙地遠的兩個人,緣分命中注定,所以哪怕漂洋過海,也要相遇,又重逢。

 

三毛的第一部散文集《撒哈拉的故事》中,不少篇章描述她與荷西的婚姻生活。兩人國籍不同,個性不同,風俗不同,卻是情趣相投的佳偶。

 

他倆將愛巢築在撒哈拉沙漠。那裡條件簡陋,三毛每天需要跑大老遠的地方去拎水,物質非常匱乏,母親愛女心切,航空寄去大批粉絲、紫菜、冬菇、生力麵、豬肉乾等食品。

 

有了這些食材,本就對煮菜充滿興趣的三毛在家開起飯店,取名「中國飯店」。飲食男女,活色生香。

 

「中國飯店」開張,三毛做的第一道菜是粉絲煮雞湯。荷西覺得可口,卻不識粉絲。三毛告訴他,這叫雨。「春天下的第一場雨,下在高山上,被一根一根凍住了,山胞札好了背到山下來一束一束賣了米酒喝」。

 

東方的美食引誘了荷西西方的胃。沒過幾天,他對三毛說,「想吃雨」。他還對三毛形容,「雨是天上下來的粉絲條」。

 

後來,三毛將這段趣事講給她「特別的天使」——那時候,陳天慈還小,聽到這裡以童趣之心想,「下大雨時張嘴就能吃飽吧」!

開「中國飯店」時,三毛擁有生命中最好的時光,愛情甜蜜,婚姻美滿。後來痛失摯愛,人世時過境遷,她依然保持幽默的言辭。

 

由這個「雨」字,我想到三毛在一場演講中所遇的雨,那時,她已定居臺灣。那天,去耕莘文教院演講,外面傾盆大雨,裡面座無虛席。她有點緊張,怕自己控制不好自己情緒而流淚,便向旁人問道:「我要不要帶衛生紙上臺?這麼多人,我怕我自己會先『下雨』。」

 

三毛就是這樣,把笑語帶給別人,將悲傷留給自己。

 

除了幽默,在陳天慈心中,姑姑三毛還是一個重感情的人。

 

就像她的散文集《雨季不再來》,雨季過去,青春不再,記錄了她17到22歲之間的成長曆程。懵懵懂懂的憂傷,朦朦朧朧的快樂,那時單純的喜歡與淺淺的欣賞,現今看來已成奢侈。

 

還有那「安靜的濃密的重霧」般的四五年級、對二十歲的渴望、小學時男生女生的集體約會、逃學到墓地裡讀書的時光、雨溼的流光中一邊進行受辱的考試一邊想念喜歡的男生……

歲月中逝去的種種,化作一群一群的蝴蝶。而她,為了朝生暮死的蝴蝶再生時的顏色,一年又一年地活了下來。

 

讀三毛的文章,你同樣會覺得,這真是紅塵中一個至情至性的人。

 

「這就是我的小姑,你們認識的三毛,那個傳奇女作家,旅居他鄉的獨立女性。我從小認識的親人、玩伴、用獨特的方式帶領我成長的人。」

 

從人生火車上提早下車

 

陳天慈的童年至青春,姑姑三毛帶來的影響可謂潛移默化。

 

在她記憶中,三毛常常梳著兩個小辮子,說話輕聲輕語,充滿童心與好奇心。

 

因為不適應刻板的應試教育,十三歲那年,三毛選擇休學,十四歲開始寫作。她最喜愛的事情就是閱讀。

 

三毛的性情自小與眾不同。下雨天,她躲在墳地,啃食課外書,如饑似渴,那份痴迷餘生未改,正如她在寫給賈平凹的信中,自稱是「將一生的時光用來閱讀的人」。

 

「我喜歡將讀書當作永遠的追求,甘心情願將餘生的歲月,交給書本。如果因為看書隱居,而喪失了一般酬答的朋友,同時顯得不通人情,失卻了禮貌,那也無可奈何,而且不悔。」這,就是三毛的人生態度。她刻了一枚印章,叫做「不悔」。

 

三毛常常帶著倆侄女(陳天慈與雙胞胎姐姐陳天恩)去書店,在那裡一待就是一下午,離開時抱著一箱箱的書籍。

 

「閱讀是受小姑影響的好習慣,寫作卻是小姑和我都沒想到的一條路,早在那些我和姐姐陪小姑在房間筆耕的深夜,悄悄種下因子。」

 

二十四歲,三毛去西班牙留學,在那裡與荷西相識相愛。起初在馬德裡雪地上的六年之約,之後在撒哈拉的甜美婚姻,陳天慈未能見證,卻在書裡讀到姑姑的堅強與辛苦。

 

紅塵作伴,遠走天涯,在普通讀者眼裡,撒哈拉的故事充滿詩與遠方式的浪漫,唯有惦念的親人才會關注精彩背後的艱辛。

 

緣分已然眷戀,命運卻又捉弄。婚後六年,荷西在一次潛水中意外身亡。在父母扶持下,三毛離別傷心地,回到臺灣。

 

那時,陳天慈已上小學,出於孩童的害羞,她對遠歸的姑姑感到陌生,只覺得這位小姑與其他家人完全不同。

 

漸漸熟悉後,三毛成為她和姐姐最好的玩伴,喜歡開車帶她倆到處玩耍。走過千山萬水,出版一本又一本書,三毛已擁有眾多粉絲。

 

走在路上,常常遇到讀者對三毛興奮地尖叫,自己學校的老師毫不掩飾地對三毛表示崇拜,陳天慈這才後知後覺,可親可愛的姑姑,在外人面前已經是個大人物。

 

很多人,搶著買她演講會的門票。很多人,將她視為人生的榜樣。著名主持人魯豫就是三毛的鐵粉之一,「曾經我想成為和她一樣的女性,而今天,我知道我們是那樣的不同。

但她一定會高興的,那個在課堂上偷讀《撒哈拉的故事》《雨季不再來》的12歲女孩已經長成了自己的樣子。」

 

有這樣一位親人,陳天慈為之感到驕傲。有這樣一位熱愛閱讀的姑姑,更是幸運。而幸運和歡笑不是生活的全部內容。

 

三毛自殺去世時,陳天慈上高三。曾經,參加她小學畢業典禮的姑姑,不能見證她的中學畢業了。

 

家裡的大人忍著悲痛處理後事,第一次經歷死別的高中生一時回不過神來。在學校,同學們趁陳天慈不在座位,將各種顏色的小紙鶴放在她桌上,每隻紙鶴上寫著安慰的話語。事後,沒有人多問多言語。

 

師生給予的溫暖細節,親人的遽然離開帶來的傷痛,都深藏陳天慈心底。在她看來,這是一場沒有劇本的戲,出乎意料,卻只能接受永無續集的結局。

 

三毛的父親陳嗣慶是一名律師,對生死具有深刻認知。他覺得,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終點站,二女兒的離開,是從人生火車上提早下了車。

 

三毛雖然走了,但她追求自由、勇敢去愛的靈魂,在文字中永存,一年又一年地流傳下來,影響無數心懷夢想的年輕人。

 

歌手孟庭葦說:「三毛永遠都在我們心裡,天慈用文字在我們心裡刻下她的印記。」

 

結語

 

今天,我們了解到的是《我的姑姑三毛》中的第一節內容。撲面而來的,是作者對三毛的深切懷念,以及對三毛印象最深的往日片段。

懷念的閥門一經打開,記憶的碎片紛至沓來。接下來章節,收錄了哪些秘密趣事?讓我們期待明天的共讀吧。

每本傳記我們都會從留言中選出3-5個人贈出精美書籍哦!聽書拿好禮,大家踴躍留言點讚吧。 

 今日互動


讀過三毛的文字和故事,你覺得她是怎樣一個人呢?歡迎在留言區分享不同看法。

 

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秦始皇》⑩ |他用一生維繫天下,繁榮不過14年

《秦始皇》⑨ | 他喜歡的笨小孩,賜死了太子

《秦始皇》⑧ |自私才是一個皇帝最大的魅力

長按識別二維碼,關注我們

為三毛自由的靈魂

點亮【在看】

↓↓↓↓

相關焦點

  • 《我的姑姑三毛》:三毛身邊人的回憶錄,真實而又平凡
    文學上有一個現代作家,開了自由之先河,是一個隨性的追求愛情的女性,她叫三毛。我印象中最深刻的是她的《撒哈利的故事》,關於我一無所知的沙漠,還有她和荷西的愛情,那些生活中的點滴,讓我一直相信那寫她所描述的故事都是真的,那是她的生活,有一種讓人信服的感覺。
  • 三毛侄女陳天慈出新書《我的姑姑三毛》將公開珍貴照片
    「我愛哭的時候便哭,想笑的時候便笑,只要這一切出於自然。我不求深刻,只求簡單。」 還記得寫出撒哈拉沙漠裡面傳奇故事的作家三毛嗎?純真至性的三毛!
  • 三毛逝世30年,親侄女寫下22篇散文串起《我的姑姑三毛》
    近日,三毛一手帶大的侄女陳天慈新書《我的姑姑三毛》出版,不同於此前各種版本的三毛傳記,在《我的姑姑三毛》中,陳天慈用22篇回憶散文,回顧了自己幼年與姑姑一起生活的日子,「讀者感受到她的存在,又不敢相信她的真實。而在我心裡,她永遠是那個拉著我們小孩子去玩去鬧的大孩子,永遠是那個我們不膩煩的大玩伴。」
  • 我的姑姑三毛:故事未完,她的足跡永不消失|逝世30周年
    數十年來,這位傳奇女子用她的文字感動了世人,《撒哈拉的故事》至今以各種文字在國際上流傳,很多人都想活出像她一樣的自由靈魂。正如為三毛拍下最後一張肖像的攝影師肖全所說:「三毛最大的精神是決定自己的人生。」作為三毛一手帶大的侄女,陳天慈用22篇回憶性質的散文,回顧了自己幼年與姑姑一起生活的日子。她說:「小姑不會被遺忘。三毛在用她一貫充滿幽默和創意的方式帶領大家,體會人生的美好與遺憾。
  • 《我的姑姑三毛》:活出了千萬人想要的樣子,卻在家人眼中不一樣
    這本《我的姑姑三毛》,是由三毛的侄女陳天慈所著,她和雙胞胎姐姐天恩是三毛大弟弟陳聖的女兒,也是三毛那本《送你一匹馬》書中提到的「天使」。從親人的角度去看,三毛不是我們眼中的三毛,而是另一番模樣。我相信書中會有大眾所不知的三毛的第一手素材,但是我也在心裡畫了一個問號。
  • 《我的姑姑三毛》:三毛家族唯一認可的傳記,帶你認識更真實的她
    在書迷的眼中,浪漫、自由、漂泊、才情、勇敢、孤獨是三毛的標籤,而在雙胞胎陳天慈姐妹的心裡,三毛一直是那個溫暖的玩伴。而在陳天慈寫的傳記《我的姑姑三毛》一書中,她向我們展示了一個不同的、親人眼中的三毛。賈平凹讀過這本書後,給予評價: 「由衷地說,這是我讀過的寫三毛的最好的一部書。」
  • 三毛逝世30周年 | 侄女憶三毛:「現在要是她拍抖音,點擊量一定也...
    三毛  圖 / 受訪者提供2021年1月4日,三毛逝世30周年,祖居浙江舟山定海、故居重慶、生長之地臺北等多地舉辦紀念活動。在華人世界,沒有多少人能像三毛一樣,逝世後每一年都持續被紀念。近年來,三毛的侄女作為其家庭的代表,熱衷於三毛文化的推廣與傳承。她成立了北美三毛文化旅遊研究會,向中國和海外各界推廣三毛文化與旅遊行走事業,曾在溫哥華多次舉辦與三毛文學相關的線下活動。2020年12月,她出版散文集《我的姑姑三毛》,以家人的視角回顧和三毛一起生活的日子。《南方人物周刊》記者對陳天慈進行了專訪,以下為她的口述:
  • 《我的姑姑三毛》⑨ | 西班牙尋親,她回到荷西從小生活的地方
    浙江回鄉之行 每個人都有尋根情結,從哪裡來,到哪裡去,是永恆的生命哲思 三毛在歌詞裡寫道:「不要問我從哪裡來,我的故鄉在遠方。為什麼流浪,流浪遠方……」 這當然是她自己的心聲。 三毛出生在重慶,從小隨父母多地輾轉,後來移居臺灣。成年後,她又漂洋過海,去過西班牙、撒哈拉、加納利群島、印度等國家,數十年都在追尋詩與遠方。
  • 三毛離開快30年了,她到底是什麼樣子?
    這是陳天慈對她的姑姑、作家三毛的印象。  在新書《我的姑姑三毛》中,她寫下了很多有關姑姑三毛的回憶。有人評價,剝離開以往刻板的印象,這本書讓讀者看到了三毛最真實的一面。  最不像大人的大人  「每想你一次,天上飄落一粒沙,從此形成了撒哈拉。」這句話曾讓很多人想起了三毛。
  • 「三毛」是三毛嗎?
    三毛通過外貌描寫、心理描寫、行動描寫、語言描寫和細節描寫等小說技法來塑造「三毛」形象。「我有許多好看的衣服,但是平日很少穿。我伸頭去看了一下荷西,他穿了一件深藍的襯衫,大鬍子也修剪了一下。好,我也穿藍色的。我找了一件淡藍細麻布的長衣服。雖然不是新的,但是,它自有一種樸實優雅的風味。
  • 親愛的,「三毛」
    二三毛是一個愛馬的人,並且她大大方方地送給世界上每一個人以一匹馬,當然是養在心裡、夢裡、幻想裡的那種馬(《愛馬》)。突然想到前年臨近過年的時候,我母親問我,兒子,今年是馬年,你想要什麼禮物。我當時什麼也沒想,只是開了一個玩笑說,那你送我一匹馬吧。
  • 你是我不及的夢——三毛
    因為我覺得自己一直是一個失去人生方向的人,所以我想通過別人的故事來尋找自己存活的意義。 再回顧以前,其實我也是喜歡聽別人講自己的故事,感覺既滿足了自己的獵奇心又可以自省自己的為人處世。所以這次我想介紹一下自己喜歡的三毛,可能是因為喜歡才想瘋狂推崇。
  • 那個給我撒哈拉夢的三毛
    在西班牙馬德裡,三毛認識了荷西,他們相遇、相愛、相知,這座城市留下了他們太多的生活印記,康普頓斯大學就是其中之一,三毛曾用一個月來瘋狂地學習留學國家的語言,那對學習狠勁的三毛,在她的作品中都有體現,讓人驚嘆她的對自己要求而行動的能力,她每一篇文章,每本作品,都有她深夜俯案提筆和一盞燈的相伴下對生活的記錄和述說,無過多的繁文,只有散發光芒點滴。
  • 《我的姑姑三毛》⑧ | 走出國門,她竟淪為同學的女傭
    在送別的機場,父母抹著眼淚,再三叮嚀:「在外待人處世,要有中國人的教養,凡事忍讓,吃虧就是便宜。萬一跟人有了爭執,一定要這麼想——退一步,海闊天空。絕對不要跟人嘔氣,要有寬大的心胸……」 第一次走出國門的三毛,謹記父母教誨:凡事忍讓,吃虧是福。
  • 三十年過去了,為什麼我們還是深愛著三毛
    當她說起在有次自己街頭被粉絲認出,連續跟了好幾條街都不願離去的經歷時,甚至有些不好意思地低下了頭:「那我就有點不禮貌地跟她說,那你走嘛......」視頻底下的評論裡,有很多人其實是第一次聽到三毛的聲音,他們都不由得驚嘆,原來三毛的聲音,跟她的文字一樣溫柔,又自在寬和。
  • 三毛的愛情高於生命,我想代替荷西送三毛一句話
    6年的時光對於一個女人來說實在是太珍貴,三毛拒絕了,於是兩個人和平分手。三毛和荷西分手的時候,曾經許下一個承諾,6年的時間,無論彼此發生了什麼事情,都不要有任何聯繫。我很佩服他們的勇氣,但是我又很想責怪他們的無知,挽回一個愛人的方式有很多,以死相逼換來的絕對不是愛情,而是恐懼,為了達到自己想要的不惜拿生命開玩笑,和這樣的人是不是只能事事順從呢?若真是這樣,社會一旦形成這種風氣,豈不是人人自危!
  • 三毛,用一生教會我們珍惜
    《撒哈拉的故事》用最大篇幅寫了三毛與荷西的婚姻生活,寫出最真摯的情感。每個故事都透露出三毛對生活的熱愛和面對困難的堅定。沙烏地阿拉伯人形容他們一生必喝三道茶:第一道甜似愛情,第二道苦若生命,第三道淡如微風。這三道茶正是三毛講給我們的《撒哈拉的故事》。
  • 《三毛流浪記》精讀筆記
    4.作品價值   三毛所生活的那個時代,已經成為了過去,但是對於了解過去,   了解歷史,卻是每個人都必須完成的一份答卷。因為了解過去,了解歷史可以讓成長的腳步更沉著、更堅實,可以讓視野更寬廣,心胸更博大。
  • Read一周丨30年過去,今天讀三毛還有意義嗎?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宋浩「不要問我從哪裡來,我的故鄉在遠方……」時至今日,相聲演員嶽雲鵬唱起《橄欖樹》,還是有年輕人在臺下跟著唱。這首歌由齊豫演唱,作詞是三毛。1991年1月4日,三毛選擇結束自己的生命,今天是30周年。多年以後,浙江舟山的三毛散文獎,每屆都是三毛迷的狂歡,三毛的書也一版再版。
  • 我與作家三毛的邂逅
    最近加入了三毛粉絲讀者群,認識了一群喜歡三毛的道友(志同道合的朋友)。一群人都因著愛三毛的文字集合了起來很神奇的是三毛的文字不拘泥於哪個年齡段都愛,不拘泥任何教育背景都愛讀我想大概是因為三毛的文字總能帶給我們驚喜,豐富,和一種真實的自由感吧!